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实验6.2 IPv6部署实验
实验6.2 IPv6部署实验
实验背景
2. IPv6网络与IPv4网络之间的互通 (1)Dual Stack Model。 Dual Stack Model要求所有节点都支持双协议栈,这样就不存在IPv4与IPv6之间的相互通 信问题。但是这种机制要给每一个IPv6的节点分配一个IPv4地址,不能解决IPv4地址空间 耗尽的问题。 (2)Limited Dual Stack Model。 Limited Dual Stack Model要求服务器和路由器仍然是双栈的,而非服务器的主机只需要支 持IPv6。这种机制可以节省大量的IPv4地址,但是不能在纯IPv6服务器和纯IPv4非服务器 间直接通信,需要网关来协助完成。 (3)SOCKS64。 SOCKS64是对原有SOCKS协议(RFC1928)的扩展,可接收IPv4节点的连接请求,并可转 发给其他的IPv4或IPv6节点。它不需要修改DNS或者做地址映射,可用于IPv6节点连接纯 IPv4节点、IPv6网络中的IPv4节点和IPv4网络中的IPv6节点等多种环境,但由于 SOCKS64相当于高层协议网关,因此实现的代价很大。 (4)SIIT (Stateless IP/ICMP Translation)。 SIIT是无状态的IP协议和ICMP协议转换,对每个分组都进行翻译。SIIT定义了IPv6和IPv4 的分组报头进行转换的方法,但需要较大的备用IPv4地址池来分配IPv4地址,给需要与 IPv4节点通信的IPv6节点。SIIT可以和其他机制(如NAT-PT)结合实现纯IPv6节点和纯IPv4 节点间的通信,但在采用网络层加密和数据完整性保护的环境下不可用。
实验背景
(3)IPv4兼容IPv6自动隧道 自动隧道能够完成点到多点的连接,而手动隧道仅仅是点到点的连接。IPv4兼容IPv6自动隧道 技术能够使隧道自动生成。在IPv4兼容IPv6自动隧道中,只需要告诉设备隧道的起点,隧道的 终点由设备自动生成。为了完成隧道终点的自动产生,IPv4兼容IPv6自动隧道需要使用一种特 殊的地址,即IPv4兼容IPv6地址。在IPv4兼容IPv6地址中,前缀是0:0:0:0:0:0,最后的32位是 IPv4地址,要求自动隧道的每个节点都有一个全球唯一的IPv4地址。IPv4兼容IPv6自动隧道将 使用这32位IPv4地址来自动构造隧道的目的地址。IPv4兼容IPv6的自动隧道两端的主机或路由 器必须同时支持IPv4和IPv6协议栈。使用IPv4兼容IPv6的自动隧道可以方便地在IPv4上建立 IPv6隧道,但是它限于在隧道的两端点进行通信,隧道两端点后的网络不能通过隧道通信。采 用这种机制不能解决IPv4地址空间耗尽的问题,而且也不适用于要经过NAT域的情况。 (4)Tunnel Broker 隧道代理(Tunnel Broker)是一种架构,而不是具体的协议。隧道代理的主要目的是简化隧道 的配置,提供自动的配置手段。对于已经建立起IPv6的ISP来说,使用隧道代理技术可以方便地 扩展网络用户。从这个意义上说,Tunnel Broker可以看作一个虚拟的IPv6 ISP,通过Web方式 为用户分配IPv6地址、建立隧道,并提供和其他IPv6节点之间的通信。隧道代理的特点是灵活 、可操作性强,可以针对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隧道配置,它要求隧道的双方都支持双栈。 (5)6over4 随着IPv6的广泛应用,有些节点可能仅支持IPv6协议,这种节点一旦安装在IPv4网络中(没有 直接相连的IPv6路由器),就需要考虑如何保证该节点能够与外界通信。该方案利用IPv4网络
实验背景
(5)NAT-PT 。 NAT-PT利用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技术将IPv4地址和IPv6地址分别看作NAT 技术中的内部地址和全局地址,同时根据协议不同对分组做相应的语义翻译,从而使纯 IPv4和纯IPv6节点之间能够透明通信。NAT-PT在IPv4分组和IPv6分组之间进行基于会话 的报头和语义翻译,因此是有状态的。对于一些内嵌地址信息的高层协议(如FTP),NATPT需要和应用层的网关协作来完成翻译。NAT-PT克服了SIIT机制需要较大备用IPv4地址 池的缺点,能够实现纯IPv4节点和纯IPv6节点的大部分通信应用,但在采用网络层加密和 数据完整性保护的环境下将不能工作。 (6)BIS (Bump-In-the-Stack)。 BIS机制允许在IPv4节点运行的不支持IPv6的应用程序能够与纯IPv6节点进行通信,要求 在IPv4协议栈中插入三个特殊的扩展模块:域名解析模块、地址映射模块和报头翻译模块 。其基本思想是当IPv4应用程序与纯IPv6节点通信时,将节点的IPv6地址映射成一个备用 IPv4地址池中的IPv4地址。可以认为BIS是NAT-PT在主机节点IP协议栈的特例实现。 (7)TRT (Transport Relay Translator)。 TRT机制和NAT-PT类似,但它是在传输层将一个IPv4的TCP或UDP连接与一个IPv6的 TCP或UDP连接联系起来,也就是说是在传输层实现协议转换,而不是在网络层。 TRT机制的每个连接都是真正的IPv4或IPv6连接,因此可以避免IP分组分片和ICMP报文转 换带来的问题,但对一些存在内嵌地址信息的高层协议(如FTP),同样需要和应用层的网关 协作来完成协议转换。
XXX
实验6.2 IPv6部署实验
1
实验背景
实验目的与内容
2
3
实验设备
实验步骤
4
实验背景
由于目前网络上所有的主机和网络设备都是基于IPv4的,另外就是应用程序方面也都是基 于IPv4的,因此IPv6虽然好,但也不能一步到位,因为要把这些设备和应用全部替代为 IPv6设备所需的代价成本是巨大的。也就是只能一步一步来,因此就要考虑IPv6与IPv4的 共存与互通问题了。目前IPv6的过渡技术主要有下面三种: 1.双协议栈技术 在同一个主机或者网络设备上同时启用IPv4与IPv6协议栈,主要是在第三层即IP层加多一 个IPv6协议栈,也就是IPv4+IPv6。好处就是在能用上IPv6的同时,我们以前所布置的IPv4 应用也能用,不用大变动。这是目前过渡期用最广泛的一种过渡技术,也是其他过渡技术 的基础。 2.隧道技术 把IPv6数据封装起来放到IPv4上来传。技术上很容易,但有一个不好的地方就是不能实现 IPv4与IPv6主机的直接通信。 3.NAT-P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Protocol Translation)技术 这有点好像IPv4时代的NAT,只不过这时NAT设备上多了一个IPv6协议栈。这种方法有一 个好处就是能实现IPv4与IPv6主机的直接通信,还能最大可能上使IPv4上的应用程序也能 在IPv6上用。
实验背景
ISATAP隧道以后,IPv6网络将底层的IPv4网络看成一个非广播的点到多点的链路(NBMA)。 ISATAP隧道的地址也有特定的格式,它的接口ID必须为::0:5ffe:w.x.y.x的形式。其中,0:5ffe是 IANA规定的格式,w.x.y.x是单播IPv4地址,它嵌入到IPv6地址的低32位。ISATAP地址的前64 位是通过向ISATAP路由器发送请求得到的。与6to4地址类似,ISATAP地址中也有IPv4地址存 在,它的隧道建立也是基于此内嵌的IPv4地址来进行。 (8)Teredo隧道 Teredo隧道是一种IPv6-over-UDP隧道。为了解决传统的NAT不能够支持IPv6-over-IPv4数据包 的穿越问题,Teredo隧道技术采用将IPv6数据封装在UDP载荷中的方式穿越NAT,使得NAT域 内的IPv6节点得到全球性的IPv6连接。 (9)6PE 随着MPLS技术和标准的成熟,出现一种新的基于MPLS/VPN的IPv6隧道机制。该方法将整个 MPLS网络看成IPv6隧道,并充分利用MPLS的特性。该方案具有MPLS网络的一切优点,支持 约束路由流量工程,可以把IPv4和IPv6的数据流当作不同的流,从而在核心网络中减小 IPv4/IPv6争抢资源的影响。同时由于在MPLS网络中转发是根据标记进行的,不需要数据层面 支持IPv6的数据转发,即无需核心网络软硬件的升级,只需要边缘路由器具有配置IPv6的能力 即可。当IPv6核心网络达到一定的规模,且当其数据量足够大时,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案。6PE 隧道的特点是使用现成的MPLS/VPN技术,不需要升级ISP的核心网络,只要将PE路由器升级 IPv4/IPv6双栈,并在连接核心网络的接口上运行MPLS即可。6PE技术减少了对现有的网络架 构及业务的影响身角度来分类叙述的,它们的工作原理不同,所适用的场合也 不同。在进行IPv6网络部署时,无非分两种情况:IPv6(跨IPv4)网络之间的互通、IPv6 网络和IPv4网络之间互通。前者主要利用双协议栈和在IPv4网络中建立IPv6隧道来实现; 后者主要利用双协议栈、协议转换、应用层网关(Application Level Gateway)和在IPv6网络 中建立IPv4隧道来实现。下面分别做一下简要的介绍。 1.IPv6(跨IPv4)网络之间的互通 (1)IPv6-over-IPv4 GRE隧道。 使用标准的GRE隧道技术,可在IPv4的GRE隧道上承载IPv6数据报文。GRE隧道是两点之 间的连路,每条连路都是一条单独的隧道。GRE隧道把IPv6作为乘客协议,将GRE作为承 载协议。所配置的IPv6地址是在Tunnel接口上配置的,而所配置的IPv4地址是Tunnel的源 地址和目的地址(隧道的起点和终点)。GRE隧道主要用于两个边缘路由器或终端系统与 边缘路由器之间定期安全通信的稳定连接。边缘路由器与终端系统必须实现双协议栈。 (2)IPv6-over-IPv4手动隧道 手动隧道也是通过IPv4骨干网连接的两个IPv6域的永久链路,用于两个边缘路由器或者终 端系统与边缘路由器之间安全通信的稳定连接。手动隧道的转发机制与GRE隧道一样,但 它与GRE隧道的封装格式不同,手动隧道直接将IPv6报文封装到IPv4报文中,IPv6报文作 为IPv4报文的净载荷。采用这种机制的节点至少需要一个全球唯一的IPv4地址,节点的外 部路由器需要支持双栈。当隧道要经过NAT域时这种机制可能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