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表格式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表格式教案

指名读课文。
回答问题:深秋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枫林美景。
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
说说第二行诗的意思。
学生把一二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比春天的花儿还红)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自然导入
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
导路
学路
设计意图
第二课时
一、复习
⒈背诵《山行》
⒉《山行》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色?
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导学用具
学具
导路
学路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多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山行》
⒈板书课题。⒉介绍作者。这首诗诗晚唐诗人杜牧写的,他写的七言绝句,意境清新,最为后人传颂。
⒊解题。"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
⑶想想每首诗的意思,同座可以讨论。
思考:
这是什么季节?从那儿可以看出来?这是诗人的心情诗什么样的? 理解"愁"
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依照前一首的学习方法学习本首诗
板书设计
3、古诗两首
山行枫桥夜泊
教学反思
“预习”是老师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新内容的好帮手。
在讲解本课第一首古诗时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昨天下午给学生布置了预习本课的作业,结合诗句、借助工具书理解“石径”、“左”、“于”等字的意思。理解了这几个重点字的含义是学生对整首诗的把握更加深刻、到位。表现欲强是现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于他们知道的东西会迫不及待的表现于人前。老师对于他们表现展示的鼓励也会激发更多的学生加入到其中来。从而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四、 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段。
① 提问 这一段又描写哪些景物?
② 课文中"红领巾迎着太阳"一句中的"红领巾"指的是什么?
③比较"映"与"应"、"漂"与"飘"字的音、行、义。讲课文中"洒"的意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④课文中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⑤比较"迎面"与"迎着"的词义。
2、小结。
郝北中心校教学设计
导学内容
4、做一片美的叶子
授课教师
王建红
导学课时
2课时
备课时间
9.21
授课时间
9.22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树叶的美,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懂得要找正自己的位子,为集体服务的道理。
读后讨论: 爸爸是怎样解释"骄阳似火"的。
讨论:
1、爸爸听了聪聪的回答"笑了笑"表示满意吗?
2、如果是你应怎样回答?<看图1>3、爸爸的解释和聪聪的解释有什么不同 ?
4、"无字词典"指什么?
同桌练习对话,自由读。
同学自读6-8自然段。
读后讨论:
1、爸爸和聪聪来到大海边看到了什么?
2、这时爸爸想起了什么?
(阳光、小鱼)
(少年儿童,少先队员)
(拟人)
学生自己讲
利用谈话的导入手法,揭示本课课题,介绍北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引领学生走进阅读的殿堂。
通过学生小姐,巩固学习成果,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导路
学路
设计意图
第二课时
一、复习:
指名背诵第一、二段: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
1.学习课文第三段
2.理解词义"尽情"
②课文中每段最后两句三次重复,有什么作用?
单独读课文
齐读课文
欣赏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播放歌曲、闭眼想象,孩子在北海公园,夕阳下游玩的欢乐情景。
温过而知新
思考问题,理解写作方法
板书设计
1.让我们荡起双桨
倒映 环绕 (欣赏) 自然
迎、洒、望、听 (歌唱)热爱 党
问 谁安排 (感情) 祖国
教学反思
这是三年级的第一课,讲完感觉筋疲力尽。因为一、二年级的知识是以生字为主。并且一、二年级的语文课也较多,所以每课只生字一项就要用掉两个课时。可到中年级就不能再这样讲课,请教过的老师都说,一篇课文最多只能讲三个课时。可我一时总不能转过弯来,总为每一个生字都要面面俱到。所以这节课的感觉就是:嘴巴象机关枪一样嗒嗒嗒打了一节课。就这样,学生的掌握情况还是个未知数呢!
课( )( )( )墙( )( )( )
2区别助词:
谁( )狼( )
推( )浪( )
消( )悄( )
西( )洒( )
3添上合适的词语:
美丽的( )愉快的( )
凉爽的( )尽情的( )
背诵第一、二段 默写生字
集体朗读
思考:
①课文中"是水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中"谁"指什么?(读中体会)从文中哪一句看出划船时间?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体、置、输、茁、间指名读
2.小组内交流学习生字
3.指名说说这几个字怎么记,在田字格里怎样摆好看。
3.小结这一段。
三、指名读课文。
四、齐读课文。
五、指导背诵.
①根据挂图,指导背诵。相机板书 第一小节:"倒映 "、"环绕"(欣赏美景)用轻声和赞美的语气读。
②第二小节"迎、洒、望、听 "用高兴和自豪的语气朗读。
③第三小节"问、谁安排"用感激的语气朗读。
④同桌互背练习。
六:作业:
1口头扩词:
荡( )( )( )推( )( )( )
②到是什么意思?
③说说三四两句的意思。
4、总结全诗,体会情感。这首诗描写哪些景物?抒发了诗人什么心情?
5、指导朗读,练习背诵。读的时候注意停顿和重音。范读,练读指名读,齐读。练习背诵。
6、指导书写。
三、作业。
⒈用钢笔描红。
⒉背诵课文。
⒊抄写词语。
自学课文。
⑴轻声读课文,读好字音,画出生字词。
⑵自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词典。
郝北中心校教学设计
导学内容
1、让我们荡起双桨
授课教师
王建红
导学课时
3课时
备课时间
9.9
授课时间
9.11




1.阅读课文,感受到新中国少年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幸福美满。
2.学会课文中的10个生字,理解"环绕"、"飘荡"、"凉爽"、"尽情"等词义、并区别运用"映"与"应"、"漂"与"飘"等字的形义。
郝北中心校教学设计
导学内容
2、 学会查"无字词典"
授课教师
王建红
导学课时
2课时
备课时间
9.13
授课时间
9.14




1. 学会本课16个生字,其中6个生字只识不写。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课文。
3. 理解"骄阳似火"、"惊涛拍岸"的意思,知道"无字词典"的意思。
4.用"骄阳似火"一词,描写夏日天气的炎热。
看图。诗人眼前看到的是什么?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句话的意思。
⒋读第四行诗。
理解"霜叶""红于"
红叶比什么还红?
说说第四句话的意思。再把三、四句连起来说说它的意思。
六、指导朗读,背诵这首诗。
七、作业: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学生自学课文。
⒈轻声读课文,读对字音。画出生字。
⒉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什么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
(2)出示词语卡片,轮读。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读自己最喜欢的那一段。
三、感知全文
1、分自然段读课文
2、问: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小组内交流学习生字
3.指名说说这几个字怎么记,在田字格里怎样摆好看。
五、作业
课后收集树叶,看谁能找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学生质疑:树叶怎么美?什么样的树叶才美?
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和小组的同学合作,轮读课文。
学生描红练习
导入自然,通过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知道,虽然每一片树叶都不一样,但是都在为大树做着同样的工作。
导路
学路
设计意图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1、展示自己收集的树叶,告诉大家你在那里收集到的,当时的情景如何,是否找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郝北中心校教学设计
导学内容
3、古诗两首
授课教师
王建红
导学课时
2课时
备课时间
9.17
授课时间
9.18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⒉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⒊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难点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指名试读课文。
3.学习生字词。
无字词典 山崩地裂 旅游 解释 烈日当空 骄阳似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