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一、教学模式..一..教学模式的概念教学模式一词最初是由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等人提出的。
他们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长时间的学习课程..、选择教材、指导在教室和其它环境中进行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或范型。
国内关于教学模式的定义..概括起来有这样几种观点..第一种观点可称为“理论说”..认为“教学模式是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设计和组织教学的理论..这种教学理论是以简化的形式表达出来的”..第二种观点可称为“结构说”..认为“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各类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或框架”..第三种观点可称为“程序说”..认为“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完成所提出教学任务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第四种观点可称为“方法说”..认为“常规的教学方法俗称小方法..教学模式俗称大方法。
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且是从教学原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过程直至教学组织形式的整体、系统的操作样式..这种操作样式是加以理论化的”。
鉴于以上对各种教学模式观点的反思..我们认为教学模式就是指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基础之上..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将教学的诸要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成具有相对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框架..并具有可操作性程序的教学模型。
..二..教学模式的特点教学模式是一种设计和实施教学的理论..尽管由于各种教学模式所依据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不同..但从一般意义上来讲..教学模式具有以下五个特点..1.操作性2.整体性3.简约性4.开放性5.针对性..三..国内教学模式及评价1.传递—接受教学模式这是我国中小学教学实践中长期以来所普遍采用的一种基本的教学模式。
它源于赫尔巴特及其弟子戚勒提出的“五段教学”..后经过前苏联凯洛夫等人改造并传入我国..我们又对其作了适当的调整和修改。
..1..理论基础。
这一模式的理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有关的心理学、教育学基础理论。
它把教学看作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
..2..教学目标。
这一模式主要运用于系统知识、技能的传授和学习。
..3..操作程序。
它的基本程序为..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知识——巩固运用——检查评价。
通过教师传授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由感知到理解..达到领会..然后再组织学生练习、巩固所学的内容..最后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
..4..评价。
这种教学模式之所以被我国中小学普遍采用..成为我国基本的教学模式..是由于它有下列优点。
第一..它能使学生在单位时间里较为迅速有效地获得更多的知识信息.. 突出地体现了教学作为一种简约的认识过程的特性..是人类传播系统知识经验最经济的模式之一。
第二..它能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易于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一模式主要适用于学科课程的书本知识的教学..适用于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适用于班级授课制的课程教学。
但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充分发挥..多年来受到各方面的批评。
然而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所指出..接受学习不一定都是机械被动的..关键是教师传授的内容是否具有潜在的言语材料..能否同原有的知识结构建立实质性联系..教师能否激发学生主动从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提取有联系的旧知识来“固定”或“类属”新知识。
如果能实现上述两点..则这种模式在掌握知识技能中所具有的独特功能就无法否定。
2.自学—指导教学模式自学—指导教学模式是指教学活动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的指导贯穿于学生自学始终的教学模式。
属于这一教学模式较多..如卢仲衡提出的“中学数学自学辅导教学”..上海育才中学的“八字教学模式”..魏书生提出的中学语文教学的“六步教学法”模式..黎世法提出的“六课型单元教学”等。
..1..理论基础。
其理论基础是“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辩证统一的教学观..“独立性与依赖性相统一”的学生心理发展观..“学会学习的学习观”。
..2..教学目标。
以自学能力为主要目标..实现以“讲”为主向以“导”为主的转变。
..3..实现条件。
第一..教师要有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以“学”为主..“导”为主线。
也就是教师是“指导者”、“引导者”..要充分相信学生能自学..积极指导学生自学。
第二..教师要设计要求明确的自学提纲..提供必备的参考书、学习辅助工具..如词典、字典等。
教师要有一套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
该模式要求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故小学低年级较少采用。
..4..操作程序。
这一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为..提出要求——学生自学——讨论、启发——练习运用——评价、小结。
教师的指导贯穿于每一个环节。
对该教学模式的评价。
自学—指导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意识..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加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利于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更好地解决了集体教学中如何因材施教的问题。
采用这一模式..教师虽少讲了..只起点拨、解疑的作用..但对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求却更高了。
如果教师不能做到这一点..自学就会导致自流..这种教学模式的优越性就难以体现。
3.引导—发现教学模式又称“引导—探究”式..是一种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着眼于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意志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我国诸如小学数学尝试教学法、小学数学引导法、中学引导发现法、中学物理研究教学方法等皆属于此列。
..1..理论依据。
该模式的理论基础是杜威的“五步教学法”..即“情境——问题——假设——解决——验证”五个步骤。
..2..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手脑并用..运用创造思维去获得实证的知识..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学生探究的态度和习惯..逐步形成探索的技巧。
..3..实现条件。
①师生处于协作关系..要求学习者能展开积极能动的活动..有时甚至是主角。
②教师要用精炼的语言为学生创设一个认识上的困难情境..使学生产生要解决这一认识上的困难要求..从而能认真思考所要研究的问题。
③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为学生提供探究所需的材料..如文献资料、仪器等..和场所..如资料室、实验室等..。
..4..操作程序。
该模式的基本程序是..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拟定计划——验证假设——总结提高。
..5..评价。
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使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发现问题..怎样加工信息..学生提出假设如何推理、论证等..因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探索能力。
引导——发现模式也存在有不足..一般适用于数理学科..它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经验储备..才能从强烈的问题意识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
4.情境—陶冶教学模式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结合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有效地获得知识同时陶冶情感的一种教学模式。
实验中的“情境教学”、“愉快教学”、“成功教育”、“快乐教学”、“情知教学”等皆属此列。
..1..理论基础。
情知教学论、现代心理学理论和以此为基础的“暗示教学理论”是其理论基础。
..2..教学目标。
通过情感和认知多次交互作用..使学生的情感不断得到陶冶、升华..个性得到健康发展..同时又学到科学的知识。
..3..操作程序。
包括以下步骤..创设情境——情境体验——总结转化。
实现条件。
这一模式中教师是学生情感的“激发者”和“维持者”。
因此要求教师具有多种能力..如表演、语言表达能力等。
教师还要根据教学要求..提供音乐器材、教具或教学场所..并把他们组织好..要有融洽的师生关系..师生一起进入角色..使情境更加入情入理..达到诱导学生情感和促进学生认知的作用。
..4..实现条件。
这一模式中教师是学生情感的“激发者”和“维持者”。
因此要求教师具有多种能力..如表演、语言表达能力等。
教师还要根据教学要求..提供音乐器材、教具或教学场所..并把他们组织好..要有融洽的师生关系..师生一起进入角色..使情境更加入情入理..达到诱导学生情感和促进学生认知的作用。
..5..评价。
采用这一教学模式主要作用在于对学生个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养..通过设计某种与现实生活同类的意境..让学生从中领悟到怎样对待生活、认识自己和对待他人..提高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
此教学模式也可以用于自然学科的教学..以提高其教学效率。
但一般而言..较适用于思想品德课、外语课、语文课的教学..还可以广泛适用于课外各种文艺兴趣小组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教学活动。
5.示范—模仿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历史上最古老的模式之一..也是教学模式中最基本的模式之一。
是指教师有目的地把示范技能作为有效的刺激..以引起学生相应的行动..使他们通过模仿有效地掌握技能的一种教学模式。
它是多以示范技能为目的的教学。
..1..理论基础。
示范模仿是人类经验得以产生和传递的基本模式之一..也是创造活动的基础。
一个复杂的行为技能的获得..需要经历三个阶段..认知阶段..即学会行为技能的要求.. 联系阶段..通过学习使部分技能由不够精确到逐步精确..单个的下属技能逐步结合成总结技能..自主阶段..行为技能的程序步骤已不再需要通过思考完成。
..2..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行为技能..如读、写、算、唱、跳及各种运动和操作技能..在学龄初期或社会化早期..通过示范模仿..使学生掌握社会的道德习惯和行为模式。
..3..操作程序。
其操作程序是定向——参与性练习——自主练习——迁移。
前三个阶段是示范模式本身涉及的..而迁移是对模仿的更高要求..是模仿的进一步深化。
..4..评价。
该教学模式的运用范围广..很多学科的技能训练都适宜。
当代西方国家所采用的模拟教学..是该种模式与现代化手段相结合的产物..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但在该模式中..由于技能的形成主要是学生自己练习的结果..因此教师只起组织者的作用。
..四..国外教学模式及评价二战以来..在其它国家的教育领域里出现了诸多教学模式..现择要介绍几种。
1.程序教学模式程序教学就是将教学内容分成许多小步子..系统地排列起来..学生对小步子所提出的问题作出反应..确认以后再进入下一步学习。
(1)理论基础。
该模式的理论基础是新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2)教学目标。
该模式的目标是教给学习者某种具体的技能、观念或其他内部外部的行为方式..如掌握某些智力技能或行为技能等。
(3)实现条件。
采用这一模式..需把教学内容根据学习过程分解许多小步子..并按一定的次序排好。
每一个问题都要先作出解释..然后提出要求学生回答的问题..每一个问题都要有正确的答案。
当学生回答问题后..通过出示正确答案..让学生确认自己回答的正误..反应正确后..再进入下一项目的学习。
(4)操作程序。
这一模式的基本程序可用下图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