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 宪法基本原则

第四章 宪法基本原则


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监督思想
西方传统理论更强调权力制约权力;马克思强调人民 的直接制约和监督国家权力(即以权利制约权力)。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亘古不变的一 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 才休止。 当立法权与执法权联合在一人或单个行政机构手中 时,自由便消失了,因为人们将害怕制造暴戾法律的同 一个君主或元老院将以暴戾的方式执行它们。当司法权 不和立法权或执法权分离时,自由也不复存在。如果它 和立法权相结合,那么在公民的生命权和自由之上的权 力就将是任意的,因为法官也将是立法者;如果它和执 法者相结合,法官就能具有压迫者的力量。如果同一个 人或一群人——贵族也好,平民也好——运用这三项权 力:制定法律的权力、执行公共决议的权力和判定罪行 或个人争议的权利,那么一切都将丧失殆尽。 ——孟德斯鸠
2.法治与人治
人治的概念 : 人治是指依靠领导人或统治者的意志来管理国家 和社会,处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治国方略、方式。 人治的内容: ⑴人治的根据是领导人或统治者的意志 ⑵具有随意、专横性质 ⑶轻视法律 ⑷法律服从于领导人或统治者的意志(法依人) ⑸人治缺乏自由、平等、人权等价值理念与原则
划分法治与人治最根本 的标志
制约 国会 与 平衡 白宫 最高法院
总统 行政权
参议院批准大法官的任命
国会 立法权
最高法院可宣布法律违宪
联邦法院 司法权
2.社会主义国家宪法中的监督原则
(1)人民监督代表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如:中国 一是人民(整体)对国家权力的监督 二是公民(个体)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监 督
(2)不同国家机关之间的监督
法治是指宪法或法律在管理国家事务过程中居于最 高地位,国家一切权力必须来源于法律,由法律设定权 力的分配、权力的范围及权力的行使程序。 (焦宏昌)
法治的核心内容包括
⑴法律至上:宪法和法律具有最大的权威。 ⑵严格依法办事:一切国家机关及官员都必 须依法治理国家。 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任何组织与个人 享有法外特权。 ⑷司法独立:只服从于宪法和法律。 ⑸宪法和法律必须是良法。
(二)权力制约原则的形成与发展
1.萌芽时期——古希腊、古罗马时期
亚里士多德:人性本恶,防止人恶性膨胀的根本 途径——选举、限任、监督、法治。 波利比阿:罗马强盛得益于执政官、元老院、平 民会议的权力互相配合与制衡的体制。
2.近现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分权学说
洛克(分权学说最早倡导者):立法权、 行政权和外交权 孟德斯鸠(分权学说完成者):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
人 大
人大常委会
行政机关
审判机关
检察机关
军事机关
59 .权力制约是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下列哪些选项
体现了我国宪法规定的权力制约原则?(2011年多选)
A.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 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B.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应当分 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C.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对“一府两院”监督
一、人民主权原则(主权在民原则)
(一)含义 1.主权:一个国家对内最高、对外独立的权力, 是构成国家的核心要素。
2.人民主权:是指国家中的绝大多数人拥有国 家的最高权力。主权属于人民。
(二)人民主权原则的形成与发展
1.【法】博丹 → 提出“主权”概念→ 君主主权
绝对性、最高性、永久性 和不可分性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2.人权保障原则的含义
人权保障原则是指宪法应当以保障基本 人权为根本目的,实现和保障人权应是宪法 最为核心的价值追求。
(二)人权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1.萌芽时期(奴隶社会)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斯多葛派已有了人的平等权利 的观念。
2.形成时期( 17世纪)
(1)格老秀斯(荷兰):首次使用“人权” 概念 (2)霍布斯、洛克(自然权利说 ):强调人人生而 享有自由、平等、追求幸福和财产的权利。 (3)卢梭: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更高级的社 会契约的平等只有通过共和国才能实现,人民拥有主 权,才能确保生命、自由、财产等权利的实现。
卢梭阐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主权是不可转让 的,只有主权者才能行使主权;主权是不可分割 的,因为代表主权的意志是一个整体;主权是不 可代表的,因为“主权在本质上是由公意所构成 的,而意志又是绝不可以代表的;它只能是同一 个意志,或者是另一个意志,而绝不能有什么中 间的东西。因此人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是 人民的代表,他们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了; 他们并不能做出任何肯定的决定。同时,主权是 绝对的、至高无上和不可侵犯的,因为主权是公 意的体现,是国家的灵魂。
3.人权原则的新发展
(1)从个人权利到集体人权
(2)从国内法保障到国际法保障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是1966年联合 国在《世界人权宣言》的基础上通过的一项公约 , 1976年3月23日生效,目前有149个成员国。中国政府 于1998年10月5日在联合国总部签署,并多次宣布将实 施该公约,但是由于《公约》与其现行法律有诸多冲突 之处 ,至今全国人大未批准该公约。 《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联合国大会 1966年12月16日通过, 1976年1月3日生效,1997年 10月27日,中国政府正式签署该《公约》。2001年第 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四)人民主权原则在各国宪法中的体现 1.明确规定人民主权原则
我国宪法第2条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通过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形式来保障 人民主权
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 代表大会。
3.通过规定人民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来体现人 民主权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 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二、人权保障原则(基本人权原则)
(一) 含义 1.人权的概念
人权是指作为一个人所应该享有的权利,是一个 人为满足其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应当享有的权利。
(1)人权的主体是人(不分性别、国籍、年龄等) (2)人权是基于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而产生 (3)人权是人为维持生存、形成独立人格、保持尊严、完善自 己所必需的权利。 (4)人权是一种道德上的应然权利。经法律确认才能成为法定 权利;在实践中得到实现才能成为实然权利。
(四)人权原则在我国宪法中的体现
1.我国2004年宪法修正案24条明确规定:“国 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从而基本人权原则正 式成为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并载入宪法。
2.《宪法》第二章以专章含义 (二)权力制约原则的提出与发展
(三)权力制约原则在各国宪法中的体现 1、资本主义国家的分权原则 2、社会主义国家的监督原则
总统难产引发的司法大战—布什诉戈尔案
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难产,共和党候选人 布什与民主党候选人戈尔取决于佛罗里达州区 区几百张选票。双方为此打得不可开交,当然 不是白宫门前的舞枪弄棒,而是法庭上的唇枪 舌剑,经历了36天的“世纪司法大战”,最后 一锤定音的是联邦最高法院!联邦最高法院作 出了不利于戈尔的判决后,戈尔承认失败,并 说“我虽然很难同意最高法院的决定,但我接 受它,我接受这一判决的最终权威。”
(一)权力与权力制约的含义
1.权力的含义
(国家)权力是指国家统治者通过国家机关实行统 治、实现国家职能的公共支配力量。 它是一种特殊的公共权力,它支配社会资源,可 以使全社会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都服从其意 志。 权力有法定性、强制性、公共性的特征。
2.权力制约原则的含义
权力制约原则是指国家权力分为几个部分,分别 由不同的国家机关行使,各个国家机关的之间相互监 督、彼此牵制,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原则。
第四章
宪法的基本原则
一、人民主权原则 二、人权保障原则 三、权力制约原则 四、法治原则
宪法的基本原则的概念
宪法的基本原则是贯穿宪法始终,体现宪法 精神,并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宪法基本准则。 从形式上看,它应当贯穿于宪法的始终。
从内容上看,它应当体现宪法的立法目的和精神。 任何一部宪法都不可能凭空产生,都须反映一国当 时的政治指导思想、社会经济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 宪法基本原则就是对这些方面的集中反映。
【英】霍布斯→赞同君主主权,同时指出主权的
2.【英】洛克 → 反对君主主权提出议会主权 【法】卢梭 → 提出人民主权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确定了人民主权理论
卢梭认为,自由的人们最初生活在自然状态, 人们的行为受自然法支配。自然法以理性为基础, 赋予人类一系列普遍的、永恒的自然权利,即生存、 自由、平等、追求幸福、获得财产和人身、财产不 受侵犯的权利。由于自然状态存在种种弊端,自由 的人们以平等的资格订立契约,从自然状态下摆脱 出来,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 力量来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仍然像 以往一样地自由。这种结合的形式就是国家。由于 国家是自由的人们以平等的资格订立契约产生的, 只是把自然权利转让给整个社会,因此人民在国家 中仍是自由的,国家的主权只能属于人民。
D.法院对法律合宪性审查
四、 法治原则
(一)法治的含义
1、法治的概念及内容
2、法治与人治
3、法治与法制
法治的概念(P102)
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统治阶级按照民
主原则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 法进行管理的一种治国理论、制度体系和运行 状态。(周叶中)
法治的概念
法治是以民主为前提和目标,以严格依法办事为核 心,以制约权力为关键的社会管理体制、社会活动方式 和社会秩序状态。 (张文显)
宪法基本原则的特征
(1)普遍性
(为民主宪政国家普遍遵守)
(2)特殊性 (须符合宪法调整的社会关系,不能演化为
一般的法律原则)
(3)最高性
(4)抽象性 (5)稳定性
(是宪法所调整社会关系中最高准则)
(是人们抽象思维的结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