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周文化

西周文化

上一页 下一页
西周“人本”文化特征的体现
二、严密礼仪制度 (一)周礼概述 概念——西周时约束所 有社会成员行为规范 的准则,包括政治、 经济、军事、法律制 度等,以及社会交往 规则、家庭礼仪等各 方面,其形式是仪。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上一页 下一页
西周“人本”文化特征的体现
(二)周礼施行的原则、目的和主旨 原则——礼不下庶人。 目的——贯彻“亲亲”、“尊尊”原则。 亲亲:亲其亲者,要求父慈、子孝、兄爱、弟 敬、夫和、妻柔,核心是孝。 尊尊:尊其尊者,要求尊君及各级官长,核心 是忠。 主旨——别贵贱,序尊贵。
二、注重伦常关系,提倡忠孝道德 (一)注重伦常 五伦: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 有叙、朋友有信。 五常: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二)提倡忠孝 孝的地位——“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 “忠臣必出孝子之门”……
上一页 下一页
西周文化“少年老成”性格的体 现
孝的内容——“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一节 西周历史概况和文化综述
一、历史概况 统治时间——约前11世纪至前771年 发展阶段——奴隶制时代的鼎盛时期
前1046年1月20日 牧野之战
上一页 下一页
西周历史概况和文化综述
二、文化综述 (一)文化特征 “人本”性——表现为重 视血缘亲缘关系,强调 等级秩序,制定严密的 礼仪制度等。
第二节 西周“人本”文化特征 形成背景及实质
一、形成背景 (一)周族人对神的崇拜程度逊色于商族人 ——周人最重视的神是天神和祖先神
羑里城
上一页 下一页
西周“人本”文化特征形成背景及实 质
(二)周族具有“重民” 传统 古公亶父:“民欲以我故战,杀人父子而君之, 予不忍为。”(迁周原避战)——《史记· 周 本纪》
陕西岐山周原 周公庙遗址
上一页 下一页
西周“人本”文化特征形成背景及实 质
(三)殷商灭亡促使西周初年 “重民”思想 产生及“重民”政策实施 1.从重神到重民的理论突破 殷商灭亡——“天命靡常” 天命转移——“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皇天辅德——“以德配天” 敬天有德——“敬德保民” 安民治民——“明德慎罚” 周公
上一页 下一页
西周文化“少年老成”性格的体 现
(二)西周发达的农业生产 金属农具出现——见书第38页 粮食产量增加——见书第38页 农作物品种丰富——见书第38页 (三)农业文化发展的特点 ——长期在一地农耕,逐渐趋向保守、僵化、 孤陋寡闻、缺少生气。
上一页 下一页
西周文化“少年老成”性格的体 现
上一页 下一页
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
小 宗
天下大宗、共主
周天子(嫡长子即位) 诸侯 诸侯(周天子庶子) 卿大夫 卿大夫(诸侯庶子) 士 士 士 士 士 士(大夫庶子)
上一页 下一页
西周“人本”文化特征的体现
3.宗庙祭祀制度——加强嫡长子地位,团结宗 族(宗:尊贵;庙:面貌) 天子七庙:始祖(后稷)、文王、武王、高祖、 曾祖、祖父、父亲。 诸侯五庙:始祖和四亲。 大夫三庙:始祖和祖父、父亲。 士 一 庙:祖先神主。
上一页 下一页
西周“人本”文化特征的体现
2.分封制——宗法制的政治表现 西周天子:统治王畿(首都镐京)。 同姓诸侯:卫、鲁、晋、燕…… 异姓诸侯: 功臣(齐)…… 先贤之后(陈—舜、宋—汤、杞—禹)……
注:异姓贵族纳入西周血缘宗法体的方式——通婚( “男女同 姓,其生不藩” ; “娶于异姓,所以附远厚别也”)
上一页 结 束
河南安阳羑里城周文王姬昌像
上一页 下一页
西周历史概况和文化综述
(二)文化性格 “少年老成”——表现为 “少年持重”取代“年幼无 知” 。
齐国始祖。姓姜,吕氏,名望,字子牙,亦称师 尚父。辅佐武王克商有功,封齐。有太公之称, 俗称姜太公。(覆水难收)
上一页 下一页
西周文化”人本”性的形成
上一页 下一页
一、“家天下”与“家国同构”长期延续 二、家族制度长盛不衰 三、等级观念严重,等级制度森严 四、血缘亲缘关系发达,人际关系复杂 五、强调伦常,提倡忠孝
上一页 下一页
作业
1.自学第四章第四节《西周文化对后世的影 响》。 2.预习第五章《中国文化的辉煌时代》。
骊山烽火台遗址—— 西周末年幽王宠褒姒, 废申后及太子,又烽 火戏诸侯,致西周灭 亡。
上一页 下一页
西周“人本”文化特征形成背景及实 质
2.“重民”政策的实施 ——加强宗法统治 ——制礼作乐,完善 典章制度等。
虢季子白铜盘(1950年刘肃增捐献) 长137.2厘米、宽86.5厘米、高39.5厘米、重215.3千克,陕西宝鸡市出土, 此铜盘的内底铸有110字铭文,是现今发现商周时代青铜器中最大的铜盘。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西周文化“少年老成”性格的体 现
三、讲礼崇仪,规矩行事 (一)周礼举例 诸侯生太子之礼——见书第49页 跪拜之礼——见书第50页 (二)文化结果 ——周礼实行起来,费时、费力、费财,且 约束严格,致使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节奏 缓慢,缺少灵气。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五节 西周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上一页 下一页
第四节 西周文化“少年老成”性格 的体现
一、农业生产占据绝对优势地位的经济格局的 确定 (一)周人悠久的重农传统 ——始祖弃被祀为农神后稷(姜原)。 ——公刘(弃曾孙)迁豳(陕西旬邑西)农业 初步发展。 ——古公亶父迁岐山,农耕迅速发展。 ——后世周天子保持重农传统,每逢春耕举行 “藉田之礼”。(先农坛)
三不孝:“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 家穷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 绝先祖祀,三不孝也。” 三不孝:生不能事,死不能葬,葬不能祀。
上一页 下一页
西周文化“少年老成”性格的体 现
孝的作用——为君服务,立身社会,名扬后世 《孝经》:“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 于立身。” 《孝经》: “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 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 于官。是以成名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 (三)文化结果 ——过度重视以孝、忠为核心的人际关系,逐 渐使社会关系变得凝重、僵硬。
一、完善的宗法制 (一)概述 宗法制——以家族为中心,依照血统远近以区 别亲疏的法则而建立起来的社会等级制度。 起源——原始氏族公社末期父系家长制。
前841年国人暴动
上一页 下一页
西周“人本”文化特征的体现
(二)主要内容 1.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的政治基础 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雏形:殷商 帝乙……微子启(庶长子) ——帝辛(嫡长子) 完善:西周世子制度(宗子)
《中国历史文化概论》电子教案
第五章
中国文化基本特征的初步定型
——人文发轫的西周文化
重点和难点
河南安阳羑里城—— 传为商纣王关押周文王姬昌处
——中国文化从“神本性”向 “人本性”转化的原因 ——西周宗法制的主要内涵 ——周礼的内容及形式 ——西周文化对后么说中国文化的特征及性格定 型于西周时期? 2.西周“人本”文化特征形成的背景 及实质是什么? 3.宗法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西周宗 法制具有怎样的特点? 4.西周文化“少年老成”性格是怎样 形成的,其表现在哪些方面? 5.西周文化对后世具有怎样的影响?
西周“人本”文化特征形成背景及实 质
二、西周文化“人本”性的实质 ——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及人们的日常生活 开始以人为中心,但天命神权思想依旧起决 定性作用。
附耳铜盘——2003年1月19日 陕西5位农民发现的27件西周 青铜器中最有考古价值器物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三节 西周“人本”文化特征的体 现
(注:庶人无庙:祭祀祖先在嫡长子的寝室)
上一页 下一页
西周“人本”文化特征的体现
(三)西周宗法制完备的原因 生产力水平低,私有制发展不充分,商业经济不活 跃——致使周人进入阶级社会后,氏族血缘关系未 能被突破。 自然条件优越,农业经济发达,加之周族人又格外重 视农业生产——致使周人以家族为单位长期聚族而 居(诸侯国),氏族血缘关系化解非常缓慢。 周族人口较少,被统治的异族人数众多——致使血缘 亲缘关系受到格外重视并被强化和政治化(分封 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