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石油企业竞争实力分析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石油企业竞争实力分析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石油企业竞争实力分析2010-06-07 | 作者:张安军| 来源:国土资源情报| 【大中小】【打印】【关闭】摘要:石油企业的国际化程度非常高,是最能体现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行业之一,它具有高风险、高资本密集、高技术密集的特.奴,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入世”后,中国石油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都遇到了国际大石油公司的竞争挑战。

认清自身竞争实力,是中国石油企业在国际、国内与国际大石油公司展开竞争的前提。

本文在详细分析中国石油企业存在的优势与劣势的基础之上,给出了提高中国石油企业国际竞争力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中国石油企业优势劣势对策一、引言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由于世界各国相继取消或放松了对商品、劳务、资本和技术等方面国际流动的管制,各国间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赖日益加深。

石油行业的国际化程度非常高,是最能体现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行业之一。

石油市场是世界范围内统一的市场,而且石油行业具有高风险、高资本密集、高技术密集的特点,行业竞争非常激烈。

“入世”后,中国须按wTO的规定减让关税、取消非关税壁垒,给予外国公司石油石化产品贸易权和分销权,国内石油企业将面对来自跨国公司的巨大竞争挑战。

同时,随着中国石油资源的日益减少,中国石油企业只有坚定不移地走国际化战略,才能满足中国日益增长的石油消费需求。

经济全球化一方面使中国石油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也为中国石油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中国石油企业只有把握住机遇,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详细分析自身实力,认清自身存在的优势与劣势,是中国石油企业与国际大石油公司展开竞争的前提。

二、中国石油企业的竞争优势1.广阔的消费市场一国石油石化产品的需求状况,会对该国石油企业的竞争力产生影响。

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石油石化产品将处于供不应求状况。

目前,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2008年中国进口原油1 .79亿吨,原油进口依存度已接近50%。

可见,一方面我国石油需求与供给之间差距很大,石油资源相对不足;另一方面巨大的需求使中国石油企业面临广阔的市场,石油企业可以通过开展国际化经营,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需求。

2.人力资源、油气资源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中国人力资源丰富,在劳动力供给方面有一定优势。

我国石油企业员工普遍具有吃苦耐劳、拼搏奉献、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生产效率相对较高。

截至2008年底,中国石油剩余探明储量为219200万吨,天然气剩余探明储量为22653.6亿立方米,油气资源总量比较丰富。

但是,相对于持续增长的油气需求,中国油气资源的发展后劲不足。

从企业层面看,中石油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

中石油的油气总储量与七大国际石油公司相比排在前列,中石化和中海油的资源优势一般(详细资料见表1)。

3.上游勘探开发环节存在一定技术优势通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石油企业的研发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目前,中国石油企业在勘探开发主体技术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陆相油气地质理论,在大型非均质砂岩油田、复式油气区滚动勘探开发以及低渗透和特低渗透油田开发等配套技术上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储层预测技术、欠平衡钻井和成像测井技术、定向井和水平井钻井技术等方面基本跟踪世界先进水平 [1]。

4.炼油能力跃居世界前列近年来,随着原有炼厂的改造升级以及新建炼厂的陆续投产,中国石油企业的炼油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2008年中国整体炼油能力跃居世界第二位,中石化全年新增炼油能力1350万吨,炼油综合配套能力突破1.9亿吨,炼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381.1万桶/日,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炼油公司。

中石油的炼油能力也有了显著提高,原油加工能力达到244万桶/日,在世界各大石油公司中排名第九位。

5.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为石油企业跨国经营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目前世界上石油剩余储量主要集中在沙特、伊朗、科威特等中东国家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前苏联国家,以及部分非洲和南美地区的国家(具体情况见表2)。

这些资源国与我国有比较好的外交关系,这对中国石油企业实施跨国经营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中国石油企业存在的劣势1.资金相对缺乏且来源单一油气勘探业属于高风险、高投人行业,一口探井动辄数百万美元。

我国石油企业普遍实力较弱,缺乏资金,因而在海外开发的油气田规模一般不太大。

在国际石油天然气领域,油气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高度结合。

从国际石油公司与投融资机构的联盟情况看,主要有与跨国银行的协议联盟、与银团的非协议联盟以及与投资银行的紧密合作等形式121。

我国石油公司的跨国经营一直得到国内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但并没有与国际投融资机构结成联盟。

与国际投融资机构相比,国内金融机构在资金实力、分析评估支持、风险管理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

2.技术水平低下,生产成本较高在正常情况下,石油生产成本应该在10美元/桶左右。

而我国的原油生产成本很高,业绩较好的大庆油田生产成本也高达17一19美元/桶。

而非洲和中东地区的生产成本只有3.73美元/桶。

沙特阿拉伯是石油生产成本最低的国家之一,每桶为l一2美元,发现石油的成本更低,每桶约10美分[3]。

我国炼油化工技术较国际先进水平有10一15年的差距,石油化工工艺尚未形成成套技术,炼油企业技术水平低,导致产品成本远远高于国际先进水平,国内产品油吨油炼费一般比国外大石油公司高50%左右。

在应用新技术及生产高附加务方面,我国企业差距更大,目前我国有近80%的无铅柴油依赖进口。

由于石油产品缺乏价格竞争力、新产品开发能力薄弱等原因,国产石油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在不断下降。

据统计,国外石油产品在中国的市场份额,目前成品油、润滑油、液化气已分别达到20%、在国际化经营方面,尽管中国石油企业在过去10%、50%。

表1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和七大国际石油公司资源潜力对比(2007年)资料来源:根据表中各石油公司网站公布的各公司2007年年报中的相关数据整理。

表2 2008年全球石油储量最大的10个资源国资料来源:Oil&Gas Journal,2008年12月22日表3世界几大石油公司指标体系原始数据(2007年)资料来源:根据表中各石油公司网站公布的各公司2007年年报中的相关数据整理3.企业规模及盈利能力存在差距一个企业的规模主要由总资产和总收人来表现。

在我国的石油企业中,除中石油外,其他企业的总资产在国际上的排名都比较靠后,中石油与中石化的合计销售收人只有埃克森美孚的77%。

另外,我国石油公司平均占用资本回报率还不到7家国际石油公司平均数的80%。

2007年,埃克森美孚公司获得了406亿美元的纯利润,刷新了世界一家公司盈利最高纪录,我国石石油公司的管理理念相差甚远,在与跨国石油公司的油企业的盈利能力与国际石油巨头的差距较大(具体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四。

我国石油企业目前职工队情况见表3)。

我国石油企业的盈利主要来自于上游业务,对国际油价的依赖程度较高,结构相对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弱,而国际大石油公司的盈利结构相对均衡,上、中、下游业务均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抗风险能力较强。

4.国际化水平相对较低在国际化经营方面,尽管中国石油企业在过去的10多年中取得了长足进步,具有一定优势,但与国际大石油公司相比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国际化水平还较低。

从海外营业收人、海外油气储量、海外油气产量、海外炼在我国石油企业中,除中石油外,其他企业的总资产在油能力等几项指标占总收人的比例来看,中国石油企国际上的排名都比较靠后,中石油与中石化的合计销业均不到20%,而BP、埃克森美孚等却在55%以上。

5.管理方式粗放,职工队伍冗员严重我国石油企业在管理方式上存在家长制作风、管理粗放等问题,近年来虽在不断改进发展,但仍与国外石油公司的管理理念相差甚远,在与跨国石油公司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4]。

我国石油企业目前职工队伍冗员严重,《Petroleum Intelligence Weekly》2008年12月01期公布的数据显示,中石油雇员人数高达167万,中石化的雇员人数也超过100万,而国际大石油公司雇员人数一般不超过10万,例如,埃克森美孚公司仅有80800名雇员,BP公司与雪佛龙公司拥有97600名和65035名雇员。

职工队伍冗员严重,影响了企业活力,加重了中国石油企业的成本负担,不利于其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四、中国石油企业应对国际竞争的对策建议上文的分析表明,虽然中国石油企业与国外石油企业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中国石油企业在一些领域具有竞争优势。

中国石油企业只有把握住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充分发挥自身竞争优势、弥补自身不足才能取得成功。

中国石油企业为了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实施人才战略和科技战略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加速培养跨国经营人才、不断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是石油企业提高其竞争力的关键。

石油企业应按照国际标准培养复合型经营人才,改变目前石油企业员工普遍存在的懂技术的不懂外语、懂外语的不懂专业技术、搞项目管理的不懂经营等问题。

重点选派人员到成功的跨国公司学习锻炼,从实践中培养才干。

国际油气市场属于“技术竞争”的市场,这种市场的竞争主要依靠技术水平和以其为核心形成的综合实力。

近年来,跨国石油公司不断更新技术装备,加大科研投人,提高竞争力,这充分说明今后石油工业的发展对技术的要求将越来越高。

因此,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局面,一方面我国石油企业应重视科技开发,加大科研投人;另一方面要通过合作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搞好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工作,努力跟踪世界先进技术,形成自己的优势技术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在国际市场的技术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实施规模经济战略石油石化企业的规模效益明显,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目前世界上的大石油公司都非常重视企业的规模化经营。

中国石油企业要想与跨国大公司抗衡,必须降低成本,实施规模经济战略。

为此,必须加快重组改制和技术改造,为实施规模经济战略提供制度和技术保证。

当然,实施规模经济战略,并不是说规模越大越好,我们不能简单地照搬国外石油石化企业的模式来研究中国石油企业的规模,要从中国国情出发,根据合理的市场需求确定企业规模。

3.实施持续重组战略1998年中国石油产业进行了资产重组,组建了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集团公司,中国石油企业的结构性调整迈出了关键步伐。

然而,石油企业历史上积聚下来的结构性问题还很多,调整的任务仍很繁重,重组改制只是结构调整的开始。

面对国际大石油公司以强强联合、突出核心、规模超大型化为特征的新一轮调整,我们必须通过持续重组改制,按上下游、内外贸、产销一体化原则,重新构造石油产业的核心生产经营业务,将辅助业务、非主营业务和非经营性资产分离出来,将产业中的无效、低效以及不良资产清理出来,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增强自身实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