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中考语文必备:19年中考语文真题-说明文阅读(全国版)

2020中考语文必备:19年中考语文真题-说明文阅读(全国版)

专题十四说明文阅读类型1 传统文化主题(一)(2019·淮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题跋:绵廷千年的点赞艺术马菁菁①题跋是写在书籍、字画等前后的文字的总称。

写在前面即右侧的文字称“题”,写在后面即左侧的文字称“跋”。

这是由卷轴的形式特点决定,符合中国古代从右到左、从上到下的观赏习惯的。

内容多为品评、鉴赏、考订、记事等。

鉴于字画中的题跋更常见、更典型,因此以字画为例解说题跋更合适些。

②魏晋南北朝是题跋的萌芽期,那时绘画是一种职业,画师无需读书认字,主要任务就是在寺庙里画壁画,或者去宮廷画皇帝、妃子的肖像,当然不会在画上署名,只有极少的王公贵族才会在作品上留下“签名”,顾恺之就是目前所知....第一位在画作上留下签名的人。

③宋代是题跋的发展期,皇帝艺术家宋徽宗功不可没,他用瘦金体独创了一种签名——天下一人,这四个字可作花押款,就好像是自己对自己的画进行认证。

上行下效,于是更多的画家开始在画上签名.。

起初他们不敢堂而皇之的“签名”,只能愉偷的把名宇写在树干上、山峰上。

所以,如果一幅画上有画家自己的签名,那通常是宋代以后的作品.④元代是题跋的兴盛期。

到了元代,倪瓒那一批画家就彻底不顾忌“签名"。

他们的文人画,讲究"诗书入画”,有诗有序,作品才算完整,于是题跋成了书画的重要组成部分。

题跋中除了签名,一般还要交代创作的时间、地点、人物,或者写首诗配合画面,生怕后人感受不到画家的情绪。

这样一來,对画家的要求就高了,不仅要会写诗,还要书法好,最重要的是会搭配,整体美观。

画画的人变了,画作自然也就不同了,就好比文艺青年喜欢往各种“无聊”的地方增加难度,并且乐此不疲。

⑤除了书画家给自己的作品写题跋,更多的收藏家、鉴赏家也为作品写题跋。

比如现存最早的山水面——隋朝画家展子虔的画作“游春图”,本来没有名字,被宋徽宗收藏后,大笔一挥,在右侧写了 "展子虔游春图”六个字。

以后就叫这个名字了。

后世的收藏家、鉴赏家们,不断将自己的品评与鉴赏附于作品之后。

这一代代流传下来的题跋,宛若绵延千年的艺术“点赞”,构成了一幅画完整的价值,使书画具有了历久弥新的艺术生命。

⑥题跋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够像破案一样提供这幅画的创作线索,这幅画怎么来的?我的看法是什么……后一个写题跋的人也是拫据前一个人提供的线索对这幅画作出自己的判断。

所以我们在看一幅画的时候千万不能略过题跋,比如《清明上河图》的题跋就足以拍一部穿越古今三生三世的电视连续剧了。

金人张著的题跋让后人破解了《清明上河图》的作者之谜,但还有一个谜没有破解。

张著在题跋中说,宋徽宗也为《清明上河图》写过题跋,但我们现在看到的画卷中却没有,而且画卷的长度也比明代李东阳题跋中所记录的少了近两米,这消失的部分去了哪儿呢?《清明上河图》又经历了怎样的命运呢?⑦题跋是不是比原画更有看头?总之,题跋就是一幅画存在的证据,是一幅画背后的故事,字里行间,骨肉丰满。

所以,请好好对待一幅画的题跋吧!(选自《山山水水聊聊画画》,有删改)1.请简要槪括文章从哪些方面介绍了“题跋”。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定义、发展历史、艺术价值、重要作用[解析]本题考查提取概括信息。

第①段介绍说明了“题跋”的定义;第②~④段说明了“题跋”萌芽期、发展期、兴盛期,即其发展历史;由第⑤段的尾句可知,其说明了“题跋”的艺术价值;由第⑥段的首句可知,其说明了“题跋”的重要作用。

综上,可以分条目总结得到答案。

2.第②段加点字“目前所知”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能,目前所知是据目前资料显示的意思。

原句表示据目前历史资料显示,顾恺之是第一位在画作上留下签名的人,但并不表明他一定就是第一位在画作上签名的人,如果删去,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原意。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文语言特点。

解答此题,通常分四步走。

首先解词,“目前”是“当前、现在”的意思,是对“所知”进行时间限制;然后解句,即联系文本阐释语句,说明了顾恺之是当前所知的第一位在画作上留下签名的人;接着分析删去后对原句有什么影响,顾恺之一定是第一位在画作上留下签名的人,太绝对了;最后总结本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3.第⑥段写《淸明上河图》有何作用?(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举例子,举了《清明上河图》题跋揭示作者部分缺失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题跋的重要作用,提供了创作线索。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

第⑥段中“比如”标明这里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然后要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作用。

第⑥段首句即本段的中心句,即说明题跋的重要作用——提供画作的创作线索。

列举事例,能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本文以“题跋:绵延千年的点赞艺术”为题好不好?请说说你的理由。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好。

交代说明对象是题跋,体现出题跋的历史悠久,绵延不绝.表达了作者对题跋的赞美;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标题的妙处。

标题中的“题跋”点明了本文的说明对象;“绵延千年的点赞艺术”说明了“题跋”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特点,而“点赞艺术”的评价,运用时尚流行词语,增添趣味性,同时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综上所述,分条目作答即可。

(二)(2019·鄂州)阅读下面短文,完成问题。

古人的名、字、号居然有这么多讲究顾明①古人非常重视人的名字,在取名字方面也有许多的讲究。

而且,他们的命名方式与现在不同,一个人不仅有姓有名,还要另外取字和号。

那么,古人的名、字、号之间有怎样的区别和联系呢?何谓名、字、号②古时候,一个人出生三个月后,长辈会给他起第一个名字,这就是“幼名”。

③等到他长大成年之时,就要在名之外另取一“字”。

④《礼记·士冠礼》:“冠而字之,敬其名也。

君父之前称名,他人则称字也。

”在古人看来,一个人的“名”只在君王或长辈面前才能使用,而“字”是用来在平辈或晚辈间称呼的。

⑤对于文人雅士,他们常常会为自己取个“别号”,在文章唱和时作为代称,也可以用来自称。

⑥所谓“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号以寓怀”,此三者包含着个人的全部品格。

古人怎样取名⑦每个人的名都将跟随他一生,因此取名是一件非常值得重视的事。

为了慎重地给人命名,春秋时代还讲究“命名之道”。

⑧关于古人取名的原则,《左传·桓公六年》写得明确:“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

”信,指的是人与生俱来的一些标记和特点,比如某种特殊形状的胎记,与众不同的长相等。

《红楼梦》中贾宝玉因含玉而诞,故名为“宝玉”,当然这有神话的色彩。

义,指的是某人出生时伴随的祥瑞现象。

象,是以相似之物来命名。

孔子名“丘”,因为他出生时头顶是凹下去的,即所谓“圩顶”,父亲便以此为他命名。

所谓假,是指假托万物之名。

孔子有了儿子后,鲁昭公送给他一条鲤鱼,于是他就给儿子取名“鲤”,遵照的就是“取于物为假”的原则。

所谓类,指的是可以取与父亲相似的名字。

⑨此外,古人还提出了取名需避开的六条禁忌,分别是: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

如果人名与这几样东西重名,会造成诸多不便。

晋国的僖侯名为“司徒”,宋武公名为“司空”,就废了司徒、司空这两个官名;而鲁献公名“具”,武公名“敖”,就废了具、敖两座山的山名。

⑩从宋朝开始,取名的讲究就更多了,家族辈分、生辰八字、生肖属相等都纳入了考量的范围。

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在家族中排“恪”字辈,他出生在寅时,因此取名“寅恪”。

(11)古人的名字,显示着家族的血脉传承,寄托着长辈的殷殷期望,象征着人的身份、地位,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重要依托。

古人的字有什么讲究(12)古人的“字”是“名外之名”,字数上可以取一到两个字。

大多数情况下......,字的选取与名有一定的联系。

说起名与字的关系,大约有以下几种:(13)并列,也就是名和字的意思相同或相通,是并列的关系。

比如屈平,字原。

古语中“广平曰原”,所以两者意思相同。

再比如孟轲,字子舆。

轲、舆在汉语中都是“车”的意思。

(14)辅助,是说字的意思和名相近,但不完全一样,可以互为补充。

比如陆机,字士衡。

机、衡二字都是北斗星宿的名,相辅相成。

(15)矛盾式,即字和名两者意思相反。

朱熹,字元晦。

熹是“晨光”的意思,表示天亮;而晦则是“黑暗”的意思,表示天黑。

(16)补充式,意思是字与名意思相顺承、互为因果或可以用来解释名。

比如赵云,字子龙。

《周易》说:“云从龙,风从虎。

”属于同在一句话中,意思相顺。

而于谦,字廷益,则来自《尚书》的“谦受益”,两者互为因果。

(17)引申式。

如李白,字太白。

太白指太白金星,是对“白”字意义的延伸。

(18)此外,古人的字男女皆可取,并非男性的独占。

《红楼梦》中,贾宝玉问林黛玉:“表字如何?”黛玉答曰:“无字。

”这一方面说明黛玉还未到十五岁,也未婚配,不到取字的年龄;另一方面也说明古代女子是可以取字的。

别号怎样取(19)相比名和字,古人别号的选取显得更加自由,无论是字数、个数还是字词的选用,都没什么限制。

(20)上文说过,别号一般是文人雅士之间用来互称或自称的,多寄托主人的情怀、品格、兴趣爱好和生活经历等,是人生追求的体现。

(21)比如苏轼号“东坡居士”,居士表明他信仰佛教,而他曾在黄州城东打理过一片荒地,“东坡”就是那片荒地的代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