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个月宝宝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个月宝宝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一、7-9个月宝宝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1.大肌肉运动方面:满6个月的宝宝很快便会坐稳,而且学会连续翻身,到7月时
已开始学习匍行,进入第八个月,练习爬行就是他最重要的任务了。

(宝宝从会坐发展到学习手膝着地爬行,并逐渐学会从爬行到扶物站起,横向跨步。

这就为以后的行走奠定了基础。

)
2.精细动作方面:这时的宝宝能按大人吩咐拿玩具,说明宝宝已经记住玩具的名称,看到它在哪里能马上动手去取。

此时,宝宝的分辩力、记忆力、观察力和动作技能都配合的很好。

(手的动作已非常灵活;用它表示的语言更加丰富;会揭开纸或布找到玩具;会有食指操作多种开关。


3.感知方面:这个阶段,宝宝已经拥有了良好的记忆力。

他对周围的环境的兴趣大有提高,能注视周围更多的人和物体,并对不同事物表现出不同的表情。

凡是具有色彩或处于动态的自然景物,都能引起宝宝的注意。

因此,要利用宝宝的这一特点,让他多听多看。

(这个时期的宝宝还会认识任意三个他喜欢的身体部位。


4.语言方面:宝宝开始会模仿父母的声音、动作,这是他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他还会向别人表达意愿,会用四种以上的姿势去表达语言(这里包括用表情),这是任何一个母亲都能懂得的表达方式。

当宝宝能用语言之外的方法表达时,他自然也能理解别人语言之外的用意,即学会察言观色,这是一生都有用的交往技巧,它使宝宝更加机灵、更加善解人意。

5.社交和情感方面:宝宝会对娃娃表示关心,这是关注别人,同情别人的开端;懂得别人的谈话,当谈到自己时会表现出害羞的神情。

能分清身边人,熟人和陌生人,对熟悉的人喜欢用咿呀话语交流沟通,陌生人表示不安。

二、7-9个月的宝宝能做的
1.有亲子依恋情绪;
2.个性发展,好奇心日益旺盛;
3.能够熟练爬行;
4.会用拇指和食物对捏取物,会拿勺子盛到食物;
5.穿衣时能伸头伸手配合;
6.扶杯喝水,自食饼干;
7.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发展;
8.有模仿行为,如“谢谢”、“再见”8.指认3-4种日常物品,会指身体1-2个部位。

三、7-9个月宝宝的游戏
1.追皮球:妈妈把皮球从床的这边滚到床的另一边,引导宝宝爬地去把皮球抱住或者用手拍打皮球。

(这个游戏能促进宝宝熟练地爬行、活动全身部分肌肉)
爬行训练了脑指挥肌肉协调活动的能力扩大了宝宝认识世界的范围,能促进大脑的发育。

练习爬行最好的玩具是色彩鲜艳、大小不同的皮球。

皮球之所以能受到宝宝青睐,是因为无须宝宝费什么劲,皮球就能滚得老远。

此外,每次皮球滚动的方向是无法预料的,而且皮球可以失而复得,这就是增加了宝宝玩耍的新奇性和趣味性。

2.奇妙的口袋:做一个布口袋,让宝宝看着你将一个汤匙,一个手刷或一个塑料杯放进去,然后让宝宝玩弄这个口袋,并鼓励他找出口袋里的东西。

(这个游戏训练宝宝的注意力,观察力和记忆力,同时促进宝宝触觉的发展)
3.准备一个相册:你制作的宝宝相册应小到能让宝宝抓住和玩弄,当宝宝进入“陌生人焦虑症”阶段时,这是个有益的玩具。

(能满足宝宝对人的面孔喜爱之情,而且你不在时,对宝宝来说,相册是个临时的替代物。

4.捏拢放开:大人边念歌儿“捏拢放开、捏拢放开、小手拍一拍。

捏拢放开、捏拢放开,小手放下来。

爬呀、爬呀、爬呀、爬呀爬到头顶上。

这是眼睛、这是鼻子、这是嘴巴”边做动作。

捏拢:大人把宝宝的五指合上。

放开:再把宝宝的五指伸开。

小手拍一拍:大人左手握住宝宝的一只手,用右手轻轻地拍宝宝的小手三下。

小手放下来;大人握着宝宝的手放下来。

爬呀:大人左手握住宝宝的一只手,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从宝宝手心开始向上“爬”,一直爬到头顶上。

最后一句按儿歌顺序指宝宝的眼睛、鼻子和嘴巴。

(这个游戏有利于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同时在玩中帮助宝宝认识自己的五官。


5.敲敲打打:给宝宝一些可敲打的东西,如带盖子的小罐子、奶粉桶或咖啡罐等,然后再给他一根木质的汤匙,让他自由地玩敲敲打打的游戏。

(教宝宝认识声音的起因,同时让他了解因果关系)
6.澡盆里的沉与浮:当你用澡盆给宝宝洗澡时,可以不时地给他一些玩具。

不必限于那些能漂浮的东西。

还可以试着给他一些能沉下去的。

(在澡盆中嬉戏对宝宝来说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了解哪些东西会漂浮,哪些会下沉也是很有趣的。

7.对拉棉球:将两个棉球系在松紧带的两头,你抓住一个,让宝宝抓住另一个,你轻轻地拉开一点,然后弹回去,让宝宝也这样做。

请多重复几遍。

(这一活动能增加宝宝的肌肉力量,并教宝宝知道“力”是如何产生的。


8.拍气球:你与宝宝面对面的坐在床上,鼓起你的嘴部做气球状,然后用手轻轻拍拍它,发出“扑扑”声。

反复做这动作,直到孩子会模仿为止。

(孩子喜欢那些易于看出其结果的重复性活动,这些活动能使他更好地理解因果关系。


9.指偶游戏:把故事中的角色做成小指偶,大人带上指偶给宝宝讲故事(最好是以表演短剧的形式,即多些对话)。

讲完后将这些指偶套在宝宝的指头上,让宝宝模仿大人。

(这些小故事会引起宝宝,有助于他将注意力集中于某个事物。

你应该鼓励宝宝模仿,让他也来试试。


10.跳绳子:妈妈抱宝宝坐在桌子前,桌子上放着两根绳子,一根绳子系着玩具,一根没有,让宝宝自己选择拉哪一根绳。

经过多次反复,宝宝可以分辨出哪根绳上有玩具,哪根绳上没有,并很快地把玩具拉过来。

(初步训练宝宝分辨事物的能力)
11.在一个彩色小箱中放上色彩斑斓、样式和质地不同的物体,如小镜子、项圈、小彩球。

你每天都打开小箱子,让宝宝看着箱子里都有什么。

(要经常更换箱子里的东西。

因为孩子正等着辨认箱中可能会出现的小玩意,这会增强他的记忆力。


12.滚球:你与宝宝面对面坐在地板上,腿伸开,四脚相对,将一个大皮球向他滚去,然后鼓励他将球向你滚回。

根据宝宝的熟练程度可适度延长滚球的距离。

(这是一个易于看出其结果的重复性活动,它在便于宝宝更好地理解因果关系的同时,促进了
宝宝手眼的协调能力。


13.捏豆豆:让宝宝坐在你腿上,两肘搁在桌面上,在桌上的盘子里放一个有盖的透明的杯子,里面装上色彩的豆豆(黑豆、黄豆、绿豆)。

告诉他:“这是豆豆”。

边说边示范把一粒豆豆从盘里放进杯子里。

让宝宝来操作,教他用拇指和食指捏起豆豆,放进杯子里。

(这个游戏训练宝宝拇指和食指配合捏物的灵活性和手眼协调的能力)
14.找玩具:把宝宝正在玩的玩具拿走,当着他的面藏到被子或枕头下(一点不露),让宝宝把玩具找出来。

再将玩具藏到小箱子里,然后当着宝宝的面,把它取出来,藏进一只小包里,让宝宝找。

(这时妈妈要做的是:看宝宝会不会翻小包,是不是仍到箱子里找;当他往箱子里看时,他会出现什么表情。

宝宝找玩具的过程,就是他观察、记忆、推理后才行动的过程。


15.盒子与玩具:给宝宝大小不同的盒子各一个,教他将盒子变得放进大盒子里面而不是把大盒子往小盒子里放。

之后,再给他一些积木,教他将积木放进小盒子后,再把小盒子放进大盒子里。

(这些活动训练宝宝的观察能力,使之了解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培养他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当婴儿的经验越来越多时他所拥有的知识也就越来越丰富,这就是他在学习新东西时更容易。

这是因为记忆力不是孤立存在的。

当各种各样的信息在婴儿的脑子里彼此形成联系时,新的记忆信息就会被保存下来。

这种信息连接要等婴儿长到8-9个月才会发生。

那时,婴儿在学习新东西时,脑内会有更多的信息连接发生,这样他就更容易学到新知识,并回答起学过的知识。

科学研究表明:手的活动可以促进大脑的发育。

手指的活动越多、越精细,就越能刺激大脑中心相应区域的活动,从而使思维活跃。

同时,大脑在接受刺激后,反过来使手的动作的灵巧性得以发展和提高。

对婴儿来说,手的动作发展很重要,因为手的动作出现在语言之前,它比语言更早地反映心灵世界。

手是婴儿感知事物的器官,它能反映婴儿心灵极其微妙的变化。

在早期学习中把自己和周围环境分离开来,这是婴儿学习中的一个关键过程。

一旦他意识到他已经和父母分开了,他就会开始明白他的所见、所闻、所感、所知和所想都依赖于对世界的认识和学习。

发展心理学家们认为,使婴儿认识到这一点的一种方式是他们对自身的关注和聆听自己的声音。

研究人员发现,越小的婴儿越偏爱关注自己,到8个月时,他们开始明白无须再把关注集中在自己身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