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县城管理调研报告

县城管理调研报告

县城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县城是我县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和信息中心,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吸纳与扩散、辐射与带动、示范与创新等关键作用。

***城建环保委组成县城管理工作调研组,通过听取汇报、实地调查、现场观摩、座谈走访等方式,对县城管理工作进行了专项调研。

一、县城建设与管理情况多年以来,我县按照“宜居宜业宜游的首都生态卫星城”发展定位,不断加大项目建设和资金投入力度,全力推进县城扩容提质,县城核心区面积达1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9.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10.6万人规模。

县城规划方面,在城乡总规(2013-2030)框架下,完成了主城区南起南二营、北至棠树沟旱河12.45平方公里范围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正在完善提升县城总体规划;棠树沟旱河至土城13.55平方公里建设范围内的控制性详规以及胜利街和尚沟片区、达袋沟旱河片区、影视城对侧等地段的城市设计正在编制当中。

县城建设方面,先后完成了金融街、天鸿街等县城道路建设,主城区形成了“五纵九横”的县城路网格局;县城供热、污水处理等工程持续进行;承德商厦、鑫鸿泰百货等一批商用建筑投入使用,累计住宅竣工面积300万平方米;新建了新一中、县医院等公共事业建筑;小川公园、九龙山公园等工程相继完工;启动了满韵龙湖、小西沟等7个片区的拆迁占工作。

县城管理方面,将纳入城区管理的近20平方公里范围划分为4大网格单元并实行共管共治,出台并实施了包括《关于加强城市管理若干规定》在内的5大类13项“网格化”管理制度。

县城规模的扩大、服务功能的健全、品味形象的塑造、承载能力的提升,促进了人才流、资金流、物资流、信息流等发展要素快速聚集,为加快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环境、有效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二、县城管理存在的问题通过本次调研,发现县城管理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1、机动车保有量剧增,非法载客屡禁不止,行车秩序混乱。

目前全县机动车总量为36475台,其中小型汽车为27865台,分别是1993年县城街道改造时的15.2倍和59倍,小型汽车占机动车总数的比重由1993年不足20%跃升到现在的76%,仅2017年1月至5月上旬新增机动车总量中小型汽车占比骤然达到95%,且县城小型汽车增速远高于乡村,无疑给县城交通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导致部分路段、特殊时刻、重要节点不时发生交通拥堵和安全问题。

突出表现在:一是达袋沟旱河两侧道路等级低、路面窄,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混行问题严重,道路通行状况十分堪忧;二是庆丰街丰百超市至原五金商场段车人通行缓慢,节假日期间交通拥堵严重;三是胜利街地税局至三中东墙外段,学生上下学期间交通几乎瘫痪;四是老年代步车、电动三(四)轮车非法载客、随意行驶,且车主多为老弱病残人员,无证、无照、非法经营,给行车、行人和乘坐者财产和人身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2、停车泊位严重短缺,占道经营随处可见,通行能力严重受阻。

就县城总规和详规而言,对县城人口增长、商贸流通繁荣和私家车增量的前瞻性远低于现实需要,开车无处停、有车无处放、强停乱放问题比比皆是。

一是县城商贸服务业聚集区各大商场内部无停车场,而门前场地均被经营者及其内部员工的电动车、自行车占用,如北雁商城、鑫鸿泰百货、金益商城等在节假日和商家促销活动期间人头攒动,顾客车辆被迫占用机动车道停放,人车拥挤不堪,通行秩序十分混乱,甚至造成道路通行瘫痪,直接附带影响新丰路主干道上的车辆通行。

二是沿路沿街两侧的商业服务业门店前,或停放店家及员工的交通工具或违规占道经营,占用人行道问题突出,特别是原来清理关闭的洗车和机动车修理死灰复燃;人行道特别是盲道上,垃圾箱、电线杆、车辆随处可见,行人无路可走,盲道变成了“坑人道”,导致主城区道路两侧的人行道失去应有作用。

三是原设便民利民经营摊位成为制约道路畅通新问题,转角路口西口、西九龙桥路口北口、青少年活动中心路口北口、华泽街检察院路口北口等是传统的商贩销售和市民采买点,随着附近房地产开发和居住人口增加,有限的道路资源仍被商贩继续占用,严重降低了路口的道路通行能力。

四是规划布局和建设选址缺乏前瞻性,新客运站站前广场预留面积小,五路公交车始发站设置不合理,新县医院出口距滨河路过近等,给县城交通秩序、道路畅通和行车安全埋下隐患。

3、环卫硬件建设滞后,私搭乱建时有发生,县城品味提升缓慢。

建筑开发企业未按《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要求将垃圾压缩站等环卫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和同步使用,给垃圾收集、清运工作带来难度。

一些住宅小区的垃圾清运不及时,影响到小区形象和居民生活。

老城区、城乡结合部以及小街小巷道路窄、老化破损严重,导致路面砂石积土较多,给日常保洁和垃圾清运带来困难。

城区排水管网陈旧,管径细,承载能力弱,如遇强降雨则污水横流、路面积水严重直至局部内涝。

县城生活垃圾填埋场超负荷运转,已不能满足无害化处理需求,预计1至2年内就得进行封场处理,且坝体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急需改造加固或重建。

受利益驱使,部分市民漠视法律法规,与城市执法人员打时间差来躲避执法检查,利用节假日、休息日或夜间搞突击搭建、隐蔽施工;一些建筑企业和个体施工者在拆建中形成的渣土和建筑废料不按审批规定运输或违法随意倾倒,给县城管理造成死角和盲区,重点巡查路段以外的违规行为很难及时发现并进行处理。

公路沿线、景区景点违章建筑多有发生。

旱河垃圾堵塞河道,严重影响行洪安全。

同时,部分居民自我约束意识差,乱倾乱倒垃圾和污水,宠物在公共场所随意便溺,路人随地吐痰;一些摊贩采取打游击的方式违章经营且时间不确定、地点不固定;极少数非法经营者利用夜深人静时段在建筑物上张贴、涂写小广告;道路清扫、垃圾清运虽购买了社会服务,但环卫状况仍不尽人意。

4、规划刚性约束偏弱,管理合力不集中,县城建管质量不高。

无论是县城建设总规详规,还是各专项建设规划,一经法定程序通过就不得随意更改,更不能绕开规划随意批建。

但在县城建设过程中,重规划编制,轻规划刚性约束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

有些具体实施的建设项目,并没有充分考虑与县城规划的衔接问题,存在低标准要求、低档次设计、低强度投资等问题,如胜利街西延、东延工程竣工后,沿街两侧居民通过较为简单的改造,变居住用房为商业服务业用房,影响了以后道路拓宽,埋下了新的道路肠梗阻隐患,降低了县城品位。

县城管理涉及部门单位多、执法主体多、管理内容多,在实际工作中,管理部门往往关注本单位职责内的,对职责外的关注反而较少,导致协调联动不充分,执法管理合力不集中,遇到难题相互推诿,形不成管理和执法重拳,打击和震慑效果大打折扣,一些焦点难点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如群众反映强烈的餐饮油烟扰民、噪音扰民等问题,公安、环保等部门均有权查处,实际上多靠城管一家管理,其他执法力量很少介入。

同时,作为担负着县城管理的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存在着行政执法主体不合法、班子成员指数少、资金投入缺口大、环卫设施欠账多等问题,一定程度制约了县城管理工作向纵深开展。

三、加强县城管理的对策建议县城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做好做足“政府主导、规划先行、建管并重、全民参与”这篇县城管理大文章,才能确保县城管理工作走出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怪圈。

1、捍卫县城规划权威地位,突出规划引领建设的作用。

尽快编制完善县城各项控制性详规,确定明晰的功能分区,提高建筑档次,建设地标性建筑,着力解决插花用地问题。

要严格遵循规划的法定性和科学性,未经法定程序,任何组织或个人无权随意更改,遏制建设审批环节的人为因素影响。

要兼顾道路通行、环卫设施、小区绿化、停车泊位、公共服务等因素,综合确定旧城改造项目的容积率,规避因建筑容积率过高造成局部人口过于集中;新区开发要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坚决留足公共用地,依照规划优先开展县城北区道路、各种管线及公共设施建设;规范老城区改造拆迁工作,做到政府拆迁、净地出让,避免因开发商主导拆迁出现的各种“乱象”。

2、加强组织领导体系建设,健全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县城管理工作面广量大、情况复杂,各种利益关系相互交织博弈,必须健全完善政府主导、相关部门协调联动的县城管理组织领导体系。

县政府牵头设立以交通、交警、城管、工商、住建、园林、环保、社区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城市管理委员会,集中整合各种管理资源,建立健全定期报告、定期检查、定期督导、联合执法和信息共享等各项管理制度并使之经常化,形成严管严处的铁拳。

3、以解决突出问题为抓手,统筹开展县城综合管理。

一是拓宽改造道路。

在县城“一主四副”工程和旧城改造项目中优先改造升级达袋沟门旱河两侧道路。

拓宽胜利街青少年活动中心至地税局段、新县医院东门口路段、宁丰路原五金商场至检察院路段道路;加快兴丰路改造提升、爱民街东延和县城东外环路建设力度,提高县城主干道车流通行能力。

二是增建跨河大桥。

尽快建设兴丰路北段跨达袋沟旱河大桥,打通第四小学通往主城区道路;建设庆丰东街、永安东街跨潮河大桥,疏解通往黑山嘴、凤山和土城方向的车流,缓解滨河路交通压力。

三是清理马路市场。

重点清理转角路口西口、西九龙桥路口北口、青少年活动中心路口北口、华泽街检察院路口北口等马路市场,重点解决店外经营、店外堆货问题。

按照疏堵结合原则,重新选定新的交易地址,建设北新区集贸市场。

同时,重拳打击流动商贩和占用人行道违规经营问题。

四是合理设置停车场。

规划县城南部、北部公共机动车停车场,并与城区公交车始发站共设。

严格把控新建项目审批关,凡新开工房地产项目必须配套建设地下停车场工程,否者,执法部门给予处罚并责令停工。

在北雁商城、***宾馆分别建设地下非机动车和地上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场;将五路公交车始发站转移至县中医院体检中心广场。

五是规范交通秩序。

增加县城主城区公交路线和公交车辆,引导市民公交出行。

严禁机动车、非机动车随意占道停放,取缔“黑出租”、三(四)轮电动车非法载客。

加强学校周边交通秩序疏导力度,确保交通安全畅通。

六是注重环卫工程建设。

重点解决河道卫生、街道卫生、住宅小区卫生、公共场所卫生问题。

严格开发企业配套建设环卫设施,做到垃圾压缩站与建筑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

着手研究制定生活垃圾填埋场改造或重建方案。

推动县城餐厨垃圾处理场、粪便无害化集中处理场项目落地。

加大雨污分流改造力度,对老城区老旧排水管网进行彻底改造。

同时,要健全完善县城环卫监督和绩效评价机制,确保环卫社会化服务落到实处。

七是硬化小街小巷。

对老城区、城乡结合部及小街小巷道路进行重新规划,采取市场融资方式,加快小街小巷硬化,逐步将小街小巷打造成为特色步行街。

八是营造舆论氛围。

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市民意识,使之自觉成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主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