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1部分模块2第8单元中国近代史(总复习)
第1部分模块2第8单元中国近代史(总复习)
出现原因 近代化探索的影响;西方报刊业对中国的影响。
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上海、香港等地创办了许多供
新
背景 在华外国人阅读的外文报刊。
教闻
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④《申报》 ,是近代中国存在时
育、 出
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中国大众传媒的先驱。天津的
新闻 出版 业的
版 业 的
新式报刊 的创办
表现
《大公报》、上海的《新闻报》和延安的《解放日 报》,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报纸。上海的《东方杂
22题考
(1)张謇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近代中国著名的民族企业家之
查】
评 价
一,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被称为“状元实 业家”。 (2)张謇兴办实业的历程是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缩影。
(3)张謇“弃官从商”体现了其不惧世俗的勇气和爱国精神。
河南中考·命题非常解读·历史
第一部分 教材梳理篇
河南中考·命题非常解读·历史
第一部分 教材梳理篇
(1)冲击了旧的生活方式,民国以来社会习俗各方面的巨大变化,使文
明、简约、平等的观念成为当时人们社会生活的新风尚,体现了近代中
社会生 活的变
影 响
国社会的转型(社会生活的现代化)和民智的开启。【2014年第8题考查】 (2)有利于冲破旧思想的束缚,推动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 (3)有利于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运动的发展。
教 育、
(1)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先后兴办了① 京师同文馆 (洋务派创办的近
育 新闻
代中国最早的一所新式学堂,揭开了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序幕)、福州
的
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
出版
创办
业的 发 新式 (2)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先后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在上海创办南
展
洋公学。
发展
学校 (3)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又决定创办② 京师大学堂 。这是中国近
年B卷第 22题考查】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背景
(1)《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 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2)张謇感到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
口号 “实业救国”。
河南中考·命题非常解读·历史
第一部分 教材梳理篇
(1)甲午中日战争后,张謇为“求国之强”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回到
河南中考·命题非常解读·历史
第一部分 教材梳理篇
西餐、西式蛋糕、洋酒、洋烟在沿海
饮食变化
人们的饮食、
城市成为时尚。
生活
服饰、婚丧以
社会生活
洋布在沿海城市成为时尚,旗袍、中
方式
及休闲娱乐方
的变化
服饰变化 山装等具有民族风情的服装也受人青
和风
式日益开放,
【2015年B
睐。
俗习
出现了崇洋逐
卷第7题考
文明结婚、集体婚礼、公葬、追悼会
河南中考·命题非常解读·历史
第一部分 教材梳理篇
(1)西方列强的侵略,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客观 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条件。 民族 有 (2)政府的支持和鼓励。 资本 利 (3)“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和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主义 因 (4)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抵制洋货,提倡国货。 的发 展 素 (5)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6)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 略。
新闻
科举
的
大事,它的废除和当时新式教育体系的建立,使读书人同社会现实生
出版
制
发
活更为贴近,有利于社会整体文化水平的提高。
业的
展 发展
(4)与此同时,清政府还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
学制。
影响 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极大地推进了新文化的传播。
河南中考·命题非常解读·历史
第一部分 教材梳理篇
(3)随着社会进步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交流等,人们的社会生活必定会
发生重大变化。
河南中考·命题非常解读·历史
第一部分 教材梳理篇
河南中考·命题非常解读·历史
第一部分 教材梳理篇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1)中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亡刺激之下有识之士的呼 原因 吁。
教
(2)各种救亡图存爱国思潮的激荡与实践。
22题考查】
(1)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 的变化;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 广大乡镇的变化;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的变化,大于没有受过 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的变化。 (2)从总体上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⑦ 新旧并呈、多元发展 的特征。【2014年B卷第7题考查】 (1)鸦片战争后,在西方列强不断扩大对中国侵略的同时,也带来了近代西 方文明,促进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2)在各种因素的刺激下,中国政府不断推行各种政策,以适应社会的变 化,这些政策使中国的社会生活进一步发生变化。 (3)民主、平等思想的不断传播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都冲击了旧的生活 方式,促进了社会习俗的变化。 (4)中国人民的适应性和创新性。
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它编辑出版多种
教 育、 新闻 出版 业的 发展
新闻 出版 业的 发展
出版 中小学教科书、字典和大批文化学术著作,促进了文化事业的 机构 发展。【2018 年 B 卷第 8 题考查】 的创 (2)中华书局、开明书店、生活书店等,也是当时有影响的出版
办 机构。 (3)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创办的新华书店,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 刊的重要阵地。 传播了西方科学与民主思想,开阔了国人视野,改变了传统的
2011 年第 22 题(2) 大战后。
代。 革命后。
考查】
河南中考·命题非常解读·历史
第一部分 教材梳理篇
民
族
资 本 主 义 的
发 展 概 况
发
展
(1)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
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
主 要 原 因
(1)洋务运动 创办近代工 业,促进民 族工业的产 生与发展。 (2)受外国资 本主义影 响。
道路改 道的改造,近代交通管理和通信事业的发展,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
善和通 ④ 生活方式 。1937年,茅以升带领工程团队建成了钱塘江大桥。这是当 信发展
时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公路、铁路两用桥。 习俗 ⑤ 辛亥革命 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 变化 法令,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劝禁女子缠足。 礼节 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2019年第5题、2011 变化 年第7题考查】 称谓 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体现出⑥自由平等 变化 的新风尚。
河南中考·命题非常解读·历史
第一部分 教材梳理篇
民族 资本 主义 的发 展
内忧外患的危机,严重阻碍着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处于夹缝中 著名企
的民族工业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顽强地挣扎着,出现了荣氏兄 业家
弟、卢作孚、侯德榜等著名企业家。 (1)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总的来说还比较落 后。 (2)它们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主要集中在③ 轻工业 部 特征 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3)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 城市。【2011年第22题(1)考查】
河南中考·命题非常解读·历史
第一部分 教材梳理篇
民族 资本
不 (1)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工业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 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多重压迫,发展艰难。(根本原因)
利 因 (2)缺乏资金、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自身力量薄弱。 素 (3)封建经济占绝对优势,严重束缚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开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先河,迈出了近代
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一步。
河南中考·命题非常解读·历史
第一部分 教材梳理篇
(1)1901年,清政府以科举流弊太多,决定从次年开始,废除八股文。
(2)1903年,又以科举阻碍学校发展,决定逐步废除科举制。
教
育、
教 育
废除
(3)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约1 300年的 ③ 科举制度 至此寿终正寝。这是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民族 资本 主义 的发 展
开始 19 世纪① 六七十
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初步发展。
受挫和遭到
进一步发展,出现了
特征 产生。 【2015 年第
摧残,在夹缝
发
② “短暂的春天”。
22 题(2)考查】
中求生存。
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
概
19 世纪六 甲午中日战
间。【2012 年第 7 题、第一次世界
况 时期 七十年 争后到辛亥
惯的 婚丧变化
新的趋向。
查】
等新式婚丧礼节纷纷出现。
变化
【2016年A卷
休闲娱乐
公园、咖啡馆在大都市风行一时。 第7题考查】
方式变化
河南中考·命题非常解读·历史
第一部分 教材梳理篇
近代中国社
社会生 会生活变化
活的变 的特征
化
【2015
年B 卷第7 题考 查】
近代中国社 会生活变化 的原因 【2017年第
(4)战争不断,政局长期动荡。
主义
(1)政治:使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
的发
物质条件,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物质基础。
展 作 (2)经济:有利于推动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进程,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
用 主义的经济侵略。
(3)思想: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奠定了社会基础,推动了自然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