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子政务:就是政府机构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动作模式,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2. 电子政务系统:是面向政府机构的流程优化和服务扩展的基于Internet技术的综合信息系统。
3. 电子政务系统规划:是将政府的发展战略和目标转化为电子政务系统目标,发展战略和基本技术实现方式的过程。
4. 政府公共服务电子化:也叫做政府电子化服务,电子化的政府服务等,是指政府通过现代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提供公共服务。
5. 政府信息资源公开:是指政府部门通过多种方式公开其政务活动,公开有利于公民实现其权利的信息资源,允许用户通过查询、阅览、复制、下载、摘录、收听、观看等形式,依法利用各级政府部门所控制的信息。
6. 政务信息定位服务(GILS):是一种支持公众搜寻、获取和使用政府公开信息资源的分布式信息资源及利用体系。
7. 公钥基础设施(PKI):是一个用非对称密码算法原理和技术来实现并提供安全服务的、具有通用性的安全基础设施。
8. 办公自动化:主要是指利用现代化的办公设备,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来代替办公人员的手工作业,从而大幅度地提高办公效率。
9. 电子政务系统:指面向政府机构的流程优化和服务扩展的基于internet技术的综合信息系统。
10. 决策支持系统:是辅助决策者通过数据,模型和知识,以人机交互方式进行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决策的计算机决策系统。
11. 数字鸿沟:是指社会信息化进程中弱势群体与强势群体占据的资源(信息、基础设施等)、享受的权利之间的差距拉大的现象。
12. 信息资源管理:是分配和监控系统资源的使用状态,有效地对这些不同的信息资源进行管理,提高政府机关资源的利用率,降低资源消耗,节约行政成本。
13. 政务信息资源规划:是指对政府部门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和使用的全面规划。
14. G to B:也就是政府企对业的服务模式,是指政府与企业、商务机构间的,以政府输出服务为核心内容的电子政务应用模式。
15. G TO C:是指政府通过网络系统为公民提供各种服务。
16. 公共服务:为社会公众提供的不以盈利为首要目的服务。
1. 按照政务信息资源的采集空间范围可以将信息源划分为(内部信息源)和(外部信息源)。
2. 发达国家开展电子政务的经验,也是我国的必由之路是(“标准先行、制度保障”。
)3. 国际上政府门户网站组织服务项目的通用方法是(客户+主题)4. 坚持公平理念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一个基本发展策略是(“雪中送炭”优先“锦上添花”。
)5. 我国电子政务目前基本形成了由(政务涉密网、政务专网和政务公众网)构成的三网结构。
6. 政府门户网站的作用是整合相关政府机关的信息和服务,为公众提供(“一站式”服务)。
7. 最基本、最广泛的一种政府公共服务电子化方式是(信息发布)。
8. 电子政务规划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是(以公众需要为目标)。
9.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必须遵循(总体规划)、(小步快走)、(分步实施)的战略原则。
10. 电子政务的基本目的是通过电子政务(实现政府公共服务的发展)。
11. (政府)是信息资源的最大拥有者,也是国家最大的信息资源生产者、(消费者)和发布者。
12. 标准先行、(制度保障)是发达国家开展电子政务的经验,也是我国政府推进公共服务电子化的发必由之路。
13. 电子政务的核心内容是保障电子政务运行安全。
14. 电子政务的建设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政府管理从(人治)走向(法治)的过程,电子政务实际上就是法治政务15. 电子政务建设实践强调“三分技术”、“七分政务”,表明电子政务建设的重心是(政务)而不是(技术)。
16. 电子政务系统规划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变革性和(可持续性)的特点和要求。
17. 电子政务系统难以互联互通,政府信息资源难以(共建共享),这是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最大瓶颈。
1. (C )是目前层次最高的公务处理系统。
C、辅助决策型公务处理系统2. 按照信息的主题特征来组织排列信息的方法,叫做(B) B、主题组织法3. 电子政务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础首先是(A )。
A、法律政策基础4. 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工作对象是(C ) C、信息5. 必须使电子政务的运作符合客观规律,这是电子政务运营中需要树立的( D )。
D、科学理念6. 建设高效政府是电子政务发展的(A)。
A、内在动力7. 内容最为广泛和丰富的一类公共服务是(D ) D、社会服务。
8. 社会福利的电子支付属于哪种服务类型?(D ) D、行政给付服务9. 我国于2004年7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的( B ),为电子政务发B、行政许可法10. 公民身份的网上论证属于哪种服务类型?(C ) C、行政确认服务;11. 下列内容哪些是政府对社会公众的服务模式(ABCD )。
A、教育培训服务B、电子医疗服务C、社会保险服务D、公民电子税务E、电子采购与招标12. 按服务对象分,政府公共服务电子化系统可分为(ABCDE)。
A、政府对公民的服务B、政府对国际人士的服务C、政府对企业的服务D、政府对政府的服务E、政府对非政府公共组织的服务13. 电子政务给政府管理职能的发展带来的变化主要包括:(ABD)。
A、促进了政府管理职能转变;B、改变着政府管理职能实现的主要方式D、降低了政府管理职能实现的成本14. 公民向政府发送意见、建议有方式有(BCD )A、信息搜索B、电子邮件C、留言板、公共论坛D、电话呼叫中心E、文件下载。
15. 整个服务过程都在网络上进行的电子化公共服务方式是( D )。
D、在线业务处理16. 电子政务的核心和基础是(A )。
A、政府内部公务处理电子化17. 电子政务强调提高服务质量,这体现了电子政务运营中应树立(E )。
E、服务理念18. 政府信息资源与其他信息资源相比还具有的特点有(ABCD )。
A、政治性B、综合性C、权威性D、层次性E、可加工性19. 电子政务的安全管理体系一项系统工程,关键在于(A)。
A、管理20. (B)建设先行,至少不要严重滞后,B、法律政策21. 电子政务的安全总体策略是(B)主导、全员参与、全局治理。
B、国家22. 电子政务规划具有的特点和要求有(ABDC)A、综合性B、系统性C、变革性D、可持续性23. 电子政务系统的硬件结构的重要表现形式是(A)A、拓扑结构24. 电子政务系统规划具有的特点和要求有:(ABCD)。
A、综合性B、系统性C、变革性D、可持续性E、创新性25. 机关所具备的基本功能有(BCD)B、发动功能C、控制功能D、代表功能26. 信息服务既是电子化公共服务的关键内容,也是电子化公共服务的手段。
因此(B)是公共服务资源建设的中心。
B、信息资源27. 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促进了社会平等、公平需要的发展,要求政务信息的(D)。
D、非垄断性28. 与一般的电子化服务相比,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的特点可以概括为(ABCD)A、广泛性B、公益性C、非盈利性D、权威性29. 政府公共服务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有(ABCDE)。
A、整体水平落后B、发展不平衡C、存在数字鸿沟D、缺乏协调和合作E、未建立中央级电子化公共服务的门户网站30. 政府内部办公系统根据发展程度和承担任务范围可以划分的类型有(BCD)B、事务型C、管理型D、辅助决策型31. (D)是指事物的发展、成长阶段性产生的信息。
D、动态性信息32. 政府内部公务处理系统的应用主要包括( ABCDE )。
A、公文处理B、流程监控C、视频会议D、日程管理E、决策支持美国《信息自由法》的主要原则有哪些?4条A、政府信息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B、政府信息面前人人平等;C、政府拒绝提供信息应负举证责任D、法院具有重新审理的权力。
按行政行为的类型分,政府公共服务电子化可以分为哪几种?5种一,行政许可服务。
指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通过颁发许可证或执照的形式,依法赋予特定的权利和资格。
二,行政征收服务。
指行政主体凭借国家行政权,依法向行政相对人强制地,无偿地征集一定数额金钱或实物的行为。
三,行政确认服务。
指行政主体依法对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法律关系和有关法律事实进行甄别,给予确定,认定,证明并予以宣告的具体行政行为。
四,行政给付服务。
即行政物质帮助。
五,行政合同订立服务。
是指行政主体为实现行政目的,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基于相反方向的意思一致而缔结的契约。
政府内部公务处理电子化与办公自动化的区别与联系?联系:政府内部公务处理电子化是在第三代办公自动化的基础上实现的,是办公自动化的高级阶段。
区别:基本功能不同;动作机制不同;应用范围不同;管理核心不同;管理的理念不同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性质有哪些?6条以信息为处理对象的系统;人机协作的系统;具有统一性的系统;是自动的工作流系统;是智能性信息系统;开放的系统电子政务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是什么?9条1、合理体现政府职能是关键2、充分信息化是重点3、系统安全性是难点4、人、管理、技术应协调5、解决问题要注重有效性6、整合通信是基本模式7、整体稳健、局部创新8、积极采用外包方式9、标准化电子政务安全总体策略是么?国家主导、全员参与、全局治理、积极防御、等级保护、保障发展。
简述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的基本意义?4条A、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提供了良好的方式;B、可以作为更加全面、深入、通畅和便利的信息交流方式;C、是整合资源和管理的重要模式;D、政府绩效需要通过更加开放的途径来衡量和评估。
简述电子政务面临哪些新的法制问题?9条1、互联网的基本特征是虚拟的,这对传统社会方式下的信用体系提出了挑战;2、互联网的虚拟性使获取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的确凿证据变得十分困难,这对防止和惩处网络上的违法犯罪行为十分不利;3、互联网是开放性的,用户之间由于没有国境、政府的限制,导致某些在现实生活中受到严格约束的行为在互联网上没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4、互联网目前的信息传播和应用方式,使个人的隐私权难以得到保护;5、著作权受到侵犯;6、电子的数字载体或媒体,其真实性、完整性、保密性等都与传统的载体形式有了本质的差别,其修改或造假远比纸介质材料所形成的文件容易得多,鉴定真伪的难度也比纸质环境大得多;7、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对政府工作体制和运行方式的转变提出了迫切的要求;8、计算机、通讯和网络等技术基础设施的开发、使用和安全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不能应对基于互联网的许多社会新变化;9、“数字鸿沟”问题已经日益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简述政府公共服务电子化与传统的政府公共服务相比具有哪些特点?10条一,网络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