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加工工艺》教学大纲

《机械加工工艺》教学大纲

四川文轩职业学院
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加工工艺》
二零一四年七月
《机械加工工艺》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80 理论学时:60 实验学时:12 机动学时:8
一、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理论教学并结合实践环节,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成起主要支撑和明显促进作用。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加工方法(车、铣、刨、磨)、特点及应用;,熟悉零件的结构工艺性以及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基础知识;了解与印刷机相关零件加工的新技术及新工艺。

为学生从事印刷机维修保养、印刷机安装调试;并会分析、解决或提高改善措施;具备吃苦耐劳精神和安全防护、团队合作意识,为学生毕业后适应本岗位工作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及与前后继课程关系,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机械加工工艺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有一个总体的把握。

2、掌握零件的加工质量与检验、切削加工的基本知识、各种常见机床的基本操作理论、典型及特型表面的加工方法、零件的结构工艺性、数控加工的基本原理;掌握轮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工艺流程。

3、重点掌握零件的加工质量与检验、常见机床的基本操作、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4、理论联系印刷机维修保养及设备安装调试中的实践,会分析常用零件的加工方法,并提出解决方案,提高实际动手能力;熟悉;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加强学生职业道德观念,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零件的加工质量与检验
1、零件的加工质量;
2、零件的质量检验。

第二章切削加工的基本知识
1、切削加工的运动分析及切削要素;
2、金属切削刀具;金属切削过程;
3、磨具与磨削过程;切削加工的技术经济性;
4、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和型号编制。

第三章基本切削加工方法
1、车削加工;
2、钻削、镗削加工和钳工;
3、刨削、插削和拉削加工;
4、铣削加工;
5、磨削及光整加工。

第四章典型和特型表面的加工方法及选择
1、典型表面的加工方法及选择;
2、特性表面的加工方法及选择。

第五章特种加工方法及现代机械制造技术
1、电火花加工、电火花线切割加工;
2、电解加工;超声加工、激光加工;
3、数控加工技术;
4、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
5、切削加工新技术及非金属切削加工。

第六章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及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基本知识
1、零件结构的切削加工工艺性;
2、零、部件的装配工艺性;
3、装夹与基准靠版水辊;
4、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

四、课时分配
五、教学实施方案说明
1.讲授本课程时应结合课程特点增强直观教学,尽量采用模型、实物及多媒体演示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2.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提问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比较和总结,抓住重点、特点,巩固所学知识。

3.现场教学。

教师在现场环境中边讲理论边进行演示,让学生在边学边动手的过程中理解掌握知识。

4.结合课程内容适当布置作业和思考题,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5.适当组织学生到大型企业参观,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六、考核说明
1、本课程为专业理论课,考试采用闭卷统考的形式,时间为120分钟。

2、平时作业及课堂测验占15%,平时表现占15%,期末考试成绩占70%,综合成绩达到60分,即可通过本课程。

成绩=期末卷面成绩×70%+作业成绩×15%+平时表现×15%
七、作业要求
按讲解内容重点知识点部分课后至少两道课后习题,定期评讲。

八、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的前继课程是:机械制图、机械原理、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后继课程是:单张纸胶印机的使用与调节、印刷机维护与保养。

因此,本课程在今后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既要处理好本门课程与相关课程之间的分工、配合,防止疏漏,避免内容重复交叉,又要保证其课程体系和结构的科学性与完整性
九、教材和参考书目
参考书目:
《机械加工工艺基础与实习》.张亮峰.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
《机械加工工艺及装备》.朱淑萍.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4
《机械加工工艺基础》.刘烈元.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