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冠杰医案案1: 胃癌胃胀嗳气大便不通案2013年6月27日夏某某男 68岁胃癌病史食欲睡眠一般大便溏服他药后两天未解,小便频数,夜尿三四次,量少,肢有轻微浮肿,无汗出,不恶寒,头部有时头晕,口干明显,特别是睡醒后喜呕,有时有欲呕感,无口苦,心烦有时有,欲寐四肢无力有时身无力,脉象紧略偏弦,左关沉弱,右关弱,咳喘,舌质淡红略偏暗,有齿痕,手足冷,舌苔薄略厚他证平时感觉胃胀,胃隐痛,有时腹泻,有时因腹痛而致无法入睡甚至要在床下走动。
能食冷食,胃不适严重时有欲呕感。
常有肠鸣无往来寒热,有时嗳气,嗳出后感觉舒服腹诊上腹部膨大,且有明显硬块。
有气胀,按之不痛。
处方半夏泻心汤合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合茯苓饮合橘枳姜汤半夏6干姜3人参7甘草5黄芩3黄连1大枣5厚朴8生姜15茯苓4苍术4枳实5橘皮12 78克。
日二服,次2.5克。
开水泡服。
13.6.29其儿媳来电话:服上方后,患者感觉很舒服。
13.7.15来诊,服药后总的感觉很好,曾出现过两天腹泻,但是泻后无身无力感。
刻下干嗳食臭,腹胀,大便自腹泻后至今天仅解一次,已成形(此腹泻为中病之反应)。
仍有肠鸣,但较前为轻,仍有嗳气,曾出现咽中痛,两天后自行消失。
小便夜尿三四次,量不多。
舌质淡红,略有齿痕,苔白略厚。
有时有恶心感。
脉弦紧,关沉弱,右细而偏微弱,左紧细略有力。
腹诊:腹部有轻微气胀,但自感觉腹满。
有时有烧心感(即胃中灼热感)。
生姜泻心汤合茯苓饮合橘枳姜汤合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半夏6干姜3人参8甘草6黄芩3黄连1.5大枣5厚朴8生姜16茯苓5苍术5枳实5橘皮1692克。
日二服,次3克。
13.8.3来诊,服上方后感觉较好,仍有嗳气,胃中有胀满感,近几天有烧心感,吐酸。
再未出现腹泻,食欲可,睡眠可,一般九点许即可入睡。
大便偏干,三四日一行,有时有肠鸣但已很少,近来左手有明显的麻木感。
生姜泻心汤合茯苓饮合橘枳姜汤合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合旋覆代赭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半夏6干姜3人参8甘草6黄芩3黄连1.5大枣9厚朴8生姜22茯苓5苍术5枳实5橘皮16旋覆花3代赭石1黄芪3桂枝3芍药3 120克。
日二服,次2.5克。
13.9.4来诊,前段时间因家务生了一次气,又出现胃痛,后自行缓解。
刻下:仍有胃中轻微的不适感,有时嗳气且有生食味(食臭),左手麻木感已有所减,但仍有,有时腹中有胀满感,食欲一般,大便偏溏,有时有肠鸣。
虚功较前有所增多,嗳气已基本明显减少,小便偏于频数,量少,且有尿不尽的感觉。
精神和体力尚可,左脉弦长偏大关弱,上过寸下过尺;右脉弦细弱。
无口苦,有明显口干。
舌质淡红,有轻度齿痕,苔薄白。
有时头痛,能食冷食。
腹诊:上腹部已明显柔软,心下已无硬块,略有气胀。
生姜泻心汤二合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一合黄芪桂枝五物汤二合五苓散二生姜12甘草9黄芩6半夏9干姜2黄连2大枣15人参7厚朴8黄芪6桂枝10芍药6茯苓6苍术6猪苓6泽泻9137克。
日三服,次2.5克。
13.10.5来诊,食欲不是很好,大便有两天一行,质可。
小便夜尿两三次,平时喜饮。
有时胃口有短时间的疼痛感,后会自行消失,平时感觉胃中略有不适感,嗳气后便感觉舒服些。
已无肠鸣,能食少量冷食,食后有时略有胃中略有不适感。
已无嗳生食味(干嗳食臭)的情况。
口中无滋味。
脉左弦大长有力,右细弱沉略偏弦。
左手臂麻木感已明显减轻,但有时肘部有疼痛感。
舌质红偏粉,胖大,有齿痕。
苔白略厚。
腹诊:心下已较柔软,但有轻微的压痛感。
茯苓饮合橘枳姜汤合四逆散柴胡5枳实10芍药5甘草5茯苓5人参5苍术5生姜7橘皮23 75克。
日二服,次2.5克。
13.10.21来诊,服上方后感觉较好,但是又出现了肠鸣,有时腹胀,有时略有胃口的疼痛感。
大便有时偏溏。
食欲近几天略有下降。
睡眠可。
能食冷食或水果,但不怎么喜欢吃凉东西。
脉弦紧滑数有力关脉偏弱。
舌质红,有轻微齿痕,苔薄微褐。
嗳气时略有生食味。
腹诊:心下按之有轻微的抵抗感,自诉有满感。
时有嗳气,且嗳出气后有舒服感。
左肘臂的疼痛感已明显减轻。
生姜泻心汤合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合四逆散合橘枳姜汤合茯苓饮生姜12半夏6黄芩3黄连3甘草8干姜2人参7大枣5厚朴8柴胡3枳实3芍药3茯苓3苍术3橘皮9(因偏有热象故黄连加量)87克。
日二服,次2.5克。
13.12.5电话回访,其儿媳言,“他现在没事”。
嘱:若出现任何不适及时前来就诊。
注:一.本患者经本地县医院检查,诊断为胃癌,并建议手术治疗。
但因本人胆小怕事,故家人一直对其隐瞒病情。
因经人介绍来笔者处就诊,故再未做进一步检查。
二.因本人平时非常节俭,故病情比较轻微后就未来再诊。
至于肿瘤是否消失,除腹诊时其胃部硬块在最后两次就诊时已基本消失,手感已无异于常人外,再无其他直接的证据。
但经过侧面核实,其再去他处就医。
三.本医案未用一味祛瘀方药,整个治疗过程皆为对证治疗,即使是良性肿瘤,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治愈,实不多见。
这充分体现了经方医学有是证用是方之治疗规律的正确性。
四.关于药量。
上述药量皆为实际的原始用量,单位为“克”。
“日二服”或“日三服”之前的数字是本“疗程”给药的总量,这实际就等于将经方汤剂一律改为散剂使用。
对此笔者曾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并经过了大量的临床验证,实践证明其疗效稳定可靠。
五.本案辩证思路:虽然此患者的病理因素较为复杂,但是从整个治疗过程看,其病理要素却表现的较为稳定。
主要是里偏于虚寒同时又有半表半里的虚热(即三泻心汤类证),并伴气逆证和停饮证。
如果用经方的病理辨证总结则为下列关系:因无明显的阴性证,故所有疾病类型皆属阳性证。
其中:肠鸣、欲呕、干嗳食臭、大便溏、脉偏数、苔微褐等证为生姜泻汤证。
嗳气与食欲不佳、欲呕可视为茯苓饮证,因初诊时嗳气较为严重,故可视为橘枳姜汤证。
腹中气胀则为半夏厚朴生姜甘草人参汤证。
肢体麻木为黄芪桂枝五汤证。
舌质齿痕、小便频数为五苓散证。
案2: 高血压眩晕案2010年2月20日陈某某女 52岁已婚血压高眩晕脉偏数处方与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二袋试服服后睡眠不好,但食欲转好,感觉轻松,仅不易入睡,上方加石膏十分之一,两袋试服,服后睡眠可,再与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十比一的石膏十袋。
日两服。
14.1.31从零晨3点左右起感觉头晕,不能卧,卧则加重,尤其不能向左侧卧。
头晕严重时则大便次数增多,但并非腹泻。
口中略干,无口苦。
无明显的胃中不适感,且能食冷食。
头晕加重时则伴有两脚冷,甚有时会有汗出。
脉细弱,关沉弱尺沉近无,略偏迟。
舌质略红,苔白偏灰,略厚。
吴茱萸汤原方(自装胶囊),早晨七点左右腹一次四粒。
两小时后症状明显减轻,已能平卧。
中午再服两粒。
晚饭后症状完全消失,嘱再服一次四粒。
止后服。
14.2.7自诉常感觉头脑不清爽,有时耳鸣。
泽泻汤苍术5泽泻12 17克。
日二服,次一大平。
14.2.8电话告知,服泽泻汤后感觉很好,睡眠明显好转,感觉有点累,身上感觉舒服很多,头晕冒明显减轻。
后若其耳鸣不愈,拟: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治之。
14.2.13昨天晚上相遇,言服上方后头脑已清爽,精神变好,体力好转,耳鸣有所减轻,只是睡眠偏多且有明显的困倦感。
疑药中有安眠药故改为日一服。
嘱:此为中病之征,因前长期睡眠不好所致,注意多休息。
注:一.此患者为笔者一亲戚,两次就诊皆为去其家中,故四诊资料较简。
其中第一次治疗因当时散剂还系小塑料袋包装,故药量记录不够准确,此“一袋”应为五克左右。
二.第一次就诊因没有详细的症状记录但从所用方剂看,此患者当时存在半表半量的热证和里实热证,同时还伴有瘀血证。
三.第二次就诊正值春节的年初一,而且此病屡经西医治疗,严重时输液,但皆不效。
此次发作恰逢节日且病情较为严重,故易中医治疗。
因其主诉仅头晕一个症状,关无恶心呕吐之类的症状,并且表现为只能坐立不能平卧,亦与“美尼尔氏综合征”常表现出了的只能平卧不能起甚至不能转侧也不相同,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搜集他证参诊。
从四诊的脉迟、脚冷、大便次数增加可知其有里寒无疑,故与吴茱萸汤而取效。
四.服吴茱萸汤头晕症状消失后,患者又诉长期有头脑不清爽的感觉。
因是由他人转告,故根据其脉象和体态偏胖的情况当为水饮所致,故与泽泻汤,服后亦效。
五.从本案的用药量看出中药如果用之对证疗效是非常好的。
治疗头晕所用的吴茱萸汤是笔者加工成粉剂后的一种常备药,一次服用四粒胶囊,一粒可装本方0.5克左右,三粒共计药量为2克左右。
其中吴茱萸0.65克左右,生姜0.65克左右,人参(党参)0.35克左右。
大枣0.35克左右。
而实际疗效却是服后两小时头晕症状即逐渐消失,可见此药量治病足矣!案3:手足口病医案此病为近年来在儿童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
由于现代医学没有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故将此病例入重病范围,并规定了严格的治疗权限等,致使患者及家属闻此病色变,所以中医治疗此类疾病的机会很少。
笔者的两个案例都是患者及其家人长期在笔者处就诊,对笔者有很高的信任才将患者交于笔者治疗的。
实际上两个患者都多次在笔者处就诊,为了集中说明手足口病的治疗,故将其他治疗删去,另作他案。
李某某案:男,3岁。
2012年5月23日因发“手足口病”前来就诊。
12.5.23来诊,两手掌内侧和两脚掌两侧多处起有红色痘疹,今天口腔内亦出现,为“手足口病”(近期本地正值此病高发期)。
近几天食欲不好,测体温不高,但是手摸却有热感。
昨天晚上哭闹,近几天精神不佳,常现困倦,舌质淡,尖偏红,苔薄白,脉弦滑,流鼻涕,有轻微咳嗽,大便不详。
(其家长没有注意)小柴胡汤20克,日二服,2克左右。
服后若大便溏则拟与理中汤。
服后果然大便偏溏,与理中汤20克左右。
中午加服。
12.5.24早晨其母亲来电话,言手足和口中的疹痘未见发展,但下巴下面又起了很多,其他没有明显的变化。
嘱其继续服药,今天早晨和晚上服小柴胡汤,中午服理中汤。
上午十点左右来电话,大便中有不消化的食物,嘱其增加服理中汤的次数和药量。
下午来电话,中午十一点多就睡着了,而且近两天明显精神不佳易困倦,睡眠多且入睡快,中午睡觉时因口中疼痛而致醒,并用手去扣自己的嘴。
嘱其让患者多休息。
(此当为小柴胡汤证的嗜卧)如果因口腔疼痛不能吃东西,就让病人多喝牛奶,此时应该及时补充营养,多休息。
12.5.25早晨来电话,昨天晚饭食欲已明显有所增加,因口腔仍有疼痛感,只吃了汉堡饱的肉馅,还吃了些其他食物,后又喝了一盒牛奶。
大便尚未行,睡眠可,口腔疼痛已明显有所减,吃饭仍有疼痛感,但明显轻了。
再未出现哭闹,两手的红色痘疹已消失,脚上只余几处小红点,但口腔中下唇部略有增加。
今天早饭吃三片火腿,一盒牛奶,刻下孩子玩的很好。
其母亲疑,孩子一直没有发热,是否能愈?12.5.26上午电话回访,其母亲说已没事了,除了口中吃饭还有疼痛感之外,其他已无明显的症状,大便初可后偏溏,嘱:理中汤改为中午饭后服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