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翻折问题参考答案

翻折问题参考答案

* D'VCB x翻折问题•解答题(共1小题)1. ( 2014?西城区一模)阅读下列材料:问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一张矩形纸片 OBCD 按图1所示放置.已知OB=10 ,BC=6, 将这张纸片折叠,使点 O 落在边CD 上,记作点A ,折痕与边OD (含端点)交于点 E,与 边OB (含端点)或其延长线交于点 F,求点A 的坐标.折痕EF 所在直线对应的函数表达式为:y=kx+n (k v 0, n%),于是有E (0, n ), F (-卫,k0),所以在Rt △ EOF 中,得到tan/ OFE= - k ,在Rt △ AOD 中,利用等角的三角函数值相 等,就可以求出线段 DA 的长(如图1) 请回答:(1) 如图1,若点E 的坐标为(0,4),直接写出点 A 的坐标; (2) 在图2中,已知点O 落在边CD 上的点A 处,请画出折痕所在的直线 EF (要求: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做法) ; 参考小明的做法,解决以下问题:(3) 将矩形沿直线y= - -x+n 折叠,求点A 的坐标;2(4) 将矩形沿直线y=kx+n 折叠,点F 在边OB 上(含端点),直接写出k 的取值范围. 考点:一次函数综合题.分析:(1)如图1,在Rt △ EOF 中,得到tan/ OFE= - k ,在Rt △ AOD 中,利用等角的三 角函数值相等,就可以求出线段 DA 的长;(2) 作OA 的中垂线即可;(3) 如图,设直线 y= -g x+n ,则E 点的坐标为(0,n ),F 点的坐标为(2n ,0), OE=n ,OF=2n ,由△ AEF ◎△ OEF 可知 OE=AE=n ,AF=OF=2n ,由/ EAF=90。

可知 A ?nA/ 1+ / 3=90° 从而求得/ 1 = / 2,得出△ DEA GAF 所以竺=—,由 FG=CB=6FA GF解得DA=3,从而求得A 点的坐标.(4) 根据图象和矩形的边长可直接得出 k 的取值范围,解答:解:(1)如图1若点E 的坐标为(0,4),直接写出点A 的坐标为(池,6 );(2)如图所示:小明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发现:要求点 A 的坐标,只要求出线段 图2AD 的长即可,连接 OA ,设(3)如图,过点F作FG丄DC于G T EF解析式为y=-二x+n ,2••• E点的坐标为(0, n),••• OE=n•F点的坐标为(2n , 0),•OF=2n•/△ AEF与厶OEF全等,•OE=AE=n , AF=OF=2n•••点 A 在 DC 上,且/ EAF=90 °•/ 1 + / 3=90 °又•••/ 3+ / 2=90 °•/ 1 = / 2在厶DEA与厶GAF中,rzi=Z2\Z ADE=Z AGF•••△ DEA GAF (AA ).AE_DA■J A =GF•/ FG=CB=6=r.■ •2n 6•DA=3•A点的坐标为(3, 6).(4)— 1 乂 W—.3•••矩形沿直线y=kx+n折叠,点F在边0B上,(1)当E点和D点重合时,k的值为—1,( 2)当F点和B点重合时,k的值为-';33点评:这是一道有关折叠的问题,主要考查一次函数、四边形、相似形等知识,试题中贯穿了方程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请注意体会.匿④ D . 1个2. ( 2015?杭州模拟)将弧 BC 沿弦BC 折叠,交直径 AB 于点D,若AD=8 , DB=10,则BC 的长是()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如图,作辅助线;首先运用圆周角定理的推论,证明 AC=DC ,此为解决该题的关键性结论;其次证明 DE=4,进而得到BE=14 ;证明△ ABC 为直角三角形,运用射影定 理求出BC,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解:如图,连接 CD 、AC ,过点C 作CE 丄AB 于点E;••奁二旋•••/ CAB= / DCB+ / DBC , •••/ ADC= / DCB+ / DBC , •••/ CAB= / ADC , AC=DC ; •/ CE 丄 AD ,• AE=DE=4 , BE=4+10=14 ; •/ AB 为半圆的直径, •••/ ACB=90 °2由射影定理得:BC =AB ?BE ,• BC=6 诉. 故选A.3. ( 2015?杭州模拟)如图,将正方形对折后展开(图 ④ 是连续两次对折后再展开),再按 图示方法折叠,能得到一个直角三角形,且它的一个锐角等于30°这样的图形有()A . 6 匸B . 16C . 2 产D . 4 下点评:该题主要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 理等几何知识点及其应用问题;解题的方法是作辅助线;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翻折 变换的性质等几何知识点来分析、判断、解答.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如图②,首先运用翻折变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证明/ FBE= / EBG (设为a,此为解题的关键性结论;再次证明/ ABD= / FBE= a,求出沪30°如图④,首先运用翻折变换的性质证明/ MAB=60 °求出/ BAC=60 °进而得到/ ACB= , 30°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如图②,由题意得:AD // CF, AC=BC••• DF=BF , EF为直角△ BDE斜边上的中线,••• EF=BF,/ FBE=/ FEB ; 而 EF // BC,:丄FEB= / EBG,/ FBE= / EBG (设为a);由题意得:/ ABD= / FBE= a ,而/ ABG=90 °二 3 a=90 ° , «=30 °如图④,由题意得:AN=AB=2AM , / AMB=90 °•••/ ABM=30 ° ° / MAB=60 °由题意得:/ NAC= / BAC= _二^—=60 °2•••/ ACB=90 ° - 60 °30 °综上所述,有一个锐角为30。

的直角三角形有两个,故选C.点评:该题以正方形为载体,主要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几何知识点及其应用问题;牢固掌握翻折变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几何知识点是解题的基础和关键.4. ( 2015?沂源县校级模拟)如图,对折矩形纸片ABCD ,使BC与AD重合,折痕为EF ,把纸片展平;再一次折叠纸片,使BC与EF重合,折痕为GH,把纸片展平;再一次折叠纸片,使点A落在GH上的点N处,并使折痕经过点 B ,折痕BM交GH于点I .若AB=4cm , 则GI的长为()A. "'cm B .氓m C .匸 cm D . ''cm4 4 矿5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如图,首先由翻折变换的性质证明BN=BA=4 , MN=MA (设为入);由勾股定理求得BQ=VI^;在直角△ MNP中,由勾股定理列出关于入的方程,求出X;运用△ BGI BAM,列出关于 GI的比例式,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如图,分别过点 M、N作MP丄GH、NQ丄BC于点P、Q ;贝U MP=AG=3 , NQ=BG=1 , GN=BQ , GP=MA ;由题意得:BN=BA=4 , MN=MA (设为X),由勾股定理得:BQ={Q2-严二届,••• PN={^ - X;由勾股定理得:入■/+(届-几)J解得:X=翌迈;[ 5由题意得:GI // AM ,•••△ BGI BAM ,• Gl=\= -l-,4 5故选D.点评:该题主要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点及其应用问题;解题的关键是作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灵活运用翻折变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点来分析、判断、解答.7. ( 2014?路南区三模)如图, AB是半圆O的直径,且 AB=8,点C为半圆上的一点,将此半圆沿BC所在的直线折叠,若圆弧 BC恰好过圆心O,则下列说法:①/ ABC=30 ° °②弧AC的长与弧OC的长相等;③弦BC的长为4Q TT④阴影部分的面积是一,,其中正确的个数是()即弧AC 的长与弧OC: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弧长的计算;扇形面积的计算. :计算题.:过点O 作OD 丄BC 于E,交半圆O 于D 点,连接CD ,如图,根据垂径定理由 OD 丄BC 得BE=CE ,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 ED=EO ,则OE= OB ,则可根据含30度的直角2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得/ OBC=3O °即/ ABC=30 °利用互余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 / BOD= / COD=60 °则可判断 △ OCD 为等边三角形,所以/ ODC=60 ° 然后根据弧长计算可计算出弧OC 的长=里n,弧AC 的长=总n,3 3的长相等;在Rt △ OBC 中,根据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得BE= ^OE=2二,则有BC=4二;由于OC=OB ,则弓形OC 的面积=弓形OB 的面积,然后根据扇形的 面积公式和S 阴影部分=S 扇形OAC 计算得到 ④ 正确.:解:过点O 作OD 丄BC 于E,交半圆O 于D 点,连接CD ,如图, •/ OD 丄 BC , ••• BE=CE ,•••半圆O 沿BC 所在的直线折叠,圆弧 BC 恰好过圆心O, • ED=EO, • OE=_OB,2• / OBC=30 °即/ ABC=30 °所以①正确; • / BOD= / COD=60 ° • △ OCD 为等边三角形, • / ODC=60 ° •••弧OC 的长八「"= n ,1803•••/ AOC=60 °.••弧 AC 的长 J :"= n ,180 3•••弧AC 的长与弧OC 的长相等,所以 ②正确; 在 Rt △ OBC 中,OE=2, / OBE=30 ° , • BE= _;OE=2 ■:, • BC=2BE=4二,所以③正确; •/ OC=OB ,•弓形OC 的面积=弓形OB 的面积, …S 阴影部分=S 扇形OAC =.= n,所以 ④ 正确.C k360 3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也考查了弧长公式和扇形的面积公式.二•解答题(共1小题)9. ( 2014?绵阳)如图1,矩形ABCD中,AB=4 , AD=3,把矩形沿直线 AC折叠,使点B 落在点E处,AE交CD于点F,连接DE .(1)求证:△ DEC◎△ EDA ;(2 )求DF的值;(3)如图2,若P为线段EC上一动点,过点 P作厶AEC的内接矩形,使其定点 Q落在线段AE上,定点M、N落在线段AC上,当线段PE的长为何值时,矩形PQMN的面积最大?并求出其最大值.E E考点:四边形综合题.专题:压轴题.分析:(1)由矩形和翻折的性质可知 AD=CE , DC=EA ,根据SSS”可求得△ DEC◎△ EDA ;(2)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得.(3)由矩形PQMN的性质得PQ// CA,所以空卫,从而求得PQ,由PN// EG,CE CA得出圧=囲,求得PN,然后根据矩形的面积公式求得解析式,即可求得.I CE EG解答:(1)证明:由矩形和翻折的性质可知: AD=CE , DC=EA ,在厶ADE与厶CED中,r AD=CE*DE=EDL DC=EA•••△ DEC◎△ EDA ( SSS);(2)解:如图1,•••/ ACD= / BAC,/ BAC= / CAE ,•••/ ACD= / CAE ,•AF=CF ,设 DF=x,贝U AF=CF=4 - x,2 2 2在 Rt△ ADF 中,AD 2+DF2=AF2,即3+X=( 4 - x)2,解得:x=—,s即 DF=_.8(3)解:如图2,由矩形PQMN的性质得PQ// CA •化严CE^又••• CE=3, AC=「「|;35设 PE=x ( O v x v 3),则,即 PQ=-^X 3_ 53X过E作EG丄AC于G ,贝U PN/ EG ,• l'=: M一CE EG1 9 又•••在 Rt△ AEC 中,EG?AC=AE ?CE,解得 EG==',•即PN=‘(3 - x),312'55设矩形 PQMN 的面积为S,则 S=PQ?PN= 4 2 -—x+4x=- 3 2—.■+3 ( 0 v x v 3) 332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