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学常识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学常识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学常识课文文学常识:(1)《春》的作者是朱自清,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

主要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

(2)《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著名作家。

代表作品有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3)《雨的四季》的作者刘湛秋,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

(4)《观沧海》一诗选自《曹操集》,作者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有《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他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通过描写茫茫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宏伟的抱负、宽广的胸襟,表现了诗人豪迈自信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的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次北固山下》由唐代诗人王湾所作,作者通过对江南残冬早春景象新鲜而又精致的描绘,表达出诗人无比热爱江南水乡和怀念家乡及亲人的思想感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李白,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称;《天净沙•秋思》马致远,他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天净沙是曲牌名。

这支“曲”通过九个具有明显深秋色彩的互不相干的事物(前三句所写景物)。

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

通过相互映衬达到情景妙合无痕的效果,真切地表达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5)《秋天的怀念》选自《史铁生散文选》,作者史铁生,北京人,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代表作《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

《我与地坛》一文中母亲说的“好好活”是母子俩都要战胜病魔;我说的“好好活”是为了母亲我和妹妹要坚强的活下去。

(6)《散步》莫怀戚,重庆作家。

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深化了文章的中心,表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7)《金色花》是印度(国别)作家泰戈尔写的,他的主要诗集有《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吉檀迦利》他于1913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荷叶·母亲》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现当代作家,诗人。

著有诗集《繁星》《春水》。

散文集《樱花赞》《寄小读者》。

课文填空:(8)《世说新语》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轶事,是由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咏雪》选自《言语》篇,《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方正》篇。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及杂文集《热风》《坟》《且介亭杂文》等。

(10)《再塑生命的人》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

1964年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

“再塑生命”的字面含义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

课文含义是:莎莉文老师对我启迪世间真理、给我深切的爱。

她是“再塑生命的人”,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无比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其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带给世人强烈的震撼。

文中作者的家庭教师是安妮-莎莉文。

(11)《窃读记》选自《英子的心》,作者林海音,台湾苗栗人,现当代作家,她创作的小说《城南旧事》被改编成电影并获得诸多奖项。

(12)《论语》十二章,《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

《论语》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13)《纪念白求恩》作者毛泽东,字润之,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

并且还是一名出色的书法家和诗人,他的诗词如《沁园春·雪》和《沁园春·长沙》《卜算子·咏梅》被收入中学课本。

(14)《植树的牧羊人》,作者让乔诺,法国作家、电影编剧。

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最高大的山脉,长约1200千米,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总面积20.7万平方千米。

(15)《走一步,再走一步》作者莫顿亨特,美国作家、心理学家。

(16)《诫子书》的作者是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今山东人,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和军事家,题目中的“诫”是告诫,劝勉的意思。

(17)《猫》的作者郑振铎,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

(18)《鸟》的作者梁实秋,原名治华,字实秋,浙江杭县人。

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代表作有《雅舍小品》,译著《莎士比亚全集》等。

(19)《动物笑谈》的作者是康拉德·劳伦兹,奥地利(国别)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代表作有《所罗门王的指环》,1973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狼》选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清代文学家,今天山东淄博人。

郭沫若对其作品予以高度评价,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代表作是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21)《皇帝的新装》选自《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

安徒生,丹麦著名童话作家,代表作有:《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夜莺》、《海的女儿》、《拇指姑娘》等。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

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22)《天上的街市》作者郭沫若,原名郭开贞,现代作家、诗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

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戏剧有历史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

《太阳船》作者是吴望尧,笔名巴雷,台湾诗人。

(23)《女娲造人》,作者袁珂,四川新都人,神话学家,著有《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校注》。

女娲,神话传说中造人、补天的神。

《女娲造人》以时间为序,记叙了女娲造人的全过程,表现了原始初民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追索,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做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

文中处处充满了人类诞生的喜悦之情。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物和植物。

寓言在创作上常用比喻,夸张,象征等手法(24)《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均选自《伊索寓言》,伊索,古希腊作家,善讲寓言讽刺权贵,终遭杀害,他所编的寓言经人加工,以诗或散文的形式集结,成为后世流传的《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大部分是动物语言_,少部分以_神__或_人为主人公。

往往简洁客观地叙述一个故事,最后一句话画龙点睛地揭示蕴含的道理。

_。

它们篇幅短小而寓意深刻,语言不多却值得回味,艺术上成就很高。

特别是动物寓言部分,广泛采用___拟人_手法。

作为古人智慧和结晶,《伊索寓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

书中不少内容是影射当时社会现在现实的,如《__狼和小羊_》就以绝妙的讽刺笔法,揭露了当时统治者的残暴和蛮横。

书中更多的篇章表现的是劳动人民生活的经验与智慧,如《农夫与蛇》的故事就告诫人们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

《伊索寓言》还有不少故事是借动物形象嘲讽人类缺点的.像《蚂蚁和蝉》讽刺好逸恶劳。

《穿井得一人》节选自《吕氏春秋》,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成。

《杞人忧天》节选自《列子》一书,是由列御寇所著,战国时期道家人,“杞人忧天”现指为没根据的事情而忧虑和担心。

(25)名著阅读常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

全书共十篇:《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

《狗.猫.鼠》:这篇文章主要通过对猫和鼠的一些秉性、行为的描写来比喻某些人,表达了对折磨弱者、“嗥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阿长与<山海经>》:本文通过记叙“我”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几件事,刻画了一位虽然没有文化、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对生活有着美好希望、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的普通保姆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怀念之情。

《二十四孝图》:本文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五猖会》:记述儿时的“我”正要出发去看五猖会时,却被父亲留下背书的故事,写出了孩子对父母毫不顾及自己心理的无奈和厌烦。

《无常》:描述儿时的’“我”在乡间迎神赛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辛辣的讽刺。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了儿童热爱自然,追求新鲜知识,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琐记》:介绍了鲁迅先生冲破封建束缚,为追求新知识,离家求学至出国留学的一段生活历经。

文章从作者切身感受出发,写出了进化论及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对进步青年的影响。

《藤野先生》:本文通过回忆藤野先生对“我”的亲切关怀和严格教诲,赞扬了他的正直热忱、严谨治学和毫无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抒发了“我”的感激和怀念之情,并追述自己当年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过程,表达了自己要同反动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

《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社会黑暗、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鲁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26.名著导读常识:吴承恩(1500-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山阳(今江苏淮安)人。

明代小说家。

吴承恩自幼喜欢读稗官野史,熟悉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

官场的失意、生活的困顿,加深了他对封建科举制度和黑暗社会的认识,促使他运用神话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懑。

代表作是《西游记》。

《西游记》全书情节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第一回到第七回,叙述孙悟空出生、求仙得道、大闹天宫,最后被如来佛祖降伏在五行山下;第二部分从第八回到第十二回,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唐僧出世、魏徵斩龙的故事,交代西天取经的缘起;第三部分从第十三回到第一百回,写孙悟空被迫皈依佛门,与猪八戒、沙僧护送唐僧到西天取经,一路上降妖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师徒四人修成正果,得道成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