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主备:李春丽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掌握生字词,整体感知全文内容,准确把握感情基调。
2.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景物描写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
3.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品味赏析细节描写;朗读设计的评价和指导;探寻作者写作意旨教学方法:诵读法、品析法、精段阅读法、资料助读法课时安排:2~3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史铁生被誉为在中国当代作家中最值得敬佩的作家,他的作品丰富,代表作《我与地坛》更是给予很多人生的希望和力量。
让我们一起参看课下注释(1),了解他的成就。
备受尊重的他却自嘲说:“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那年他刚满21岁,正式奔跑进最美的青春岁月,他本应该追求理想,本可以邂逅爱情,但他却遭遇了生命的劫难,一场重病导致他高位截瘫,失去了生命最重要的行走能力。
瘫痪、轮椅、褥疮都曾让他在死亡和活下去间徘徊。
那些时候,他经历了什么?在回忆那些时候时,他又会想起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史铁生的文章,走进秋天的怀念。
资料链接: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
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
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
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
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
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
根据其生前遗愿,他的脊椎、大脑将捐给医学研究;他的肝脏将捐给需要的患者。
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
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项,多部作品被译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
他为人低调,严于律己,品德高尚,是作家中的楷模。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
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他的《病隙碎笔》作为二OO二年度中国文学最为重要的收获,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场、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
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杰出成就奖得主史铁生授奖词)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走进被怀念的秋天1.默读全文,思考课文里写了几次秋天?为什么文章题目要叫“秋天的怀念”?明确:两次。
一次是第二段“那天我独自坐在屋里”,一次是第六段“又是秋天”。
因为很多的事发生在秋天,所以叫做秋天的怀念。
2.在秋天,作者多次描写关于菊花的场景,在这些场景中“我”的态度是什么?有什么变化?明确:作者的生活态度前后有什么改变?(勾画出表现作者对生活态度发生变化的语句。
)“我活着有什么劲”(绝望)“要好好儿活”(再生)(师):是谁促使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发生巨大的转变,并影响了作者的人生观?明确:母亲结尾句: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要好好儿活。
3.通过读课文,你能填写出:“母亲爱____花__________,更爱__双腿瘫痪的儿子__”吗?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母亲爱花?她更爱儿子?“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待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央求般的神色。
”“央求……喜出望外……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
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二)走进“秋天的怀念”1.读到这样的秋天里的怀念,你认为作者在怀念什么?本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明确:在怀念母亲那坚韧无私的爱。
感情基调是伤感的思念。
资料链接:《现代汉语词典》对“基调”的解释是:(1)音乐作品中主要的调(2)主要精神,基本观点。
感情基调:是指作品的基本观点的情感取向,即作品的总的感情态度,总的感情色彩。
作品的基调是一个整体概念,是层次、段落、语句中具体思想感情的综合表露。
(1)常见感情基调:欢快、忧愁、寂寞、伤感、恬淡、闲适、激愤、坚守节操、思念常见主题:忧国忧民、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离愁别恨。
三、再读课文,揣摩细节(理解人物,把握情感)(一)PPT呈现:建议你从这些角度品读课文:抓住一组对比性强烈的动词;一组重叠词;一组否定含义的词;一组饱含深情的话语;(对文本细节的剖析这一部分,要让学生读出其中的情味。
这些细节应该是渗透着愧疚、追悔、怀念的。
品析与朗读相结合。
)1.一组对比性的动词:“我”:突然砸碎——猛地摔向——狠命捶打——喊着母亲:躲出去——听我的动静——进来——扑过来——抓住——忍住哭明确:母亲忍受着我暴躁的脾气,忍受着儿子瘫痪对自己的打击,把痛苦埋藏在心里,坚定的鼓励儿子。
母亲非常在意“我”的感受,害怕儿子经不住打击,失去生活的勇气。
2.一组重叠词: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听我的动静——又悄悄地进——眼圈红红的——整宿整宿翻来覆去——悄悄地出去;明确:刻画了细腻深沉的母爱,她让“我”尽情地发泄心中的苦痛,又强忍着内心的悲伤并且隐忍了自己的病痛。
突出母亲的谨慎小心和慈爱细心的伟大。
对儿子的体谅、包容和理解,无私的关爱呵护儿子。
3.一组否定含义的短句:“不,我不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就再也没有回来”“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明确:自己从没有考虑过母亲的感受,从未为母亲着想,对母爱的浑然不觉,母亲的去世激起了“我”对生命的感悟,对自己少不更事的追悔,对母亲深切的怀念。
4.一组饱含深情的话语:A、“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B、“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还未成年的女儿……”明确:母亲本要和我相依为命,共度难关的,临别人世时母亲对孩子是多么不舍、牵挂和惦记。
5.一组相互呼应的景物:A.北海的花都开了、北海的菊花开了B.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睁开的烂漫。
明确:这组景物是我的心结打开,实现了生命从厌弃到珍爱的转变的见证,是我亏欠心愿未了的母亲的见证,同时也是我懂得母亲对我的爱的象征。
(二)精段阅读:(第2段)1.母亲为什么“挡”在窗前?明确:不想让多愁善感的“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产生伤感痛苦,甚至是绝望的心情,从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
此处的景物描写烘托了我抑郁烦闷的心情,与母亲的兴奋之情形成对比,突出了母亲的喜悦。
2.分角色朗读体会“我”和母亲不同的态度和心情。
我:“什么时候?好吧,就明天。
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母亲:“憔悴的脸上央求般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我:漫不经心、马虎应付、无所谓母亲:喜出望外、兴奋投入、高兴得不知所措对比强烈、鲜明,要在读中反复体会,在体会中品读人物,要读出当时人物的心境、态度、情感;对学生朗读进行评价、指导;可分角色朗读。
3.如何理解“她又悄悄地出去了”?明确:母亲像做错事的孩子,小心翼翼,生怕刺激了我。
四、三读课文,拓展延伸(领悟主题,感悟人生)(一)理解: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我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明确:盛开的菊花犹如坚强勇敢地活过来的“我”,艳丽的色彩是对“我”成功人生的描绘,我最终懂得了母亲“好好儿活”的真正含义,而菊花却成为了我怀念母亲永远的寄托。
(二)理解主题我当时没有回答母亲,我不知道为什么,有一种奇怪的倔强。
而今我懂得了,想要回答却又来不及了。
只想跟所有长大的男孩说:别跟来这套倔强。
——《我与地坛》作者在克服苦难的生活的时候,没来得及体会母亲的用心良苦,以至后来的岁月有无数的追悔和愧疚。
所以,他在自己的文章里写了很多关于母亲,关于自己对生命的感激。
(三)拓展延伸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
”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
---------《合欢树》生病也是生活体验的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
等到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
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念起往日时光。
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以加上一个“更”字。
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病隙碎笔》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
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快乐。
五、课堂小结学了这篇课文,你读懂了什么?你很想对自己、或是对母亲、或是对史铁生说些什么?当苦难、逆境来临的时候,我们首先应想到的是好好活,让这唯一一次的活热烈而辉煌。
但愿大家从这篇文章中看到的,不仅仅是母爱,还会看到作者对生命的思索。
妈妈的爱就像空气一样,让我赖以生存,而我却常常忘了它的存在。
面对挫折和灾难,我们不仅要有勇气去面对,同时也需要家人和朋友的关心。
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命运是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奋斗来改变的!死亡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不管怎样你都不会错过。
它是必然降临的节日。
一个只想使过程精彩的人是无法被剥夺的,因为死神也无法将一个精彩的过和变成一个不精彩的过程,相反你可以把死亡变成一个精彩的过程,相反坏运更利于你去创造精彩的过程。
于是绝境溃败了,它必然溃败。
六、作业布置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抒发的感情。
2、请回忆平日生活中母亲为自己做的点点滴滴的小事,以你自己独特的笔墨记录关于你们的点滴片段。
题目可以仿照本文,也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