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管理规定

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管理规定

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管理规定1 总则1.1 为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管理制度,根据党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结合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管理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1.2 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管理,要坚持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按照集团公司党组要求,推动以“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为目标的领导班子建设,造就一支适应企业科学发展的高素质领导人员队伍,为建设世界企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1.3 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管理必须坚持以下原则:1.3.1 党管干部原则;1.3.2 任人唯贤,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注重实绩原则;1.3.3 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原则;1.3.4 组织认定和职工群众认可原则;1.3.5 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能力建设、制度建设相结合原则;1.3.6 结构合理、配置科学原则;1.3.7 民主集中制原则;1.3.8 权利与责任统一,激励与约束并重原则;1.3.9 依法管理原则。

1.4 本规定所称领导班子为公司各级领导班子,领导人员为公司各级管理岗位上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员。

1.5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的管理,各级领导班子按照管理权限和工作程序履行管理职责。

2 体制与管理2.1 公司党委根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集团公司党组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公司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管理工作的制度、规定和办法等;对各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指导,纠正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2.2 公司党委组织部、领导人员管理部(处)(以下简称组织部)是公司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分别对公司党委和行政负责。

公司所属二级单位领导人员的日常管理应归口一个部门统一负责,受本单位党、政领导班子共同领导。

2.3 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实行分级管理。

2.3.1 公司党委协助管理集团公司党组管理的领导人员,管理公司所属二级单位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公司机关部门领导人员及其他需要管理的领导人员;2.3.2 公司组织部经授权管理公司直属车间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公司机关部门下设正副主管(部长、科长、主任,以下简称主管)及相当职务人员;2.3.3 公司所属二级单位协助管理公司管理的领导人员,根据公司党委授权管理本单位所属基层单位领导班子及其成员、本单位机关部门领导人员及其他需要管理的领导人员。

2.4 领导人员在管理岗位从事领导工作,按管理层次分为高层、中层和基层领导人员。

高层领导人员为公司领导班子正副职及相当职务人员;中层领导人员为公司总经理助理、副三总师、机关部门正副职、二级单位领导班子正副职及相当职务人员;基层领导人员为公司机关部门正副主管、直属车间领导班子正副职、二级单位机关部门领导人员和下属车间领导班子正副职及相当职务人员。

2.5 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管理的主要内容:领导班子的配备、调整,思想建设、能力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领导人员的选拔任用、考核评价、交流轮岗、教育培训、激励、监督、退出等。

2.6 领导班子自身的思想作风建设,由党政一把手共同负责,以书记为主;所属单位领导班子建设,由党政共同负责,以党委(党总支部、党支部,下同)为主;领导人员后备队伍建设,由党政共同负责,以党委为主。

2.7 领导班子实行任期管理。

行政领导班子每届任期三年,党委班子任期按有关规定执行。

领导班子任期届满按规定程序和要求进行换届。

每届任期中,党委和行政主要领导原则上要保持相对稳定。

2.8 领导人员实行岗位管理。

领导人员行使聘任岗位职权,履行聘任岗位职责,异岗异薪,岗变薪变。

2.9 行政领导人员实行聘任制,聘期一般为三年;党委、纪委、工会、团委领导人员实行选任制,任期按各自章程规定执行。

党群部门领导人员实行委任制,任期一般为三年。

由于年龄、工作需要等原因进行的调整,不受聘任期限制。

2.10 积极稳妥地推行领导人员公开选拔制度。

根据实际情况,对新设和空缺岗位的领导人员选拔,采取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竞争性差额选拔等方式进行,建立优胜劣汰、能上能下的领导人员选拔任用竞争机制。

2.11 提拔任职的领导人员实行试用期制度。

2.11.1领导人员任职试用期为一年(根据情况可适当延长),领导人员在试用期间,履行试任职务的职责,享受相应的待遇。

2.11.2 试用期满,经考察合格,决定正式任职的,试用期计入任职时间;经考察不合格决定免去试用职务的,不再保留试用期间的有关待遇,一般按试用前原职级安排适当工作。

2.11.3 试用期间,因脱产学习等原因离岗时间超过半年的,延长试用期;因病住院治疗时间超过半年的,自病愈参加工作之日起,重新连续计算试用期。

2.11.4 领导人员任职试用期间,由上级党委分管领导及组织、纪检等部门,共同履行对领导人员的经常性教育、管理和监督职责。

组织、纪检部门负责受理领导人员任职试用期间的群众举报,进行调查核实并提出处理意见或建议。

2.11.5 试用期间,一般不调整工作,确因工作需要进行调整的,不再延长试用期。

2.11.6 试用期满,由上一级组织干部部门牵头组织实施考察工作。

考察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在了解试用期间的思想政治表现、组织领导能力、工作作风、工作实绩和廉洁自律等情况的同时,重点考察对所任职务的适应能力和履行职责的情况。

考察工作一般应在领导人员试用期满后1个月内完成。

主要步骤是:①领导人员本人撰写述职报告;②在一定范围内对试用领导人员是否胜任试任职务进行民主测评;③通过个别谈话、调查了解等方式进行全面考察;④征求纪检监察等部门意见;⑤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试用领导人员作出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评价,提出是否正式任职的建议。

2.11.7 试用期领导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终止试用期,免除所担任的试用职务:2.11.7.1 政治素质差,不服从工作调遣和上级指示,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对工作大局造成一定影响,或在班子中搞无原则纠纷,影响班子团结的;2.11.7.2 组织领导能力较弱,岗位适应能力或职责意识差,导致分管工作明显下滑,工作打不开局面,工作目标难以完成,或独断专行,造成重大损失和严重后果的;2.11.7.3 工作作风不端正,官僚主义严重,对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问题不及时解决,造成严重不良后果或导致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稳定的;2.11.7.4 有以权谋私、贪污腐化或其他不良行为的;2.11.7.5 试用期内受严重警告及以上党纪处分或记过及以上政纪处分的;2.11.7.6 在试用期满组织考察中,民主测评“基本不称职”和“不称职”得票之和超过25%,经上级组织干部部门认定为不称职的;2.11.7.7 有其他严重问题,应免去试任职务的。

2.12 公司根据需要对所属独立核算单位的财务负责人实行委派制度。

被委派人员实行双重管理,以委派单位管理为主,所在单位管理为辅。

2.13 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队伍建设,形成和保持年龄梯次配备、专业合理搭配、气质相济互补的结构和整体较高的文化层次。

2.14 科学设置领导职数,严格定岗定编。

中层领导人员职数按照《中国石化直属单位中层领导人员职数总量管理暂行办法》规范管理,基层领导人员职数由公司合理设置,实行总量控制,宏观管理。

职数调整须报公司人力资源部(处)审批,不得超职数配备。

2.15 科学、规范设置党群组织工作机构、岗位、职务,选强配齐党务政工人员。

党、政、工、纪、团职务可根据情况分设或兼职,兼职党务政工人员要落实工作职责,认真履职。

党务政工人员待遇与同一层次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同等对待。

2.16 坚持和完善领导人员备案制度。

凡规定应报公司任前备案的领导人员,呈报单位应在上会讨论前与公司组织部进行沟通;讨论研究后,向公司组织部报送任职请示,并附《领导人员任免审批呈报表》和考察材料,经审查同意后再办理任免手续。

凡规定任后备案的,应在上会讨论前与公司组织部进行沟通,在任免后15天内,将领导人员任免文件报公司组织部。

3 任用条件3.1 领导人员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3.1.1 具有履行职责所需要的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公司党委行政的决策部署;3.1.2 具有一定的企业管理经验,市场竞争意识强,有履职需具备的分析判断能力、专业管理能力、开拓创新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处理复杂问题和突发事件的能力,工作业绩突出;3.1.3 具有履行岗位职责需要的政策法规常识、企业管理知识和专业知识;3.1.4 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行和职业素养,诚信务实,团结合作,勤勉尽责,遵纪守法,廉洁从业,作风形象和职业信誉好;3.1.5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身体健康。

3.2 中层领导人员还应达到公司提出的各项要求,其中党政主要领导应具备下列条件:3.2.1 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能从公司全局的角度观察和处理问题,大局意识强;3.2.2 有较强的抓班子、带队伍、做群众工作的能力,能够驾驭复杂局面;3.2.3 胸怀宽广,作风民主,团结共事,知人善任。

3.3 提拔担任领导职务的,应具备下列资格:3.3.1 初聘年龄一般在45岁以下;3.3.2 一般应具有5年以上工龄;3.3.3 提任正职的,一般应具有同级副职(或相当同级副职)2年以上工作经历;提任副职的,一般应具有下一级正职3年以上工作经历。

3.3.4 一般应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3.3.5 一般应参加过相应的培训,因特殊情况在提任前未达到培训要求的,应在提任后1年内完成培训;3.3.6 担任党内领导职务的,应符合《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的党龄要求;3.3.7 担任董事、监事、总法律顾问、副总会计师等职务的,应具备国家规定的任职资格;3.3.8 提拔担任中层及以上领导人员,一般应从后备领导人员中选拔。

注重从有主要生产装置、重大项目建设和关键岗位工作经历,经过艰苦环境锻炼的人员中选拔领导人员。

特别优秀且工作需要的,可以破格提拔;越级提拔的应报上级组织干部部门同意。

4 选拔方式4.1 选拔领导人员,主要采取组织选拔、竞争上岗、公开招聘、竞争性差额选拔等方式进行。

4.2 组织选拔一般应当经过下列程序:4.2.1 民主推荐;4.2.2 组织考察;4.2.3 综合分析考察情况,在征求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任用建议;4.2.4 酝酿与讨论决定;4.2.5 任前公示;4.2.6 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履行任职手续。

4.3 竞争上岗、公开招聘一般应当经过下列程序:4.3.1 制定实施方案;4.3.2 公布条件(岗位、职责、要求)。

竞争上岗在本单位(部门)或一定范围内公布,公开招聘面向全公司公布;4.3.3 报名与资格审查;4.3.4 知识、能力、素质、心理等方面的测试。

根据岗位属性,测试一般由笔试和面试组成;4.3.5 根据测试结果,确定考察对象;4.3.6 组织考察,在民主测评和征求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任用建议;4.3.7 讨论决定;4.3.8 任前公示;4.3.9 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履行任职手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