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下古诗文总复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下古诗文总复习题及答案

专题一古诗文默写一、默写吴均的《山中杂诗》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1.诗中反映山中屋宇地势高峻的两句是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2.诗中富有情趣的两句是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3.诗中表明诗人家住于山峰环绕、竹木茂盛的山中的两句是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二、默写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中写诗人的活动的两句是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2.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三、默写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诗中点明远游时令,叙写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的一句是峨嵋山月半轮秋;明写月映清江美景,暗点秋夜行船之事的一句是影入平羌江水流。

2.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情思的两句是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四、默写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诗中形容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的两句是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2.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的两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五、默写岑参的《逢入京使》故国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的两句是故国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2.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的两句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六、默写韦应物的《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诗中表达诗人恬淡胸襟的两句是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2.诗中蕴含诗人因多病无所作为的忧伤情怀的两句是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七、默写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诗中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表达对“开元全盛日”的无限眷念的两句是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2.诗中隐写“风景不殊,江河有异”的乱世时难的景况,表达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的句子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3.诗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两句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2.九、默写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诗中描写江南梅雨季节清新幽静的景色,交待深夜候客客不至的原因,衬托诗人孤寂、无聊心情的两句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2.诗中表达诗人候客时长而失望焦躁情绪的两句是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3.诗中常被用来形容江南梅雨季节的清新幽静的景色的两句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十、默写赵翼的《论诗》李杜诗篇万人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诗中说明文字创作应有时代感和创造性的两句是李杜诗篇万人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2、诗中说明一代有一代的文学,一代有一代的诗人,后人可以超过前人,不必一味泥古守旧的两句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3、诗中与“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含义相同的诗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4、诗中有两句诗可以用来说明人才辈出,各个时代都有有才华有成就的新人出现,这两句诗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十一、文言文默写1.《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的准备情形的几句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木兰诗》中反映木兰出征路线,征程遥远,军情紧急,行军神速的几句是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3.《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后对亲人的思念的几句是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4、《木兰诗》中表现军务紧急,行军迅速,又突出木兰矫健雄姿的两句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5、《木兰诗》中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军旅生活悲壮严酷气氛,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名句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6、《木兰诗》中说明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名句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7、《木兰诗》中最能概括木兰多年征战经历的名句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8、《木兰诗》中表现父母对木兰荣归故里的喜悦之情的两句是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9、《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归来后喜不自禁的激情,以及对自己用过得东西的亲切感、自豪感的几句是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10、《木兰诗》中描写木兰“男”换女装的两句是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11、《木兰诗》中说明女子如有施展抱负或才干的机会,并不比男子逊色的比句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2、小明暑假参加科技夏令营,眼界大开,增长了知识。

回校后与同学谈起收获,同学打趣地说:“你就像《孙权劝学》中的吕下阿蒙,真是‘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啊”13、《口技》中描写一家四口由醒入睡的过程的句子是: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14、《口技》中描写宾客听到失火时的反应的句子是: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5、《口技》中通过侧面描写借描写宾客心领神会听得入神来表现表演者高超技巧的句子是: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以为妙绝。

16、《狼》一文中,最能表现屠户勇敢的句子是:屠暴起,以刀辟狼首,又数刀毙之。

17、《狼》一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8、《狼》一文中,写屠户与狼斗争有了转机的句子是: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

专题二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一、《口技》1、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同时都发出来,各种声音都模仿得极像(各种妙处都具备)。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其中夹杂着劈里啪啦的房屋倒塌声3、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两条大腿直打哆嗦,几乎都想争先恐后的逃跑。

4、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

正赶上(有人)大摆酒席招待宾客,在大厅的东北角,设置(安放)了八尺宽的屏风,5、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只听到屏风里醒木一拍,全场安静下来,没有敢大声说话的。

6、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全场的宾客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看,微笑着,默默地赞叹,认为奇妙极了。

7、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凡是(在这种情况下)所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种没有的。

8、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即使一个人有一百只手,每只手有一百个指头,也不能明确指出其中的一种声音来;二、《狼》1、途中两狼,缀行甚远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2、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骨头已经扔完了。

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3、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4、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5、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

6、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过了一会儿,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很悠闲。

7、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过去,来攻击屠户的后面。

8、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屠户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9、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专题三文言文阅读一、阅读《狼》回答下面的问题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止有剩骨止:通“只”;只(或仅)(2)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故:旧(或原来)(3)一狼洞其中洞:打洞(4)屠自后断其股股:大腿3.用现代汉语翻译言语中画线的句子。

(6分)(1)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

译文: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户)前面。

(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译文:才明白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4.理解填空。

(4分)(1)本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情节曲折,通过屠户“遇狼→惧狼→御狼→杀狼”来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

(2)文中表明作者看法的句子是“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

5.从屠户与狼的斗争中,你获得什么启示?(4分)像狼一样的愚人,不管耍怎样的花招,总是要被识破的(或;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取得胜利)6、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 D )A.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B.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C.“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抱希望。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

7、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C )A.《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写的一部文言文短篇小说集,“志”是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事,多为鬼狐的故事。

B.“暴起”“劈”“转视”“断”等动词表现了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C、本文故事情节生动曲折,语言简练传神,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了屠户和狼的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D.最后一段以议论为主,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包含着讽刺的味道。

二、阅读《口技》,回答问他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3分)(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夹杂(2)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说出 (3)几欲先走走:跑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6分)(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译文:客人们的心情才稍微放松了一些,渐渐坐正了身子(2)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