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 标点符号及使用阅读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 标点符号及使用阅读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标点符号及使用阅读训练含答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标点符号及使用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①近年来,武夷山凭借深厚的文化底yùn,打造精品文化旅游项目,②张艺谋导演的“印象大红袍”就是精品之一。

③它以风光绮丽的武夷山实地为背景,巧妙地把自然景观□茶文化及民俗文化róng入到山水实景。

④整场演出华丽璀璨,包罗万象,让人们留恋得忘记了回去。

⑤它不仅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还展示了夜色中的武夷山之美。

(1)根据拼音写汉字。

yùn róng底________________入(2)根据语境,用合适的成语替换划线的文字。

(3)结合语境,在第③句“□”处加上标点符号。

(4)第⑤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答案】(1)蕴;融(2)流连忘返(3)顿号(、)(4)将“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与“展示了夜色中的武夷山之美”调换位置。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

解答本题主要靠学生平时的字词积累。

底蕴:内心蕴藏;底细;事情的内涵。

蕴,学生容易写作“韵”,融入:无物质形态的融合,如一个人或群组从思想上和形式上融入了另一个群组,成为一个更大的群组。

在用于人的范畴是,更多的是指精神层级的融合和接纳。

融,学生容易写成“溶”。

(2)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流连忘返:常指因安于享乐而忘记了回去。

第四句中加下划线词语“留恋得忘记了回去”,与流连忘返的意思相同。

所以本题答案为:留恋忘返。

(3)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用法。

顿号(、)表示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

顿号在汉语中主要有两个用途,分隔同类的并列的事,通常是单字、词语或短句,当中的停顿较逗号短。

分隔用汉字作为序号的序号和内文。

等于“/”。

在第③句中,“自然景观”与“茶文化”是两个并列短语,顿号表示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所以此处应该用顿号。

(4)本题考查病句的知识。

关联词语“不仅…还…”,表示递进关系,强调的是“还”后面的内容。

第⑤句中“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和“展示了夜色中的武夷山之美”两部分内容,很显然“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应该突出强调。

所以应该将“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与“展示了夜色中的武夷山之美”调换位置。

答案:(1)蕴;融(2)流连忘返(3)顿号(、)(4)将“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与“展示了夜色中的武夷山之美”调换位置。

【点评】材料共五句话,第一、二句时是语段的中心句,本段材料向我们介绍了武夷山打造精品文化旅游项目之一﹣﹣张艺谋导演的“印象大红袍”。

本题主要考查了字词病句的有关知识。

其中第(4)题是难题,解答时,学生应该明确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然后才能修改,本题病句类型是语序混乱。

2.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A)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之间,三年初中生活即将结束。

今天我们欢聚在这里,隆重举行毕业典礼。

回首三年的初中生活,我们每个人都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今天,我有幸作为学生代表发言,首先我代表2016届的全体毕业生,向为了同学们成长倾注了无数心血、无穷智慧和伟大爱心的老师们表示深深的敬意!(B)正是有了老师们的辛勤耕芸,无私奉献,(C)我们才会在这流淌着温馨,溢满着关怀的校园里拙壮成长;正是有了老师们的言传身教,诲人不倦,我们才会从懵懂学童渐变成敢于追梦的少年。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

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D)无论我们走到天崖海角,我们都会感念母校,难忘师恩……母校所有的一切都将沉淀于我们的生命中,化为梦想启航的风帆!(1)文段中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sùn pài xīng měnB.sùn bài xīn měnC.shùn pài xīn měngD.shùn bài xīng mòng(2)文段中四个画线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A)B.(B)C.(C)D.(D)(3)文段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向为了同学们成长倾注了无数心血、无穷智慧和伟大爱心的老师们表示深深的敬意!B.参天之木,必有其根。

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C.无论我们走到天涯海角,我们都会感念母校,难忘师恩……D.母校所有的一切都将沉淀于我们的生命中,化为梦想启航的风帆!【答案】(1)C(2)A(3)B【解析】【分析】(1)瞬间:(shùn jiān);澎湃:(péng pài);温馨:(wēn xīn);懵懂:(měng dǒng)。

根据选项分析,选C。

(2)B项,“耕芸”改为“耕耘”;C项,“拙壮”改为“茁壮”;D项,“天崖”改为“天涯”;故选A。

(3)B项,错误。

中间的“句号”改为“分号”如: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故答案为:⑴C;⑵A;⑶B【点评】⑴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读错的基础字,学生在平时要重点识记和积累。

⑵本题考查的是错别字的辨析,解答此题要注意仔细体会形近字之间用法的差别,尤其是形声字的形旁,要求学生在平时多留心,以达到正确的书写。

⑶应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之一,考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就要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作文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和书写位置,做到书写规范,使用正确。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以《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为代表,央视文化节目赫赫扬扬,成为文化综艺新的标杆。

但由于跟风,“诗词”和“朗读”严重扎堆,渐渐使人审美疲劳。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宝藏》播出的时机,无疑是非常合适的。

说起博物馆,总让人想起深宫大院;①说起文物,也总让人想到历史的冰冷,仿佛离我们日常的生活很远。

但其实博物院文化的流行早有端倪,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也曾风靡一时。

而《国家宝藏》以历史文化的内核,②综艺的外壳,创造一种集演播室综艺、纪录片、舞台戏剧、真人秀等多种艺术形态于一体的全新的“纪录式综艺”。

③节目组请来的演员影响力能辐射到各个年龄阶层,节目组在表演上精准要求演员,让其在表演中真正做到演“活”④文物。

格物致知,以物载情,咏风调雨顺,颂国泰民安。

它能燃起你对中华文化的热情,拉起你的手守护历史,守护世界的记忆。

(1)文段中加下划线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赫赫扬扬B.辐射C.精准D.格物致知(2)文段中画线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1)A(2)B【解析】【分析】(1)A“赫赫扬扬”,①光明盛大的样子。

②形容兴旺显赫。

这里不合语境。

B“辐射”,从中心向各个方向沿着直线伸展出去。

这里符合语境。

C“精准”,非常准确;精确。

这里符合语境。

D“格物致知”,探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这里符合语境。

故选A。

(2)ACD使用正确。

B“历史文化的内核”和“综艺的外壳”属于并列短语,并列词语和短语之间应该用顿号。

故答案为:⑴ A;⑵ B【点评】⑴本题考查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正确运用词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切忌望文生义;②辨清词语的感情色彩;③注意词语运用的范围;④注意避免意思重复和矛盾;⑤注意区分近义义词语;⑥注意某些词语只能用于肯定句或否定句中。

答题时,还要根据语言环境判断词语使用是否恰当。

⑵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要想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必须熟练掌握常用的标点符号及其用法。

答题时,要结合语句内容选择合适的标点符号。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当意外突然闯入生活,你会有什么样的反应?是焦躁不安?①还是从容不迫?上海城市交响乐团的演奏者们,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惊喜而生动的选择。

一曲悠扬婉转的《我的祖国》②,让原本焦灼难熬的时间变得愉悦轻快,也让身处异国他乡的国人,感受到了祖国温暖的存在。

上海城市乐团演奏者们身上的动人之处,不只在于音乐所散发出来的魅力,还在于他们处身焦虑时依然葆有的那份从容豁达。

面对眼前的难题,没有心浮气躁,没有吹毛求疵,而是以己之力,为自己和他人纾解烦恼,③排遣压力,这样的生活态度,在当下略显浮躁的社会,的确显得难能可贵。

而反观生活中那些或因小小龃龉,或因暂时不顺,就埋怨这埋怨那,动辄“路怒”“网怒”的人,他们自己尚且不能逃离坏情绪的泥沼,又如何能为身边人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小气候”④?(1)文段中划线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呈现B.焦灼C.吹毛求疵D.尚且(2)文段中画线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1)C(2)A【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词义的辨析。

C.“吹毛求疵”的意思是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与语境不符,应为“怨天尤人”。

故选C。

(2)本题考查标点的使用。

“是焦躁不安?还是从容不迫?”是选择问句,因此“焦躁不安”后的问号应为逗号。

故选A。

故答案为:⑴C;⑵A【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词义辨析的能力。

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可以从使用范围和语意侧重点角度来辨析。

⑵本题考查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

要做到结合语境,准确规范的使用标点。

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春天带来的温暖,在人身上①________(;,)志愿者带来的温暖,在人心里志愿者们的故事不圣枚举,他们因为不同的缘由走上了志愿者之路,又在各自的路上播撒着志愿者精神的种子,在他们眼里,做一个志愿者不仅时尚,②________高尚。

(1)给文中①处选择正确的标点符号,写在横线上。

(2)文中划线的字应填写的拼音是:________。

(3)“志愿者们的故事不圣枚举”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4)给②处补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答案】(1);(2)sǎ(3)圣——胜(4)而且【解析】【分析】(1)句子属于排比句式,所以应该用分号,将句子前后隔开。

(2)撒,读sā时,指抛开;放开。

读sǎ时,有散布之意,所以播撒,读音应该为bō sǎ。

(3)不胜枚举:成语,指无法全举出来,形容为数极多。

所以“不圣枚举”中的“圣”错误。

(4)不仅,一般与“而且”构成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所以应该填“而且”。

故答案为:(1);(2)sǎ;(3)圣——胜;(4)而且【点评】(1)本题考查对标点符号的理解与运用。

先分析句子的表达方式,如果是一个单句,意义不完整就用逗号,如果是分句中间,就用分号。

(2)本题考查对常用多音字读音的辨析能力。

先读一读词语,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判断多音字的读音比较合适,因为多音字的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3)本题考查对字形的辨析,先读一读词语,看有没有可疑的字,比如同音字的干扰或者形近字的干扰。

(4)本题考查对关联词的理解与运用。

先分析句子前后之间的关系,再确定用表达这种关系的关联词进行连接即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