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社会学论文

教育社会学论文

一、运用教育社会学的理论试论述如何充分实现人的社会化进程。

人的社会化是指人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即指自然人(或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

刚刚出生的人,仅仅是生理特征上具有人类特征的一个生物,而不是社会学意义的人。

在社会学家看来,人是社会性的,是属于一种特定的文化,并且认同这种文化,在这种文化的支配下存在的生物个体。

刚刚出生的婴儿不具备这些品质,因此他(她)必须渡过一个特定的社会化期,以熟悉各种生活技能、社会化的内容非常广泛,这里我们从三种角度来概括社会化的基本内容:(一)促进个性形成和发展,培养自我观念个性(Personality也译为人格)与自我(self)产物。

人格是指人的个性特征及其所持的价值标准,它是一个人所具有的比较稳定的生理、心理素质和社会行为特征的总合。

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受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所受教育的影响,以及他所从事的各种社会活动的影响,社会化对于人格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但是在正常的社会化过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个性之间也存在共同点,即都应是符合社会价值标准的个性。

社会学研究社会化问题就是要促进这种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个性与社会价值标准吻合.能够有效地参予社会生活,社会学称之为个性调适或人格调适。

相反,如果两者脱节,不能有效地参予社会生活,称为人格解组。

个性的核心内容及形成、发展的标志是自我。

自我也称自我意识、自我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觉察和认识。

包括对自己的生理状况:身高、体重、形态等;对自己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能力、性格、气质等;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自己在社会和群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一系列涉及认识自己的内心活动。

培养和塑造个人什么样的自我观念对个人和社会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基础。

培养完善的自我观念,就是要人们把对自己的认识与社会规范协调一致,就是要使人们在经历了社会化过程之后,从外在行为到内心世界尽可能地合乎社会的需要。

现实生活中.同一社会化模式培养的社会成员并不完全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差异性。

因为,社会化不仅仅是社会教化,个人学习社会文化,取得社会成员资格的过程.同时也是个人通过学习,积累社会知识,发展和形成自己个性的过程。

人的个性,以先天素质为基础,受环境制约、影响,随着个人社会化的进程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一方面,社会化使得生活在同一个民族、困家,同一个阶级、阶层,同一时代的人的个性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即每人的个性中都会内在地包含民族性、阶级性、时代性等共性的东西。

这是社会文化传递的结果。

如不同国家的国民性就是寓于其社会成员个性之中的共性因素。

另一方面,社会化又不可能造就具有完全相同个性的个人。

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遗传因素;二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殊的社会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三是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具有能动作用。

虽然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会有某种身不由己的力量制约自己的活动,但面对社会,个人并非是消极被动的,在一定范围内拥有选择余地。

因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是,同在一个家庭中长大的兄弟姐妹,性格特征合存在很大差异,甚至完全相反。

因而,社会化既造就了人的社会共性,又塑造了人的独特个性,是人的社会共性与独特个性的有机统一过程。

获得个性和学习社会或群体的各种习惯,接受社会的教化,慢慢成人。

教学交往观:关于教学的本质,“交往观”的持有者有如下的表述:①教学是以促进人与文化的双重建构为核心,以特定文化价值体系为中介,以教与学的对成为存在方式的师生特殊交往活动,简而言之,是旨在促进人的文化生成的师生特殊交往活动。

②教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交往。

③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在特殊情境下,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活动。

④教学活动实际上是一种多级主体间的认知交往活动。

⑤交往作为师生的基本存在方式使教学活动得以产生、维系、发展。

如果离开了作为师生基本存在方式的交往,教学便无从产生、发展,完成教学对人类社会文明促进与发展的历史使命便无从谈起。

二、结合教育社会学的理论,谈谈你对我国当前推进教育公平的一些看法现在经济发展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可是有好多地方经济水平还是很落后,记得小时候一起的同伴,都怀揣着自己的梦想。

约好一起努力,一起奋斗在大学见面。

可是最后好多人因为家中的经济条件差在中途放弃了,真为他们感到可惜。

他们没有机会接受教育,而有些人却能凭借自己富裕的家境或者是父母的社会地位、社会关系轻而易举的踏进了高校的大门。

这对于我们来说很不公平,人与人之间应该是平等的,每个人的受教育的机会都应该是均等的。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而现在经济的发展趋势是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我国自古以来就重视社会分层,人被分为三六九等,这种思想一直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这也是造成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原因。

处于阶级底层的人,物质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都比较低,他们的小孩没法享受那些处于高层阶级家庭的孩子享受到的教育,有一段时间老说城市孩子的压力大,要上好多补习班,可是人们都没想过,都没关注过那些在偏远地区处于社会底层的孩子连学都上不起,真是天壤之别,让人痛心啊。

所以国家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保证基础教育的。

但是杯水车薪,中国人口基数大,再说了学校的收费对那些贫困生来说负担是相当重的,更别说有些地方还有乱收费的现象。

国家通过制度改革和政策调整来强调公平的原则,通过政府行为和转移支付制度扶持落后地区和弱势人群,帮助贫困生完成学业。

各级政府必须调整自己的政策吸引资本,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这几年国家重视西部大开发,会带动教育的发展。

贫困生上大学时,可以通过助学贷款来完成自己的学业,将来就业后再分期还款,这对贫困生来说真的是救命的稻草。

这虽然解决了他们的学费问题,可是好多人还是在饥饿中学习的,不过他们都很努力,希望通过获得奖学金来解决自己生活费的问题。

九十年代国家实行了两项教育专项基金,即“211工程”和“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给好多贫困生带来了希望。

尽管国家制定了九年义务教育,可是还是有好多人因为各种原因辍学了,所以它的实施力度还是不够的,但归根到底还是经济的原因,没有基本的物质基础怎么大力发展教育。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大多数少数民族都居住在偏远的山区。

我国主要以汉族为主,国家为了少数民族学生能够和汉族学生一样享受良好的教育环境,提供了相关的优惠政策,比如中考和高考时少数民族学生都可以加分。

好多高等院校也办了少数民族预科班,提高了少数民族基础文化知识水平,增加了他们受教育的机会。

社会是具有流动性的,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好多人都希望自己将来有一个好的工作,所以很少有人到贫困山区去教小学生、初中生。

这也是造成贫富差距和两极分化的原因。

贫困山区缺乏优质的教育资源,尤其是对人才的缺乏。

国家设置了免费师范生教育,鼓励学生终生从事教育事业,要求学生毕业后必须先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书两年。

在农村好多孩子都是由爷爷奶奶抚养,父母迫于生计都到外地打工去了,或者是家中已有女儿却想要个儿子就到外地去边打工边生孩子去了。

由于种种原因好多孩子都不在自己父母身边生活,成为了留守儿童,所谓农村留守儿童,就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十四周岁及以下的儿童。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无法监督孩子的生活行为,这些孩子基本上都有身心问题,他们需要社会的关注,政府应该为这些孩子进城接受教育做好准备,建设打工子女学校,帮助他们适应新环境,同时制止不合理的收费制度。

让他们在城市也能接受正常的教育,同时不要过度增加他们的经济负担,让他们好好生活。

三、谈谈你对教育和社会关系的认识和理解。

教育社会学是探讨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学科,它是运用社会学的观点与概念分析教育制度,以充实社会学与教育学的理论,并藉以改善教育促成社会进步。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教育和社会两者是密不可分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教育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教育作为一定社会的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也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而决定社会经济基础的是一定的生产力水平,所以说两者关系密不可分。

教育对人的影响是相当大的,进而影响着社会,想必大家都听过“狼孩”的故事吧,那还是在一九二零年,在印度名叫米德纳波尔的小城,人们常见到有一种神秘的生物出没于附近森林,后来人们打死了大狼,在狼窝里终于发现这两个“怪物”,原来是两个裸体的女孩。

其中大的年约七八岁,小的约两岁。

这两个小女孩被送到米德纳波尔的孤儿院去抚养。

这就是曾经轰动一时的“狼孩”事件。

人如果没有受过教育,就如那个狼孩一样,活的蓬头垢面,失去了人最基本的思考能力和行为能力,与兽的区别就只有形体而已。

尽管在后来狼孩受到了教育,可是已经失去了受教育的最佳时期,虽然在很努力的学习人的基本知识但还是比不上正常人。

更重要的是狼孩失去了人们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环境,人从生物上的人转化为社会意义上的人的过程就是社会化的过程,社会化教育达成人的共识,学校教育提供了最好的、最基本的教学场所,系统的向人们传授社会生活知识、行为规范准则、价值观念,基本技能。

人的差不多三分之一的人生基本上都在学校中度过,在那里我们不断接受知识熏陶,完成自己学业,实现自己的理想,慢慢的认识这个社会,渐渐的去适应这个社会,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全新的自己,能被社会认可的自己。

教育对人的思想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也与所受到的教育有关。

想必大家都知道马加爵事件,因为贫穷,因为扭曲的人生观马加爵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本来可以成为有前途的人,最终却被自己亲手毁了。

教育帮助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可是有时候对与错的界限只有一步之遥,你的选择决定你的人生。

教育让我们继承和传扬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知识,丰富了我们的精神生活,有助于我们行成正确的价值观,有助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

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更好的适应社会。

丰富的精神世界可以锻炼人承受挫折的能力,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口素质,有利于社会进步和社会稳定。

教育给了人思想和知识,思想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要用社会的眼光去看待教育,要考虑社会的需求。

现在人们越来越注重专业,也有了好多职业学校,就是向社会提供一批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来满足社会的需要。

从而加速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也可以促进教育的发展,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经济发展落后,就没有教育可谈了,经济可以为教育提供物质基础,人们的物质生活满足了,就可以更好的参加教育。

经济可以促进教育发展,但过度重视经济,会造成贫富差距,影响社会的稳定。

教育对社会结构的不断优化有重要作用,不仅仅只由经济影响。

教育可以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大量的人力资源,在知识经济社会中,大量的优质的人力资源可以聚集大量的物质资本,也可以为发展国家高科技做贡献,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科学水平就是第一生产力,其中人才是关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