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猪的常用穴位的定穴

猪的常用穴位的定穴

猪的常用穴位的定穴、功能主治和刺法
针灸在猪的身上有广泛的应用,主要是仔猪的应用比较多一些。

猪的常用穴位有19个,其中头部3个,躯干9个,四肢7个。

下面对每个穴位的定穴,功能主治和刺法进行简单的介绍。

一头部
头部常用的穴位有3个:天门穴、耳间穴和山根穴。

1 天门穴:枕环关节背侧正中点,即正中的凹陷处。

可以先找到两耳根,手指作两耳
连线,在连线正中的凹陷处就是天门穴。

主治中暑、感冒、癫痫、脑黄、
破伤风等。

用毫针或圆利针向后下方斜刺3-6cm。

2耳间穴:耳廓背面距耳尖2cm处,耳大静脉的内、中、外侧的分支上。

定穴时一般紧握耳根,血管便会涨起,定穴不困难。

主治中暑,感冒,中毒,热性病,
消化不良等。

用小宽针或三棱针,手指握好入针长度,舒张压手,快速刺
入血管,针刃要与血管平行,不能垂直,否则会刺断血管。

另外一种变通
的方法是直接在耳尖部减口放血。

3山根穴:吻突上缘弯曲部向后第一条皱纹上,正中一穴,为主穴,两侧旁开1.5cm 处各一穴,为副穴,共三穴。

山根穴外观标志比较明显,主治中暑,感冒,
消化不良,休克,热性病等。

对于这个穴位可用三棱针或小宽针。

用小宽
针时针刃与皱纹垂直,快速刺入,同样要见血。

0.5-1cm。

二躯干与尾部
躯干常用穴位有9个:大椎穴、苏气穴、肺俞、脾俞、关元俞、百会穴、尾尖穴、
后海穴和海门穴。

1大椎穴:第一胸椎前缘的凹陷初正中。

从外部定位大椎穴,要先摸到肩胛骨前缘,顺着肩胛骨前缘的延长线找到背中线相交的凹陷处,这里就是大椎穴。


椎穴常用于感冒、肺火、脑黄、癫痫、血尿等。

用毫针或圆利针向后下方
斜刺入3-5cm
2 苏气穴:第四、五胸椎之间的凹陷处正中。

通常从最后一根肋骨往上便可摸到第十
五与十四胸椎之间,往前数十四、十三、十二、十一,十,九,八,七、
六、五,好就在第四第五胸椎之间的凹陷中。

另一种定穴方法很简单,
顺着前肢轴突的延长线向上,找到与背中线相交的凹陷这里就是苏气的
穴位。

主治肺火、咳嗽、气喘、感冒等。

用毫针或圆利针向前下方刺入
3-5cm
3百会穴:最后腰椎与第一荐椎之间(即腰荐十字部)的凹陷处。

从骨架上可以看出来,百会在髋关节两端连线的正中凹陷处。

用两指卡住髋关节两端,食指取中
部凹陷处就是百会穴。

主治风湿、后肢麻痹、便结、尿闭、痉挛、抽搐、
脱肛等。

这个穴位常用毫针或圆利针垂直刺入3-5cm,或用炙烙。

4关元俞:最后肋骨后缘、背最长肌下方的凹陷中,左右两侧各一穴。

左手卡住最后肋骨,右手自背最长肌往下摸到凹陷,左手沿着最后肋骨向上移到凹陷
中,这一点就是关元腧。

主治便秘、泄泻、食积、食欲不振、腰风湿等。

这个穴位常用毫针或圆利针,采用挟持法压手,先垂直刺入皮肤,然后
针柄偏向内侧,沿肋骨后沿进针2-4cm。

5脾俞:倒数第二、三肋骨间、背最长肌下方的凹陷中,左右两侧各一穴。

从最后一根肋骨往前数到二三肋骨之间,在这个位置找到背最长肌下方的凹陷处就
是脾俞穴。

主治脾胃虚弱、便秘、感冒、风湿、泄泻、腰麻痹、隔肌痉挛
等。

该穴位的进针法与关元穴相同
6肺俞:倒数第六、七肋骨间、背最长肌下方的凹陷中,左右两侧各一穴。

从脾俞往前数四次,即为倒数第六、七肋骨之间,在从背最长肌往下摸到凹陷处,
这里就是肺俞。

主治肺火、感冒、咳嗽等。

针刺法与关元穴相同。

7尾尖穴:尾部尖端,提起尾巴可以见到尾稍顶端,即尾间穴。

最好剪去穴位周围的毛。

主治中暑、感冒、风湿、肺黄、少食、腹痛、中毒等。

用小宽针从尾
稍端垂直插入,使之出血。

或十字切开放血,再或者直接用剪刀剪去小段
尾尖出血。

8后海穴:肛门与尾根之间的凹陷正中。

提起尾巴穴位很容易找到。

主治:泄泻、便秘、少食、脱肛等。

这个穴位常用毫针或圆利针向前上方刺入3-9cm
三四肢部
四肢部常用穴位有7个:抢风穴、后三里穴、涌泉穴、缠腕穴、滴水穴、蹄头穴、蹄叉穴。

1蹄叉穴:蹄叉上方顶端处,每肢个一穴。

握住后肢在蹄叉顶端定穴。

主治感冒、少食、肠黄、扭伤、瘫痪、跛行及发热等疾病。

使用小宽针,针刃只能顺着蹄叉缝插入而不能横着插入。

一般向后上方刺入3cm左右。

见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