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汇编
战略 进攻
挺进大别山 (1947)
战略 决战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1948— 1949) 渡江战役 (1949)
自查:从时间、过程、意义等方面,简要 介绍上面事件。
合作探究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为争取和平、建 立新中国,采取了哪些措施?
1.重庆谈判 2.转战陕北 3.挺进大别山
4.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反映中国第一次反侵略战争取得彻底胜利的是 B抗战胜利。
简述台湾与大陆的三次分离与两次回归 1624年,荷兰殖民者入侵台湾,第一次分离; 1661年郑成功收回;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1949年,渡江战役解放南京,国民党残余势力退 往台湾,造成台湾与大陆的分离。
1895年《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第二次分离;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建 立的统一战线及成果;这两次合作破 裂的时期分别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你认为国共两党第三次次合作的基础 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1、(1)第一次: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建立黄埔 军校,发动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 统治。 第二次: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抗 战,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2)第一次破裂:十年内战; 第二次破裂:三年内战(或两岸分离) (3)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4)建立互信;搁置争议。 (5)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有利于海峡两岸 的和平;有利于两岸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大战役意义:
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 150 多万人, 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解放战争在全 国的胜利。(分别答意义不得分)
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①共产党方面:战争的正义性;正确的领导和作 战方针;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人民群众的支 持。 ②国民党方面:发动内战失去民心; 指挥失当, 军队士气低落,战斗力低。
方寸之间记录历史,下面是4枚主题为《20世纪回 顾》的邮票。请你依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A.开国大典
B.抗战胜利
C.中共诞生
D.五四运动
请回答: 1.填字母: 反映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的是 C中共诞生 反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是 D五四运动 反映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的是 A开国大典 2.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序号: D C B A 。 3.请为上面的历史图片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斗争与探索 。 ; ; ;
1919
1921
1924
1927 1931
1937
1945
1949
五四 运动
中共 一大 国民革 命时期 十年内 战时期 抗日战 争时期
解放战 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这一组图片反映的主题是什么? (1945.8---1949.10)
考试说明 1、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 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发动内战的本质。 2、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3、了解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 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三)解放战争时期 学习目标 1、说出: 重庆谈判的目的和结果。 2、概述:转战陕北、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 渡江战役的史实和意义。 3、分析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根据关键词,说出相关历史事件
争取 和平
重庆谈判 (1945)
内战 爆发
国民党 进攻中原 解放区 (1946)
战略 防御
转战陕北 (1947)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为争取和平、建立新中 国,采取了哪些措施?
• • • •
1945年,为争取和平,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1947年,解放军转战陕北,粉碎敌人进攻; 1947年,挺进大别山,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1948—1949年,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 1949年,渡江战役,解放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 • 1949年,召开一届政协,筹建立新中国。
5.渡江战役
6.一届政协
整理本单元大事年表
1945年
1946年
1947年 (2件)
1948.9---1949.1(3件)
1949年
拓展延伸
阅读下列材料,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人民解 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材料一: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对这一战略部署, 共产党正确领导,指挥有方;国民党 毛泽东作了生动地比喻:蒋介石把他的主要兵力 指挥失当。 集中于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 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我们就攻其薄弱部 分,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材料二:解放军将士不怕牺牲,迎着敌人的火力 解放军作战勇敢;国民党士气低落, 冲杀。在解放军强大攻势面前,国民党官兵毫无 战斗力低。 斗志,争相投降。 材料三:淮海战役持续时间长,打得特别艰苦。 人民解放军60万对国民党军80万。结果,60万吞 共产党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国民 了80万。战役结束之后,陈毅说:“淮海战役是 党发动内战,失民心。 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