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真如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简介

真如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简介

真如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简介
真如城市副中心是《上海市城市总体规 划》中确定的四个城市副中心之一,位于上 海中心城市的西北部,是上海的西大门。

其 核心功能辐射包括闸北、普陀、长宁等市区 和嘉定、青浦等郊区范围,分担这一片区对 生活、生产的服务需求。

随着中心城区内部 联系的加强,以及虹桥枢纽的建设,真如地 区将由原来的边缘区域转换为城市新一轮发 展的中心区域之一,成为上海中心城区功能 拓展和重点提升的地区之一。

规划范围东至 规划静宁路,西至桃浦河,南至武宁路,北 至上海西站北侧富平路和规划边界,总用地 面积约 2.4 平方公里(图 1)。

图 2 功能结构分析图
中心、城际城内交通枢纽、文化创意中心;
基本功能:服务本地及周边地区功能
——商业服务、文化体育、行政办公(图2)。

2 规划布局结构
真如城市副中心将形成“纵横双轴、南
北两心、商街合环、带型公园、点轴布局、 圈层展开”的空间格局。

纵横双轴 :由曹杨路和铜川路形成纵 横相交的两条空间轴线,其中曹杨路为商 务功能轴,铜川路为文化休闲轴。

南北两心 :集中开发建设区域结合上
海西站和铜川路 / 曹杨路轨道交通换乘枢 纽,分别形成为核心区北区和南区:以曹杨 路铜川路交叉口为中心,以芝川路—真华路—北石路— 桃浦东路围合的地区为副中心核心区南区,重点发展大 型购物中心、文化娱乐设施、商务办公,以及旅馆、餐 饮等配套设施;以西站为中心,以真南路—富平路—真 金路—桃浦路围合
的地区为核心北区,重点发展交通转 换设施和旅游集散设施,以及配套的商业、商务、旅馆、 餐饮设施。

商街合环:在核心区南区曹杨路两侧街坊内,设置
图 1 规划范围图
1 功能构成
真如城市副中心规划功能定位为服务长三角的开
放性生产力服务中心和服务上海西北地区的城市公共
活动中心。

规划功能由主导功能、专业功能和基本功
能构成: 主导功能:承担主中心疏解功能——商贸
金融、商 务会展、都市旅游; 专业功能:有差异性的特性功能
——生产力服务
27
规划简介
4 地下空间开发
按照“确保交通、分层使用、整体连通”的原
环通的商业内街,通过二层的人行通廊和地下人行通 廊,形成完全步行环通的休闲购物内部街道广场。


型公园 :在铜川路南侧结合高压走廊和桃浦河 形成带状城市公园绿地。

点轴布局、圈层展开:采用点
轴布局的规划设计,
沿曹杨路及铜川路形成序列性的开放空间。

在规划范围 内以圈层展开的方式规划用地功能:以曹杨路和铜川路 交叉口为核心是核心商业商务功能圈,用地功能以商业 办公为主,由芝川路、北石路等组成的核心区交通保护 环;外围是以商业办公、商住为主的 综合功能圈层,由交通路、真华路、 武宁路及大渡河路组成的外围交通 疏解环。

则,在确保公共交通功能、市政管线设施和防灾设
施等城市生命线工程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地下空间, 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适当进行商业、停车等 开发利用。

由于区域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公共活动中心位于曹杨 路 /铜川路节点和西站节点,地面用地性质以商业、办 公为主,开发强度高。

而一般开发区域地面规划主要以
3 土地使用构成
规划范围内规划用地中除水域以
外均为城市建设用地,主要包括居住
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绿化用地以及 道路广场用地等。

其中居住用地占城 市建设用地的 24.7%,公共设施用地 占 36.9%,对外交通用地占4.4%,道 路广场用地占 24.2%,市政公共设施 用地 1.2%,绿化用地占 8.6%(图3)。

图 4 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分区图
商住混合用地为主,近期控制开发
区域的地面多为保留建筑,用地性 质以居住为主,现状建筑层高较 高、建筑质量较好。

为此规划将核 心区南区和核心区北区划定为地下 空间开发重点区域,因为这些地块 除需要确保其功能构成与地上开发 一致、开发规模需要和地上协调之 外,作为主要公共活动区域,市政、 交通、民防等公共资源的需求更 多、更为严格,地下空间各地块之 间联系、地下空间与地面的联系也 更为必要(图 4)。

图 3 土地使用规划图
28
规划简介
5 绿地系统规划
在绿化布局上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多层次的空间
象、土地价值等要求较高的开发规模和强度支撑;另一
方面,有序的交通、较高的环境要求,又需要对开发规 模和强度有适当的控制。

副中心规划范围内开发规模约 为 464万平方米,其中现状保留为 123万平方米,规划
新增 340 万平方米。

绿化体系,形成不同层次的绿化景观共同构成空间绿化 网络(图 5):
7 综合交通规划
以高效、“以人为本”的交通
规划理念和可持续发展观的思想,
通过前瞻性的综合分析和规划, 创建一个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 面公共交通及其它交通方式为辅 助的集现代化、多元化、高度智能 化于一体的立体化的综合交通体 系,为真如城市副中心地区提供 畅达、舒适、安全、清洁的交通环 境(图 6-7)。

图 5 绿化系统规划图
面上,规划结合铜川路南侧高
压走廊和梨园浜形成中央公园,成 为副中心的主要开放公园绿地,把 自然的景观要素和城市人工景观结 合起来,为市民提供休闲场所。

线上,以铜川路和曹杨路道路 为骨架,形成两条主要城市绿化景 观轴线。

沿桃浦河纵横两条河道形 成滨河绿化景观带,绿色开放廊道 将南北向桃浦河主河道的景观引入 基地中心。

点上,规划结合主要轴线与道 路形成主要绿化景观节点。

同时在 副中心的核心区结合商业步行道形 成休闲绿地广场。

图 6 交通设施规划图
8
城市设计
设计目标:集聚高强度的开发建设,通过立体的网
络系统和开放空间序列,营造复合多样的场所和以多元 文化体验为基调的和谐空间形态。

6
建筑容量及构成
城市副中心的开发强度和规模如何确定取决于很多 因素。

一方面,副中心的城市功能定位、副中心城市形
29
规划简介
设计的地标、轴线、通廊、节点、公共 空间等要素,同时注重铜川路与曹杨 路沿街建筑天际线的形态,高层建筑 布点注重节奏与变化相结合(图 8)。

9 城市遗产的利用
城市的建设应注重历史记忆点对
城市文脉的继承与延续,规划方案着 重从“寺、仓、市、轨”这些规划中 值得重视的历史记忆点体现对城市文 化的理解与尊重。

真如寺是真如副中心的重要宗教
文化建筑,规划在真如古寺东部以绿 色开放空间加强
古塔的中心地位,使 其成为一定范围的视觉焦点,与核
心区现代公共建筑群 共同形成古今交相辉映的空间。

真如副中心拥有较多
工业仓储建
筑,在曹杨路东面地块内,保留三幢 质量良好的原物流仓库建筑,通过建 筑改造和功能置换,发展休闲娱乐功 能,使其成为承载历史与现代文化的 载体。

铜川路水产市场是上海知名的市 场,在新的城市建设中,将退出历史 舞台,规划通过保留水产市场大门等 富有特征性的建筑局部,将铜川路水 产市场曾经的影像留存在新的城市生 活之中。

纵横交错的铁轨见证了上海的繁 荣历程,铁轨和火车成为一种有着符 号意味的特殊景观。

在真华路东侧商 业办公功能地块内保留原上海西站货 场用铁轨,将其设计为景观要素,形 成富有历史记忆的环境景观。

图 7 道路系统规划图
规划从多方面考虑城市形态,创造富有特色,富有 活力与魅力的城市景观。

将自然景观与人造环境有机结 合,创造有场所感的具有吸引力的活动空间。

突出重点
图 8 城市设计要素规划图
3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