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设计报告

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设计报告

1 综合说明1.1项目编制背景和依据根据XX市XX县“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XX县现状饮水不安全人口139956人,占总人口的36.40%,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饮用山泉水、水量不达标、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水源保证率不达标及饮用其他水质超标水等。

本工程主要解决XX村村一至五社106户510人饮水安全问题。

XX乡位于XX县城西北约8公里,东邻城关镇、三角城乡,西接定远镇,南与马坡乡交界,北连金崖镇,南北长18公里,东西宽11公里,面积约133平方公里,人口约3.3万。

地势南高北低,三面环山,中间平坦,平均海拔1900米,平均气温6.6℃,年平均降雨量406mm,无霜期153天左右。

现辖18个行政村,100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67601亩(其中水浇地约3.62万亩,旱地约3.14万亩)。

XX村村位于连塔乡最北面,与金崖乡相连,辖胡家庄、胡家湾、XX村、堡子上和张家营五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485户,1996人。

各组村名分布居住范围广,由于资源匮乏,人畜饮水以井水为主,以水窖形式收集,储藏雨水,遇干旱少雨年份,人畜饮水就十分困难,且现有饮水水质差,直接威胁到村民的健康,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全村人畜的饮水安全问题急需解决。

为了全面落实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根据XX市水务局对2014年全市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的安排,受XX县水务局的委托,我公司完成了本次《XX县XX乡XX村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1.2项目区地理位置及社会经济概况XX县地处甘肃省中部,西靠七里河、城关区,东邻定西市安定区,西南与临洮县交界,北隔黄河与皋兰县、白银市平川区相望,东北和靖远县、会宁县接壤。

XX乡位于XX县北部,属二阴山区,距县城10公里,312国道穿境而过,交通便利。

项目区地处XX县西南部,为黄土埋藏的高阶地丘陵与河谷冲洪积台地地貌。

其中冲洪积高地丘陵由上部为黄土,下部为洪积含漂石砂砾卵石构成格架。

冲沟较发育,沟间呈梁状,切割深度为50~100m。

1.3工程地质工程区地处XX县西北部,位于XX县XX乡XX村村内。

工程区所在地貌单元为低山黄土丘陵沟谷区,沟谷洪积台地发育,台面较平坦,沟内发育有Ⅲ级台地,而本区主要以Ⅰ级及Ⅱ级台地为主,其中Ⅱ级台地为村民居住及耕地区。

本工程区位于祁吕贺“山”字型构造体系前弧西翼与陇西帚状旋卷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

榆中断陷盆地即属陇西系第二、第三旋扭褶皱带间的断陷盆地,区内主要构造形迹的展布方向为北西西向。

根据1: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设防水准为50年超越概率10%,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本地区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1.4项目区实施范围及饮水不安全类型项目区内由于资源匮乏,人畜饮水以井水为主,以水窖形式收集,储藏雨水,遇干旱少雨年份,人畜饮水就十分困难,且现有饮水水质差,直接威胁到村民的健康,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全村人畜的饮水安全问题急需解决。

本次饮水安全工程,受益范围为XX乡XX村村一至五社,饮水不安全人口510人,不安全类型为供水保证率偏低。

1.5工程措施、建设内容及工程量本工程通过XX县西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已建成的供水管道作为水源,沿连胡公路布置1条长2905m干管,布设1条长910m支管,并布设配水管,通过自压供水入户,满足XX村一至三社及部分四社农户的饮水;由于XX村五社四社部分农户所处位置地势较高,无法通过自压供水。

在本次设计中通过设置泵站将水通过DN80焊接钢管提到拟建30m3高位蓄水池,从高位蓄水池水池开始,配套1条800m长干管,下设配水管,以满足XX村五社四社部分农户供水。

本工程新建50m3蓄水池一座,30m³高位蓄水池1座,修建泵房1座,安装型号25GDL4-11×7的水泵1台套,电机功率3KW,共布设输水管道9185m,其中干管3705m,支管910m,压力管道455m,配水管道4115m,修建各类闸阀井25座,其中大闸阀井2座,小闸阀井20座,排气阀井3座,调压池(10m³水池)3座,入户工程106处。

主体工程量:开挖土方5707m3,填筑土方5208m3,浇筑砼及钢筋砼92m3;主要材料量:水泥26t,砂子43m3,石子74m3,钢筋3.14t,钢材0.49t,劳动力1.99万工时。

1.6 投资概算本工程概算总投资132.18万元,其中建筑工程84.10万元,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16.09万元,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4.50万元,临时工程3.46万元,独立费用14.87万元,基本预备费6.15万元,永久征地费3.00万元。

1.7建设及运营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认真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规范操作。

严格执行“四项管理”制度,即: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

对工程质量、进度、资金运行进行综合控制,跟踪检查,阶段验收。

本工程建成后,成立供水管理站,由XX乡政府和XX县水务局共同对管理站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由供水管理站,负责工程日常检修、维护、水费收取工作。

1.8经济评价工程建成后设计水平年每年提供人畜饮水1.08万m3,年增效益为18.72万元。

从国民经济评价指标看,其经济内部收益率达到9.18%,社会折现率8%时,效益费用比1.09大于1.0,投资回收年限为10年,各项指标均优于规范要求,工程实施在经济上可行。

附:工程特性表XX县XX乡XX村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 项目区基本情况2.1项目区概况2.1.1社会经济情况XX乡位于XX县城约8公里,东邻城关镇、三角城乡,西接定远镇,南与马坡乡交界,北连金崖镇,南北长18公里,东西宽11公里,面积约133平方公里,人口约3.3万。

地势南高北低,三面环山,中间平坦,平均海拔1900米,平均气温6.6℃,年降雨量450mm,无霜期140天左右。

现辖18个行政村,100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67601亩(其中水浇地约3.62万亩,旱地约3.14万亩)。

XX村村位于连塔乡最北面,与金崖乡相连,辖胡家庄、胡家湾、XX村、堡子上和张家营五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485户,1996人。

全村现有耕地5713亩(其中水浇地3019亩,坡旱地2694亩)蔬菜种植形成一定的规模,2012年人均纯收入3050元。

全村有大牲畜840头,各组村名分布居住范围广,由于资源匮乏,人畜饮水以井水为主,以水窖形式收集,储藏雨水,遇干旱少雨年份,人畜饮水就十分困难,且现有饮水水质差,直接威胁到村民的健康,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全村人畜的饮水安全问题急需解决。

2.1.2自然概况(1)地形地貌项目区地处XX乡XX村村,距离XX县城15公里。

为黄土埋藏的高阶地丘陵与兴隆河河谷冲洪积台地地貌。

其中冲洪积高地丘陵由上部的黄土,下部为洪积含漂石砂砾卵石构成格架。

冲沟较发育,沟间呈梁状,切割深度为50~100m。

(2)气象条件根据XX县气象站l95l~1980年30年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6.6℃,极端最高气温34.5℃,极端最低气温-27.2℃,最热月(7月)月平均最高气温25.6℃,最冷月(1月)月平均最低气温-l3.7℃,日最低气温≤-20℃日数2.3天,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日平均气温稳定≥l5℃日数77.8天。

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的活动积温为3049.8℃,稳定通过10℃的活动积温为2370.9℃。

年平均降水量406.7mm, 7~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7.8%。

年降水变率比较大,最大年降水量为最小年降水量的2倍。

作物生长季节的降水变率比年降水变率还大,4~6月降水量最大年是最小年的2.4倍。

农作物生长季节由于降水量分配不均,降水量变率大,造成了农业产量的不稳定性。

年平均蒸发量1406.8mm(20cm蒸发皿),其中4~6月蒸发量占年蒸发量的40.6%,而4~6月降水量只占年降水量的29.1%,遇降水量少,田间保墒能力差时,往往发生春旱和初夏旱,影响夏粮作物生长。

年平均日照数2665.9h,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量比较多,热量充足。

平均初霜日期10月上旬,终霜日期5月上旬,无霜期153天,早霜来的早,晚霜结束迟,无霜期短,对农作物的危害大。

多年平均风速1.5m/s,定时观测最大风速15m/s(NW)。

最大积雪深度16cm。

最大冻土深度118cm。

(3)水文XX县全境属黄河流域,县境内的河流按自然形成,水源的分布状况,可以分为一级的3个水系和14条直接通入黄河的支沟。

黄河干流从西北边界流过,区内流程50km,水面海拨1400m~1510m,低于榆中平原400~500m。

受气候和地形影响,洪水多由局部暴雨产生,尤其是近年来冬春干旱、夏秋季气温升高,使得7~9月份暴雨增多,而且产生的洪峰流量大,历时也逐步加长,洪峰形态多为单峰,呈尖瘦型,陡张陡落,携带大量泥沙。

多年平均洪峰流量373 m3/s,50%频率洪峰流量203.37 m3/s,66.67%频率洪峰流量158.18 m3/s。

2.2 供水区饮用水现状由于资源匮乏,人畜饮水以井水为主,以水窖形式收集,储藏雨水,遇干旱少雨年份,人畜饮水就十分困难,且现有饮水水质差,直接威胁到村民的健康,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全村106户、510人及460头只牲畜的饮水安全问题急需解决。

2.3 供水范围和主要供水对象本工程XX县西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已建管线作为水源,修建蓄水池通过配套加压泵,同时修筑1座30方高位蓄水池,配套管网供水到户,主要解决XX村510人及460头只大小牲口的安全引水问题。

2.4 供水规模和用水量根据《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及《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文本》的标准及受益区实际用水情况,确定供水工程用水量只只考虑居民生活用水量、畜禽饲养用水量、公共建筑用水量、管网漏失及未预见水量4个方面。

不单独计算消防用水量。

消防用水通过减少或限制工程区内某些区域用水量的办法予以解决。

2.4.1 居民生活用水量本工程现状人口510人,工程设计年限15年,设计水平年为2014年,规划水平年为2029年,工程设计供水人口按下式计算:P = P0(1+a)n +P1式中:P—设计人口数(人)P0—现状人口数(人)a—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取7‰n—设计年限(年),15年P1—设计年限内人口的机械增长数。

(本次机关单位、学校不计增长)。

经计算得出:设计人口数P为566人。

工程设计供水人口计算见表2.4.1。

W1=Pq/1000式中:W1—居民生活用水量P—设计人口数(人)q—最高日居民生活用水定额,按照全日供水, 水龙头入户,用水定额取40L/(人·d)。

经计算,居民日生活用水量W1为22.65m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