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子规顾况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
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1.诗歌的第一句“杜宇冤亡积有时”与题目有什么关系?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诗歌化用典故,子规即“杜宇”。
答案:诗歌开始第一句使用杜宇冤亡身化子规的典故开篇,点名诗歌的内容是写“冤”,为下文展开议论作铺垫,也暗中照应了题目。
2.《子规》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首诗主题鲜明,托物言情,借写子规表达自己的愤世之情。
答案:《子规》表面写鸟,实际是由鸟及人,托子规以抒情,将人间的冤屈之多且无处消解的现实尽收笔端。
有同情、有愤懑、有讽刺、有无奈,暗含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3~4题。
赏牡丹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3.诗人在诗的标题首列一个“赏”字,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赏”是赞赏的意思,题目中列一“赏”字,作者的情感、态度也就十分显豁了。
答案:一个“赏”字,总揽全局,直贯通篇,表明本诗是对牡丹的赞赏。
4.请分析“真国色”用字炼意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注意从内容和结构上进行分析。
答案:“真国色”三字,力重千钧,掷地有声,加强语气,使牡丹的神韵毕现,雍容华贵,艳压群芳,如此高的评价才产生“动京城”的效应,顺势引出末句。
二、语言运用5.以“人生”为对象,依照例句仿写两句话,要求:内涵相近,字数与结构相同。
例:如果把人生比作季节,那么,便有寒来暑往,草荣草枯,花开花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注意审读例句的逻辑关系和修辞效果,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对人生的看法即可。
答案:如果把人生比作歌曲,那么,便有起承转合,高亢低沉,喜悦悲伤。
如果把人生比作登山,那么,便有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起伏升降。
6.下面的词句是清代文学家俞樾临终前撰写的自挽联的组成部分,请把它们整合为上下两联,每联的开头已给出,将序号填写在每联后的横线上。
①辛辛苦苦②数半生三十多年事③浩浩荡荡④放怀一笑⑤是亦足矣⑥著二百五十余卷书⑦吾其归乎⑧流播四方(1)上联生无补于时死无关乎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联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在内容上,上联与事业有关,下联与思想心态有关;在句式结构方面,①③、②⑥、④⑧、⑤⑦对仗。
再结合句意排序即可。
答案:(1)①⑥⑧⑤(2)③②④⑦一、基础考查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芍.药媒妁.韶.光B.渐觉.咀嚼.比较.C.蓬蒿.长篙.枯槁.D.芙蕖.渠.道身躯.解析:选C。
A项,sháo/shuò/sháo;B项,jué/jué/jiào;C项,hāo/ɡāo/ɡǎo;D项,qú/qú/qū。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何树何山著.子规著:附着,这里指栖息B.庭前芍药妖无格..无格:没有资格C.花开时节动.京城动:轰动,惊动D.池上芙蕖..净少情芙蕖:荷花解析:选B。
无格:这里指格调不高。
3.按照下面几句咏花的诗句,依次排列花名,正确的一项是()①素艳乍开珠蓓蕾,暗香微度玉玲珑。
②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③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
④湘妃雨后来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
A.①梅花②菊花③水仙花④荷花B.①菊花②梅花③荷花④水仙花C.①菊花②梅花③水仙花④荷花D.①梅花②菊花③荷花④水仙花解析:选A。
注意季节和特点。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文学创作离不开技巧和形式,但是,它又不仅仅是技巧和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不能从更深的层次上发挥文学对文明进步、社会进步的作用②技巧再高超,形式再华丽③没有对人的心灵的震撼和提升④也只能使作品停留在“悦耳悦目”的初级阶段⑤文学更核心的力量和价值来源于它所提供的精神内涵⑥而不能“悦心悦意”“悦神悦志”A.①④⑥②③⑤B.②③④⑥⑤①C.③④⑥②①⑤D.⑤③②④⑥①解析:选D。
“不仅仅”后应该是更进一层,所以选⑤,根据“也只能”三字可知②④相连。
这样答案即出。
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5~6题。
早梅齐己①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②。
【注】①齐己:唐末著名诗僧。
早年曾热心于功名仕进。
然而科举失利,不为他人所赏识。
②望春台:既指观赏春景的高台,又喻指京城。
5.诗的题目为“早梅”,但诗句内容未见“早”字。
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整首诗是如何围绕“早”字落笔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全诗虽然无一字写“早”,但处处能体现“早”字,抓住梅花开放的时节、特点分析即可。
答案:通观全篇,首联“孤根独暖”是写“早”;颔联“一枝独开”是“早”;颈联禽鸟惊奇窥视,亦是因为梅开之“早”;末联祷祝明春先发,仍然是“早”。
全诗首尾一贯,处处扣题,围绕“早”字落笔。
6.末联两句意味深长,表达了诗人什么心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咏物诗的最大特点是咏物抒怀,表达诗人自己的情感、志向,这首诗也是这样。
结尾两句语意双关,既写梅花,也写自己。
答案:尾联语义双关,祝愿梅花明年应时而发,在望春台上独占鳌头,借咏梅花传递出自己不甘寂寞,意欲大展宏图,有所建树,满怀期待的心志。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7~8题。
海棠郑谷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
秾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
莫愁①粉黛临窗懒,梁广②丹青点笔迟。
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
【注】①莫愁:战国末期楚国人。
姓卢,名莫愁,貌美如仙,爱好歌舞。
②梁广:古代因善画海棠而出名的画家。
7.明代的王象晋形容海棠曰:“其花甚丰,其叶甚茂,其枝甚柔,望之绰绰如处女。
”本诗中哪两句表达了这种意思?写出海棠怎样的风韵美?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在诗歌的三、四两句中,诗人善于捕捉海棠“新著雨”“欲开时”那种秾丽娇娆的丰姿神采,着意刻画,把花的形态和神韵浮雕般地表现出来。
答案:本诗中三、四两句表达了这种意思。
海棠最美最动人之处就在于含苞待放之时。
海棠花蕾“新著雨”而又在“欲开时”,色泽分外鲜红艳丽,看上去有如少女含羞时的红晕,娇娆而妩媚,别具一番风韵,显得异常美丽。
8.本诗的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在诗歌的第三联中,诗人抛开了描写的对象海棠,写美女莫愁懒于粉黛临窗观海棠,善于画海棠的梁广也迟于动笔,是从侧面描写海棠之美。
答案:第三联诗人从侧面对海棠进行衬托。
那美丽勤劳能歌善舞的莫愁女为欣赏海棠的娇艳竟懒于梳妆,善画海棠的画家梁广也为海棠的娇美所吸引而迟迟不动笔,不肯轻易点染,唯恐描画不出海棠的丰姿神韵。
海棠的美丽和风韵也就可想而知,真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三、语言表达9.根据语境,将下列语句填入空中。
(只填序号)示现本是佛教用语,指的是佛菩萨应机缘而现种种化身。
________。
________。
如杜甫《月夜》诗:“今夜鄜月州,闺中只独看。
”“闺中只独看”,就是诗人运用示现修辞手法来描绘想象中的情景。
________。
________。
语言的示现,同追述的示现相反,是把未来的事情说得好像摆在眼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