建筑物变形监测.ppt
②当被测建筑物内部有一定竖向通视条件时,宜选用垂 吊法、激光铅直仪监测法;
③当被测建筑物具有较大的结构刚度和基础刚度时,可 选用倾斜仪法和差异沉降测定法。
3.3 监测方法
y M(x,y,z)
3.3.1 从建筑或构件的外部观测
E1 o
E2 x
前方交 会法
A1
A2 o
2
Z
O1(x1,y1,z1)
交会测量原理
(1)监测仪器应避免安置在振动影响范围之内及易引起沉降位 置设站。 (2)监测时应避免视线穿过玻璃、烟雾和热源上空。 (3)前后视观测最好使用同一根水准尺,前后视距应尽可能相 等,视距一般不应超过50m,前视各测点观测完毕后,回测后视 点,最后应闭合于水准点上。
2. 建筑物水平位移监测
监测目的 监测仪器
2.4 监测实施
2.4.1 监测方法
视准线法 小角度法
2.4.2 监测精度控制
平面控制网技术要求
等 最弱边边 级 长中误差
/mm 一 ±1.0
二 ±3.0 三 ±10.0
测角控制网
平均 边长 /m
测角中误差 /(〞)
200
±1.0
300
±1.5
500
±2.5
最弱边边长相 对中误差(未 计基线边长)
建筑物变形监测
01
沉降监测01
裂缝爆破监测04
02
04
水平位移监测02
03
倾斜监测03
1.建筑物沉降监测
内容
监测目的 监测仪器 测点埋设 注意事项
测点布置 测点埋设
1.1 监测目的
时掌握由于地 下工程的施工引 起邻近重要建筑 物的沉降量值及 其变形规律,以 便及时调整施工 参数和采取必要 加固措施,确保 邻近建筑物的稳 定与安全
1.2 监测仪器
精密水 准仪
水准尺
1.3 测点埋设
1.3.1 测点布置
1.建筑的四角、核心筒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处外墙每10~20m处或每隔2~3根柱基 上; 2.高低层建筑、新旧建筑、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3.建筑裂缝、后浇带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接壤 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4.对于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应在承重内 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并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 5.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沟处; 6.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沿纵横轴线上; 7.筏形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结构部分之四角处及中部位置; 8.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备基础的四角。
一般监测 精密监测
裂缝深 度监测
超声波无 损监测
建筑物损状 态评价害
浅层裂缝 深层裂缝
4.1 监测目的
通过监测,实时 掌握地下工程施 工引起邻近建筑 物裂缝发展状况 ,据以判定建筑 物的稳定状况并 采取相应的保护
措施。
4.2 监测前的准备工作
1.了解被监测建筑物的设计、施工、使用情况; 2.现场踏勘,记录建筑物已有裂缝的分布位置和数量,测定其走 向、长度、宽度及深度; 3.分析裂缝的形成原因,判别裂缝的发展趋势,选择主要裂缝作 为监测对象; 4.确定监测方法,在每条裂缝的最宽处和最末端设置监测标志( 点)。
1:200000
1:100000
1:50000
测边控制网等
测距中误 平均边长
差 /mm
/m
测距相 对中误
差
±1.0
200
1:20000 0
±3.0
300
1:10000 0
±5.0
500 1:50000
2.4.2 监测精度控制
等级
一 二 三
导线测量技术要求
导线最弱 边中误差
/mm
导线长 度/m
平均边 长/m
外部
观测
投点 法
测水平 角法
3.3.2 利用建筑或构件的顶部与底部之间的竖向通视条件进行主体倾斜监测
观测方法
激光铅直仪观测 法
激光位移计自动 记录法
正、倒垂线法
吊垂球法
3.3.3 利用相对沉降量间接确定建筑整体倾斜时
测定沉降差法
4.建筑物裂缝监测
裂缝监测
监测目的 监测前的准备工作
监测标志布设
裂缝宽度 监测
测点埋设 监测实施
2.1 监测目的
通过监测建筑物的 水平位移变化量值及 其发展规律,以便及 时调整施工参数,进 行必要的加固,确保 邻近建筑物的安全
2.2 监测仪器
2.3 测点埋设
1、平面控制网级别及组成 平面控制网宜按两级布设,由控制点(基准点、工作基点)组成首级网,由观测点与所
联测的控制点组成扩展网。 2、控制网的形式 测角网、测边网、边角网、导线网等。扩展网和一级网可采用交会法、基准线法或附合导线 法等。 3、平面控制点设立方式
h2 h4 Lh 2L 8L3
3.建筑物倾斜监测
监测目的 测点布置
监测方法
3.1 监测目的
通过监测,实时 掌握地下工程施 工引起邻近建筑 物的倾斜程度, 据以判定建筑物 的稳定状况并采 取相应的保护措
施。
3.2 测点埋设
①当被测建筑物具有明显的外部特征点和宽敞的监测场 地时,宜选用投点法、测水平角法;
每边测距 中误差/
mm
±1.4 750C1 150 ±4.2 1000C1 200 ±14.0 1250C1 250
±0.6C2 ±2.0C2 ±6.0C2
测角中 误差/ (〞)
导线全长相对 闭合差/m
±1.0 1:100000
±2.0
1:50000
±5.0
1:17000
2.4.3 注意事项
1.经纬仪测角操作要求
可采用普通标桩,精度要求高时可采用监测墩。 4、普通标桩
普通标桩有永久性和临时性两种。 标桩埋设不得浅于0.5m,冻土地区的标桩埋பைடு நூலகம்不得浅于冻土线以下0.5m。标桩顶面以高于 地表设计高程0.3m为宜。临时性标桩一般以木材为主,也可采用铁桩和金属管段等。 5、监测墩
监测墩上根据使用仪器和照准标志的类型可配备通用的强制对中设备,其对中误差不应 超过0.1mm。照准标志应满足具有明显的几何中心或轴线、图像清晰、图案对称、不变形等 要求。
工作基点布置
建筑物性 质
层次
水准基点离观测建筑 建筑物性
物的最近容许距离/m
质
层次
水准基点离观测建筑 物的最近容许距离/m
民用 建筑
6层以下 10 20
30
≥40~30 ≥50 ≥60
≥70
单层厂房
工业厂房
单层厂房 (有吊车者)
单层厂房 (有震动基础)
≥40 ≥50 ≥60
1.3.2 测点埋设
1.4 注意事项
(1)要尽量减少仪器对中照准误差和调焦误差的影响;
(2)测角时仪器不能受阳光照射,气泡置中偏差不得超过一格;
(3)测角应在通视良好,成像清晰的有利时刻进行。
2.钢尺量距,应采用鉴定过的钢尺,并进行尺长、温度、倾斜等项修正。
尺长修正: 温度修正: 倾斜修正:
Ld
d0 d' d'
L
Lt (t t0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