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那山那人那狗》赏析

《那山那人那狗》赏析

电影《那 山那人那 狗》赏析
《那山那人那狗》赏析
译名:Postman in the Moutains 导演: 霍建起 (Jianqi Huo) 主演:滕汝骏 / 刘烨 / 陈好 上映年度:1999 主要奖项: 1999年金鸡奖最佳剧情奖 最佳男主角奖

《那山那人那狗》赏析
一.
导演霍建起和他的作品


绿: 因为是青春,那种赋予生命力 的绿色一直统领着全篇的画面 和主题色调,既是情感基调也 是一种形而上表现出来的画面 寓意和象征。
绿色象征生命力,活力,给人安宁稳定、和谐、真 实、自然、和平的感觉,绿色的背景象征着对山水的爱, 乡土的爱,绿色又意味着勃勃的生机与希望。影片中绿色 的乡村风光随处可见:绿色的田野,绿色的树木,绿色的 山川。无不体现了湘西山村精致的景色。
黄:不可否认这是一部意识流类型影片,但与以往的同类电影有所区别, 不同于王家卫呓语的迷糊,更窘异于法国新浪潮式的絮絮叨叨,而是一种朴 素的心态,普通人情感的真实流露。通过有色处理表现意识流片段是影片的 影像风格之一,所有儿子回忆童年的快乐时光都是如此,但当父亲在婚宴上 追忆似水年华,画面却没有半点滤色影调非常亮丽鲜明。为什么前后又不统 一风格呢?到了影片末尾,儿子熟睡中翻身紧挨着久久不能入睡的父亲他躺 在床铺里竟然幸福得甜甜的笑起,梦境同音响一样荡漾开去,母子俩总是在 桥头等待在父亲的归来,儿子茁壮成长父亲日益老去……不断叠化的记忆衔 接在现实的桥头,母亲守望在小石桥,远处父亲和儿子的赶家而来,金黄的 萤火虫漫天飞舞。

《暖》
《暖》
我的承诺就是我的忏悔,人都会做错事,但不是 每个人都有机会弥补自己的过失,如此说来,我是 幸运的;我的忘却就是我的怀念,一个人即便永不 还乡,也逃不出自己的初恋,如此说来,哑巴是幸 运的;我的忧虑就是我的安慰,哑巴给予暖的,我 并不具备,如此说来,暖是幸运的! ——井河

《暖》


《情人结》
《情人 结》启用了 赵薇与陆毅 这两位青春 偶像,可以 说是霍建起 的商业转型 之作。

《情人结》
这部作品延续了 导演对写实抒情唯 美风格的追求,影 片的整体画面、意 境、音乐、光影都 相当不错,其中的 许多细节更让人体 会到恋人间的甜蜜 与辛酸。

二.《那山那人那狗》的人物与情节
从婚宴晚会到父亲记忆片段不断穿插产生了疏离式效果,情绪与时空的延续 性很好的连接在两三次黑幕之后的空隙之间,最后重醒现实,谁知道沧桑的老头 会有一个沉醉的迷梦呢?谁又敢否认一个沧桑的老头没有自己美丽的青春呢?而 此时,儿子又正遭遇着自己的青春热舞。但是,多年以后呢,多年以后儿子会不 会像他父亲当年在某个土寨的婚宴晚会上沉醉迷梦,醒来时只剩下岁月催人老的 一声叹息以及多年来对守家妻子缺乏关爱由心而发出深深内疚…… 至此,那种青春感怀的莫名的悲伤情绪已不再暗暗涌动了,而在影片前后贯 穿并且发散开来。如今,儿子已经接替了父亲的送信工作,像他父亲一样抽抽烟 斗,像他父亲一样为抄近路趟河过溪,像他父亲一样看望五婆念信给她听,像他 父亲一样喜欢上了大山里的姑娘,像他父亲一样成天远离母亲的身边……最后, 像他父亲一样双眼浮肿、腿风湿、枯瘦衰老,带着老二或者老三,陪着自己的儿 子开始普通的邮递员工作……
影片的拍摄地点:江西婺源
《情人结》
译名:A Time to Love 导演:霍建起 主演:赵薇/陆毅 上映年度:2005 主要奖项: 2005年第8届上海国 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情人结》
中国现 代版的 “罗密欧 与朱丽 叶”的故 事。

《情人结》
影片讲述了一段东方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故事。 青梅竹马的屈然和候嘉,在少年时代就彼此暗恋, 但家庭间的仇恨却成为阻碍。直到他们看到莎士比 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才使彼此坚定了这份感 情。然而戏剧里面的爱情以悲剧落幕,屈然同候嘉 的爱情也难以逃离外界的扼杀。候嘉选择出国留学 的方式来搁置这段感情,屈然却执着地守侯着它。 时光荏苒,七年之后的邂逅,当二人年华渐逝,往 事的凄苦与未来措手不及的幸福让两人心中涌起百 般的滋味。

《暖》

一部关于 承诺与等 待、伤害 与被伤害 的故事, 导演霍建 起再次展 现了他电 影诗人的 气质。
《暖》
影片《暖》由霍建起的夫 人秋实根据莫言的小说《白 狗秋千架》改编。故事讲述 的是中国农村几个青年间的 爱情纠葛。男主人公井河在 阔别了家乡十年后专程回去 探望初恋情人暖,以表达内 心的忏悔和对往日恋情的缅 怀。
沉醉于对往日生活的 回忆中……

白:①白的是水,绿的是风。对父子情主题的表达,在儿子背着父亲 过河的场景里尤为浓烈。摇下,山涧小溪边一硕大树干直直延伸到水里。 父亲传授儿子,“从这里过呀,可以少走八里路”,接着就提及“水 冷”、“邮包要顶在头上才能保证安全、保持平衡”、“让老二走前面 挡水”,最后告诫,“能游江又不一定能渡得了溪!”当父亲挽起裤管 的时候,儿子则不让他下水要让他“享受这一回”。就在过河这一段互 爱的旅程之时,儿子对父亲的态度已经深入到亲情孝敬的意味上了。

1.色彩
试读《那山那人那狗》的五色影像

蓝: 电影第一个场景,内屋一片灯黄, 父亲在跟儿子交代送信路途,背 景有一块蓝,是母亲在厨房里忙 活。画面色彩对比构成的层次感 统一在乡村黎明前的暗淡基调里, 同时折射出农村妇女的家庭地位 问题。还有蓝色本身的冷质,可 想而知那位母亲每天都处于冷冷 的气氛当中,平常无论是丈夫出 远门而今儿子也跟他爹一样,然 后只剩下她守家守院。淡淡的蓝, 淡淡的冷清,淡淡的宁静,除此 之外是一片无法形容的茂绿。

三.《那山那人那狗》的鉴赏分析
1. 2.
3.
色彩 光影 父子情与乡里情
1.色彩
故事发生在初夏的湘西山区,正是草长莺飞的时 候,影片中随处可以看见蓝天白云绿草和红花。而 给人视觉冲击最大的正是那整片整片绵延不绝的绿 色:一条弯弯曲曲的山路穿过,两旁的绿色肆无忌 惮地伸展开来,中间一条浅黄色蜿蜒的山路上,父 子两个正在跋涉。此时整个画面给人非常明媚的感 觉,绿色的大地上,阳光似乎在空气中流动,不着 一言,却胜过了千言万语。
17跟摇,老二扑通跳入水中,儿子背起父亲踏入河流,镜头渐升 18近景,老二在游水的样子,竖起两耳朵露着个脑袋,身边水波荡漾开去,背景音 乐渐起 19正面小景深近景,儿子背父亲,独白:老人说背得动爹,儿子就长大了 20极高的垂直俯拍,白花花的水面单一而纯净,儿子背着父亲趟水,从画左至右老 二走在前面。非常别致的视角,但从拍摄角度来看,稍微有点瑕疵,因为镜头中整个 水面过浅与刚才过膝的水深不一致。可想这个画面是在高空绳索上拍摄的,但是另择 他处的结果。而之所以会出如此极端的画面视角前后衔接,与本场景的情感运载息息 相关。 这亦是一段互爱的意识流旅程。当硕大的枯木树干从河岸的泥路边倾斜下来,笔直 延伸入冰冷的水中,父亲称道这是一捷径,其实,这又何尝不是通往父、子俩内心世 界的捷径呢?无中生有的大树干同当时当地的河流具有同种内涵,那便是浑然天成的 寓意,直指人心。当儿子背着父亲过河,父子俩紧紧地贴在一起,他们踏入的是同一 条河流。无形中,各自内心里的另一条河流都同时出现:儿子想起村里老人的话, “背得动父亲就成人了”;父亲则想起幼年时的儿子骑在自己脖子上逛街的乐趣景 象……眼下,白花花的水流冰的浸骨,而他们内心里的河流却是异样的温暖,父亲按 着儿子结实的肩膀感动得哭出眼泪来。 正是影片中诸如此般的叙事风格,使父亲与儿子既有自我情绪在内心里暗暗涌动, 并没有直面相向却有一种互爱的情感在默默相通。当所有的一切发生在河流之中,浓 烈的情感就如行云流水一般涓涓释然。随之而来的就是无声胜有声境地。

哽咽起来。
二.《那山那人那狗》的人物与情节
父子之间感情 的发展 ⑤ 最后,走过风 雨桥头的时候, 信件飞起飞落, 父亲、儿子和狗 一起收集信件。

三.《那山那人那狗》的鉴赏分析
影片故事情节简单,然而在一个个小细节串连起 来的平淡叙事背后,却是导演精心构置的风土人 情,美丽的湘西景色并没有削弱叙事进程,反而在 导演高超的电影手法下和叙事融为一体,展现出动 人的视听语言。

二.《那山那人那狗》的人物与情节
父子之间感情的发展 ③ 父子二人在进入侗族 的村落以后,他们遇到 了侗族姑娘并参加了一 场侗族婚礼。父亲在这 里和儿子含蓄地谈论起 爱情,两人间的感情得 到进一步交流。

二.《那山那人那狗》的人物与情节
父子之间感情的发展 ④在河边儿子执意要背 父亲过河,父亲发现不 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儿子 已经很强壮高大了,父 亲趴在儿子的身上开始
童 年 记 忆 : 放 纸 飞 机

红: 侗族山寨的婚宴盛况,是全片中惊艳之笔,红得发黑还 是黑得发红的主观表达相当浓烈。传统的民乐、风俗、人 情尽显其中。在这一场中,见着儿子同姑娘载歌载舞的欢 喜情景,父亲的笑容是那样的绚烂火红……木簧声回响在 耳畔的某一刻,父亲逐渐凝滞的表情里流露出了隐匿多年 的东西,如山泉涌动,畅流不息。自己曾经风华的岁月, 在儿子朝气身型上出现了清晰可见的投影,也许这时又才 想念起家中的妻子,曾经漂亮的笑容却好似忽然消逝……

一.导演霍建起和他的作品
霍建起主要作品: 《赢家》(1995年) 《那山那人那狗》(1998年) 《蓝色爱情》(2000年) 《生活秀》(2002年) 《暖》(2003年) 《情人结》(2005年)

《暖》
译名:Nuan 导演:霍建起 主演:郭小冬/李佳 上映年度:2003 主要奖项: 2003年第16届东京国 际电影节金麒麟奖
②无字之信,在五婆坳一小岔口,父亲说有封信在他身上忘了给儿子现在就要送去, 然后一边告诉儿子王五行家的汇款单应该如何送。接下来是一个高处的俯拍:父亲和 儿子沿着弯弯小路朝一户房屋走去。在这里,父亲边走边叮嘱王五行家的事情却没有 告诉儿子那信是送给五婆的和五婆是谁等等。在从五婆家离开后的路途上,父亲才述 说五婆孙子的事情但是根本没有提及自己送钱给五婆。“尊老”的传统美德在这样一 件小事情上可见斑斓,父亲的人格之伟岸对于儿子显然是一种高尚的模范作用,当父 亲把那张白纸递给儿子让他接着念下去的那会儿,儿子迟疑的表情但又很快进入父亲 为自己定义的角色当中,就是把那封“无字之信”继续念下去。这个“继续”的意义 还在于贯穿影片始终的,从今以后,儿子必然进入父亲所期望的在他人生中扮演的角 色。对于儿子来说,无疑又是深刻的一课。 这一场景中主要人物是五婆,以刻画肖像为主,人物近景的画面调子很亮,明暗 对比很有意识。五婆一直坐在屋内就在门槛前,但是屋内漆黑一片,这不同一般使用 小景深镜头虚化背景凸显主体对象的做法,应该是调小摄影机光圈外增高光照明压暗 背景的处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