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执教:二龙小学明晶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协商、外宾、诞生、电钮、瞻仰、飘拂、汇集、庄严、宣告、欢呼”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表达顺序。
4、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自主学习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表达顺序。
【教学难点】
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三分钟演讲(学生原创:《记一次跳绳比赛》)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常悦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吗?(生:跳绳前、跳绳时、跳绳后)哪部分写得详细呢?(跳绳时)对了,这部分写得具体生动,是典型的活动场面描写。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也运用了场面描写。
板题:开国大典
3、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又想知道什么呢?(隆重、盛大的
典礼;这是新中国成立的典礼)(时间、地点、参加人员、程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导入: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预习,相信同学们能既正确又流利地朗读课文,开始你的朗读吧。
2、学生初读后自觉到小组内交流,重点检查1号同学的识字读词情况(1号是每组中学习能力较弱的)。
3、班上汇报交流学习成果(课后字、理解词语、文中带拼音的字、多音字)
4、教师示课件检查重点词。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出示课件:默读课文,想一想:
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文章是按什么顺序记叙开国大典的?
2、学生自读,思考。
3、小组简单交流后汇报。
4、板书典礼前——典礼主体——阅兵式——群众游行
四、师:关于典礼的盛大与隆重,我们下节课接着学习。
五、写字:重点指导“奏”“委”“副”“瞻”
【板书设计】
一(1-4)典礼前
二(5-10)典礼主体
三(11-13)阅兵式
四(14-15)群众游行
《开国大典》第一课时说课稿
二龙小学明晶宇
【说教材】
《开国大典》是人教版五上年级第八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
文章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
课文按典礼进行的顺序描写了四个场面,即“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其中“典礼”又分为三个小场景“庄严宣告→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全文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领袖风采,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对领袖的无比热爱之情。
课文语言流畅,层次清楚,场面描写与抒发感情相结合,是一篇适合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
【说学生】
本班学生已具有独立预习、识字能力,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五年级学生的自主意识正在增强,处在一个由依赖到独立的过渡阶段,已具备了批注、对话的基本能力。
【说教学目标】
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学情,这篇课文的特点和本单元训练的重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掌握生字词,通过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诞生、瞻仰”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通过列表梳理、品读探究等方式掌握场面描写的主要特点和方法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自主学习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表达顺序。
教学难点:
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通过列表梳理、品读探究等方式掌握场面描写的主要特点和方法。
【说教法学法】
教法:为了解决以上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将继续培养学生的批注学习能力。
学法:引导学生采用“读——思——悟——批”的方法学习课文场景”。
【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常悦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吗?(生:跳绳前、跳绳时、跳绳后)哪部分写得详细呢?(跳绳时)对了,这部分写得具体生动,是典型的活动场面描写。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也运用了场面描写。
板题:开国大典
3、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又想知道什么呢?(隆重、盛大的典礼;这是新中国成立的典礼)(时间、地点、参加人员、程序)【设计意图:由活动场面迁移到典礼场面;读题初知典礼的盛大与隆重,让学生读文时有把手可依;又能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导入: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预习,相信同学们能既正确又流利地朗读课文,开始你的朗读吧。
2、学生初读后自觉到小组内交流,重点检查1号同学的识字读词情况(1号是每组中学习能力较弱的)。
3、班上汇报交流学习成果(课后字、理解词语、文中带拼音的字、多音字)
4、教师示课件检查重点词。
【培养学生自主识字学词能力、小组合作能力】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出示课件:默读课文,想一想:
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文章是按什么顺序记叙开国大典的?
2、学生自读,思考。
3、小组简单交流后汇报。
4、板书典礼前——典礼主体——阅兵式——群众游行
【设计意图:交流的问题梳理了文章的结构,理清了课文的顺序,并锻炼了孩子的概括能力,真实地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生成过程。
用语文的手段解决语文的问题,优化整体阅读,以此达到了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的目的。
】
四、师:关于典礼的盛大与隆重,我们下节课接着学习。
【设计意图:课尾让学生再次回顾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带着问题延续下一堂课的学习】
五、写字:重点指导“奏”“委”“副”“瞻”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字要堂堂练,每节课都要安排充足的时间练习。
我们的教学流程也要求每节课练字8-10分钟】【说板书】
好的板书,学生能直观感知和理解所学知识,增强识记的效果。
而板书的书写应该合理布局,主次分明。
我设计的主板书为《开国大典》课文学习的主要内容,副板书为课文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法和文章的表达方法:
《开国大典》授课反思
二龙小学明晶宇
教完《开国大典》一课后,我觉得本堂课自己的教学设计比较严密,紧扣流程,环环相扣,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所穿插的教学课件,引读提示都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扎实有序,每个学生都能投入到学习之中。
同时,我特别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社自读、自学、自悟、主动表达、认真倾听。
但总觉得课堂上多了一些遗憾:
一、时间安排不当,不懂“取舍”。
由于本课篇幅较长,课文的内容比较多,所以第一课时,应该处理完成第一部分“群众入场”可我忌于学生读一遍文章就得六分多钟,再去思考、交流、汇报,时间就紧张不足,所以没有设计这一部分的教学。
课后来看,高段学生已经有了自主识字学词的能力,而我在这部分花了大部分的时间去检查,所以才会导致重点内容安排不进来。
二、因为针对典礼的“盛大与隆重”的内容没能进行,所以就感觉课堂内容较少,学生在课上的交流对话也就少了,没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化理解,没能给予学生思维碰撞的空间。
总之,一堂课,教师若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主导地位,引领孩子有效地利用课上时间读书、思考、交流,就是失败的教学。
今后的教学之旅,我一定认真分析孩子,研究教材,把握重点,大胆取舍,使课堂四十分钟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