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与健康(小论文)

环境与健康(小论文)

陕西理工学院Sh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环境与健康课后作业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1101班李昀洋环境与健康——人力资源管理导论:本人是在《环境与健康》的学习中,结合人力资源管理本专业课程进行的此次分析比较,参考劳动者权益保护法中相关规定并结合自身所学进行思考,对劳动者在履行劳动关系的过程中生命健康安全事宜进行描述。

关键字:职业病,劳动安全,人力资本,工伤事件,职业安全,劳动者权益保护法,以人为本,革新体制。

一、职业安全健康工作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应当了解到有关劳动安全的问题,如职业病——在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和各类危害。

具查询目前所掌握的资料,当前我国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基本内容包括职业安全健康的立法和监察、职业安全健康的管理与宣传、安全技术、工业卫生、工作时间与休假制度等。

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目的是人力资源管理者协助高层管理者为劳动者创造安全、卫生、舒适的劳动工作条件,消除和预防劳动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伤亡、职业病和急性职业中毒)以避免各类不必要的劳动纠纷事件,保障劳动者以健康的劳动力参加社会生产,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确保用人单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供给,达到效用最大化的目的。

胡锦涛同志曾指出:“让各国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是以人为本的要求,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也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内容。

”当然现在再把以人为本放在嘴边已是老调重弹,如今的社会不应一味谈什么以人为本的观念,因为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哪里需要翻来覆去地反复提倡?之所以现在还把这当件事来谈,只能说明以人为本只是空谈还没有真正的落实在用人单位的行政规范中。

但职业安全与健康工作,却是眼下实现全体劳动者体面劳动的基本前提,我们不该再止于纸上谈兵的境地。

科学发展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其基本标志就是职业安全健康。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经济总量的快速扩张,安全生产严峻形势必然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在英国还处于工业时代时,农民阶级因为“圈地运动”被迫进入城市成为工人,在工厂设备间辛勤工作,但是由于早期机械缺乏安全防护,断掌时间时有发生,工人们为了工业革命的进程付出了血淋淋的代价。

这一切在社会主义国家中不应再次重演。

因此人力资源管理的职业道德告诫我们,职业安全健康工作时刻不能放松。

二、加强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重要性我深深地了解到,职业安全健康事关劳动者的基本人权和根本利益,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对人民群众生命与健康的威胁得不到解决,会使广大劳动者感到不满,无法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严重时可能使劳资关系紧张,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形成强烈利益冲突。

并且当这些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突然发生震动性事件的时候,最终可能成为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因素之一。

我们应认识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是重中之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也有相关指导意见。

所以,人民群众的基本工作条件与生活条件如得不到改善,甚至出现尖锐的矛盾,是不利于个人和单位的发展,违背了党和政府指导思想,会直接影响社会稳定的大局。

劳动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而保障劳动者健康工作更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劳动者为经济发展贡献了很大的力量,在日常经济活动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但由于我国的劳动保障方面的建设滞后,致使广大劳动群众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从而出现了像是张海超“开胸验肺”此类事件,“要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的劳动”就要求我们加强劳动者权益保护进程,要切实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就业帮扶、生活救助、医疗互助、法律援助等各项帮扶制度,着重解决困难劳动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广大劳动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增加工资中的福利待遇让广大劳动人民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励劳动者的热情,更有利于维护用人单位的生产经营的稳定条件。

而这一切的一切除去社会和政府的责任,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智库,我们更应当寻求本专业道路上的前进方向和发展措施。

我国职业病劳动者人数呈逐年增加的态势,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当前的职业病预防体系无法遏制逐年严峻的职业病爆发趋势。

从小的方面说,这有碍于人力资源部门的发展与用人单位的资源优化升级和劳动者个人与其家庭的幸福;从大的方面讲,这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社会的目标严重相悖。

只有从中央层面高度重视,革新体制,加大投入,克服阻力,全面推进职业安全健康工作,剔除安全隐患,才能真正地造福劳动者,提高国民幸福指数,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

三、用人单位良好发展的核心是对人力资源的保护和人力资本的优化提升按照现代经济发展的观点,全面的发展应包括三个层次:社会机构转化、社会经济文化生活质量提高和最终财富量的增加,其核心是提高人民整体生活质量。

为达到这一发展目标,必须重视职业安全健康,保障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人力资本理论最早起源于经济学研究。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和贝克尔创立人力资本理论,开辟了关于人类生产能力的崭新思路。

人力资本是指体现在人身上的资本,即对生产者进行教育、职业培训等支出及其在接受教育时的机会成本等的总和,表现为蕴含于人身上的各种生产知识、劳动与管理技能以及健康素质的存量总和。

经济学家们通过系统地提出人力资本理论,使“人”这个最活跃的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认识水平。

上世纪70年代,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继出台了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并将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健康,提供安全、卫生的工作环境写进了标准之中,其核心就是最大限度地保护人力资源。

1983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罗默提出了生产四要素的理论,认为经济长期增长取决于资本、非技术劳力、人力资本和新思想。

哈佛大学的罗伯特·巴罗等人运用罗默的方法进行了调查,最后得出结论说:妨碍穷国赶上富国的,是人力资本的缺乏,而不是缺少有形资本(物质资本)。

一方面,我国当前劳动力普遍大量过剩而且劳动者素质普遍达不到社会要求的水平。

具不完全统计,今后几年里,我国城市每年待业的人数在2400万左右,而城市每年提供的就业岗位只有1100万个,缺口约为1300万。

由于劳动力大量过剩,从而形成人力资源买方市场格局。

大量用人单位用较低的工资收入和不良的作业条件使用劳动者,造成了劳动力的不安全状态,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这不符合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并且不重视对人力资源的保护。

另一方面,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进,我国加快了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脚步。

据统计,未来10年我国18-22岁的人口将减少4000万人,而在20-40岁之间,中国人口更是减少1亿-3亿。

据专家预测,未来我国劳力缺口达到1亿以上。

无论从重视当下人力资源质量的角度,还是着眼于未来人力资源数量的角度,我们都急需加强人力资源保护工作。

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最大的财富,人力资源的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发展速度和发展高度,如何把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是当下的重中之重。

我国的人力资源市场存在着职业安全健康保护不足和远景堪忧等重要问题,为了维护劳动力市场的安全稳定,加强人力资源保护的行动刻不容缓。

职业安全健康的核心是对人力资源质和量的保护。

对劳动者的关心和培养,让劳动者全面、综合的发展,使劳动者技能和自身价值达到与企业共同进步的目的,是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新模式。

如果片面追求物质产品的丰富,忽视对人力资源(劳动者)的保护,其发展前景不会理想。

具体地说,职业安全健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

工伤事故与职业危害对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在作业场所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可造成劳动者伤亡、残废、疾病、丧失或减弱工作能力,导致生产滑坡。

尤其是企业大批熟练技术工人因职业安全健康保护不足不得不提前退休,而培训新工人又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物质成本,企业人力资源体系遭到破坏,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命力和发展力。

因此,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人力资源的保护。

四、提升人力资源保护战略,加强对劳动者的保护力度职业安全健康工作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面提升人力资源保护战略,树立“以人为本”的战略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确保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

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应该立足于加强职业安全健康监管力度,根据不同地区企业的类型与特点,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着重监管企业与用工之间的劳动关系以及工人的保障情况:一是企业与员工间是否签订劳务合同并参保相关的工伤保险;二是企业的生产管理制度,如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加班加点审批制度、卫生保健制度、劳保用品发放制度及特殊保护制度;三是企业的生产技术管理的制度,如设备维修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四是企业否为员工提供了安全的生产工作环境。

此外,还应该加强对相关职业安全健康防护用品经销企业的监管,促进职业安全健康护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增强职业安全健康对人力资源的保护能力。

除加强监管外,政府及相关部门还可以借鉴其他领域或者其他国家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以完善现有的劳动保障体系,如完善安全生产培训教育体系,以完善的教育培训体制提高职业安全健康工作水平。

我们还可以建立专项基金,专门用于工伤事故受害者的治疗与补偿,让那些有没有参保工伤保险、无法认定劳动关系的工人也能够得到应有的救助。

同时,还可以考虑由政府出面主持或在政府的支持下成立类似于行业协会的专门组织,其组织形态以机构或公司形式存在,将地区的流动工人吸纳进来作为员工,与之签订劳动合同、为其参保社会保险,使用高级的防护设备。

形成一支技术含量高,防护措施完善的施工工作队伍,既解决了工人劳动关系不固定的问题,又使其获得劳动者应有的保障与权益,从根本上防止了工伤事故的发生。

各种工伤事故的发生,有很多还是与职业安全健康保护不严直接相关。

加强职业安全健康保护实际上就是消除生产中会引起伤亡事故等的潜在因素,以保证工人在生产中的安全。

在美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对于从事危险工作的工人,都会有非常完善的安全技术措施予以保障。

我国可以通过引进技术解决部分技术问题,但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劳动保障不足,工伤事故高发的问题,还应从政府角度加大对劳工职业安全健康保护的技术开发的支持力度,通过科研项目、招标等鼓励方式促进自主研发,以普及那些保护技术,同时对于生产经营安全保障器材或技术的公司予以政策上的支持,有效降低用工企业对于劳工实施保障的成本。

2011年11月10日,国家安监总局下发了《安全生产科技“十二五”规划》,这是我国贯彻落实“科技兴安”战略的重大举措,必将加快我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进步,提升安全生产保障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