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草原上的小木屋

草原上的小木屋


儿童小说的特点 一、主题积极鲜明而有针对性
二、题材广泛、深刻而有选择性
三、人物形象爱、充满梦想
• 到了深夜,劳拉被一种奇怪的声音闹醒了。那声 音听起来就像枪声一样,但比枪声更响亮更持久。 她一次又一次地听到这种声音。玛丽和小卡林都 已经熟睡了,可劳拉无法入睡。 • “啊,妈妈,”劳拉伤心地说道,“杰克已经去 了天堂,是吗?它真是一条好狗,它能上天堂 吗?” • 劳拉觉得爸爸站起身来就可以摸到星星。她希望 爸爸能够摘下天上最大的那颗星星送给她。

• • • • • •
爸爸查尔斯 妈妈卡罗琳
劳拉
爸爸查尔斯:有一双巧手、爱唱 歌、百折不挠
• 于是,爸爸就卖掉了小木屋,卖掉了母牛和小牛。 他用核桃树木做成了篷架,然后把篷架竖着固定 在马车车厢上。 • 爸爸在星光下拉起了音调柔和的小提琴,有时他 还唱上一两句,有时就拉小提琴。甜美祥和的琴 声慢慢飘向了远方,爸爸一边拉一边唱。 • 一连好几天,爸爸都在河边砍木头,再把木头搬 回来。已经堆好两堆了,一堆用来建房子,一堆 用来盖马厩。爸爸总是驾着车来来去去的,从河 边到帐篷之间渐渐走出一条路来。
——劳拉· 英格尔斯· 怀德
1
书籍剪影 作者介绍
2
3 4
书籍目录
人物分析 结束
5
罗兰·英格斯·怀德
• 《草原上的小木屋》是美国经典
名著《小木屋》系列小说中最有 名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它的作者 是罗兰· 英格斯· 怀德。罗兰根据 自己的成长经历,费了十年的心 血完成了《小木屋》系列小说。 这套书记录了在美国西部拓荒热 潮中,罗兰从两岁开始,就跟着 爸爸妈妈四处迁移,艰苦开拓; 直至拥有幸福生活的人生经历。 凭着这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小木 屋》,罗兰成为美国儿童文学作 家“梦之队”的成员(“梦之队” 成员全美仅三个)。
这套书的插图由享誉全球的插画大师贾士· 威廉 斯绘制。贾士· 威廉斯曾为《精灵鼠小弟》、《夏 洛的网》、《桥下一家人》等名著配图。在《小 木屋》这套书中,贾士· 威廉斯的插图精确地再现 了拓荒年代人们的生活,富有美感,充满诗意。
推荐这本书的理由:

‚每一次静下心来,走进‘小木屋’,走进 罗兰的世界,我都会被深深地感动;在那样艰辛 的拓荒过程中,罗兰的世界里总是充满着爸的小 提琴声和妈温柔的笑容。那琴声、那笑容,是多 么让孩子安心,让家充满爱和希望。每一次,我 都会有一种强烈的冲动;我好希望有一个小女儿, 我会常常给她讲罗兰故事;等她长大一定能像罗 兰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而我,也一定会像罗兰 的爸妈一样,哪怕是身边最艰难困苦的境地,也 要将最美的琴声,最美的微笑送给我的女儿,让 她在每一个夜晚,穿着洁净的睡衣,心满意足地 安然入睡。‛
目录
• • • • 1 离开大森林 2 渡溪 3 在草原上过夜 4 草原上的一天 5 盖房子 6 不再赶路了 7 被狼群包围 8 坚固的门 9 新壁炉 10 小木屋大功告成 11 来了两个印第安人 12 挖井 13 母牛和小牛 14 印第安人的营区 15 热病 16 烟囱着火了 17 爸到镇上去 18 友善的奥萨格人 19 圣诞老公公的礼物 20 深夜里的尖叫声 21 印第安人聚会 22 草原大火 23 日夜不停的呐喊 24 印第安人走了 25 爸的决定 26 挥别大草原
• 从拓荒女孩到驰名世界的文学作 家,罗兰的一生充满了曲折。罗 劳拉·英格尔斯·怀德 兰1867年出生于美国中部的威斯 康星州,她从六十五岁才开始写 作,直到七十五岁,一共写了九 部“小木屋”系列小说。小说文 辞妙趣横生,谈及自然、探险、 动物、亲情、成长等许多青少年 关注的兴趣点,引起了青少年极 大的阅读兴趣,出版后很受欢迎, 被译成多国语言,在世界各地发 行,成为了世界儿童文学的经典 名著。1957年,罗兰在密苏里州 的落矶山农场去世,享年九十岁。
罗兰在家中排行老二,上有姐姐玛莉,下 有妹妹琳琳、葛丽丝和弟弟菲德烈克。玛 莉十四岁时因感染猩红热而失明,菲德烈 克在九个月大时就夭折了。姐姐、弟弟的 不幸与开拓家园的艰辛,使罗兰从一个天 真的小女孩长成坚强勇敢的少女。在《小 木屋》这套书中,罗兰以她细腻、诚恳的 笔法,将一个女孩的成长写得生动感人, 更将父母手足间的亲情,她和阿曼乐含蓄 隽永的夫妻之情,以及拓荒时代人们的勤 奋,勇敢,对大自然的虔敬等,表现得淋 漓尽致。《小木屋》系列的可贵之处就在 于——它不但记录了美国拓荒时代的历史, 更记录了个人的成长。
妈妈卡罗林:勤劳、勇敢
• 天还微微亮的时候,妈妈就轻轻地摇醒了 玛丽和劳拉。在炉火和烛光的照映下,她 给她们洗好脸,梳好头发,穿上暖和的衣 服。在红色的长法兰绒内衣外面,妈妈给 她们又穿上了羊毛衬裙、羊毛连衣裙,还 穿上了羊毛长袜,左后再套上大衣,带上 兔毛帽子和红色的毛线手套。 • 妈妈拧干了洗碗布,然后走到黑暗处,把 洗碗布晾在高大的野草上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