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奶牛体细胞数(SCC)变化规律与奶牛隐性乳炎流行调查摘要:通过对南京某奶牛场一年DHI的统计,分析了胎次、泌乳期和季节对SCC和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奶牛胎次对SCC和隐性乳房炎发病率影响明显,胎次增多,体细胞数和发病率都升高;泌乳期和季节对体细胞数与隐性乳房炎发病率影响不大.关键词:奶牛;体细胞数;隐性乳房炎;奶牛乳房炎是导致奶业损失惨重的一种疾病,一般可分为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f}le隐性乳房炎不易察觉,可在牛群中广泛流行。
据统计,美国隐性乳房炎的流行是30%---70%,而国内为50%}-80%[2' 3J.乳房炎造成损失的70%可归究于隐性乳房炎导致的奶产量下降[[4J0乳中体细胞数量被广泛应用于评定奶牛各乳区和奶牛的健康状况[5-7],是诊断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标准[[8J.正常牛乳中含由一定数量SCC,一般细胞浓度少于1‘105个/ml主要细胞是巨噬细胞,当乳腺发生炎症反应时,PMN大量进入乳腺,成为主要成分细胞,使乳汁中体细胞数量明显上升[6, 9]。
一般认为,乳中体细胞数量超过2x1护个/ml,即意味奶牛患有隐性乳房炎[[s, }oJe本文通过南京某奶牛场一年奶牛DHI的统计,分析奶牛体细胞数和隐性乳房炎的变化规律,以期为隐性乳房炎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牛群南京某奶牛场泌乳期荷斯坦奶牛,圈养,机械挤奶,每天挤奶三次。
1.2奶样收集挤奶前常规消毒,弃头把奶,于挤奶杯中取混合奶样。
每头牛一份检测奶样,每份奶样15}20m1,早、中、晚各占总奶样量的4/10,3/10} 3/l0e1.3乳中体细胞数的测定委托杭州奶牛遗传所作奶牛DHI分析。
1.4统计分析取泌乳期为30270天的奶牛进行统计分析。
1.4.1胎次对体细胞数与隐性乳房炎发病率的影响全场奶牛一年的记录为统计对象。
将奶牛按产牛次数分为1胎、2胎、3胎、4胎、5胎、6胎、7胎、8胎(含8胎以上),计算不同胎次奶牛的平均体细胞数和平均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分析胎次对平均体细胞数和平均隐性乳房炎发病率的影响。
1.4.2泌乳期对体细胞数与隐性乳房炎发病率的影响全场奶牛一年的记录为统计对象.以二个月为泌乳一阶段,将泌乳期为30270天的奶牛依次分为1, 2, 3、和4阶段,计算不同泌乳期奶牛的平均体细胞数和平均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分析泌乳期对平均体细胞数和平均隐性乳房炎发病率的影响。
1.4.3季节对体细胞数和隐性乳房炎发病率影响全场奶牛一年的记录为统计对象。
计算不同月份奶牛的平均体细胞数和平均隐性乳房炎发病率,分析季节对体细胞数t和隐性乳房炎发病率。
2结果2.1胎次对体细胞数t与隐性乳房炎发病率的影响全年中,统计分析1胎、2胎、3胎、4胎、5胎、6胎、7胎、8胎以上(包括8胎)奶牛的体细胞,随胎次的升高,奶牛的体细胞数呈明显上升趋势(图1),隐性乳房炎发病率也上升(图2)e2.2泌乳期对体细胞数t与隐性乳房炎的影响泌乳期对体细胞数无明显影响(图3),各期的体细胞数平均值在400000个/m1}500000个//ml间。
隐性乳房炎发病率随泌乳期的延长有下降的趋势(图4)e第四章上海乳房炎检测法((SMT)和体细胞计数(< SCC ) 在检测奶牛隐性乳房炎上的应用摘要:应用SMT和scc检测了南京某奶牛场g8头奶牛.以scc作为隐性乳房炎判定基准,计算SMT检测结果与不同SCC诊断阅值检测结果的相符率.结果表明,以3X105个/ml为SCC诊断闲值,SMT检测结果与SCC诊断结果的相符率最高,达46. 880h.关键词:隐性乳房炎;SMT; SCC奶牛乳房炎是奶牛的一种常见性疾病,给奶牛业造成巨大损失,其一般可分为两类: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川。
临床乳房炎的症状明显,易于察觉。
隐性乳房炎肉眼观察无任何改变,必须借助特定的检测方法才能诊断。
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检测方法很多,常用的主要有乳汁体细胞计数(SCC)、乳导电率、NAGas。
和间接体细胞计数等[[}l.体细胞计数(SCC)被广泛应用于评价奶牛各乳区和奶牛的健康状况tz.al,也是诊断奶牛隐性乳房炎或作为其他诊断方法对照的基准[s}。
正常牛乳中含有一定数里的SCC,通常少于1二10,个/ml,而发生乳房炎时,SCC常超过2‘1 O5个//IIlI[3' 6]。
因此,SCC的显著升高是乳房发生炎症的一种重要指示因子。
间接体细胞计数原理为乳汁中的体细胞在表面活性剂和碱性物质的作用下,脂类物质乳化,细胞破裂而释放出DNA,使乳汁产生沉淀或形成凝块,根据沉淀或形成凝块的强弱,间接判定乳汁体细胞范围而达到判定目的I’!。
间接体细胞计数国外常用的为加州乳房炎检测法(CMT ),国内的有杭州乳房炎检测法(HMT ),兰州乳房炎检测法(LMT)及上海乳房炎检测法((SMT)等。
本试验将SMT检测的结果与奶牛健康记录(DHI)中SCC诊断结果作以比较,分析SMT在检测隐性乳房炎上准确性。
1材料与方法1.1牛群南京郊区某奶牛场同一牛舍的$g头泌乳期荷斯坦奶牛,圈养,机械挤奶,每天挤奶三次。
试剂SMT诊断液,上海奶牛研究所生产。
1.2乳中体细胞数的测定挤奶前常规消毒,弃头把奶,于挤奶杯中取混合奶样.每头牛一份检测奶样,每份奶样15}20m1,早、中、晚各占总奶样t的4/10,3110, 3/l0a奶样低温运输,委托杭州奶牛遗传所作奶牛DHI分析。
1.3 SMT检测检测于挤奶前进行。
检测前,常规消毒,纸巾擦拭,弃头三把奶。
左手握检测盘手柄,右手挤奶。
按检测杯的标记对好乳区乳头,每乳杯中挤入乳量为2m1,检测盘倾斜45。
可弃去多余乳汁。
每个乳杯中加入2m1的SMT试剂,水平旋转检测盘,顺时针、逆时针交替轻摇使乳汁和SMT试剂混合均匀。
根据混合物的颜色与状态判定结果.混合物为液体,杯底无沉淀判为阴性(一);混合物为液体,杯底出现微量沉淀为可疑(士):杯底出现少量粘性沉淀但不呈现胶状,流动性大,摇动沉淀物散布于杯底,并有一定的粘附性为弱阳性(+);杯底出现较多粘稠胶状沉淀,并粘附于杯底,,旋转检测盘,胶状物有聚中倾向为阳性(一);混合物几乎完全形成胶状物并粘附于杯底,旋转检测盘时难以散开为强阳性(一);混合物立即形成胶状物凸起,出现夹心奶为最强阳性(料++).混合物呈兰紫色则乳样呈弱碱性,混合物为橙黄色则乳样呈弱酸性(作为参考依据)。
奶牛各乳区均为一或士的为SMT阴性牛,其它则为SMT阳性牛。
1.4 SMT与SCC的相符合率根据不同SCC诊断阐值判定奶牛隐性乳房炎,将SMT检测结果与之比较,按下列公式计算SMT与SCC的相符率:相符率=阳性奶牛头数/(阳性奶牛头数+假阳性奶牛头数+假阴性奶牛头数)X 100%第五章南京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主要致病菌耐药性及致病性分析摘要:从南京地区三个奶牛场采集104份隐性乳房炎乳样.经分离纯化,鉴定出93株细菌,荀萄球菌、链球菌、肠杆菌是主要致病菌.选取8株肠杆菌、10株链球菌和16株葡萄球菌进行了药敏试验、溶血性和细胞毒性试验.结果表明,三种主要细菌对多种杭生素产生了耐药性;荀萄球菌溶血能力较强外,另两种细菌溶血能力弱或不溶血;除一株肠杆菌和两株荀萄球菌对Ver。
细胞有毒性外,其它菌株没有,9株细菌上清对Hep-2细胞有毒性.关键词:隐性乳房炎;主要致病菌;耐药h};溶血性;细胞毒性奶牛乳房炎是奶牛的一种常见性疾病,给奶牛业造成严重损失。
其一般可分为临床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隐性乳房炎由于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不易觉察,可在牛群中普遍流行(t, 210隐性乳房炎可对乳腺造成较大的损伤,引起奶产量与奶质量的下降,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川。
因此,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奶牛乳房炎病因复杂,但致病菌的存在是引起乳房炎症的主要因素。
因此,对隐性乳房炎致病菌的分析是防治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重要步骤。
1材料与方法1.1隐性乳房炎的检侧在南京地区三个奶牛场选取无临床乳房炎的奶牛,用SMT法(上海乳房炎检侧法)检测奶牛隐性乳房炎。
1.2奶样收集对患有隐性乳房炎奶牛的奶头,常规挤奶消毒后,再用70%酒精棉球消毒乳头和挤奶人员手指。
每乳买废弃头三把奶后,收集S}l Oml奶于经高压灭菌的lOm】塑料离心管中,低温运送至实验室。
三次共采集104份乳样.1.3病原菌的分离培养乳样摇匀后,每份乳样取0.05 ml分别接种于麦康凯平板和7%兔鲜血平板,37℃培养24-48 h,根据菌落形态作纯化培养。
每平板内不同形态的菌落超过三种以上的视乳样受污染。
同一形态菌落超过100cfu/mL的进行纯化培养.1.4病原菌的鉴定纯化培养物作革兰氏染色、镜检,根据不同的形态特征确定鉴定的生化指标.革兰氏阳性、成串聚集的球状菌,按葡萄球菌鉴定,检测触酶、凝固酶,用葡萄球菌属细菌生化鉴定管做初步生化鉴定;链状排列的革兰氏阳性球菌,按链球属细菌鉴定,检测触酶,用七叶昔、水杨昔、乳糖、血清菊糖、棉子糖、甘露醇、山梨醉、马尿酸盐、pH 9.6肉汤、40%胆汁肉汤生化鉴定管进行生化鉴定;革兰氏阴性杆菌,按肠杆菌鉴定,用肠杆菌科细菌生化常规鉴定管鉴定(上述所用生化鉴定管均为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产品)。
其它细菌,依形态按文献[[3, 4]作一般鉴定。
1.5病原菌的药敏试验从三个奶牛场分离的细菌中,选8株肠杆菌、10株链球菌、16株葡萄球菌,采用K一法,按文献[s]操作。
链球菌用M-H琼脂加5%脱纤维绵羊血。
革兰氏阳性细菌的药敏片:头饱哇琳、头抱他睫、氟呱酸、链霉素、头抱呱酮、万古霉素、头抱三嚓、复方新诺明、青霉素、氛霉素、红霉素;革兰氏阴性细菌的药敏片:链霉素、复方新诺明、头饱三嗓、红霉素、吠喃妥因、四环素、氨节青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氟嗦酸、氟呱酸、万古霉素(以上药敏片均购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o Escherichia coli CMCC 25922株为质控菌,试验结果依据产品推荐标准判定.1.6溶血性试验参照文献[6]e1.6.1平板检测将各菌株分别在5%绵羊鲜血平板画井字状线,37℃培养24-48 h后观察结果。
1.6.2接触溶血细菌接种于THB, 37℃培养18h,取2m1与等体积2%绵羊红细胞混合。
37'C作用1h后,2000g10min沉淀红细胞,取上清,6000g离心lOmin沉淀细菌,上清540 7} m处测其吸光值。
未接种细菌的THB与2%绵羊红细胞混合作空白对照。
1.7细胞毒性试验参照文献f}, 81,肠杆菌接种于TSB、链球菌接种于THB,葡萄球菌接种于Domain培养基[9] } 37℃培养18h} 15000g离心30min,吸上清作毒性检测.用于毒性检测的Vero细胞、Hep-2细胞用MEM+10%小牛血清培养于%孔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