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高考语文考点解读与学情分析的文言文阅读复习策略实践探究

基于高考语文考点解读与学情分析的文言文阅读复习策略实践探究

基于考点解读与学情分析的文言文阅读复习策略实践探究
一.考点解读
《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文阅读的总体要求是“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内容上主要是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理解,文言句子的翻译,文中信息的筛选和对文章基本意思的理解、分析、归纳及概括。

而这些方面,都是基于对文言文能够阅读,而且能够读懂、理解这个基本要求的。

在能力层级设置上,文言文阅读主要有三个能力层级:理解、分析综合与鉴赏评价。

二.近三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解读
透视近三年高考文言文阅读,有如下发现:首先.选文考查主要是文言散文,为人物传记。

2009年选了“明末清初散文三大家”之一的汪琬《书沈通明事》;2010年选了“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2011年选用了“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陈公弼传》。

其次,所占分值相对稳定。

近三年文言文阅读分值均为19分,其中客观题9分,共三题,每题3分,主观题为翻译10分,共三个句子翻译,前两个翻译每题3分,第3题4分。

第三,题型结构相对稳定。

试卷保持单项选择和翻译两种题型。

第四,考查得知识点比较稳定。

客观题第1题考查常用实词含义,第2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第3题考查的是对内容的概括与分析。

翻译注重对常用实词、常用句式的考查,也涉及到虚词的理解。

在对常用实词含义的考查中,注重实词的一词多义、通假、活用等形式。

而文言文附加题共有10分,主要考断句、理解以及有关文史常识。

三.我校高三学生文言文阅读学情分析情况
我校的生源整体状况不好,学生进校时的分数普遍偏低,高二还有目标,那就是全力通过小高考,熬到高三了,很多学生深感自己大学无望,对于学习缺乏明确的目标,对学习没有压力也没有动力,对自己处于放弃状态。

而当今这种高考的格局下,“得数学者得天下”,同学们心中,更加无视语文的160分,其地位仅略高于选修科目,更何况这语文中似乎已经远离我们生活的文言文呢,我们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比较抵触,所以也谈不上有什么基础,我们的文言文复习主要基于这个实际情况展开。

四.我校文言文阅读复习策略及具体做法
(一)全盘考虑,整体安排
我们设想是安排三轮复习,第一轮时,一个一个的知识点进行专项复习,我们一轮复习时依托的主要资料是《世纪金榜》,二轮复习主要是针对第一轮复习的知识点查漏补缺,三轮复习主要是结合试卷进行适应性训练。

(二)梳理知识,夯实基础
1.立足课本的文言文
高考选取的语言材料虽然出自课外,但是所考知识点基本上都是着眼于课内,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解答题目。

一般高考文言文所考的知识点,基本上都能在已学的课文中找到对应点
,甚至有些在初高中课文中都频频出现过,熟练掌握这些知识,对于解答高考的文言试题必定有很大的益处。

更何况课本中的文章均是典范的文言文精品,无论是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堪称一流。

因此,对于我校的高三学生而言,立足课本,通过诵读课文培养语感,通过解读课文积累知识,通过领悟课文掌握规律,把课内基础知识掌握扎实,是很适合学情的。

在课内文言文的复习中,我们尝试了以下一些做法:
(1)必修文言篇目:结合《世纪金榜》复习,一般是一节课2篇课文。

基本方法是先复习再练习,一般是先读文章,自己结合翻译理解。

同学们在自主复习之后,有些较难的篇目由老师再简要的讲解重要的知识点;一般难度不大的课文,往往是同学自己消化后,思考这篇课文的各个方面,看看还有什么疑问,把自己的疑难问题提出来,和老师同学一起共同解答。

(2)选修《史记》重点篇目:考虑我们学生学习能力,选修部分有的是对知识进行整理,主要涉及实词、句式和特殊句子的翻译,如《廉颇蔺相如列传》《高祖本纪》《管仲列传》《项羽本纪》《滑稽列传》《刺客列传》《魏公子列传》《淮阴侯列传》《李将军列传》《荆轲刺秦王》《屈原列传》等。

有些还对成语和常用短语进行整理,如《太史公自序》《夏本纪》《鲁周公世家》《高祖本纪》《李将军列传》《孔子世家》《管仲列传》《屈原列传》《项羽本纪》《廉颇蔺相如列传》《滑稽列传》《刺客列传》《秦始皇本纪》《魏公子列传》《淮阴侯列传》

,在文言学习的同时,拓展学生的语文能力。

2.落实120个“常用文言实词”
“常用文言实词”120个的选择,我们主要是运用金榜上的内容,注重学生的背诵,同时加强对应性的试题练习予以巩固。

3.落实18个“常见文言虚词”
即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其实是极有规律可循的,学生掌握并不困难,但易遗忘,因此我们首先是记忆,做到稳扎稳打,同时辅以一定的练习。

4.文科班还需落实文科“附加40分”中的知识点。

(1)落实文言断句
断句题是高考卷“附加40分”中的一个考点,而且分值不低,一直是6分。

在文言断句中,我们提倡“十一看”,即看名词(或代词)、看动词、看句首语气词、看句末语气词、看句中虚词、看关联词、看叹词、看顶真、看修辞、看固定句式、看结构。

(2)落实与文言文相关的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的考查频率很高,考查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写出选段的作品、诗句、评价语言涉及到相关作者;写出选段中人物的相关作品。

这个知识点重在对于文学常识的记忆,我们主要从作家作品、古籍名著、团体运动、文学体裁、史书体例、书籍第一等六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归纳与记忆。

5.关注《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注重对文言散文的拓展学习
我们选择了几篇和学生一起学习,对于这些散文的学习,只是对文意的大致理解和内涵的解读,不做过深入地学习。

6.趣味练习,增加文言文阅读兴趣
我们进行知识点的复习时,在这种毫无乐趣的文言文复习课中,也会让学生尝试用文言写人物传记,比如“我的同桌”等,以此提升学生复习的兴趣与动力。

(三)适应训练,掌握技巧
文言文阅读能力在掌握知识点、多接触文言作品中获得,但是还必须在熟悉考题的解答技巧中提高,因而,在复习文言时,我们也注重对学生进行适应性练习,掌握文言文阅读应试的一些解题方法与技巧。

1.文言实词的含义、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文言句式题解题技巧基本原则是推断排除法。

通过上下文来推断;通过积累的知识来推断;通过互文对举的句式特征来推断;通过古代文化常识来推断;通过代入尝试来推断。

2.人物品质或性格表现题解题技巧
对于解答此题的基本原则,是采取排除法。

将所给句子要逐句进行分析,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然后再对照试题中的分组来判断正误。

在这里要注意审题,有时题干中用了“直接”“间接”“全部”等要求很明确的词语,这些词语如忽略,将直接影响到答题的正确性,因此要仔细审清题干的要求。

3.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题解题技巧
对于此类型题目,一定要秉着要尊重原文、实事求是的原则,千万不可主观臆断,更不可随意拔高或降低作品的思想内容。

同时要审清题干要求,注意题干的表述是“正确”或是“不正确”,除此之外,一定要对每个选项逐个分析。

如果是考查作者的思想观点,那要注意其观点是集聚的,分散的,直白的,还是含蓄曲折的?千万不可以偏概全。

4.文言文翻译题解题技巧
对译,把单音的文言词译成现代汉语的合成词;替换,把文言词替换为现代汉语的词;保留,文言文中专用名词和古今同义词保留不变;删除,有些不应该予以解释的内容要略去;补充,文言文中省略的内容要补充;调整,文言中倒装的词语要调整得合乎现代汉语表述习惯。

除了以上技巧之外,尤其要关注句中有特殊用法的实词以及特殊的句式,这往往是得分的要点。

高考文言文的复习方法多种多样,但是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目标,这就决定了必须采取适应的方法,做到因材施教,方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因此,基于我校高三同学的学情,我们采取的策略是重在夯实基础,牢牢地把握基础知识,争取能有理想的战果。

(注: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
好评与关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