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在小学低年级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听的习惯

在小学低年级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听的习惯

在小学低年级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听的习惯摘要:本文探讨了在小学低年级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的三种教学途径。

这些方法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的习惯,从而使学生能迅速捕捉有效信息,提高听的能力,并提高积极思考的能力。

关键词:低年级;培养听;多途径;多方法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045-01听力是人们进行交际活动时所需要的基本能力之一。

“听”是一个积极的获取信息的过程。

因此在小学低年级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听”,是很必要的。

这里的“听”是指在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过程中或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迅速捕捉有效信息,大大增加有效输入,并培养进行积极思考的能力,从而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习效率。

因此,我在低年级第一堂课起就尝试多途径多方法地培养学生“听”。

1.教会学生在课堂上听什么在第一堂课,我便让一年级学生象背口诀一样背诵:“课堂上听什么,听老师,听同学,听录音。

”以此明确听的任务,从而有计划、有目的、持之以恒地进行常规训练,着重在”听”上。

1.1 听老师。

我通过集中强化训练与平时长期结合的方法,反复要求学生做到先听再做,能尽早正确理解常用课堂英语。

如布置学习任务时,做游戏时,一定要做到安静,用心听,听明白了指令、要求,再去做。

尤其是在教学新内容、示范新单词、句子发音时,要让学生耳听清、眼看明,绝对不能让他们养成老师讲时,他们也叽叽喳喳地同步讲的坏习惯。

这样根本看不清口形的变化,听不清发音的要领,从而导致错误发音增加,给教与学都带来额外的负担,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这样还会使学生形成浮躁的学习性格,在英语启蒙阶段人为地为学好英语设置了障碍,长期下去就会导致严重的发音问题,影响说话能力的发展,扼杀学习的兴趣。

1.2 听同学。

当然课堂是一个双边互动的教学场所,是小学生用英语交际的主要场合。

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活动占了重要地位,而学生是一个主观能动性、创新意识很强的群体,因此听同学讲是一个很好的信息来源。

倾听同学讲话,首先培养的是一种互相尊重的美德,也是小学英语教学中陶冶情操的一个方面。

但是低年级学生注意力较弱,往往容易走神,针对这一点,我便要求他们有目的地去听,一听优点,二听缺点。

专门训练学生听优、缺点的能力,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从听者的角度看,听优点有利于学生发现他人的闪光点,与自己作比较,把优点吸取过来为己所用;听缺点通过发现他人的不足之处,以避免产生同样的错误;从说者的角度看,听优点是对他们的一种肯定,有利于自信心的培养;而”找缺点”有利于他们及时发现问题并改正,培养勇于接受他人劝告的品质。

通过这样的训练,还能促进学生之间友好的人际交往与互助气氛的形成。

如可以指导学生从语音方面去听,如音的长短、轻重,口形的变化,然后再尝试让学生从对话的语调、情感等方面去听,能听出用语是否合适,语言是否符合实际交往规则,有否符合英美文化习惯。

1.3 听录音。

在低年级英语教学中,语音教学是个受广大家长关注、十分突出的问题。

有些家长就很尖锐地指出,如果语音学不好,不如不学。

确实,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我国的顺利入世,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而掌握英语口语能力是学习英语最重要的目的之一。

自然规范的语音、语调将为有效的口语交际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在英语教学起始阶段,语音的培养便是重中之重。

在缺少良好的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听课文磁带、听英美人士的对话成了训练语音必要的手段。

我坚持每堂课让学生听录音,并反复跟读,强调模仿录音里的语音语调,在学生中形成谁学得象谁就学得好的观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发音习惯。

我还要求学生天天在家中听录音,采用听读形式,增加听音、模仿和实践、感受地道的语音的机会,同时提高听的能力,为形成良好的语感,培养用英语思维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要求学生听清每一句话,并进行想象,把听到的东西与实物或与现实生活中某一语境结合起来,这样便能加速理解,有效促进语言吸收,从而为进一步使用语言打下基础。

2.多把注意指向“听”的学生在平时的课堂中,因为我们老师的注意往往只集中在那些正在“读、说、演”的学生身上,而对更大一部分正在“听”的学生却常常忽视。

孰不知,只有把“听”的任务和权利交给学生,调动每个学生”听”的积极性,才能更好地促使全体学生的主动学习,尤其在一些课堂常规的细节中,教师应努力把注意多指向正在“听”的学生身上。

2.1 仪态上。

为显示教师的亲切及对学生的尊重,老师们总会特别注意正在发言的学生,但如果为此而忽视“听”的学生就不行了。

因此,我常有意在倾听学生说话时,用身体语言来说话。

如将目光环视周围,以了解学生听的情况,发现优秀及时表扬,如悄悄地向他伸出大拇指。

发现听得不认真的,及时提醒,如拍一下他的肩或用眼睛注视他。

有时干脆坐到“听众”中间,和他们一起乐滋滋地欣赏学生表演,让他们明白,“听”不光是老师的事情,而是我们共同的事情。

2.2 语言上。

语言学家克拉申认为:“学习的情感因素会阻碍或加速语言的习得。

只有在最佳情感条件下,才会产生真正的习得。

”学生具备了最佳情感,即具备了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心理的满足就会转化成浓厚的学习兴趣。

因此,我从不忘记鼓励听得认真、会听的学生,满足低年级学生关心学习的直接结果,渴望及时的肯定和赞扬的心理,从而建立起听者的最佳情感。

我在课堂教学中积累了大量的表扬语,如”you have sharpears.”“great!”“clever!”“super!”“wonderful!”语言简洁易懂,而又有鼓动性。

我相信只要教师长期坚持,学生肯定会对”听”引起重视而乐听。

3.在活动中加强听力训练并深化听的意识在未学习系统的音标知识前,低年级学生主要靠听、模仿,从而学得语言。

对他们来说,”听”几乎成了唯一的输入途径。

因此,课堂上一个学生会不会听,听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了对新授语言知识的接受和巩固,也就决定了他们会不会讲,讲得准不准,而立刻体验学习成功的期望是否满足又影响了他们的后继学习。

针对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我有意识地在活动中加强听力训练并深化听的意识。

3.1 运用指令,开展一系列活动。

我在教学中采用tpr即全身反应法,让学生在有节奏的说唱中体验语言,在有韵律的歌唱中感受语言,在轻松愉快的行动中输入语言,让他们在做中学,在唱中学,在表演中学。

节奏和动作能刺激大脑皮层,激活记忆,使学生从对各指令的反映中自然习得语言,从而为培养他们运用英语进行顺利的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教学16个人体部位词时,我用游戏听听指指(touch your nose…)来引入新课。

在大量的感知后再教学新单词,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而且以后当学生一碰到这些单词,就会联想起实物,从而避免了英语--中文--实物的翻译过程,为从小培养用英语思维打下基础。

这种听力活动,还可以听听画画,听听说说,听听猜猜等形式进行,颇受低段学生欢迎。

如教学数字时,可用指令clap two,stamp five来强化单个数字的记忆。

游戏活动又是一个扩大输入量的好机会,如在做what’s missing?巩固动物名称游戏时,我用动作示范look up、look down、turn around、sleep四个指令让学生模仿并开展游戏。

学生觉得又新奇又好玩,不仅巩固了应学的单词,也很容易地渗透了额外的内容。

如果能长期进行,这样的积累对学生来说是一种不小的收获。

3.2 充分利用儿歌、歌曲、小诗等进行听力训练。

低段学生对儿歌的学习兴趣浓厚,儿歌也易记得,利用儿歌把相关内容编起来,不仅能提高听的质量,又能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率。

如记忆家庭成员称呼时,我运用了以下儿歌:我叫爸爸daddy,daddy;我叫妈妈mummy,mummy;爷爷外公grandpa,grandpa;奶奶外婆grandma,grandma,叔叔舅舅伯伯是uncle;婶婶姑姑阿姨是aunty。

边念边让小朋友想象这些家庭成员的模样,就很容易地记住了这一串单词,比单纯的模仿要高效得多。

歌曲也是一个很好的听力材料,千万不能忽视它。

如我先让学生唱how are you?这首歌,通过反复的听唱,让他们熟记在心,为教学how are you?带来极大的便利,我很轻松地便教完了这一课。

3.3 推出小老师聘请活动。

为了及时鼓励优秀的学生,并在学生中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我推出了聘请小老师活动。

小老师上岗条件是课堂上听得最认真,发音最好。

我郑重地不定期地以发喜报形式聘请学生做小老师。

教学新课时让他们上台来示范发音、口形,在学生中产生他能发好我也能发好的竞争心理,从而深化全体学生听的意识,在脑中形成只有听好才能发好音,学好语言的意识。

巩固对话时,也叫小老师上前对话,小老师们流利的会话,纯正的口音,令其他学生羡慕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要认真学的热情。

总之小老师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促进了他们去认真听。

参考文献[1] sarah phillips:《少年儿童英语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 1998年[2] 王之江:《基础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1年[3] 张莺:《小学英语教学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4] 《小学教学全书·英语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5年[5] 《中小学外语教学》2001第7、9期北京师范大学《中小学外语教学》编辑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