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市基本概况
嘉峪关地处万里长城西端,甘肃河西走廊中部,东距省会兰州780公里,西离乌鲁木齐990公里,是我国内地通往新疆、中亚的咽喉要冲,新亚欧大陆桥上的中转重镇。
嘉峪关市因关得名,因企设市。
是1958年依托国家“一五”计划重点项目“酒泉钢铁公司”的建设而新兴的工业城市、国家二类旅游开放城市。
1965年建市,1971年国务院批准为省辖市。
地域东西最长40公里,南北最宽35公里,平均海拔1640米,全市总面积2935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60平方公里,市辖七个街道办事处、三个镇。
全市总人口22万(有汉、回、蒙、藏、满、东乡、裕固、朝鲜、壮、土、保安和维吾尔等12个民族),城市自来水、煤气、暖气、有线电视入户率100%,人均住房面积32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5.1%,人均绿地面积17.6平方米,人均水面11平方米。
嘉峪关市属温带大陆性荒漠气候,年平均气温6.7°C--7.7°C,平均自然降雨量85.3毫米,全年日照时数达3000小时,年蒸发量2400毫米。
气候总特征可以概括为冬冷夏热,四季分时,雨水稀少,阳光充足,适合常年开展旅游活动。
嘉峪关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具有地方特色的名优土特产品、中药材及旅游纪念品闻名天下。
土特产品主要有发菜、沙枣、沙葱、沙蒿籽、雪山松菇等。
嘉峪关地处祁连山脚下,戈壁滩上,气候干燥,适应甘草、锁阳、肉苁蓉、麻黄、车前子、野党参、雪莲等药用价值很高的野生中药材的生长。
嘉峪关市的风味小吃一绝,这里汇聚有四川、东北、江浙、陕西、新疆及省内临夏、兰州等各地的维吾尔族、回族、朝鲜族、汉族等民族风味小吃30 余种。
川味的有麻辣烫、粉蒸肉、麻婆豆腐等;江浙的有糖汤圆;陕西的有大米面皮、粳粉酿皮、肉夹饼等;新疆的有烤羊肉串、羊肉粉汤等;江苏的有葱油饼;东北朝鲜族的有丰田糕,东北风味的粘火烧、豆沙切糕、枣泥糯米糕、朝鲜打糕等;兰州的清汤牛肉面锅贴、饺子、灰豆子等;临夏回族有清真酿皮子、清真元宵等,
颇受市民和旅游都的喜爱。
嘉峪关是长城文化和丝路文化的交汇点,拥有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地---嘉峪关关城、世界一流的国际滑翔基地、亚洲距城市最近的七一冰川、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魏晋墓群、“西部八达岭”之称的悬壁长城、万里长城第一墩、讨赖河大峡谷、长城博物馆、迎宾湖旅游园区、东湖生态旅游景区和酒钢水上乐园等旅游资源,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嘉峪关市还是中国铁人三项运动训练基地和专业赛场,是国际铁人三项赛和全国汽车场地越野赛重要举办地,有西北一流的体育场馆,是举办国际、国内重大体育赛事的理想城市。
嘉峪关市已形成以冶金工业为主体,化工、电力、建材、机械、轻纺、食品为辅的工业体系。
酒钢集团公司是集“采、选、烧”到“铁、钢、材”为一体,发电动力、运输机务部门配套齐全的大型联合企业,也是全国512户国有大型企业之一。
近几年来,先后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先后获得中国西部名城、2006年度亚洲城市建设百强市、全国和谐中小城市示范单位、2007年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十大城市、亚洲城市建设百强、甘肃省绿化模范城市、甘肃省园林城市、中国国际旅游明星城市等殊荣。
今天,二十二万钢城儿女被令人瞩目的成绩激励着,努力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为建设富裕文明开放和谐的嘉峪关而努力奋斗。
这,就是嘉峪关,一个集古丝路文化和长城文化为一体、融古今文明于一身的一座美丽的现代化城市。
今天,他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茫茫戈壁,明天,他将是中国西部令人神往的旅游胜地和投资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