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应用现状及对策

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应用现状及对策

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应用现状及对策
发表时间:2018-09-06T16:29:06.02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9期作者:李士国席孟昌
[导读] 必须要重视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利用信息化系统平台来进行水利信息统一管理,提升防汛抗旱工作水平。

本文从水利工程信息系统的优势入手,分析并总结了当前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对强化信息化管理提出几点对策。

李士国席孟昌
山东淮海水利工程有限公司山东济宁 272000
摘要:为了实现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必须要重视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利用信息化系统平台来进行水利信息统一管理,提升防汛抗旱工作水平。

本文从水利工程信息系统的优势入手,分析并总结了当前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对强化信息化管理提出几点对策。

关键词: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对策
引言
1 水利工程信息系统管理应用现状
1.1重视 GIS 系统的应用。

信息化管理系统平台是由 GIS 系统支持,GIS 系统是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之中存储和分析的主要工具。

通过 GIS 系统,能够实时掌握水利工程建设的施工部分,通过直观的动态图像方式展现出来。

在新时期背景下,水利工程信息化 GIS 系统中,往往是通过 C/S 结构来进行管理,C/S 结构能够有效降低水利企业数据安全维护成本,但实时传输能力较差,应采用更为先进的 B/S 结构来优化 GIS 系统。

所谓 B/S 结构,就是将传统 C/S 结构的服务器和数据可进行分化处理,从而形成多个服务器和数据库,能够更加便捷的进行信息共享,并简化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所有端口,令系统维护和管理更为简单,有效降低系统维护人员的工作量。

另外,随着信息技术、遥感技术和三维定位技术的发展,GIS 系统中将三者进行有机结合,能够通过水利工程所在地流域地形、水文、气候等条件进行三维立体化的观察。

1.2充分利用现有的水利信息资源。

通过建设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设施,针对各个地区水文情况不同,建立区域性的水利数据库,实现全国范围内各项数据的实时沟通,从而提升水利信息的利用率。

水利数据库需要包含如下子系统:国家水文信息、水利空间数据、水资源信息、水利工程数据、国家防汛信息、水利经济数据等等。

1.3整合现代水利信息技术。

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应进一步简化,能够简单实用的实现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目标,从而切合水利工程实际情况,便于管理人员通过系统平台对整个水利工程加以管理,并根据水利工程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功能模块,以满足不同水利工程对功能的需求。

另外,网络检索有助于管理人员寻找相应的信息,提升管理人员工作效率,但当前现有的检索工具功能较多,针对性较差。

因此,应建立一套水利工程的专用检索系统,以便于水利管理人员开展高效的检索工作。

2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存在问题
2.1对水利信息化缺乏正确认识。

利用互联网强大的信息资源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但是由水利管理部门对于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缺乏系统认识,甚至将购置几台电脑,设置官方网站等同于水利信息化建设,这样的信息化建设理念不仅影响了对数据信息的有效利用,更影响了信息时代水利工程发展方向。

2.2对水利信息化建设缺乏系统规划。

水利信息化建设涉及到多个部门和多个环节,因此它需要政府的统一规划与指导,但是从目前的水利信息建设效果来看,规划滞后、重复建设、缺乏统一标准的情况层出不穷。

一些地方政府在规划中将软件开发委托给一些企业,企业在开发中缺乏水利建设相关资料,从而造成软件管理标准缺乏统一衡量,这样的建设规划的可行性必然会大打折扣。

2.3基础数据库的建设相对落后。

数据库是实现信息收集与应用的核心部分,其对于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效果具有决定性影响,但是目前在水利信息化工程建设中的数据库建设远远无法满足应用需求;数据库软件的应用效率低下。

2.4信息沟通渠道不顺畅。

目前水利信息化建设中缺乏完善的信息沟通渠道,造成信息交流困难,政府的水利信息化系统难以延伸到基层管理层面,造成不同河段在信息获取与分享中的困难;信息的安全性有待提高,信息安全已经成为威胁信息系统建立的主要问题,缺乏安全的信息沟通渠道会造成水利资源信息化管理的决策的失效。

2.5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是实现水利工程建设的物质基础,水利工程建设属于政府的公益性事业,长期以来一直有政府的财政资金支持,但是在信息化建设中,由于各部门部门缺乏统一部署,造成资金的分散,削弱了资金支持力度;此外,企业缺乏参与水利信息化建设的热情,在建设中缺乏必要的支持,造成信息化建设的维修管理体系难以为继,因此,要想保证新疆水利信息化建设必要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

3加强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对策
3.1提高认识,确定水利信息化发展方向。

水利管理部门首先要革新思想观念,认识到新时期信息技术在水利建设中的作用,并用确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方向;其次,要正确认识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含义,突破狭隘的信息理念,从信息采集、数据管理、决策应用和网络发布等角度实现对信息体系的构建。

3.2统一规划,推动水利信息建设的科学发展。

水利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政府在建设中应该统一规划,实现工程建设的科学推进。

在规划中,首先要根据国家基本政策以及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方向,制定建设标准;其次,要重视地方水资源管理的特殊性,根据河流的水资源规模以及降水分布确定信息化管理的重点;最后,积极吸取其他地区的水利信息化建设经验,稳步推进、分批进行,保证信息化建设的持续性。

3.3注重应用,推动基础数据库的建设。

数据库的应用是推动其建设发展的主要动力,在水利信息化建设中,应该摒弃对传统关系型数据库的依赖,推动新的数据软件的应用,如Hadoop软件就是大数据背景下,较为先进的数据收集工具,其在应用中比传统关系型数据库更具优势。

此外,在数据库构建中,水利部门还应该重视对传统纸质数据的转化,增加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提高其应用价值。

3.4因地制宜,建立安全可靠的信息沟通渠道。

完善的信息沟通渠道是实现水利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步骤,水利管理部门在信息化建设
中,一方面应该从大数据的角度构建新的信息共享体系,不仅要保证信息在上下级之间的顺利传递,还要保证各部门之间各司其职,实现信息的沟通与共享;另一方面还应该从信息安全的角度做好信息系统的检查与维护,避免恶意攻击造成信息泄露,提高大数据资源对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3.5加大投入,为水利信息化奠定物质基础。

为保证水利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支持,首先国家应该加大财政支持,利用预算管理、专项资金投入的方式保证对水利信息化建设的精准支持;其次,水利管理部门应该统一部署,提高资金的应用效率,保证对信息化体系的支持力度;最后,充分利用市场资源,利用招投标的方式吸引企业进入到水利信息化建设中来,推动水利工程建设的市场化管理进程,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性。

3.6重视人才,提高水利信息化建设的专业性。

人才是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因素,水利部门在信息化建设中,更应该注重人才培养战略的制定,一方面要重视对专业信息人才的培养,转变传统水力资源管理体制,革新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其信息素养;另一方面重视对专业人才的吸引,利用完善的薪酬激励制度提高信息化人才的待遇,以及激发其进入水利信息化建设中的热情。

4 结语
水利信息化是水利现代化的基本标志和重要内容,也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利部门应该把握现代水利建设方向,正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制度建设、资金支持等方式推动水利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参考文献:
[1]童华南. 水利工程管理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J]. 低碳世界,2016(24):56-57.
[2]白志兴. 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应用现状和对策[J]. 商品与质量,2016(4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