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江苏省南京市城市中心区概念规划
江苏省南京市城市中心区概念规划
16
三、空间布局与设计意向
1.生态优先的规划理念 2.圈层式的功能布局 3.轴-核结构的空间格局 4.山城江相互呼应的空间形态 5.各具特色的城市功能区形象
17
1.生态优先的规划理念
◆ 山 城 江 的 宏 观 格 局 ◆ 带 状 组 团 中 观 结 构
18
◆ 以水为特色的微观资源
沿江城区中唯一滨江湖面; 水域占基地面积的三分之一。
7
4.3上海陆家嘴中心区
◆总用地168公顷,平均净容积率5,总建 面418万M2,绿化用地占21.6%。 ◆包括金融办公、酒店、商业服务、文化 娱乐及居住等功能。 ◆发展轴、滨江绿化带,强化了东西轴格 局和岸线界面。高层区近江而不临江。 ◆规划地铁1条、轻轨1条、公交线12条。
4.4 杭州钱江新城区
绿水湾
19
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和GIS技术建立生态安全格局
低级安全格局
能基本保护现 有生态资源。
中级安全格局
建立生态廊道和 生态斑块,生态 格局基本完善 。
高级安全格局
生态连接加强, 生态网络进一 步完善。
20
基于生态保护与开发建设需要的中级生态安全格局
中级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系统规划
绿地系统规划
21
南京市城市中心地区概念规划
CONCEPT PLANNING OF PUKOU CENTRAL DISTRICT NANJING
---活力服务之城 ---山水生态之城 ---现代时尚之城 ---有机生长之城
1
一、基地分析与规划总体思路 二、功能定位与功能构成及规模 三、空间布局与设计意向 四、综合交通与市政规划 五、地区开发实施策略
38
中央活动带——自然生态区段
中央活动带—— 城市人文区段
39
中央活动带——文化休闲区段
中央活动带——市民公园区段
40
5.3环湖文化休闲区
环湖文化休闲区既是江城之间的过渡区,又是中心功能区和滨江休闲区的 延伸,环湖安排文化公园区、游船码头区、会议展览区、时尚休闲区等功能。
41
——文化公园区位于湖西南岸,以自然景观为主,文化休闲设施以低层为主。 ——游船码头区位于湖心岛南,湖区可进行以中心或滨江为背景的不同形式的 水上演出。
50
2.国内外城市经验借鉴
构筑快捷的快速疏解系统:中心地区周边应构筑便捷的 快速路网,疏解中心地区密集的交通流。 提高中心地区的路网密度:核心地区应构筑密度较高的 道路网络,特别注重支路网的构建。 建立公交优先交通组织模式:构建以轨道交通、常规公 交相互配合的公共交通组织模式,减少中心地区的私人 小汽车出行量。 合理配置停车设施:按照“适度供给”原则进行需求规 划与管理。
把握空间结构的弹性和近期启动区的可操作性。
4
2.认识浦口中心地区
发挥南京中心城市 功能的战略要点
跨江发展的大南京 的重要城市功能区
“一城三区”多中 心格局中的重要一 极
自然环境条件最独 特的新市区中心
区域协调
有序发展功能多元特Fra bibliotek塑造5
3.认识基地条件特征
山与江之间, 自然条件优越
以农用地为主, 用地潜力较大
4.6 南京仙林大学城中心区
◆规划在地块中心挖出3个湖泊来体 现地区特征。三个湖泊分别标志娱 乐、环境和体育运动三个主题。
9
4.国内外中心区规划借鉴
◆城市中心区是一个城市的公共活动中心,也是城市形象精华所在。 ◆中心区具有“核--圈”结构特征,“核”一般占中心区用地的1/5,拥有商务、 商业 、酒店等核心功能;“圈”是“核”的补充与支持,包括:文化娱乐、餐饮服 务、 公寓、零售等功能。 ◆商务办公区用地一般在1.5Km² 左右,商务办公建筑面积一般250-450万m² 左右。 ◆中心区土地利用和人流强度高,交通规划成为中心区规划的核心之一。 ◆尊重历史与自然,是城市中心区具有地方性、标示性和空间特色的根本保障。
26
4.山城江相互呼应的空间形态
27
采用“大疏大密”的手法, 构筑近山低、滨江高、核心高、 周边低的山、城、江空间关系。
28
开发强度控制与引导
29
江看城
浦珠路看城
纬三路城 30
生态优先.大疏大密.总体舒展.长于自然又融于自然
31
32
地下空间规划利用
33
中心区的有机生长:横向伸展;纵向生长(地面地下空间);弹性用地
中心核心功能——商务办公、金融服务和商业零售等; 中心辅助功能——文化娱乐、科技服务、行政办公、会议展览等; 地区特色功能——观光休闲、旅游度假等功能; 基本服务功能——生活居住、体育健身等功能。
15
3.主要设施规模
商业:《南京市商业网点规划》商业设施建筑面积为40~50万m²。 商务:按南京人口1000万,就业人口占总人口60%,三产占就业人口 50%,商务办公占三产就业人口15%,人均办公面积20m² 计,南 京需商务办公面积900万m²。假设商务办公60%~70%集中在市级 中心,约为540~630万m²。假设新街口集中200万m²、河西副 中心100万m²,仙林、东山新市区中心各50万m²,浦口中心区 商务办公量按150万m² 预留。 行政:按主要区政设施相对集中布局,参照同等规模城市行政办公中心 建设规模,行政中心建筑面积按10万m² 左右预留。 体育:参照国家“三馆一场” 标准,规划体育健身用地15公顷左右, 建筑面积约8万m²。 文化:包括会展中心、科技馆、图书馆、博物馆、影视中心等,参照国 家相关标准和同类城市设施规模,规划预留用地约25公顷。
主要功能区:北段--“旅游娱乐活动区”; 中段--“览江自然生态区”; 南段--“悠闲工作度假区”。
44
北段--“旅游娱乐活动区”,
45
中段--“览江自然生态区”
46
南段--“悠闲工作度假区”
47
胜利圩
定向河
滨江: “观江望城、品尝江鲜”的滨江休闲景观带; 中心湖:“游湖泛舟、亲水戏水”的文化休闲公园; 七里河/定向河:“城中森林、生态水岸”的生态健身长廊; 长江湿地 珍珠河:“小桥流水、滨水人家”的生活休闲带; 目标:生态环境优良、滨水景观丰富、水城有机融合、地方特色鲜明的滨水公共空间。
◆总用地15Km2,核心区3Km2,总建面 650万M2。 ◆包括行政办公、金融商务、文化会 展、商业娱乐、滨江游憩等功能。 ◆构筑从西湖到钱江的城市生态走廊, 以低密度和高绿化率为特点; ◆交通组织强调地下空间、步行、公交 系统与交通换乘枢纽之间的联系。
8
4.5 南京河西新城中心区
◆规划总用地1.5Km2,核心区0.5Km2。 ◆包括行政办公、商务金融、文化娱 乐和商贸服务等。 ◆规划形成“三轴两核”的总体结构。
51
3.交通规划目标及总体战略
规划目标:构建浦口中心地区高效、多元、和谐发展的城市交通系统, 满足地区未来多样化的交通出行需求,提升浦口区的城市竞争 力和辐射影响力。 总体战略:建立高效便捷的道路交通系统,提高中心区的对外辐射力; 土地利用与交通规划相互配合,提高交通与土地资源利用效益; 实施公交优先战略,满足多元化的交通出行需求; 实现差别化的停车供应战略,确保中心区交通的有序高效。
24
居住用地280公顷,占22%,其中一类居住51公顷; 公共设施205公顷,占16%,其中商业商务57公顷; 道路广场294公顷,占23%; 绿化用地309公顷,占24%,其中公共绿地148公顷,占11%。
25
3.轴-核结构的空间格局
“核”—— 商务区的实核,环湖区的虚核。 “轴”—— 中央活动带的硬轴,七里河与定向河两条虚轴。
相对稳定的框架结构(生态、交通系统)
长期性 不确定性 弹性生长的空间形态
34
5.塑造各具特色的 城市功能区形象
5.1 核心区
5.2 中央活动带 5.3 环湖文化休闲区
5.4 滨江休闲景观带
35
5.1 核心区——商业、商务区
形成水城相映的中 心区形象;高层区 结合轨道站点安排 在丰字河路两侧; 加大了路网密度。 36
48
四、综合交通与市政规划
49
1.区域交通联系与主要道路功能定位
区域联系:对南京都市圈内长江以北城市交通辐射力较强; 与南京都市发展区内城镇交通联系紧密。 功能定位:浦珠路/滨江路区域辐射功能最强的快速路; 纬三路/纬七路是联系主城和江南的重要快速通道; 丰字河路是联系浦口主要功能区的生活性干道; 沿山大道具有重要的旅游景观功能。
坐拥江河湖水, 以水为自然特色
中部建设地区, 启动难度较大
6
4.国内外中心区规划借鉴
4.1 日本东京新宿
◆距银座约6Km,面积约96公顷。 ◆包括经济、行政、商业、文 化、酒店、信息等功能。 ◆附近有9条铁路线和近50条公共 汽车线。 ◆中央公园区面积12公顷。
4.2深圳福田中心区
◆福田中心区总用地总面积607 公 顷(包括莲花山公园194公顷)。 ◆总体布局形成中轴线和方格形路 网的结构。 ◆CBD核心区布置于深南路南, 面积108.1公顷。 ◆规划对核心区实行了交通“竖向 分 层”―地面层为机动车活动
42
——会议展览区包括主会展区和酒店服务 区,会展区结合轨道4号线站点设置, 以水平舒展建筑为特征。超高层五星 级宾馆成为整个中心区的空间控制点。 ——时尚休闲区结合自然水系形成步行街区 以高档商业休闲、滨江景观住宅为主。
43
5.4 滨江休闲景观带规划
主要资源:长约4KM的滨江岸线、太 平天国营垒旧址、浦口老火车站、南 端的湿地、码头等; 不利条件:高差3-4M的江堤、滨江快 速路、取水口与水源保护区等。
核心区——行政、文化
行政办公和文化活 动中心,安排在交通 方便、环境优美的丰 字河路两侧。
37
5.2中央活动带
连接山水城林的景观轴; 串联中心主要功能的功能轴; 融入各项活动的公共活动带。 她以城市景观起始,到自然景 观结束,“在繁忙的都市中,它提 供了一个可以让人透气的地方, 一片安静的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