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防御性驾驶技术,做到不主动造成交通事故,不被动涉及交通事故,避免悲剧发生。
防御性驾驶技术的含义: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能够准确地“预见”由其他驾驶员、行人、不良天气或路况所引发的危险,并能及时采取必要、合理、有效的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这种可以避免交通事故发生的驾驶方式即为防御性驾驶。
防御性驾驶技术的五大要领:预估风险,放眼远方,顾全大局,留有余地,引人注意。
预估风险:根据路况、天气等情况提前估计可能造成事故的潜在危险。
比如雨天驾驶,必然会遇到路面湿滑、积水的问题,通过十字路口时候,可能会遭遇行人、非机动车、甚至是机动车突然闯红灯的行为,临近告诉公路出口时,会遇到前方车辆突然减速、变道的情况;超车时,会被右侧车辆遮挡住右前方的视线;车辆碰撞或失控后,驾乘人员经常会被甩出车外。
类似这样的潜在危险还有很多,而且会经常反复出现在驾驶过程中。
这就需要我们养成提前分析、预测风险的良好习惯,以便提前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放眼远方:行车过程中,我们需要搜索前方至少15秒范围以外的交通情况,以便提前分析和判断可能出现的、影响我们安全驾驶的各种情形,为我们采取下一步行动预留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为什么要将目光引导到距离15秒远的地方呢?根据有关实验表明,正常行驶中,从获得视觉线索,到判断是否有潜在危险,再到决定如何处置,这一“感知—分析—决定”的过程,一般需要6到8秒钟,而从决定到操控实现,还需要6到8秒钟。
那么,如何判断15秒钟的距离呢?我们可以采取“乘四法则”进行计算,也就是,距离=时速数值(公里/小时)×4 。
比如,以每小时100公里的速度行驶,那么,我们至少需要看到400米远的地方。
前面提到的预估风险是针对可预见的风险,比如今天下雨,就一定会遇到路面积水,因此必须减速慢行。
而这里的放眼远方是针对不可预见的风险,比如通行环境良好的路面,是否会出现其他车辆、行人、散落的物品而行成路障。
这些路障哪些是危险源,哪些不是危险源,是远是近,是运动还是静止,等等。
放眼远方,用目光搜索到15秒范围以外的交通状况,往往可以让我们提前发现情况,从容应对,避免事故发生。
顾全大局:驾驶时,危险来自四面八方,变化无常,我们需要保持不间断地、有序地搜索车周边360度空间的交通环境,及时发现潜在危险,并有意识地避免被周边事物分散注意力。
比如在过十字路口时,不要过度依赖信号灯,闯红灯的车辆和行人每天都有。
在变更车道时,不要仅仅依靠后视镜,其他车辆往往就在我们两侧的盲区内。
在减速停车时,不要以为后车就一定和我们一样会安全停车,经常会有走神的驾驶员和刹车失控的车辆。
在转弯时,不要只注意前轮周边的情况,而忽视观察后轮的周边情况。
因此,驾车时,我们的眼睛要像雷达一样不断扫描,不断重复地看看前方,再看看左边车窗和左侧视镜,然后是仪表盘、后视镜、右边车窗、右侧视镜,再到前方。
这样的循环6到8秒钟进行一次。
视觉搜索过程中还需要刻意避免被其他事物分散我们的注意力,做到眼睛在任何事物或方向上停留的时间不要超过2秒。
否则,较长时间关注某一事物,会使我们和他人处于高度危险之中。
留有余地:驾驶时,车辆往往是在流动变化的车阵中前行,这就需要我们的车辆与周围的任何车辆时刻保持足够的安全空间,以便从容地应对各种危险的出现。
比如,在车阵中,经常会遇到正常行驶的前车突然减速、左右车道的车辆突然进入我们所在的车道,甚至这些情况同时出现。
这就需要我们的车辆要与前车保持至少4秒的安全距离。
同时,应避免与两边的车辆并排行驶,使我们的前方和左右至少一侧始终留有足够的空间作为我们的逃生路线。
那么,怎么知道4秒钟是多远的距离呢?在道路前方选择一个固定的位置或者参照物,当前车车尾超过参照物时开始数数,1001、1002、1003、1004,如果还没有数到1004就到了参照物的位置,这就说明离前车太近了。
引人注意:在驾驶过程中,我们要经常有意识地让别人注意到我们。
特别是在他人的行为可能影响到我们的安全驾驶或者我们需要别人的帮助时,我们要及时传递出我们的意图,并确认别人是否理解我们,支持我们。
否则,别人的行为往往会使我们被动地涉及交通事故。
比如,在低能见度条件下,别人看不清我们。
在我们进入车辆盲区内,别人看不见我们,在我们变更车道转弯前,别人不知道我们。
在我们需要别人让行时,比人不理解我们,等等。
面对这些情形,我们就需要通过灯光、喇叭、甚至手势让别人注意我们,理解我们,支持我们。
否则,我们引以为豪的驾驶技术将变得毫无价值。
防御性驾驶五大要领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驾驶人要有预估风险存在的强烈意识,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要通过放眼远方和顾全大局尽可能地提前全面搜索出各种危险源,并通过留有余地和引人注意来远离危险或者消除危险,做到不主动造成交通事故不被动涉及交通事故。
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能够准确的“预见”由其他驾驶员、行人、不良气候或路况而引发的危险,并能及时地采取必要的、合理的、有效的措施防止事故发生,这种可避免危险发生的驾驶方式称为防御性驾驶技术。
防御性驾驶的好处:降低卷入交通事故的概率;降低油耗及车辆日常维修费用;减少保险索赔,降低保费支出;减少驾驶带来的焦虑和疲劳;提高工作效率和车辆利用率;树立良好的驾驶形象。
防御性驾驶的八大技巧1)放眼远方——驾驶人员的视野是安全行驶的重要保障。
一般驾驶员只有3---6秒的观望距离。
要延伸你的观望距离达到15秒以上。
变道和倒车的时候要确保视野开阔。
2)环回视野——无论驾驶人在何时何处驾车,都应清楚了解车周边360度空间的状况,以及车在整个道路交通系统中的位置。
每5—8秒扫视侧、后视镜以洞悉四周情况。
辨别车辆四周相关和不相关的物体。
改变车辆的位置以增大视野。
任何时候都保持安全的跟车距离。
倒车时注意观测潜在的危险,当有疑惑时,应下车察看;如有可能,请人指挥。
3)视线灵活——避免发呆凝视和专注凝视。
避免紧盯同一目标超过2秒。
避免分心,如景物分心(风景、美女、车祸);车内分心(小孩、音乐、手机忽然响起);身体分心(肩背痛、饥饿、尿急);精神分心(斗气、想家、琢磨某事)。
4)留有余地——避免在车群中行驶。
预估他人的行为,如超车、变道、刹车等。
保持四周合适空间。
倒车时,为您的车辆留出足够的空间。
5)引人注意——争取利用目光接触。
使用警告装置,如指示灯、喇叭。
确保安全最关键,如果没把握,就不要突然改变车速、车道等。
倒车时,争取视野接触并且使用警报装置,当您还不能确信的时候,就先不要动。
6)众醉独醒——专心驾驶不能分神,注意观察路上其他车辆和司机的状态,识别疲劳症状,选择解除疲劳的方法,选择避让线路或停车地点,保持充足睡眠并制定行车计划。
7)轻车熟路——选择最便捷行车路线。
道口操作三要素(提前减速、提前换挡、适当位置)。
转弯、边线与观察(转弯或调头时三个危险方向、环型交叉道口不要随意变线、事先受阻时的观察技巧)。
注意观察视线死角区域的行人和车辆。
避免鬼探头,即行人或非机动车辆突然出现在视线障碍物之前。
8)有备无患——不要太相信自己对他人行为的预判,更不能心存侥幸,要随时调整跟车距离,在任何时候,车的前后、左右都应保持安全距离,避免并排行驶和视线盲点,留有逃生通道。
随着外界环境的改变来调整驾驶,减速或保持空间。
比如天气变化、上下坡、弯道、视线不清的道口、天色变暗或路边的停车,任何时候一旦觉到有潜在的危险,脚应立即放在刹车上,这个简单的动作意义重大。
下面介绍23条防御性驾驶技术:1、驾驶员行车前的预防性自检1)检查三水:冷却水,雨刷水,电瓶水。
2)检查三油:汽(柴)油,机油,液压油。
3)检查轮胎:胎压,胎纹,外观。
4)检查灯号:远近灯,刹车灯,方向灯(雾灯)。
5)检查装备:灭火器、备胎、破窗小锤等。
6)检查装载:有无超载超限、超员等。
7)上车前检查:上车要从车头顺时针(从车尾时逆时针)转到左侧车门。
大车要弯腰看车底是否有小孩等。
8)上车后检查:仪表、车内物品、安全带等。
9)根据驾驶员本人情况,围绕座椅与踏板的距离、方向盘、靠背、座椅高低等进行座椅调整。
10)调整两侧反光镜和车内的后视镜。
11)驾驶员在出行前,要做好以上项目的预防检查,发现车辆状况存在隐患以及乘车人员未系好安全带等情况,不能起动车辆,待整改后方可起动。
2、防御性起步和行驶驾驶员上车起步前应环视汽车周围、上下情况,确保安全起步及行驶车道畅通,无障碍,无风险。
行驶中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1)前方:车辆、行人、车灯、标志;2)后方:车距、左右盲区、倒车障碍;3)上方:标志、信号、障碍、广告;4)下方:标线、坑洼、障碍、路面;5)左方:左并线转弯时的车、人、障碍;6)右方:右并线转弯时的车、人、障碍。
3、保持安全车距保持适当的安全车距能够预防追尾碰撞事故的发生。
采用“3秒钟”法则判断前车和后车距离。
在跟前车行进当中,前车与后车经过路边某一固定的同一参照物的时间间隔在3秒以上时,说明车距合适。
当遇到雨天路滑等恶劣天气时,应预留更长的安全车距,跟车距离应为“5-6秒钟”。
具体方法:驾驶员可以选择路面或路边的某一固定物作参照物,当前车驶过路边某一固定的参照物时,后车驾驶员开始读秒,“一秒钟、两秒钟、三秒钟”,若数完,自己所驾车(后车)未到达该参照物体,说明跟车距离安全、合适。
反之,还未数完3秒,车辆已经到达参照物,这时两车的间距不够安全,应立即减速。
4、交叉路口防御行驶1)在设有标志的路口。
减速,脚放在刹车板上,观察左右方,预防冒失者或违规者。
2)在没有标志的路口。
松油门,脚放在刹车板上,观察左右方,预防万一。
3)在与机动车、脚踏车并行在道路口时,脚应放在刹车板上,预防机动车,脚踏车起动时的左右摇摆及突然的转向。
5、变道与转弯防御行驶1)提早观察前方路况,变道前看后视镜并扭头看盲区,打转向灯,安全后才变道。
2)转弯时左转大弯即减速过中心线后才可转弯,右转小弯;3)注意内轮差;4)弯道切勿超车;5)预防对向车辆超越中心线。
6、防御性会车1)未分车道的路况应靠右行驶;2)减速并注意来车之速度及占用路面宽度,避免突然之让道动作;3)雨天会车注意路面积水情况,并预测会车点;4)使用近光灯;5)狭路相逢前要多看看路旁情况,会车时要注意观察它的尾部盲区。
7、防御性超车1)在有禁止超车警告标志、路口、弯道、视野有障碍的路段,不准超车;2)前方车突然减速时,不宜超车;车后方45度左右的地方是左右后视镜的盲点,如果超车或换线,必须要略转一下头,以眼角的余光确保盲点位置没有车才能换线.如果你跟在别人的车后面,最好不要长时间呆在前车的盲区,以免对方看不见你而突然转向。
超车后换线时机,在后视镜中看到了后车的前轮才可以换线。
3)超车前了解左方及后方道路车况,应注意视线盲区,并确认前方道路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