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素与疾病随着经济的进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地提高,营养这个东西对我们人体越来越需要了。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居民营养过剩和营养不平衡引起的疾病一直保持上升的势头严重影响我国居民健康水平如何预防营养性疾病及开展临床治疗已成为人类健康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我们必须了解一些生活中应该注意的饮食方面的知识及相关的人们应该注意的饮食问题。
人体的健康需要健康的饮食来维持。
饮食是供给人体营养、维持生命活动的源泉。
合理的膳食调养,不仅能补充营养,更能祛病延年,而不当的饮食则会引起疾病。
饮食在疾病的防治与养生保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饮食中含有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摄入不足、过多或不合理均会引起营养性疾病。
营养的含义是什么呢?“营”就是谋求的意思,“养”是养生的意思,合起来就是谋求养生。
所谓营养最基本的含义是指取得生命活动所需的各类物质,即营养是人类摄入、消化、吸收、利用实物中的营养素来维持生命活动的过程。
营养素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目前所知有42种,可分为六大类: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水。
近年来,有些学者认为膳食纤维也是一类营养素。
它们既具有各自的生理功能,如供能量,构成组织及调节等。
在代谢过程中又密切联系,共同参与生命活动。
不同的食物具有不同的营养价值,没有任何一种食物含有人体必需的所有营养素,人每天必须进食多种食物,才能摄入数量充足,比例适当的营养素。
如果营养素长期摄入不足或过量,就可能对机体造成危害,导致疾病的发生。
当今世界上与营养有关的人类疾病集中在两个方面,首先是营养素摄入不足或利用不良所致的营养缺乏,其中主要是微量营养素缺乏。
其次是与营养素摄入过剩或不平衡有关的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国际权威专家认为约1/3的癌症的发生与膳食有关。
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与膳食营养的关系更为密切。
所以说要想有个健康的身体就不能忽视对自身的保养。
先是肥胖为例。
肥胖的发生率如今在全人群中呈上升趋势,尤以城市居民为多,肥胖主要原因是长期摄入高热能、高脂肪的食物;即所谓的美味佳肴,造成过多的脂肪存储体内,引起肥胖。
肥胖不仅使人体态臃肿,运动能力下降,更重要的是影响人体的健康状况。
肥胖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发病率远远高于体重正常者的发病率。
为了预防肥胖的发生,应注意以下几点:1、营养素的摄入要合理做到营养平衡。
即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摄入应适量并控制动、植物油的摄入量。
2、饮食习惯应做到一日三餐定时定量进食二餐更易出现饥饿感其结果反而造成饮食过量得到相反的结果。
3、少吃零食许多零食含热量高如巧克力、糖果、炸土豆条。
如吃零食应吃含热量较少的零食如酸奶、水果等。
4、加强锻炼多参加体育运动促进体内的能量消耗。
还有高血压也是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
目前全国包括临界高血压在内约有5000万高血压患者。
研究表明高血压的发生与食盐的摄入量成正相关,即食盐量越大。
高血压的发病率越高。
我国居民盐的摄入量较高,每天达13~15克。
而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天盐的摄入应低于6克。
•因此,应限制限制食盐的摄入量。
另有结果表明钙可以拮抗钠的升血压作用。
因此,增加钙的摄入有辅助降压作用。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有效的调控饮食?我们应该学会合理膳食。
合理膳食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既要求通过膳食的调配提供满足人体生理需要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又要求膳食构成的比例平衡还要考虑合理的膳食制度和烹饪方法,以利于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利用。
合理膳食要做到以下方面: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二、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三、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
四、经常吃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菜。
五、食量和体力的劳动要平衡,保持适量体重。
六、吃清淡少盐的膳食。
七、如饮酒,应限量。
八、吃清洁卫生、不不变质的实物,还有,要建立合理膳食的制度,早餐占30%、午餐占40%、晚餐占30%、且两餐间隔为4~6小时,早餐应吃高能量富含蛋白质的膳食,午餐应吃高营养素比例适当的膳食,晚餐要少吃,包括水果也不能吃得太多。
怎么样才能合理的膳食呢?合理膳食是指一日三餐所提供的营养必须满足人体的生长、发育和各种生理、体力活动的需要。
意见建议:年人每日食谱里包括的四类食物一类为奶类:如牛奶、奶酪、含有钙质、蛋白质,可以强健骨骼和牙齿,每日饮250-500毫升牛奶为宜。
二类为肉类:包括各种肉类、家禽、水产类及蛋,含有蛋白质、脂肪,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强抵抗力,每日约4-6两为宜。
三类为蔬菜、水果类: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糖类和纤维素,增强人体抵抗力,畅通肠胃,每日最少要吃1 斤新鲜蔬菜及水果。
四类为五谷类:如米、面,含有淀粉物质,主要供应人体的能量,满足日常活动所需,每日约5-8两为宜。
(注意:每人每天食盐不超过6克,菜肴以清淡为宜。
)如何做到在营养的基础下预防疾病?1、保持每日食物的多样性常常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什么食物抗衰老”、“什么食物降血糖”……,实际是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完全相同,除母乳外,任何一种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
每日人体需要的营养素超过45种,靠一种或简单几种食物根本不能满足需要。
因此按照合理比例,广泛摄入各类食物,包括谷类、动物性食品、蔬菜和水果、豆类制品、奶类制品和油脂,甚至营养素补充剂以达到平衡膳食,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要。
2、谷类是每日饮食的基础谷类是膳食能量的基本来源,应成为我们每日膳食的基础。
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很多大城市已经出现动物性食物的消费量超过谷类消费量的倾向,对一些慢性病的预防极为不利。
因此,要大力提倡发扬以“谷类为主”的中国膳食的良好传统,避免“肉类为主”西方膳食的弊端。
而在谷类食物中,应提倡选用部分粗杂粮。
3、适量进食动物性食物,每周进食2~3次海鱼动物性食物是优质蛋白质、脂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良好来源。
有人担心动物性食物会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生几率,实际上,合理适量进食动物性食品,不仅不会导致慢性疾病,相反,由于动物性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更适合人体需要,其赖氨酸含量较高,有利于补充谷类蛋白质中赖氨酸的不足;同时鱼类(特别是海产鱼)所含n3不饱和脂肪酸较多,在预防心血管疾病方面有独到的作用。
不进食动物性食物,可能导致必需脂肪酸、部分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缺失,导致负氮平衡和蛋白质营养不良,同时也难以避免高脂血症的发生。
因此每日进食3~4两瘦肉(少用或禁用肥肉和荤油),每周进食2~3次鱼(特别是海鱼),对预防四大慢性疾病是需要的。
4、每日进食2两豆类及其制品大豆是优质植物蛋白质,其蛋白质含量高达30%~50%,且富含人体需要的8种必需氨基酸,是植物性食品中唯一可与动物性食品相媲美的高蛋白食物。
大豆卵磷脂有促进肝中脂肪代谢,防止脂肪肝形成的作用。
它所含有的植物固醇不被人体吸收,且能够抑制动物胆固醇的吸收,在预防高脂血症方面可能有一定功效。
大豆异黄酮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目前,很多关于大豆异黄酮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人体研究正在进行中。
每日进食2两左右的豆类制品是适宜的。
5、每日吃1斤蔬菜和2个水果蔬菜和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天然抗氧化物。
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研究均证实,大量进食蔬菜、水果,对保持心血管健康,增加抗病能力,以及预防某些癌症等,均起着重要的作用。
蔬菜和水果,建议在食用多样的原则指导下,多选用红、黄、深绿的蔬菜和水果,因为它们是胡萝卜素、维生素B2、维生素C等的重要来源。
为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每日进食1斤蔬菜(正餐)和2个水果(加餐)是必需的。
水果一般作为加餐食用,也就是在两次正餐中间(如上午10点或下午3点),不提倡在餐前或餐后立即吃水果,以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的碳水化合物而使胰腺负担过重。
6、每日1袋鲜奶+1杯酸奶奶类除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外,含钙量较高,且利用率也高,每2 50毫升中含钙近300毫克,故是天然钙质的良好来源。
目前的很多研究表明,钙在预防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方面有独特的作用,而长期低钙膳食是导致高血压等疾病的危险因素。
我国膳食结构的缺点之一是提供钙质普遍低,平均日摄入仅400毫克左右,而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规定18~49岁成人每日为800毫克,青少年及50岁以上成人每日为1000毫克,建议在此基础上,每日增加钙补充剂,例如钙尔奇D6 00一片,以达到每日1000毫克的标准。
7、吃清淡少盐的膳食,每日用盐量不超过6克鉴于吃盐过多对健康的不利影响,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健康人每日吃盐量不宜超过6克,糖尿病非高血压患者不超过5克;高血压患者不超过3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不超过2克。
我国人均每日食盐量为12~14克,达到WHO推荐值的200%~230%。
8、每日补充膳食纤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精细化、动物性食物比例大为增加。
一些大城市居民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却由十年前的每日20多克降低为现在的10克左右,并由此导致一些慢性病,如肥胖症、糖尿病、高脂血症等。
因此,应在每日膳食中添加燕麦片、荞麦等粗粮,以及海带、魔芋和新鲜蔬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我们可采用以下饮食建议来满足纤维摄入:选择全谷、全麦食物做早点;用部分粗粮替代精细米面(但吃粗粮也不能超出总量);每日膳食中可添加豆类食物,如红豆、绿豆等;每日必须吃青菜,特别是青菜的叶和茎。
总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饮食的考虑也从“吃饱”转向“吃好”营养的核心是“合理”就是“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
合理营养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它既要求通过膳食调配提供满足人体生理需要的能量和多种营养素,又要改变合理的膳食制度和烹调方法,以利于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
此外,还应避免膳食构成的比例失调,某些营养素摄入过多,以及在烹调过程中营养素的损失或有害物质的形成,因为这些都可能影响身体健康。
但是由于营养知识的缺乏,不少人对“吃好”的认识出现偏差,误认为把肥甘厚味,香甜美味的东西吃个心满意足就是“吃好”,以至于过量摄入油脂、糖类等高热量食物结果是在一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人群中肥胖病、糖尿病、高血脂病等与膳食营养摄入不当有关的疾病显著增多这说明物质条件改善后普及营养知识教会人们合理营养是一项紧迫而又十分艰巨的任务。
只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掌握科学的营养知识,长期坚持才能有效地防控疾病,保持一个健康的体魄才更好的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