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 8题。

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

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

然好学,游侠,任气节,内行修洁,好直谏,数犯主之颜色,常慕傅析、袁盎之为人也,善灌夫、郑当时及宗正刘弃。

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位。

当是时,太后弟武安侯蚡为丞相,中二千石来拜谒,蚡不为礼。

然黯见蚡,未尝拜,常揖之。

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

”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

分卿皆为黯惧。

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憨也!”群臣或数黯。

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黯多病,病且满三月,上常赐告者数,终不愈。

最后病,庄助为请告①。

上曰:“汲黯何如人哉?”助曰:“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

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变不能夺之矣②。

”上曰:“然。

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

”大将军青侍中③,上踞而视之。

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

至如黯见,上不冠不见也。

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帐中,使人可其奏。

其见敬礼如此。

(选自《史记·汲郑列传》)注:①庄助:吴人。

②贲、育:古勇士陈贲、夏育。

③青:即卫青,平阳人,以出征匈奴著称。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上退,谓左右B.数犯主之颜色C.中二千石来拜谒D.其见敬礼如此2.对加线的实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辅佐、帮助)B.麾之不去(到……去)C.上或时不冠(帽子)D.使人可其奏(可以)3.对加线的虚词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士亦以此不附焉②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位③且已在其位④病且满三月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4.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A.(黯)使人可其奏B.蚡不为(二千石)礼C.宁令(天子)从谀承意D.(黯)常慕傅柏、袁盎之为人也5.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不能容人之过——犯了不能容人的过错。

B.然好学,游侠,任气节——然而他喜欢治学,结交游侠,放纵气节。

C.然黯见蚡,未尝拜,常揖之——然而汲黯见田蚡,却不曾行过拜礼,经常只是作揖而已D.群臣或数黯——群臣中有人数落黯犯主之颜色的次数。

6.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汲黯秉正敢言、深为朝廷群臣所敬畏的一组是 [ ]①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

②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位。

③纵爱身,奈辱朝廷何。

④上常赐告者数,终不愈。

⑤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

A.②④⑤B.①③C.③④D.①②⑤7.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汲黯刚直不阿,遇事好犯颜直谏。

B.文中说,古代有许多能与国家共患难的忠臣,他们中很多就是近乎汲黯的人。

C.汲黯体弱多病,武帝曾多次特许他在家养病,但最终他的病还是不能好。

D.从最后一段可以看出,汲黯是很受武帝器重的。

8.翻译下列句子:①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②虽自谓贲、育变不能夺之矣答案:1.C(A左右的人;B脸色;D敬意、礼待)2.A3.B4.D(A应为“武帝”;B“为”是动词,其后无省略成分;C应是“我们”〈“群臣”〉一类)5.C(A应为“不能容忍别人之过”;B“放纵”应为“讲求”;D应为“群臣中偶有一人责怪汲黯的憨直”。

或,不定指某一人。

数,指责,埋怨。

)6.B7.B(应是“至于汲黯,也就是近乎这样的臣子了”。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7题。

寒朗字伯奇,鲁国薛人也。

永平中,以谒者守侍御史,与三府椽属共考案①楚狱②。

颜忠、王平等辞连及隧乡候耿建、朗陵候臧信、护泽候邓鲤、曲成候刘建。

建等辞未尝与忠、平相见。

是时显宗③怒甚,吏皆惶恐,诸所连及,率一切陷入④,无敢以情恕者。

朗心伤其冤,试以建等物色⑤独问忠、平,而二人错愕不能对。

朗知其诈,乃上言建等无奸,专为忠、平所诬,疑天下无辜类多如此。

帝乃召朗入,问曰:“建等即如是,忠、平何故引之?”朗对曰:“忠、平自知所犯不道,故多有虚引,冀以自明。

”帝曰:“即如是,四候无事,何不早奏,狱竟而久系至今邪?”朗对曰:“臣虽考之无事,然恐海内别有发其奸者,故未敢时上。

”帝怒骂曰:“吏持两端。

”促提下。

左右方引去,朗曰:“愿一言而死。

小臣不敢欺,欲助国耳。

”帝问曰:“谁与共为章?”对曰:“臣自知当必族灭,不敢多污染人,诚冀陛下一觉悟而已。

臣见考囚在事者,咸共言妖恶大故⑥,臣子所宜同疾,今出之⑦不如入之,可无后责。

是以考一连十,考十连百。

又公卿朝会,陛下问以得失,皆长跪言,旧制大罪祸及九族,陛下大恩,裁止于身,天下幸甚。

及其归舍,口虽不言,而仰屋窃叹,莫不知其多冤,无敢牾陛下者。

臣今所陈,诚死无悔。

”帝意解,诏遣朗出。

后二日,车驾自幸洛阳狱录囚徒,理出千余人。

(节选自《后汉书·寒朗传》,略有改动)【注】①考案:审处。

②楚狱:汉光武帝刘秀儿子刘英为楚王。

汉明帝刘庄在位时,楚王因谋逆被废自杀。

因这一案件受牵连而被处罚的人“以千数”。

③显宗:汉明帝刘庄。

④陷入:定罪判刑。

⑤物色:指形貌、模样。

⑥大故。

大事。

⑦出之:古代称有罪之判、重罪轻判为出罪,称无罪判刑,轻罪重判为入罪。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疑天下无辜类多如此B.然恐海内别有发其奸者C.不敢多污染人D.诚冀陛下一觉悟而已2.对加线的实词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A.冀以自明(希望)B.故未敢时上(时间)C.左右方引去(拉)D.咸共言妖恶大故(全都)3.对加线的虚词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以谒者守侍御史②无敢以情恕者③专为忠、平所诬④谁与共为章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4.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的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A.故(建等)多有虚引B.左右方引(帝)去C.小臣不敢欺(陛下)D.陛下问(政事)以得失5.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所连及——凡与楚王案件有点牵连的人B.无敢以情恕者——谁也不敢为了私人交情而宽大处理C.臣见考囚在事者——我看到那些审讯囚犯的人D.臣今所陈,诚死无悔——我今天说的这番话,就是死了也绝不反悔6.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寒朗执法严明,实事求是的一组是 [ ]①诸所连及,率一切陷入②乃上言建等无奸③然恐海内别有发其奸者④是以考一连十⑤陛下大恩,裁止于身A.①④⑤B.②③C.①②④D.③⑤7.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寒朗和三公府的属官一起审查处理楚王刘英谋逆一案的案犯,颜忠、王平等人的供词中牵连到耿建等四位大臣。

皇上知道了非常气怒,令寒朗把与此案有关的人一律定罪判刑。

B.由于耿建四人否认曾与忠、平相见,寒朗就单独提审忠、平,问四人的模样如何,发现他们编造假供诬告四人的情况。

C.寒朗据实情上奏,说明耿建四人并没有参与谋反。

后来又向皇上分析忠、平编假供的动机,并解释审查完耿建四人而没有及时禀告的原因。

D.寒朗不怕皇上发怒,直言强谏,指出因楚王一案牵连,已经造成不少冤案,而大臣怕负责任,不敢说真话。

皇上听了有所悔悟,亲自到洛阳狱审理案情,将一千多名无辜的人释放出狱。

1.C(古指连累)2.B3.D4.C(A应为“忠、平”B应为“寒朗”D应为“公卿”)5.B(“以情”,按照实际情况,参看《曹刿论战》的“虽不能察,必以情”)6.B(②③句都写寒朗秉公执法的表现)7.A(汉明帝不是因知道忠、平供词牵连四人而发怒,也并未“令寒朗”把与此案有关的人一律定罪判刑)(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东曹掾杨戏素性简略,琬与言论,时不应答。

或欲构戏于琬曰:“公与戏语,而不见应,戏之慢上,不亦甚乎!”琬曰;“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众后言,古人之所诫也。

戏欲赞我是耶,则非其本心;欲反我言,则显我之非,是以默然,是戏之快也。

”又督农场杨敏曾毁琬曰:“作事愦愦,诚非及前人”或以白琬,主者请推治敏,琬曰:“吾实不如前人,无可推也。

”主者重据听不推,则乞问其愦愦之状。

琬曰:“苟且不如,则事不当理,事不当理,则愦愦矣。

复何问耶?”后敏坐事系狱,众人犹惧其必死,琬心无适莫,得非重罪。

其好恶存道,皆此类也。

(选自《三国志·蜀志·蒋琬传》)1.对下列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不应答时:经常B.杨敏曾毁琬毁:诋毁C.作事愦愦愦愦:糊涂D.坐事系狱系:拘囚2.下面是对本文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琬”即蒋琬,三国时蜀国大臣,继诸葛亮为丞相。

B.“诚非及前人”的“前人’,这里指前任丞相诸葛亮。

C.“主者请推治敏”的“主者”指皇上刘禅。

D.文中“或”、“众人”都是朝中大臣。

3.有人陷害杨戏,说杨戏不回答蒋琬问话是______________,而蒋琬认为不回答是______________;蒋琬自认为愦愦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

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从后言,古人之所诫也——当面服从,背后又说反对的话,这是古人劝诫的毛病。

B.是以默然,是戏之快也——所以只好沉默不语,这正是杨戏的耿直啊。

C.主者重据听不推——主管的官吏重事实证据才不去追究。

D.琬心无适莫,得非重罪——蒋琬无所适从,杨敏得以免除重罪。

5.用下列名句概括蒋琬的性格,不当的一项是[ ]A.严以律己,宽以待人B.忠厚爱人,雅量过人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宰相肚里能撑船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蒋琬作为丞相,与杨戏谈话,杨戏却有时不理,有人构陷说这是慢上,蒋琬却称赞杨戏性格耿直。

B.蒋琬在属下杨敏诋毁自己做事糊涂时,不仅不生气,反而自认为做事糊涂,对犯罪的杨敏能公正从宽处罚。

C.本文写一件事,通过东曹掾杨戏和督农场杨敏联合反对蒋琬,反衬蒋琬宽厚待人的优秀品质。

D.本文写了两件事,主要都是通过人物对话,通过对立面的衬托,显示了蒋琬宽宏、忠厚和雅量过人的风度。

1.A(“时”为“有时”)2.C(“主者”为“主管官吏”)3.(“戏之慢上”;“戏之快矣”;“苟且不如,则事不当理,事不当理,则愦愦矣”)4.D(正确译文:蒋琬心中却毫无个人亲疏恩怨……)5.C(文中蒋琬并没有让别人干他所不愿做的事)6.C(本文写了两件事,且杨戏与杨敏并未联合反对蒋琬)(四)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

完成1—5题。

国渊字子尼,乐安盖人也。

师事郑玄。

后与邴原、管宁等避乱辽东。

既还旧土,太祖辟为司空掾属,每于公朝论议,常直言正色,退无私焉,太祖欲广置屯田,使渊典其事。

渊屡陈损益,相土处民,计民置吏,明功课之法,五年中仓廪丰实,百姓竞劝乐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