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心理学基本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基本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基本知识点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与行为活动规律的科学。

2、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严格控制条件,主动引起某种现象,分析研究的方法。

3、性格:性格是指由人对客现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的个性心理特征。

4、记忆;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保存和提取。

5、态度;态度指个体由于过去的经验形成的,对面临的人和事具有的心理倾向或心理准备状态。

6、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履行社会交给自己的教育职责过程中所具有的一种使学生感到尊敬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

7、遗忘;遗忘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或错误再认和回忆。

8、健康;不仅是疾病与体弱的消失,而是生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

9、创造思维;创造思维在创造活动中进行的高度灵活、新颖、独特的思维方式。

10、美感;美感是对自然、社会和艺术中各种事物是否符合其美的标准而产生的情感。

11、身心发展;身心发展是生存期间由于年龄和经验的积累而引起的有规律的身心变化。

12、动机;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为活动的内部动力。

13、智力技能;指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完成的完善化的智力活动方式。

;14、人格;人格指一个人的稳定的、整体的身心结构,它包括人格倾向性和人格特征两个方面。

15、知识;是人类的认识成果和文明成就的结晶,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

16.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与行为的规律。

17. 将认识过程看成是个体接受、加工、储存、提取和使用信息过程的是认知心理学。

18.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是呈倒U型曲线的关系。

19.采用因素分析方法把特质区别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的心理学家是卡特尔。

20. 人的个性在形式和结构上是一样的,而在质(内容)和量上存在着差别,每个人表现出独特性,这是个性特征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21.教师职业最显著的特征是知识传授者。

22.在心理评估中,较为科学、准确和客观的评估手段是心理测量法。

23.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观因素主要是知识结构。

24. 父母逝世或父母离婚,常使孩子感到茫然失措、孤立无援,这是亲和挫折。

25. 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时应注意一般来说,表扬应多于批评。

C、A、B、D、B26. 学校里面最重要、最基本、最经常、最活跃的一种人际关系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27. 艾宾浩斯提出的记忆遗忘曲线,可以归纳为遗忘进程不均衡,先快后慢。

28. 个性倾向性最基础、最积极的成分是需要。

29. 要使学生的道德行为经常化、自动化,必须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习惯培养。

30. 动作系统就是由一连串的动作组成的连锁式结构。

31. 在心理学研究中贯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这一原则,叫客观性原则。

32. 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情境,以引起被试的心理反应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33. 关于需要产生的理论认为,人的需要的发展是由于长期积累的结果,这叫积累作用论。

34. 提出了认知失调的动机理论的美国心理学家是费斯廷格35. 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提出来的所谓双因素,即指保健激励因素。

36. 采用因素分析方法把特质区别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的心理学家是卡特尔。

37. 斯普兰格认为,以经济的观点和实际效果来判断事物的性格类型属经济型。

38.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按照个体的心理活动的倾向,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倾和内倾型。

39. 一般认为,比较理想的师生关系应是民主型。

40. 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有太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有意后注意。

41. 人的感官对各种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

42. 由对人的某些品质特征的认识,而扩展到对其余品质的社会心理效应是晕轮效应。

43. 知觉过程中人们能够迅速从背景中识别出知觉对象的特性,叫知觉的选择性。

44. 美国心理学家托兰斯发现,儿童至成人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是呈犬齿状分布。

45. 美国学者奥斯本于1939年提出来的创造方法是智力激荡法。

46.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47. 思维的最主要的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48. 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记忆可以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种。

49. 情绪一般分为心境、激情、应激和热情四种。

50. 期望理论认为,激励力量的大小等于效价乘期望值。

51. 心理学是一门界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跨界学科。

52. 心理学研究中实验者所要测定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叫因变量或依从变量。

53. 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动的内部动力。

54. 诱因可分为正诱因和负诱因两种。

55. 据动机目标的远近,可分为远景性动机和近景性动机。

56. 教育机智;是教师面临复杂的教育情景时所表现出来的机敏、迅速而准确的判断和反应能力。

57. 班杜拉等人发现影响新行为的习得和习得行为表现的是自我效能感。

58.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关键在于提供学习诱因。

59. 阿尔波特认为,特质分为一般特质和个别特质。

60.性格是人对客观现实稳定的态度及相应的行为方式表现出的个性心理特征。

61.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态度体验。

62.班杜拉等人发现影响行为活动坚持性的是自我效能感。

63.目标意识是个体对行为目标的认识,它是影响行为动机的一个因素。

64.弗洛伊德把人的精神分为“意识”、“前意识”、无意识三部分。

65.阿尔波特认为,在个别特质中又可以分为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

66.教育心理学重点研究人类的学习与教育。

67.需要是由人的生理或社会的、物质或精神的某些缺失与不平衡引起的机体的状态。

68.动机的形成是以需要为根本的内驱力。

69.根据动机的意义,可分为合理动机和错误动机。

70.兴趣是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认知和活动倾向。

71. 班杜拉等人发现自我效能感影响对行为活动的选择性。

72.目标是行为所需达到的结果,又是引起行为动机的外部条件刺激。

73.人格指一个人的稳定的、整体的身心结构,它包括人格倾向性和人格特征两个方面。

74. 卡特尔认为,根源特质联合起来就可以解释某些表面特质。

75. 良好的性格与能力的结合,是获得事业成功的前提和保证。

判断题:1、迈克卡等人认为,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部分。

(√)2、人的原始情绪主要有快乐、悲哀、愤怒和恐惧四种形式。

(√)3、理智感是关于他人或自己的行为、思想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行为准则而产生的情感。

(×这是道德感)4、最近发展区是指一个人现有发展水平与所能达到的最高发展水平之间的区域。

(√)5、变式是指具有不同形态的某一概念的反例。

(√)6、价值澄清法是一种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7、负迁移是指一种知识对另一种知识的积极影响。

(×是一种消极的影响)8、心境是一种微弱的、弥散短暂的、持久的情绪状态。

(√)9、元认知是人们对自己认识的认识。

(√)10、潜伏学习是托尔曼所提出的重要概念。

(√)11、“最佳学习期限”是指在学习某种知识技能的最适当的年龄阶段。

(√)12、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认识、对学习方法的调节和对学习过程的调控。

(√)13、表情可分为三种: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体态表情。

(×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14、道德感是一个人对理智活动中发生的一切是否符合其求知的目标而产生的情感。

(×这是理智感)15、动机冲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与动机不能同时达到所产生的冲突现象。

(√)16、品德是道德性发展到高级阶段的表现。

(√)17、麦克里兰德认为,成就动机与经济发展没有关系。

(×有密切的关系)选择:ACDDBCDDAACABDBABBAADDCCBBBAAD五、简答题1、简述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哪些内容?答: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

一般将个体心理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人格)心理两个方面。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2、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答:马斯洛(A.H.Maslow,1908-1970)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之一。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如下: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有先后顺序和高低层次之分。

当前一个需要基本得到满足后,就会产生高一层次的需要,直到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层次。

马斯洛把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后来,他又在尊重需要与自我实现的需要之间增加了求知和理解的需要与美的需要。

马斯洛把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称为缺失性需要。

因为它们多在缺乏的情景下产生。

求知和理解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个体在追求人生存在价值过程中产生的,是高级需要的,称为成长性需要。

马斯洛认为,在多种需要存在的情况下,有一种需要占居优势,它决定着人们的行为。

当这种需要获得满足后,另一种需要就上升为优势需要,成为人们行为的新的动力。

3、简述罗杰斯的学习理论。

答:罗杰斯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之一,也是人本心理治疗一派的创始人。

在此我们就罗杰斯以自由为基础的学习原则,摘其要点分述如下。

第一,人皆有其天赋的学习潜力。

第二,教材有意义且符合学生目的才会产生学习。

第三,在较少威胁的教育情境下才会有效学习。

第四,主动、自发、全心投入的学习才会产生良好效果。

第五,自评学习结果可培养学生独立思维与创造力。

第六,重视生活能力的学习以适应变动的社会。

4、简述态度有何功能?答:态度的功能有:⑴认识判断功能⑵适应功能⑶自我防卫功能⑷价值表现功能5、最简单地判定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答:根据各方面的研究,归纳起来讲,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指标应该包括:①正视自我,悦纳自我;②友待他人,善与人处;③面对现实,适应环境;④热爱生活,乐于工作;⑤情绪适中,反应有度;⑥人格完整,稳定和谐⑦智力正常,喜欢学习;6、举例说明能力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答:能力的差异表现在三个方面:(一)能力类型的差异。

(二)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是指不同人的同种能力在量方面的差异。

(三)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人的能力显露也有早晚之别,有些人在儿童期就表现出非凡的能力,常被称为“神童” 、“早慧”。

但也有人智力表现比较晚,即所谓“大器晚成”。

一般来说,能力突出表现的年龄阶段在中年。

能力表现还有“大器晚成”的现象,即早期没有突出表现,后期却做出了突出的成就。

如画家齐白石直到40岁才显露出杰出的绘画才能。

生物学家达尔文50多岁才开始有研究成果,并完成巨著《物种起源》。

摩尔根发表遗传理论时已经60多岁了。

7、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哪些内容?答: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实验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8、简述动机、需要(内驱力)和诱因之间的关系如何?答: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为活动的内部动力;内驱力是由于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所产生的旨在恢复稳态的一种内在推动力;诱因就是指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