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训练发散思维

训练发散思维

训练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浅谈英语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人民教育出版社英语室郑旺全在构成智力教育的各要素中,思维能力的培养占据着核心地位。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推测、发散、想象和创造的思维过程。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认为,发散性思维是指“从给定的信息中产生信息,其着重点是从同一的来源中产生各种各样的为数众多的输出”。

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等特点。

发散性思维强调通过联想和迁移对同一个问题形成尽可能多的答案并寻找多种正确途径。

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发散式思维训练,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机会,帮助他们开阔思路,丰富想象,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改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质量。

一、培养学习兴趣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发散性思维的重要条件。

兴趣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推动力。

它可以充分发挥智力的作用,使其感知力敏锐、思维活动、想象丰富,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有不少老师在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时都谈到,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哪怕是难度再大,他们也都愿意去主动学习,在课堂上善于思维,表现积极。

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关系。

在语文(0.20)、数学(0.49)、外语(0.57)三科当中,外语的表现最为明显。

同时,从初一到初三,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水平逐渐下降(0.751/0.693/0.685)。

兴趣的丧失导致部分学生失去继续学习的动力,从而产生厌学的倾向,使得两极分化现象日渐严重。

为了培养学生稳定、专一而持久的外语学习兴趣,我们需要做到:1.明显动机向学生强调英语的重要地位及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远大志向,帮助他们形成明确而强烈的学习动机。

2.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师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设问、质疑等方式,创设问题情景,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引起他们新的探究活动。

3.教学内容富有趣味性应根据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安排富有趣味性和幽默感的教学内容。

教材应安排新颖有趣、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

就低年级而言,应多安排一些歌曲、游戏、谜语、压韵诗、小对话、小表演等活动。

4.培养融洽师生关系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高超教学技巧和热爱学生的教师往往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喜爱,而融洽的师生关系又能进一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发挥想象力想象力是一种能动的思维能力,它是通过形象和抽象思维,对头脑中已有的各种素材进行加工,重新排列组合,创造出未曾感知过的新形象的过程。

想象力的培养离不开知识的积累和存储,但平时的训练和开发更是必不可少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从每一个环节上重视想象力的训练。

下面试举几例:1.单词联想在学习单词时,要求学生就最近学习过的一个单词发挥联想,让他们写出与这个单词词意有关联的任何单词。

在进行这种练习活动时,事先可给他们一两分钟的准备时间。

如让学生就discuss一词联想,他们可能会说出以下的一些单词:talk, doubt, think, regret, judge, sure, discuss, parliament, mistake, committee, director, wonder等。

在进行这种练习时,可以以竞赛的方式进行,看谁想到的单词多,谁就是胜者。

2.标题竞猜让学生通过阅读一些文章的标题来猜测文章的内容和作者观点的形式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一种好方式。

这些文章有可能是从代表各种观点的报刊杂志或网上摘引而来,题材不同,体裁各异。

让学生一方面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进行猜测,另一方面也能帮助他们开阔视野,找到差距。

如让学生根据下列标题猜测文章内容:1)US welcomes OPEC Output2)Beijing Eyes 20083)US-China Trade Pact on Track for Final Passage4)Public Take Recycling into Their Own Hads5)Sampras Survives at US Open6)Paper Says Russian Missile Hit Kursk7)Two Koreas to March Together in Sydney3.故事续尾在阅读一篇文章或一个故事时,在结尾处留有悬念,要么提一个问题,要么让学生把故事的结尾续上,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

这种方式给学生留有充分想象的空间,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的结尾,教师不要急于作出评判,而应鼓励每个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

如下面的一个小故事:David is a policeman in Sydney. He lives in a small apartment close to Cooge beach. It is usually a very quiet neighborhood. One night, however, he heard a gunshot and a scream outside his window. … 在看完前面的内容后,问学生What will happen next? Please continue the story.同时,教材中也有不少这样的练习:如初二教材第39课John’s day中,John 住在大楼的第十五层,但他每天下班回家时却只坐电梯到十二层,然后走上去最后三层。

课文最后有一个问题:Why doesn’t he use the lift for the last three floors?给学生们留下了发挥想象的空间。

三、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发散性思维训练促使学生在外语学习中,在听、说、读、写各个环节中的训练中,发展着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帮助学生产生许多联想,促使他们全面考虑问题,并形成各自的观点和想法。

如在听讲课文时能根据自己的体会提出不同的看法,在讨论时说出独特而新颖的见解,在阅读时能对材料进行对比和联想,在写作时能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等等。

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的方法有很多,这里仅举几例进行说明:1.大脑激荡法(brainstorming)由创造基金会的创始人A·奥斯本提出,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通过大脑的迅速联想,产生尽可能多的想法和建议。

如就某一个问题“讲出你所想到的全部办法”或“列出你所想到的全部事实”等。

在采用这种方法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一开始教师不要对学生的回答做评价,以便让学生有一个宽松的环境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各种观点,并强调每个人的观点和想法都是平等的和重要的。

其一般训练步骤如下:1)教师提出问题。

如:“Why are the trees cut down? Please list as many answers as possible.”2)允许几分钟的准备时间。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暗示,如“生活中看到的东西有哪些是与木材有关的?”3)记录学生的答案。

把学生的答案写在黑板上或记录在笔记本中。

4)制订标准。

当所有的答案都记录下来后,就制定一个解决最佳方案的标准。

如砍伐木材的原因有很多,但大家都同意的有哪几条,并可用图表等形式表现出来。

5)不要对不符合标准的答案进行指责。

Why are the trees cut down? List six reasons.2.讨论讨论是日常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当讨论问题时,每一方为了讲清自己的基本思路和观点,并批驳对方的基本思路和观点,需要调动各自的智慧和积极性,使自己的思维状态处于高度活跃状态。

同时,由于每个人的知识背景和思维习惯,观察问题的角度和方法都不相同,通过讨论也可以互相启迪,达到思维的互补性。

讨论时一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讨论的题目必须是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

如:Is smoking/reading in bed a bad or good habit? 如果讨论的主题超越了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他们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讨论时就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来,同时如果学生对讨论的主题不感兴趣,讨论也无法展开。

2)讨论的题目不能是用Yes或No直接加以回答的,否则就失去了讨论的意义了。

3)在讨论前,可就某个话题让学生列出与他们的经验或经历有关的主要事实。

4)教师可给一定时间作准备,以便学生进行思考或作笔记。

5)讨论最好以竞赛的方式进行。

这样更能调动双方的积极性。

4.任务型的活动设计这是一种以交际教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探索,以完成有意义的学习任务为目标的活动方式。

为了完成这些有意义的学习任务,除了关注输入材料的质量,教师的作用,以及学习的环境问题外,还需要学习者采取各种探索性的活动方式。

专家们对这些活动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了分类。

Prabhu 把它分成三大类:Information-gap activity; Reasoning-gap activity; Opinion-gap activity. Clark在此基础上扩充为7类,而Pattison则提出了另外的7种活动方式:Questions and answers; Dialogues and role-plays; Matching activities;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Picture and picture stories; Puzzles and problems; Discussions and decisions.而这些活动大多要求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思维,力求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

如下面是一幅配合课文的插图(高中英语课本3A Lesson 22),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师需要注意学生在看完这幅图后,会有什么样的想法,根据他们自己的经历,学生会提什么样的问题,而要保护环境,又需要学生作出怎样的努力?通过问答活动让学生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从而极大地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把环保意识渗透到学生的思想当中。

其活动步骤如下:1)Give the students the picture from the text.2)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text and look at the picture.3)Divide the class into 3 or 4 groups.4)Ask the students in each group to discuss the picture and present the ideas to the other groups.5)The teacher asks questions at the end of the presentation:-How do we change from Picture 1 to Picture 2?-What do you have to do? What do we have to do?四、提高教师的素质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系思维,首先教师本身需要具备较高的素质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