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诉法修改2019
对申请再审的时限进行调整:
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调解书 发生法律效力后六个月内提出
a有新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b原判决、 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c据以执 行的原判决、裁定被撤销或变更的;d审判人 员审理该案时有贪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 行为的,自知道或应当知道之日起六个月内提 出
条件:a系因他人之间的错误裁判而使其民事 权益受到侵害的第三人;b不是因为第三人的 过错而没有参加他人之间的诉讼
六、对利用法律程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逃 避义务履行的,将予以法律制裁
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企图通过诉讼、调解 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
执行中,被执行人与他人恶意串通,通过诉 讼、仲裁、调解等方式逃避履行法律文书确 定的义务
赢了官司输了钱 倒贴一笔诉讼费
申诉难 难于上青天 执行难 再活五百年
批评意见
修改范围过窄
补丁式小修导致各制度之间及内部结构不协调
立法原则坚持速度至上、只争朝夕
没有顾及社会需求和修法质量
立法程序缺乏民主性、透明性
修改在悄悄中进行:悄悄委托某个部门私下制造; 立法参与面过窄(包括专家学者参与论证) 修正案于2019年6月委员长会议提交常委会审议, 于2019年10月28日通过。2019年4月1日施行
——《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 诉讼法〉的决定》概览
一、明确规定诚实信用原则,规范当事人的 诉讼行为
第十三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一款:“民事诉讼应当 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二、设立公益诉讼制度,有效维护公共利益
“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权益等损害社会 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 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改进鉴定制度
鉴定申请程序、鉴定人的确定、法院的职权鉴定、鉴 定人的出庭义务及不出庭的法律后果、专家意见等
新增设诉前和仲裁前证据保全制度 明确规定证据签收制度
八、进一步完善了第二审程序
充实了第二审程序不开庭的条件,即在经过阅 卷、调查和询问当事人,对没有提出新的事实、 证据或者理由,合议庭认为不需要开庭的,可 以不开庭审理
民事诉讼法修改(2019年)
修改背景
三大变化 案件数量 高速增加
实体法的 出台和修 改,出现 了新的诉 讼形态
诉讼结构 发生改变
修国人大立法规划 2019年 本届人大到期、常委会任期届满
局部修改
学界:侧重整个制度构建,主张整体修改 实务:从实际工作层面,解决急需 修改民诉议案90件,其中57件涉及再审、执行
九、明确规定裁判文书公开制度,推进了 审判的公开化
判决书、裁定书应当写明裁决的结果和理由, 公众可以查阅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裁定书
十、对再审程序再修改,使得再审制度更 加合理
对再审法院进行调整:
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 的,可以向上一级法院申请再审。但当事人 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 也可以向原审法院申请再审
规定了决定再审后不中止执行的特殊情形 对于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 医疗费用、劳动报酬等案件,可以不中止执行
本次修改还涉及:回避、管辖、诉讼代理、调解 与裁判的对接、送达、财产保全、一审准备程序、 督促程序的适用、调解协议和实现担保物权案件 的司法确认、执行、仲裁裁决不予执行事由等
四、扩大了检察监督的领域、增加了监督 的方式,强化了检察监督的职能
检察监督扩大到整个民事诉讼领域
增加了检察建议的监督方式
五、增加了案外第三人申请撤销裁判的制 度,有利于维护案外第三人的民事权益
“有独立请求权和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因不 能归责于本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但有证据证 明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的部分 或者全部内容错误,损害其民事权益的,可以 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民事权益受到损害之日 起六个月内,向作出该判决、裁定、调解书的 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经审理,诉讼请 求成立的,应当改变或者撤销原判决、裁定、 调解书;诉讼请求不成立的,驳回诉讼请求”
对上述违法行为将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 拘留等法律制裁(属于对妨害民诉行为的制裁)
七、完善和发展了民事证据制度
明确规定电子数据作为一种新的证据种类 明确规定举证时限制度以及举证迟延的法律后果
责令说明理由,理由不成立的,训诫、罚款、不予采 纳
证人制度的完善
明确证人可以不出庭的情形 明确证人出庭费用的负担
使法院在第二审审理之后的处理更加合理
改判的情形由原来的“适用法律错误”,增加“认 定事实错误”
在发回重审的条件中,明确“系原判决认定基本事 实不清”,而非“一般事实不清”
对违反法定程序发回重审的,须是“严重违反法定 程序的
遗漏当事人或者违法缺席判决的
原审法院对发回重审的案件作出判决后,当事人提 起上诉的,第二审法院不得再次发回重审,应直接 作出相应处理
三、设立小额诉讼程序,以提高小额纠纷 的解决效率,降低诉讼成本
“基层人民法院和它的派出法庭审理简 单的民事案件,标的额为各省、自治区、 直辖市上半年度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百分 之三十以下的,实行一审终审”
形成以小额诉讼程序、简易诉讼程序和普通 诉讼程序组成的一种多元化的、适应不同数 额大小的纠纷诉讼体系
民事诉讼法学
主讲教师:姚 远
1
民事诉讼法修改
我国民事诉讼法(试行)制定于1982年 1991年颁布正式的民事诉讼法 2019年进行第一次修改
2019年10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 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 事诉讼法〉的决定》,于2019年4月1日施行 主要涉及审判监督制度和执行制度 内容包含:四编二十八章268条
民事诉讼法修改(2019年)
2019年进行第二次修改
2019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 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 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于2019年1月1 日施行 本次共有59处修改,涉及70多个条文的调整 ,略占整部法律四分之一 内容包含:四编二十七章284条 反映我国民事司法制度的新发展,进一步推 进民事司法的公正与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