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篇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歌五首宋丽梅教学目的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对诗歌语言推敲品味,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1.领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通过对诗歌意境的艺术再加工,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教学方法1.反复吟咏诵读,要求当堂背诵这五首诗歌。

2.采用点拨式疏通大意,不必面面俱到,着重讲一两个可以提挚全诗的词,着重讲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语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古代诗歌,这些诗歌的语言精练和谐。

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能使人沉浸在诗的节奏美和音乐美之中。

给人一种陶醉、一种享受。

今天我们再一起欣赏《诗歌五首》。

这节课我们学习前两首,要求理解、背诵这两首诗。

二、第一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解题读标题,思考你了解岑参吗?你读过唐代诗人写的边塞诗吗?《二)研习课文1.听录音朗读,辨别节奏。

2、师生朗读,明确节奏。

3、研读以4人为一小组,相互交流,记下疑难之处。

4、师生共同解读,讨论纠正,扫除词语障碍。

5、品味鉴赏。

(l)“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为什么说它是咏雪的千古名句?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忽如”两句写雪后美景,飞雪奇大,一夜之间,雪压枝头。

“忽”字显出边塞气象变幻的神奇,传出诗人赏雪时惊喜的心声。

以春花喻冬雪,贴切动人。

雪压枝头,犹如雪白的梨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的,压枝欲低。

~片银白的世界,在作者眼里,幻化为一片明丽的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春意盎然。

人称“妙手回春”,正是咏雪的千古名句。

(2)“风掣红旗冻不翻”写出了边塞怎样的情景?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又见大雪纷飞,看到一个奇异景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经被冰雪冻结了。

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了天气奇寒。

而那白雪背景上的鲜红一点,那冷色基调的画面上的~星暖色反衬得整个境界更清白,更寒冷。

可见一切都显示这里是冰天雪地的边塞。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讨论明确这首诗气势飞动、描写逼真、气魄宏大,描写了唐代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抒发了诗人因朋友追求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在诗人笔下,冰天雪地的边塞,奇寒难忍,愁云惨淡,令人怨怅。

6、学生朗读全诗,并背诵。

三、第二首《雁门太守行》(-)解题《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

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起彼伏,发生过重大的战争。

据传说和材料记载推测,这首诗可能是写平定落镇叛乱的战争。

(二)研习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朗读,全班齐读。

3.学生对照注释初步理解诗意,提出质疑。

4、小组讨论解决疑难,扫清词语障碍。

5、品析鉴赏。

(1)诗中“角声满无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分别从哪两方面写战地气氛?讨论明确这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

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地响起来。

显然,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正在进行。

“角声满地”勾画出战争的规模。

敌军依仗人多势众,鼓噪而前,步步紧逼。

守军并不因势孤力弱而怯阵,在号角声的鼓舞下,他们士气高昂,奋力反击。

战斗从白昼持续到黄昏。

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

(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五龙为君死”的含义是什么?讨论明确黄金台是战国时期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的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

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3)体会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讨论明确一般说来,写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不宜使用表现浓艳色彩的词语,而李贺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和紫红色,非但鲜明,而且浓艳,它们和黑色、秋色、玉白色等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

这首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可算是奇诡了;而这种色彩斑斓的奇异画面却难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变幻的战争风云,又显得很妥站。

这是李贺创作诗歌的特色。

6、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第二课时一、课前检查背诵前两首诗二、听录音朗读后三首诗三、第三首《无题》(-)解题李商隐,唐朝著名诗人,开成二年(837)登进士。

此人富于正义感,后由于陷入党争旋涡,终生潦倒。

现存诗600首,《无题诗》为独创性,以描写爱情之作最为后世传诵。

尤善七言律绝,手法多用比兴象征,语言含蓄凝练。

(二)研习课文1.教师范读后指导学生朗读。

2学生对照注释理解这首诗的大意,提出质疑。

3.课堂讨论学生质疑,扫清同语障碍。

4.品析鉴赏。

1)为什么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难”连用有何深刻含义?讨论后明确乐聚根别,人之常情。

一对忠贞不二的情侣,久久分隔天涯,一朝得以相见,这是多么动人的场面啊!真可谓“‘相见时难”。

然,好景不长,马上又要免各一方。

这分别之际不是比相见更令人愁肠寸断吗?放日“别亦难”。

两个“难”字表面似同,义实有别,而其艺术效果却着重加强了“别难”的沉重力量。

(1)理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意境。

讨论明确这是诗人对情人真挚感情的自我表述,似在指天发誓。

不管是相会,还是分完u,我们的相思之情是永远的,直到死去才是完结;不论是相聚时激动欢愉的泪水,还是分离后忧伤惆怅的泪水,这泪水何时才能流完呢?诗人巧设比喻,形象地表述了心中的思恋之情。

5.学生吟诵全诗。

6.背诵这首诗。

四、第四首《天净沙·秋思》(-)解题“天净沙”曲牌名,“秋思”题目。

元曲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兴于元代,又称散曲。

马致远,元代著名散曲家,早年热衷功名,却屡不得志,经历了飘泊生涯2O余载。

本曲是这种漂泊生涯体验的结晶,是作者用血与泪写成的,是、元曲中的“绝唱”。

元人誉之为“秋思之祖”。

(二)研习课文三.教师范读。

2.学生齐读。

3思考体味词句,对照文中的注释,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品的意韵。

4.分小组讨论质疑,扫清词语障碍。

5.品析鉴赏。

(1)第1句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讨论后明确此句3个名词连用,点出一幅凄凉的秋景图天色黄昏,夕照下的枯藤攀附在老树上,树头站立几点寒鸦。

秋天本来就容易使旅人产生悲凉之感,特别是在苍然暮色中,更会惹动旅人的思乡之情。

2)“小桥流水人家”,同思乡之情有什么联系?讨论后明确此句亦有3个名词连用,勾画出一幅略有“温馨”气息的“家”的情味,这更会令旅人触景生情,产生思乡之愁绪。

(3)让学生体会独在荒凉的古道中,顶着西风,骑着瘦马前行,太阳下山了,伤心的人,正在天涯漂泊。

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断肠人”就是漂泊在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本句揭示“秋思”的含义,至于游子为什么漂泊到这里?他究竟要到哪里去?这些言外之意,尽可听凭读者自己去想像。

6.齐声读并背诵这首诗。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7.以诗中的意境作一副画,在班上进行交流。

五、第五首《山坡羊·潼关怀古》《一)解题怀古诗的特点是有感于某一历史遗迹,凡游览古迹而触发感慨的作品就属于“怀古”一类。

张养浩在潼关道上行进,望西都而兴感,这就是“潼关怀古”的命题所在。

这支曲子题为怀古,实际上重在伤今。

(二)研习课文1.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2分小组竞赛朗读。

3.默读理解词句并质疑。

4.品析鉴赏。

(1)此曲写景对咏史有什么作用?讨论明确这是一首著名的怀古咏史曲。

前3句由憧关地理形势起笔。

第1句写憧关西南华山诸峰众多的山峰好像是有急奔向这儿聚集。

“聚”写出了重峦叠蟑的景象、崔鬼峰峰的气势。

第2句写黄河大河卷起汹涌的洪波,像是“发怒”的样子,“怒”使河水人格化,同时注入了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

第3句合写憧关的山河淹关路内据华山,外有黄河,形势非常险要。

如此极写‘景”,正是为下文的“望”。

而“意踌躇”提供抒情的“诱发点”和情感流动的“线索”。

(2)本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此句妙在何处?讨论明确最后4句发出了沉痛的慨叹,悲痛历代劳动人民的深重苦难,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它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

这是作者经过深思所彻悟的历史真谛。

这个结尾也开拓和深化了曲子的思想主题,含意深邃丰富,具有较高的人民性和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5.朗读并背诵。

六、布置作业1.流畅背诵全部诗文,体会各诗词的意境美。

2.默写诗歌。

【篇二】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贾传通是班里的一个问题学生,不爱学习,还调皮捣蛋。

他兄妹俩,妈妈三十岁刚露头就得了脑血栓,整天躺在床上不能动弹。

因此每天接送他的任务就落在年迈的姥姥和姨妈的身上。

他学前班一天没上就开始上一年级了。

刚开始,他不知道怎么握笔,教他写数字好长时间才能写一个,而且是像小蚯蚓爬的歪歪扭扭。

在学习二十以内数的认识时,别的小朋友教一遍甚至不用教就会了,可是他只会数十个手指头,除此以外不会数了。

我先让他数小棒从1数到20,熟练以后不用小棒在心里想着数。

贾传通在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进。

可是紧接着问题又来了,在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他又一头雾水,不知道怎么做了。

“凑十法”无法理解,就用数小棒的方法吧,可是如果没有小棒那就无从下手了。

那就用笨法接着数,例如7+5=?他会先数从1——7数七个手指头,加5他不会接着往后数5个手指头,而是再从1开始数,数着数着就出错了,一道题他往往要算好多变才能算对。

于是我就告诉他接着数的方法7个手指头可以不伸出来,在心里数着,加5时就伸出5个手指头,7的后面是8,从8开始数,数一个数就伸出一个手指头,直到伸出5个手指头,这时数的数就是7加5的和即1。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会算20以内的加法了。

在以后的学习中贾传通成了我重点指导的对象。

课上重点辅导,课下一有空就进行特别辅导。

就这样一点一滴经过一年的努力,铁树终于开花了,在这次的期末考试中贾传通取得了96分的好成绩。

俗话说“付出一份努力,就会有一份的收获”。

“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

尽管你休息的时间被占用了,尽管你的白发又增加了许多,但是你的努力没白费,又挽救了一颗小幼苗,培育了下一代的接班人。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让我们吐完最后一缕丝,燃尽最后一滴泪吧!【篇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千百年来,无数的人们都喜欢用这句话来赞颂我们的人民教师。

那不是空口说来,而是我们的老师真的拥有像春蚕和蜡烛一样无私奉献的精神,所以这个比喻并不过分。

亲爱的老师,在那落叶纷飞的时节,我们这群迷茫的孩子,走进了校园,当我们第一次面对课本,那上面密密麻麻的字眼,带给我们的不是知识,而是无穷的疑惑。

是您!是老师!用那和蔼可亲的笑容、清脆的声音,让我们以快乐的心情学到了知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