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高三生物模拟卷二

2020年高三生物模拟卷二

2020 年高三生物模拟卷02理科综合生物(考试时间:45 分钟试卷满分:90 分)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 6 个小题,每小题 6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A.蔗糖和果糖的水解产物都有葡萄糖B.乳糖存在于早期植物种子的白色乳汁中C.萌发的小麦种子中含有多种还原糖D.在人的肠道中纤维素彻底水解为葡萄糖【答案】C【解析】果糖是单糖,不能水解,A错误;乳糖是存在于动物细胞中的二糖,植物细胞中没有, B 错误;人体细胞不分泌纤维素酶,因此纤维素在人的肠道中无法水解,D错误。

2.囊性纤维病是由编码细胞膜上CFTR 蛋白(主动转运氯离子的载体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引起,该突变使得CFTR 蛋白在第508 位缺少了苯丙氨酸,进而导致氯离子运输障碍,使得离子在细胞内积累。

下列有关该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病例说明了基因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B.CFTR 蛋白缺少了苯丙氨酸说明编码的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缺失C.编码CFTR 蛋白的基因存在多种突变形式,体现了基因突变的随机性D.氯离子在细胞内积累会导致细胞内液渗透压上升致使细胞排出水分子受阻【答案】C【解析】CFTR 蛋白是细胞膜上主动转运氯离子的载体蛋白,为结构蛋白,因此该病例说明了基因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A 正确;CFTR 蛋白缺少了苯丙氨酸,其他氨基酸序列并没有发生改变,说明编码的基因发生了三个碱基对的缺失, B 正确;编码CFTR 蛋白的基因存在多种突变形式,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C错误;囊性纤维病患者的CFTR 蛋白异常,导致氯离子运输障碍,使得离子在细胞内积累,进而导致细胞内液渗透压上升致使细胞排出水分子受阻, D 正确。

3.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酵母菌细胞呼吸的产物完全不同B.及时排涝,能有效避免水稻根细胞受乳酸的毒害C.在植物叶片中,各种光合色素的含量始终保持相对稳定D.光合作用的过程中,CO2 的同化速率受温度和光照强度的影响【答案】D【解析】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物不完全相同,前者为CO2 和水,后者为CO2和酒精,A错误;及时排涝,能防止根细胞受无氧呼吸产物酒精的毒害, B 错误;在植物叶片中,各种光合色素的含量会发生变化, C 错误;植物的光合作用受CO2浓度、温度与光照强度等影响, D 正确。

5.如图是某二倍体生物部分染色体模式图,数字表示染色体,字母表示基因,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3.4 上基因的差异可能是交叉互换的结果B.图中的染色体只有 5 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C. 1.2.3.4 不会同时出现在一个减数分裂细胞中D. 1.2.3.4 不会同时出现在一个有丝分裂细胞中【答案】C【解析】 3.4 号染色体上基因的差异可能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易位的结果, A 错误;图中的染色体 4 和 5 均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B 错误;由于3号、4号染色体与 1 号、2号染色体属于同源染色体,而着丝点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所以 1.2.3.4 不会同时出现在一个减数分裂细胞中,C 正确;染色体l、2、3、4可能同时出现在一个有丝分裂细胞中,其中 1.2 为分开的姐妹染色单体, 3.4 也是分开的姐妹染色单体, D 错误。

6.湿地能净化水质、美化环境,是地球上独特的生态系统。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湿地能够净化水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生物和非生物成分C.负反馈调节对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起关键作用D.把湿地改造成人工林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之一【答案】D【解析】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指的是生物多样性的生态价值,因此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污水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A 正确;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包含的生物成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 正确;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所以任何一个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对维持自身的稳定性起关键作用, C 正确;把湿地生态系统改成人工林会降低生物多样性, D 错误。

第Ⅱ卷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9~3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37~38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39 分)29.(10 分)为验证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负反馈调节机制,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材料和用具:若干只同种同龄生理状态相近性别相同的健康成年鼠、适宜浓度的放射性碘溶液、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生理盐水、注射器若干等。

(2)请完善下面的实验步骤①将若干只同种生理状态相近的实验鼠随机分为甲、乙、丙 3 组,甲组设置为对照组,乙组和丙组设置为实验组。

② _________________ 给各组鼠注射 _________________ ,并测定。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别给甲、乙、丙 3 组实验鼠注射等量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

④将甲、乙、丙3组实验鼠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饲养,5天后分别测定三组实验鼠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

(3)实验结果与分析经放射性检测,与甲组相比,乙组实验鼠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下降较慢,原因是;与甲组相比,丙组实验鼠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下降较快,原因是。

【答案】(除标注外,每空 2 分,共10 分)(2)②等量的放射性碘溶液各组鼠的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③生理盐水(3)甲状腺激素含量较高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甲状腺细胞利用放射性碘合成并分泌的甲状腺微素少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利用放射性确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使甲状腺中放射性碘的含量下降较快【解析】(2)②给各组鼠注射等量的放射性碘溶液,因为碘是甲状腺激素的组成成分,并测定各组鼠的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

③甲组是对照组,实验设计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故给甲组实验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乙组注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丙组注射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

(3)实验结果与分析:经放射性检测,与甲组相比,乙组实验鼠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下降较慢,原因是甲状腺激素含量较高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甲状腺细胞利用放射性碘合成并分泌的甲状腺微素少;与甲组相比,丙组实验鼠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下降较快,原因是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利用放射性确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使甲状腺中放射性碘的含量下降较快。

30.(10 分)图 1 表示某植物所在密闭大棚内夏季一昼夜CO2 浓度的变化(假定呼吸速率不变),图2表示该植物在适宜温度时光照强度分别为 A.B.C.d 时单位时间内气体的变化情况。

回答下列问题:(1)图 1 中甲到乙段大棚内 CO 2浓度增长速率减慢的原因是,甲、乙、丙、丁四点中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的点是 ____________ ,对应图 2 中的 _________ (填 “a 、”“b 、” “c 或”“d )”。

(2)图 1 中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最多是 ___________ 点。

该植物 __________ (填 “能”或“不能 ”)积累有机物,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 2 分,共 10 分 )(1) 甲到乙段,光照强度逐渐增强,光合速率增大, CO 2 释放减少,故大棚内 CO 2浓度增长速率减慢 乙和丙 c ( 1 分)(2)丙 能(1分) 丁点 CO 2浓度小于甲点【解析】 (1)图 1 中甲到乙段处于零时到清晨,光照强度逐渐增强,光合速率增大,CO 2 释放减少,故 大棚内 CO 2 浓度增长速率减慢;甲、乙、丙、丁四点中乙、丙两点 CO 2 浓度分别达到最高值和最低值,说 明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图 2 中 c 点时植物 CO 2释放量等于 O 2 产生总量,说明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2)图 1 中丙点时 CO 2浓度降到最低,说明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最多。

丁点时CO 2浓度低于甲点,说明经 过一昼夜,该植物吸收了 CO 2,能积累有机物。

31.(9 分)科学家对一个以槭树、山毛榉和桦树为主要树种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 量分析,结果如下图。

请回答问题。

1)槭树、 山毛榉和桦树等树种之间的关系是 _____ 。

调查这些树种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 _____ 2) 生态系统的能量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 ;据图计算这个森林生态系统中,能量由生产者流到初级消费者的传递效率约为 ______ %(保留小数点后 2 位)。

(3)这个温带森林中,每年每平方米大约有 6.28 ×105J/(cm2·a)的有机残屑来不及被各种分解者所分解,而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分解效率很高,推测影响分解者分解效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 ___。

【答案】(除标注外,每空 2 分,共9 分)(1)竞争样方法( 1 分)(2)单向流动、逐级递减0.85 (3)温度【解析】(1)槭树、山毛榉和桦树等树种之间可以争夺阳光和土壤中的矿质营养,所以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竞争关系。

调查植物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且每个营养级均有未被下一营养级利用的能量,所以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已知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 2.31 ×107J/(cm2?a),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即流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 3.27 ×105-1.31 1×05=1.96 ×105J/(cm2?a),所以能量由生产者流到初级消费者的传递效率约为 1.96×105÷2.31 ×107≈0.85%。

(3)由题意已知这个温带森林中,每年每平方米大约有 6.28 ×105J/(cm2?a)的有机残屑没有被各种分解者所分解,说明分解者的分解能力是有限的,而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分解效率很高,说明影响分解者分解效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温度主要是通过影响酶活性来影响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32.(10 分)黑米是黑稻加工产品,属于釉米或者粳米,是由禾本科植物稻经长期培育形成的一类特色品种。

有研究发现黑米色素为花青苷类色素,属植物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改善视敏度、降低冠心病发病率、抗氧化和抗癌活性。

不同的水稻品种的花青苷类色素含量有差别,从而表现黑色以外的其他色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