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绿色生活作文

绿色生活作文

绿色生活近年来,什么“绿色理念”,什么“低碳生活”,大行其道。

A市领导班子决定:顺应时代潮流,根据自身特点,发展绿色经济,打造绿色生活……由于A市靠山,且境内有一湖泊,野生动物资源丰富。

A市市委决定,由环保局牵头,在湖边建设一块野生动物保护生态区。

A市领导的工作效率很高,不久“A市野生动物生态保护区”就奠基开工了。

奠基那天,A市领导基本都来了,场面很壮观。

不想壮观的奠基场面惊飞一只在附近栖息的野鸭,结果野鸭慌不择路地撞上正在竖立的标牌,伤了翅膀,扑棱棱地落在湖里,恰巧这一幕被当地最具影响力的一家晚报记者拍到了,并发表在报纸上。

第二天,环保局刘局长看报时,发现了这一幕,立马叫来秘书小王:“那么重大的场合,重要的地区,怎么能出这事呢?快去叫人去拯救那只野鸭!”很快,秘书小王就带着人去了,在湖边他们幸运地找到了那只奄奄一息的野鸭,并迅速组织动物医生进行抢救。

很快,野鸭的伤口就包扎好了。

经过专家鉴定,这只野鸭,只要调理得当,不要一个月,就能顺利飞翔了。

刘局长很高兴,每天都要向秘书小王询问情况,亲自探望受伤的野鸭。

时间过得很快,野鸭顺利康复了。

在放生那天,刘局长亲自来了。

大家一致推选刘局长当主放人,并请来几家媒体,特别将当初拍下野鸭受伤的晚报记者请来了。

第二天,刘局长便上了各家报纸的头条,什么“保护动物模范”,什么“爱心领导”的名头,全被记者加在他的头上。

市领导也打来电话,夸奖他为全市人民绿色生活上了一节模范课,并且要在年终政绩报告会上进行表扬……刘局长很高兴,觉得今年升职有很大希望,决定小庆贺一下。

于是,下班回家后,带着家人到市里最好的饭店去吃一顿。

点菜时,刘局长让家人先点,最后,刘局长接过服务员手里的菜单,思考了一会,加了一道特色菜“清蒸野鸭”……【简评】一篇精彩的微型小说。

故事题材有强烈的现实感,且切合本次作文标题意。

野鸭撞伤、被找到医护、放飞等铺垫情节,既有偶然性,又符合情理,主人公的形象也从中顺理成章地成为“爱护动物的模范”。

结尾的“清蒸野鸭”,主人公原形毕露,如石破天惊,出乎意料,令人战栗。

欧·亨利笔法。

(张中原)绿色生活六月,经过整整一个春天的酝酿,大自然的绿色如刚开坛的陈年老酒一下喷薄而出。

(环境描写)窗外是一片生机,小草在和风中摇头晃脑,粉蝶在花丛间醉舞翩跹,太阳恰是醉眼微睁,整个世间都在绿色中沉醉,(首尾呼应)而我们,本该生机勃勃,激情四射的青年学生,却一个个像生了根的车前草,匍在桌面上,等待即将到来的高考的倾轧。

我抬头看看讲台,老师正在为一位同学讲解题目,面无表情的两个人,身后是一块墨绿色的黑板。

黑板的左上角,“距高考还有ⅹ天”的提示分外刺眼,与之相对的是教室的后面墙上,也有一块,上面写着“坚定信心,稳中求胜”。

我望着黑板发呆,为高考而惴惴不安。

在我眼神迷离之际,前面的黑板,放佛正缓缓向我压来,与后面的一块合谋,要将我压死!我一惊之下回过神来,原来是眼睛酸痛,泪水模糊了视线,产生了错觉。

(细节)我收敛了心神,环顾四周,想看看我的竞争对手们都在干些什么。

绿色总是那样吸引人,我的目光停留在那个穿着绿色外套的男生身上。

他是尖子生,是家长的希望,也是老师的希望。

然而此刻,他穿着那件绿色的外套,蜷缩成一团,在纸上演算着什么,他目光专注但脸色却病态地白,绿色的外套将他衬得更加无力。

我低头叹了一口气,为他悲哀,也为自己。

我转头望向窗外,希望窗外充满生机的绿色能转变我的心情,让我安下心来,继续复习。

风还在吹,小草还在摇晃,粉蝶还在飞舞,目光向远处推进,校园的尽头,一道护栏将绿色决然切断,绿墙高院,我们被圈在其中,不得自由。

然而这时,我看到一只蝴蝶,它扑扇着翅膀,轻而易举地从护栏穿过,飞向了更为广阔的绿色——田野。

它起初还迟疑着,不知所措,然而很快,它便找到了同伴,一同飞向我目光不及的更为广阔的天地。

高考过后,我要奔向田野,奔向绿色,在田边小路上欣赏风景,在芬芳的花丛间与蝴蝶嬉戏,在美丽的大自然中享受我所向往的绿色生活。

【评语】从小巧的角度,描摹六月考生的人生困境,贴近校园生活真实情状,表达对“绿色生活”的独特体验,抒发对“绿色生活”的思之不得的向往。

文章娓娓道来,扣题紧凑,表达独到,富有艺术感染力。

如用“眼神迷离之际黑板压来的错觉”,形象点明考试围城的沉重压力,借自由的粉蝶漫舞,坚硬的护栏隔绝,呼应向往自由而不得的心情。

行文平实,思路灵动,意识流动,从容自在。

绿色生活春风拂柳,垂柳柔柔地对着湖面梳妆,细长的发丝不时轻掠湖面,荡起几纹涟漪。

家里,奶奶在扎着布鞋。

大人的手里拾来的红砖碎块,在布上划下一个个比真人脚印略大的布样。

然后,拿起剪刀将其剪下。

一旁的我,仔细瞧着。

布底只有正反两面是崭新的布料,而针扎的鞋底中央夹着的都是拼接而城的碎布。

我皱了皱眉,问奶奶:“不是做新鞋吗?为何用旧布”奶奶依旧盯着手中正坐的布鞋,笑着说:“这布放中间夹着,看不到,鞋还是新的,丢了多浪费!”我听了,愣了愣。

坐在一旁,看着奶奶扎布鞋,棕黄的老花镜许久没换,耷拉在她的鼻端,粗糙的双手缝着一针一线。

突然想到,便问了句:“奶奶,你不是好久没做鞋子了吗,怎么突然记得做了?”奶奶剪断线头,推了推眼镜:“这不是你爸,突然叫我做布鞋,说穿着舒服,还有你爷爷脚上的布鞋也坏了。

”听了奶奶的话,我不禁拿起扎好的一只鞋开始瞧了起来。

厚厚的底,都是用一层层布扎起来的,黑色的前沿用细密的针脚订得直挺,看着确实简单舒服。

突然记起小时候,家里的鞋都是布鞋,那时的我很爱穿布鞋,每次穿新的布鞋便开心地跳东跳西,甚至到了晚上都不让奶奶脱下来。

低头瞧脚上艳丽的“耐克”板鞋,皱了皱眉,顿时觉得它有些碍眼。

脱去板鞋,将脚丫伸进扎好的布鞋,好像太大了,顿了顿,抬头对着奶奶说:“也帮我坐一双吧!”奶奶笑着答应。

怀念布鞋的感觉,有些迫不及待的期待。

三个月后,我和爸妈又来到奶奶家。

一进门,我便追问奶奶要鞋子,硬是把她从厨房里拉了出来。

看着手上的鞋,笑得很是开心,回头看看爸爸,发现他也咧嘴笑着。

我蹲下来,急切穿上新鞋,甚是舒心,将那双名牌板鞋扔至一旁。

晚饭后,我拉着爸爸出去走走,想感觉下布鞋的轻便——那久远的感觉。

走到河边,杨柳依依,河水清澈,不时传来麻雀叫声。

爸爸慨叹着说:“现在新农村好啊,空气清新,一片绿色,还真成了低碳生活。

等我退休了,也回老家来住,在家门口种上一些蔬菜,绿色食品无毒无害无添加剂,穿着你奶奶做的布鞋,轻巧透气,多好啊!”我低头看了看我和爸爸脚上的新布鞋,对爸爸说:“我们现在引领时尚潮流,过着那是无污染、全自然的‘布鞋’生活,这可是绿色生活呀!”说完,我和他,都笑了。

【评分】生活化的场景,自然清新的叙述,虽无激越的矛盾冲突和浓烈的情感言表,却也独到地表露出作者对“绿色生活”的那一份思索和情怀。

全文文体清晰,结构完整。

叙述眼前奶奶做布鞋的情景,又巧妙地插入回忆儿时穿布鞋的开心,在时空的跳转中显现出对如此绿色生活的追忆。

结尾处的内容安排,顺理成章,巧妙点题。

绿色生活学校后面原来有一片巨大的杂草地。

那个时候刚刚有了生物课,我们就借着标本的名义,闯进了这片杂草地。

那里有很多很多的野花,粉红的、粉紫的、白色的,恣意地绽放。

我们对那些妖俏的颜色已经达到了溺爱的程度。

它们的花瓣总是很薄很薄,带一点点含蓄的透明。

我们会去追逐一只蝴蝶,就连那种常见的嫩黄色的小蝴蝶都能让我们兴奋不已。

悄悄地走近,俯身,手一合,那只蝴蝶就在我们的手心里颤动了。

把它放到玻璃瓶里。

看它柔弱的翅膀上细细的纹路,小心地一张一合。

看过一阵,我们会把它放了。

因为我们深知这里的一草一木比那只冰冷的玻璃瓶更适合它生活。

我们把家里的花籽带到那里埋下去,浇上水,并在地上随便抓一个什么插在土里作为记号,同时插进去的是我们的又一桩新的牵挂。

放学后总是迫不及待地赶过去,去看那插着记号的地方。

有的时候连自己也找不到记号了,那样的失落甚至可以比得上某一次测验的失利。

若是有了哪怕一点点细微的变化,那一天的心情就会出奇的明朗。

我们的想象力日益丰富,渐渐地便把各种各样的果核都埋进土里。

杂交,嫁接,侧交,育种,一个个的曾经枯燥的生物概念都让我们有了亲自试一试的念头。

虽然不曾成功过,但是依然兴致盎然,甚至还不知天高地厚地妄想着当一个农家也不错啊。

曾经一段时间里,有一个情景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两个扎着马尾辫的女孩子,在一片绿草包围下,一前一后地追逐,手里拿着一两朵粉嫩明艳的小花儿。

书包被随意地丢弃在一棵小树有限的树荫下。

画面的色彩是明媚的,但却有些模糊。

我没有叙说童话的嫌疑,但这却真的可以构成一幅最绚丽的油画。

那时的学业似乎是出奇得好,功课好像也不多,于是我们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了这片空旷的土地。

我们抱着膝盖肩并着肩坐在一片绿色中,体味着这小小短暂的接触所带来的通透全身的温暖。

我们看着太阳一点点地落下去,却从不知道什么是“残阳如血”。

所以,你大概就会知道,当我们看着混凝土的建筑群在杂地上一点点地高起来,高起来的时候,心里面流动着的是怎样的一种伤感。

我的同伴用那种我从来也没有看过的、心疼的眼神看着我,说:“怎么办?他们为什么就不能留下它呢?难道他们就看不到这么一大片漂亮的绿色吗?怎么办?我们的野花,我们的蝴蝶都要没有了!”怎么办?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过了好多时间以后,每当我看到静静地摆在实验室里的蝴蝶标本的时候;当老师在生物课上问我们有没有看见过羊齿植物,而底下一片茫然的时候;当清新古朴的古典园林被层层叠叠的高楼围得严严实实的时候,我常常会想起这个很多次困扰过我的问题:怎么办?我也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片杂草地,那个永远藏在心里的“百草园”。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资格拥有一个“百草园”的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