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大肠杆菌病
大肠杆菌是正常肠道菌群的组成部分,是非致病菌, 一些特殊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对人和动物有病原性,尤其对婴儿和幼畜(禽),常引起严重腹泻和败血症。
随着大型集约化养畜 (禽)业的发展,病原性大肠杆菌对畜牧业所造成的损失已日益明显。
病原:大肠杆菌
流行病学
1、病原性大肠杆菌的许多血清型可引起各种家畜和家禽发病。
2、易感动物:幼龄畜禽对本病最易感。
猪:自出生至断乳期均可发病,仔猪黄痢常发于生后1周下,以1~3日龄者居多,仔猪白痢多发于生后10~20天,猪水肿病主要见于断乳仔猪。
牛:生后10天以内多发。
羊:生后6天至6周多发,鸡:常发生于3~6周龄。
兔:主要侵害20日龄及断奶前后的仔兔和幼兔。
3、传染源:病畜 (禽)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通过粪便排出病菌,散布于外界,污染水、料以及母畜的乳头和皮肤。
4、传播途径:当仔畜吮乳、舔或饮食时,可经消化道感染。
此外,鸡也可经呼吸道感染,或病菌经入孵种蛋裂隙使胚胎发生感染。
5、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犊牛和羔羊多发于冬春舍饲时期。
仔猪发生黄痢时,常波及一窝仔猪的90%以上,病死率很高,有的达100%;发生白痢时,一窝仔猪发病数可达30%~80%,发生水肿病时,多呈地方流行性,发病率10~35%,发病者常为生长快的健壮猪。
牛、羊发病时呈地方流行性或散发性。
6、发病诱因:仔畜未及时吸吮初乳,饥饿或过饱,饲料不良、配比不当或突然改变,气候剧变,易诱发本病。
大型集约化养畜 (禽)场,畜 (禽)群密度过大、通风换气不良、消毒不彻底,是加速本病流行的不容忽视的因素。
(一)仔猪大肠肝菌病
症状与病变
仔猪:因仔猪的生长期和病原菌血清型不同,本病在仔猪的临诊表现也有不同。
1.黄痢型又称仔猪黄痢潜伏期短,生后12小时以内即可发病,长的也仅1~3日,较以更长者少见。
一窝仔猪出生时体况正常,经一定时日,突然有1~2头表现全身衰弱,迅速死亡,以后其他仔猪相继发病,排出黄色浆状稀粪,内含凝乳小片,很快消瘦、昏迷而死。
病理变化
脱水严重,皮下常有水肿,肠道膨胀,有多量黄色液状内容物和气体,粘膜呈急性卡他性炎症变化,以十二指肠最严重,肠系膜淋巴结有弥漫性小点出血,肝、肾有凝固性小坏死灶。
2·白痢型又称仔猪白痢病猪突然发生腹泻,排出乳白色或灰白色的浆状、糊状粪便,具腥臭,性粘腻。
腹泻次数不等。
病程2~3天,长的1周左右,能自行康复,死亡的很少。
病理变化
尸体外表苍白、消瘦、肠粘膜有卡他性炎症变化,肠系膜淋巴结轻度肿胀。
3.水肿型又称猪水肿病是小猪的一种肠毒血症,其特征为胃壁和其他某些部位发生水肿。
发病率虽不很高,但病死率很高,给小猪的培育造成损失。
与饲料及饲养方法改变、气候变化等有关。
初生时患过黄痢的仔猪一般不发生本病。
猪突然发病,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口流白沫,病猪静卧,肌肉震颤,不时抽搐,四肢划动作游泳状,发呻吟声或作嘶哑的叫鸣。
步态摇摆不稳,盲目前进或作圆圈运动。
水肿是本病的特殊症状,常见于脸部、眼睑、结膜、齿龈,有时波及颈部和腹部的皮下。
有些病猪没有水肿的变化。
病程短的仅数小时,一般为1~2天,也有长达7天以上的。
病死率约90%。
病理变化
主要为水肿。
(二)犊牛大肠杆菌病
1 肠毒血型较少见,常突然死亡。
如病程稍长,则可见到典型的中毒性神经
症状,先是不安、兴奋,后来沉郁、昏迷,以至于死亡。
死前多有腹泻症状。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细菌学检查。
2 肠型病初体温升高达40℃,数小时后开始下痢,体温降至正常。
粪便初如
粥样、黄色,后呈水样、灰白色,混有未消化的凝乳块、凝血及泡沫,有酸败气味。
病理变化
败血症或肠毒血症死亡的病犊,常无明显的病理变化。
腹泻的病犊,真胃有大量的凝乳块,粘膜充血、水肿,肠内容物常混有血液和气泡,恶臭。
小肠粘膜充血、出血,部分粘膜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肝脏和肾脏苍白,有时有出血点,胆囊内充满粘稠暗绿色胆汁。
心内膜有出血点。
病程长的病例在关节和肺也有病变。
诊断
病料:败血型为血液、内脏组织,肠毒血症为小肠前部肠粘膜,肠型为发炎的肠粘膜。
对分离出的大肠杆菌应进行血清型鉴定及致病性鉴定。
近年来,国内外已研制出猪、牛大肠杆菌病的单克隆抗体诊断制剂。
本病应与下列类似疾病相区别。
猪:仔猪红痢(魏氏梭菌性下痢)、猪传染性胃肠炎以及由轮状病毒、冠状病毒等引起的仔猪腹泻,犊牛副伤寒。
防制
治疗:本病的急性经过往往来不及救治,可使用经药敏试验对分离的大肠杆菌血清型有效的抗生素如氟本尼考、氯霉素、磺胺类,使用活菌制剂,如促菌生、
调痢生等治疗畜禽下痢,有良好功效。
预防
1 怀孕母畜应加强产前产后的饲养和护理,仔畜应及时吮吸初乳,饲料配比适当,勿使饥饿或过饱,断乳期饲料不要突然改变。
对密闭关养的畜 (禽)群,尤其要防止各种应激因素的不良影响。
2 用针对本地 (场)流行的大肠杆菌血清型制备的活苗或灭活苗接种妊娠母畜或种禽,可使仔畜或雏禽获得被动免疫。
3 近年来使用一些对病原性大肠杆菌有竞争抑制作用的非病原性大肠杆菌(如NY-10菌株、SY-30菌株等)预防仔猪黄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4 用重组DNA技术研制成功的仔猪大肠杆菌病K88基因工程苗也已投放市场
大肠杆茵病,非常重要。
故需全面复习和掌握,
猪大肠杆菌病:主要掌握三种临床类型的共牲和个性,特别是在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和主要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