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苓桂术甘汤独活寄生汤(王付)现在上课。
这一堂,我们学一个方,叫苓桂术甘汤。
这个方是张仲景的一个著名方。
这个方药物组成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所组成。
这个方,根据药物的组成看看,这个方煎煮的时间长不长?煎煮的时间也是比较偏短的。
我们说煎煮一般情况下,是多长时间?在特殊情况下,我们说了,张仲景的煎药方法,最短几秒钟,最长三个小时。
我们学习到应用,一定要因人而决定的。
当然,这里边还得因药而决定的。
苓桂术甘汤煎煮大概就是十五分钟左右。
当然我们说的煎煮,大火这个时间算不算?它是不算数的。
是从水开以后,小火计算的。
苓桂术甘汤,这个方的功用是什么呢?温阳化饮,健脾利湿。
从今天来看,苓桂术甘汤它的药理作用,主要就是保护胃粘膜,抗心肌缺血,缺氧,抗心律失常,以及抑制平滑肌自发性收缩等作用。
我们学习苓桂术甘汤,这个方,治疗中医的证,是中虚痰饮证。
中,指的是什么?脾胃。
也可以说是脾胃虚弱痰饮证,也可以说是脾虚痰饮证。
中医所说的脾,在绝大多数情况,应该包括胃。
脾虚痰饮证,它的主要病证表现是什么?举一个例子。
在门诊上班,来了一个女同志,我问她哪不舒服?她告诉我,同时她还拿了一张纸,上面是一个胃镜的报告单,是慢性浅表性胃炎。
她接着说了这样一句话,她说,她的慢性胃炎胃历来不痛,她又说历来不恶心,历来不吐,历来不腹泻,当然大便也不干。
她说她的浅表性胃炎,主要症状,她自己感觉胃里边不柔和,这个东西一会跑到了左边,一会跑到了右边,这个东西在胃里边转来转去。
她说大概转不到半个小时,忽然间她感到胃中有一个东西,进到了胸中。
她说一到胸中,她感到胸中满闷、不舒服。
她又说胸中不舒服,胃中舒服了,说明病跑了。
她接着又怎样说呢?她说宁可胃中舒服,还是宁可胸中舒服呢?希望都舒服。
她说了一句什么话呢?她说胸中不舒服,比胃中不舒服还难受。
她总是怀疑胸中不舒服,有问题,检查来检查去没有问题。
她说,大概持续二十分左右,忽然间,头晕目眩,胃中舒服了,胸中舒服了,头晕目眩。
头晕目眩,这种情况下,站不能站,只能躺在地上。
她说在家里劳动,每一次去地的时候,都要带一个能睡觉的地方。
如果胃中不舒服,胸中不舒服,紧接着就是什么?眼前一片漆黑,头晕,要睡觉。
她说,睡上个二三十分钟,三四十分钟,起来,好好了。
一天多次发作。
她这样一说,叫我想到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第67条,张仲景怎样说呢?他说“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
”那就是什么呢?头晕目眩。
我们给她开方,吃了一段时间,大概有二十多天,病证基本解除。
你说这样的浅表性胃炎,她就吃二十天的药,能不能达到预期治疗目的呢?有没有必要巩固治疗呢?她又坚持大概吃有两周左右,最后病得到了解除,没有再出现这样的症状。
有一句话,叫做“起则头眩”,使我忽然想到,我在门诊上班,遇到一个病人,一个男同志,有多大了?有将近70岁。
他来看病的时候,他问我一句话。
他说,睡在床上血压正常,站起来血压有点高,走路的时候,血压比较高。
他问我,这叫不叫高血压?那你们说呢?前提是睡在床上,血压正常。
我跟他怎样说呢?我说你这病,躺在床上,不叫高血压,走路就叫高血压。
他又怎样说呢?他走路的时候,头晕,眼前又发黑,他感到头重脚轻,随时就有可能摔倒,躺在床上一切正常。
在这种情况下,病人他来看病的时候,他自己还带了一个血压计,他说你量一量。
他往诊断桌上,还是诊断床上?他往床上一躺,血压正常,往诊断桌这一坐,血压怎样?血压高。
叫他一走路,血压更高。
他说,他不能吃降压的药,一吃降压的药,睡在床上也头晕目眩。
当然,这个血压是高还是低?他说吃什么药都不行,就是影响他一天活动。
我在思考一个问题,思考的过程中,一看舌质偏淡,舌苔偏腻,摸了脉象偏弱。
我在思考一个问题,思考之中,忽然想到张仲景所说的“起则头眩”。
这个起,如果它是胃的病证,那就是从下往上起了,这个人他站起来头晕目眩了。
我想啊,应该给他开个什么方?苓桂术甘汤。
开这个方,你说再加点啥药呢?它也真不好加。
忽然又想到张仲景说了一句话,他说“起急头眩”。
一个字差别。
用什么方?张仲景用的是葵子茯苓丸。
葵子茯苓丸就两味药,一味药还是种子。
叫我想了想,张仲景用葵子的时候,用的量比较大,用了50克。
这样我给他开了一个方。
到了第二周他来找我看病的时候,他说走路的时候,头晕明显减轻了,最后还真达到了预期治疗目的。
西医说是什么病呢?说是直立性高血压。
我们中医就是要辨证的。
只要符合这个证型,我们就可以用苓桂术甘汤,就能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下面我们学习苓桂术甘汤方药与病证之间的关系。
茯苓,什么作用?健脾利湿。
桂枝什么作用?温阳化湿。
白术呢?益气健脾燥湿。
甘草,协助白术健脾益气。
这是我们学习苓桂术甘汤。
现在我们再思考一个问题,苓桂术甘汤治疗的脾虚痰饮证,应该是偏于寒还是应该偏于寒呢?偏于寒吧?在临床中,我的认为,单用这个方,如果是治疗慢性胃炎有一定的局限性,可以和我们前边学习的理中丸,配合在一起,疗效会更好一些。
人们在认识苓桂术甘汤的时候,对于桂枝,专门引用了张仲景的一句话:“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这一句话就告诉人们,凡是治疗痰饮都要用点什么药?温化的药。
也可以说,温可以化湿,湿得温而化。
简单的一个例子,房间比较潮湿,天的温度偏高,它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结局?天的温度偏低,它会出现一种什么样的结局?哪一种情况,可以使湿化得快一些?就是温。
这是我们学习苓桂术甘汤。
下面我看一个方,叫萆薢分清饮。
萆薢分清饮这个方,组成有益智仁、川萆薢、石菖蒲、乌药所组成。
这个方,根据药物的组成,它就是温肾利湿,分清化浊,具有抗炎、抗菌等药理作用。
治疗中医的证是,虚寒膏淋证。
虚寒膏淋证它的症状表现是什么?下面给同学们举一个例子。
在门诊上班,来了一个女同志。
我问她,我说你主要是哪不舒服?她说了这样一句话,她说我这个人啊,平时不爱吃油性大的食物,不过,解的小便总是好像是尿油。
她总是觉得她尿中含有油。
实际上,她就是尿完之后,尿中漂了一层油状物。
这是什么病?妇科慢性炎症会出现这样的病证。
再一个方面,叫做什么呢?淋巴回流受阻。
再一个就是乳糜尿,西医说它是淋巴回流受阻,淋巴液渗到尿路了。
对于这样的病证,我们要看一下,舌质、舌苔,如果涉及的舌质淡,舌苔白,我们就用什么方?萆薢分清饮。
再一种情况。
在门诊上班,还是遇到一个女同志,她怎样说呢?她说最近一年多,她说她解的小便像淘米的水,当然不是小米,是大米水。
她这样一说,我们一看她的舌质、舌苔,用什么方?萆薢分清饮。
用萆薢分清饮有没有治疗效果?我认为有很大的局限性。
不过,我们要知道,萆薢分清饮我们把它作为治疗虚寒膏淋。
膏,那就是比较稠吧?油状物呀,白如米泔呀。
单用这个方,很难达到预期治疗目的。
要想达到预期治疗目的,我在临床中,通常情况下,开的是三个方,一个是萆薢分清饮,一个苓桂枝甘汤,一个真武汤。
同学们也可以看一下,三个方合在一起,药味多不多?重复的药有几味?并不太多,疗效是显著的。
下面我们看一个方,叫鸡鸣散。
鸡鸣散,这个方药物组成,槟榔、陈皮、木瓜、吴茱萸、苏叶、桔梗、生姜加上皮。
一般情况下,生姜的皮去掉了没有?吃生姜的时候,皮掉了没有?不知道,以后吃的时候,注意观察。
这个方,治疗什么病证呢?寒湿脚气证。
这个脚气和肾气丸治疗的脚气差距是比较大的。
肾气丸治疗的脚气,有两个。
一个在哪?在胸中。
一个在哪?在小腿。
今天我们学的鸡鸣散脚气在哪?在脚上。
你们说这脚气容易不容易治?治疗的难度是偏大的。
下面我给同学们介绍,治疗脚气可以说,我们治疗脚气,治一个应该是好一个。
在治疗的时候,应该分两个方面去治疗。
一个方面用鸡鸣散,内服。
下面附了一个方,叫苦参矾石汤。
这个方作为一个外洗。
也就是说,在临床中,你要想把一个脚气达到预期治疗目的,单用外洗的有作用,不够理想;单用内服的,有作用,也不够理想,要想理想,就是我刚才所说的。
举一个例子。
今年的上半年,有一个女同志脚气来找我们看病。
找我们看病的时候,这个女同志有多大?三十多岁。
进来的时候,不是走进来的,而是坐车进来的。
坐什么车?同学们也清楚,和自行车的轮子差不多,叫做轮椅。
脚肿脚烂,那脚趾头肿烂溃烂了。
她怎样说呢?她说她在五年前,出现过这样重,我们给她治疗,达到了预期治疗目的。
她说,说着说着,她出国了。
出国了,就是去年的上半年,又复发了。
复发了,你说她回来治呀还是在国外治呢?她是出国在美国。
在美国那就是主要用什么药?用西药。
最后又找中医,怎样就是没有控制病情。
她想想又恢复到原来坐轮椅这个程度了。
她要回来呢。
我们给她开方,她到这个地方,她找我,她说你还给我开两个方。
我说,开哪两个方呢?她说你知道。
她又说她在国外。
我说你在国外,跟大夫说了没有?她说说了,也外洗了,也内服了,就是疗效不够理想。
我给她开两个方,一星期。
第二次来的时候,她把车子带来了没有?没有带来,她是走着进来的。
那当然也可能放到楼下,还是在哪个地方,我们也没详细问他,不管怎样说,她是走着来的。
到了第三周,完全恢复得像正常人一样。
她走之前,她又来找我,她说她还要到美国去,这一次来要带上药了。
她说一旦又发作了,不再回来了。
我说应该回来祖国看一看。
不管怎样说,我们所说的方疗效是显著的,单用一个方,是不够理想的。
苦参矾石汤,这个方是我在临床中治病,根据疗效而总结的一个小小的一个经验方。
下面我们学习第五节,祛风胜湿一个方,叫独活寄生汤。
独活寄生汤,同学们看一下,这个方,药物多不多?多。
独活,细辛,桂心,防风,当归,川芎,芍药,地黄,人参,茯苓,桑寄生,杜仲,牛膝,秦艽,甘草。
可以看出来,人参,茯苓,甘草,当归,川芎,芍药,地黄相当于什么方?八珍汤,少了一个白术。
白术能不能治疗风湿?张仲景其中一个方,治疗风湿,那就是麻黄加术汤。
可以用的。
这个方,药物组成比较多,它是不是单一的汤剂?它不是。
它是什么?水煮散剂。
这个方,功用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治疗的病证,是什么呢?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
实际上就是风寒湿痹症加有正气不足。
这个方,用了八珍汤,又加了桑寄生,杜仲,牛膝,又加了祛风胜湿的药。
这个方,从理论上说,这个方效果应该是显著的。
事实上说,这个方疗效是非常平淡的。
我在临床中,用这个方,总是发现它疗效不够理想。
我想问同学们一下,如果我们遇到风寒湿这个痹症日久,实际上就是风寒湿。
风寒湿痹症,我们以前所学的知识,应该用个什么方?小活络丹。
事实上,用小活络丹,效果也是不够理想的。
我们在学习小活络丹的时候,说这个方是个好方,说到了今天,又说它不够理想,让我们的心是热的还是凉的?还是沸腾的。
今天,我们要做一个总结,治疗风寒湿痹症,最好用两个方,效果是显著的。
用小活络丹与乌头汤配合在一起,那是屡用屡效的。
说不定,我们班在座的同学,有的同学给我说过,他父亲,有的说是他母亲,有的说的是父母亲的父母亲,出现了关节疼痛,三年了,五年了,三的后边加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