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司法文书概述第一节司法文书的概念狭义:指享有国家司法机关(含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海关缉私机关、检察院、法院及监狱等机构)依照法定职权和诉讼程序处理诉讼案件所形成的文字材料。
广义:我国司法机关、公证机关、仲裁组织依法制作的处理诉讼案件和非诉讼案件的司法文书,以及案件当事人、律师和律师组织自用或代书的司法文书的总称。
也称法律文书。
第二节司法文书的特点(一)主旨的鲜明性;(二)材料的客观性;(三)内容的法定性;(四)形式的规范性;(五)用语的准确性;(六)使用的实效性;(七)效力稳定性;(八)执行强制性;(九)程序连环性。
第三节司法文书的种类1、按制作主体分:侦查文书、检察文书、诉讼文书、公证文书、仲裁文书、律师实务文书及监狱文书2、按文体分:专用公文,主要分为:诉状、裁判文书、执行文书、证票、笔录、公告等。
3、依案件性质分类:刑事类、民事类(含经济)、行政类司法文书。
4、依形式分类:拟制式文书、填空式文书、表格式文书、笔录式文书。
第四节司法文书的作用(一)体现国家的意志;(二)实施法律的重要手段;(三)记录法律活动的文字凭证;(四)实施和宣传法律的良好方式;(五)司法公正的一种体现形式;(六)考察司法人员素质的重要尺度;(七)国家的重要档案;(八)司法判例有重要价值。
第二章司法文书的历史沿革司法文书产生的两个条件:1、一定社会中的法律必须达到相当完备的程度;2、必须具有较为系统的文字工具。
一、新中国成立之前(一)古代司法文书的特点1、跟古代司法体制分不开;行政兼司法2、跟古代法律体系分不开,诸法合体、刑民不分,重刑轻民,实体法和程序法不分。
3、跟古代审判方式分不开。
纠问式,审判不独立、不公开、不公平、刑讯逼供等。
第三章司法文书的制作要求第一节司法文书制作的基本要求1、认清结构,遵循格式2、客观地认定事实3、准确地适用法律4、有力地逻辑说理5、明确目的,突出中心第二节司法文书的结构1、司法文书的结构包括内容结构和形式结构两种。
2、内容结构是实质结构,是司法文书的内核和灵魂,3、形式结构是司法文书的形式、外壳。
一、司法文书的形式结构形式结构又称结构形式,包括首部、正文、尾部三个部分。
1、首部,司法文书的开头部分。
一般包括:文书名称、文书编号、当事人的身份事项,案由或事由、案件来源和处理经过。
2、正文,司法文书的核心部分,是文书要解决的问题及其法律事实和法律根据。
包括事实、理由和结论。
3、尾部,司法文书的结束部分。
一般包括签署、日期、用印,有的还有告知事项、附录说明等项。
该部分用语固定,程式严格,不能随便取舍,否则文书无效。
二、司法文书的内容结构司法文书的内容结构即实质结构,由以下三部分组成:1、事实:案情事实或称案件事实。
2、理由:包括认定事实理由和适用法律的理由,事实是依据,法律是准绳。
3、结论:即主文,是指司法文书制作的目的。
如:判决书的结论就是判决结果,诉状的目的就是诉求。
第三节司法文书的语文表达和特色一、司法文书的语文表达(一)定义:指运用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反映司法文书的内容,即使用规范汉字表述司法文书的内容。
(二)案件事实记述方法:案件事实的记述即对案件事实的表达。
指运用语言文字把案件的真实情况记述的一清二楚,准确无误。
1、民事案件事实的记述方法:自然顺序法(最常用)、突出重点法、突出主责法、综合归纳法。
民事证据的表述方法:边述边证法、集中举证法。
2、刑事案件事实的表述方法:自然顺序法、突出主犯法、突出主罪法、综合归纳法、先总后分法、罪名标题法。
刑事证据的表述方法:集中举证法、边述边证法、分别举证法、逐人逐罪举证法(三)判决理由的阐明1、认定证据准确2、推理论证正确3、结论合法合理二、司法文书的语文特色(一)语言准确规范1、用词准确,用语规范:在制作司法文书的时候,要准确使用法律术语、近义词、简称缩语、数量词,避免错别字的产生,否则将会影响文书语言的准确。
2、语言要精炼:叙述案情,抓住关键情节;阐明理由,重在剖析内在关系3、语言要朴实、庄重:切忌使用华丽的词藻:切忌用形象化的语言,忌用方言土语,摒弃污言秽语4、解释要单一:司法文书在语言运用上呈现的客观实际与人们的主观认识相一致。
因此,司法文书的语义必须精确,文字解释必须单一,语言文字不能模棱两可,产生歧义。
(二)句式规范1、词句要求完整2、主动被动分明3、词语搭配得当(三)文风朴实1、直笔记事论理2、文辞精炼庄重3、力戒夸张渲染4、章法因文而异第四章侦查文书第一节概述一、侦查文书的概念国家侦查机关在刑事案件的侦查活动中依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所形成的文字材料的总称。
在我国,侦查机关主要包括公安机关、国安机关、海关缉私局,人民检察院和监狱也拥有一定的侦查职能。
主要讨论的是公安机关的侦查文书。
特点:1、初创性——刑事诉讼活动起始阶段2、非公开性——多为公安机关内部使用二、侦查文书的分类立案、管辖、回避的文书;律师参与刑事诉讼文书;强制措施文书;侦查取证文书;执行文书;通用文书。
三、侦查文书制作要求内容真实;制作及时;取证合法第三节破案报告书三、立案报告与破案报告的关系立案报告是公安机关侦查人员对受理刑事案件的材料经过审核,认为符合立案条件,且属于公安机关管辖的案件,报请领导批准是否立案的文书。
立案报告是刑事诉讼第一阶段的文字材料,是诉讼活动的第一道工序,具有确定案件成立并予以诉讼处理和指导侦查活动的作用。
但仅在公安机关内部使用。
立案报告要及时、实事求是。
二、立案报告的写作方法(一)首部的写法标题、文书编号、报请批准编号单位名称(二)正文的写法1、案件受理情况:具体写明案件来源,报案、控告、举报、自首、公安机关工作中发现的、还是其他公安机关移送的。
2、案件侦查情况:现场勘查情况(现场环境、现场尸体、现场状况等);现场调查访问情况:刑事技术鉴定情况。
3、案情分析(1)根据已掌握的材料,对案情做出客观的分析判断(2)通过案情分析,说明符合立案的条件和标准(3)援引法律条款(刑法与刑事诉讼法),作为立案法律依据4、侦查计划5、立案请示应注意事项:(1)坚持立案条件,掌握立案标准;(2)叙事要方法得当、条理清楚、层次分明;(3)分析要实事求是,推论要合乎逻辑,切忌主观臆断;(4)计划要简明扼要,切实可行;第三节破案报告书一、概念破案报告书是指公安机关办案部门经过侦查,对于犯罪事实已经查清,且认定了犯罪嫌疑人,并取得了确凿证据的刑事案件,报请领导批准破案时制作的司法文书。
也是一种内部文书。
二、破案报告的作用有利于客观、全面地反映案件情况;总结侦查工作经验;指导办案工作。
三、立案报告与破案报告的关系立案报告是破案报告的基础与先行,破案报告是立案报告的继续与发展。
四、破案报告的结构、内容(一)首部的写法:标题、文书编号、报批单位名称(为表尊重,应顶格。
)(二)正文的写法1、案件概况:案件发生、发现和现场勘验、调查的情况。
2、案情分析:对侦查终结时所得到的证据、材料、线索加以分析,得出更准确、更全面、更符合情况的判断。
3、侦破方案4、破案经过:执行侦破方案的情况;查明犯罪嫌疑人、执行逮捕的情况;预审情况。
5、经验总结(三)尾部的写法第四节提请批准逮捕书一、提请批准逮捕书概念、特征(一)概念:公安机关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有逮捕必要时,提请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时所制作的文书。
(二)特征:1、必须由公安机关制作,送人民检察院批准。
2、犯罪事实必须有证据证明,必须是针对够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在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社会危害性而需要逮捕的才制作这种文书。
二、提请批准逮捕书的内容和写法(一)首部:首部包括标题、文号、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简历,因本案被采取的强制措施的,应写明因本案已经被采取强制措施的情况。
最后加一句“经我局侦查,犯罪嫌疑人XXX有下列犯罪事实”一段引起对犯罪嫌疑人犯罪事实的叙述。
(二)正文:主要写明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和法律依据两个方面。
(三)尾部:根据文书格式填写即可。
最后要注明犯罪嫌疑人羁押在XX看守所。
第五节起诉意见书一、起诉意见书的概念:是指公安机关对案件侦查终结后,认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依法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向同级人民检察院移送审查起诉时制作的一种法律文书。
二、起诉意见书的内容和写法(一)首部:机关名称、文书名称、文书编号、犯罪嫌疑人的身份事项和主要经历。
身份事项包括姓名(与犯罪有关的化名、别名等)、性别、年龄(未成年人的出生年月日)、民族、籍贯(外国人注明国籍)、文化程度、单位及职业、住址以及主要经历(对内掌握,不对外公布),因本案被采取强制措施的情况。
(二)正文(主要包括涉嫌的犯罪事实及起诉意见的理由及法律依据)1、办案简况。
2、涉嫌的犯罪事实分清罪与非罪的界限;必须是查明属实的犯罪事实;要全面准确地反映犯罪事实。
3、起诉意见书的理由和法律依据(三)尾部1、侦查结案时,本案犯罪嫌疑人所在的地点。
2、应注明附送本案卷宗X卷X页。
3、附送本案的赃物、证物情况,应开列清单附后。
第五章检察文书第一节概述一、检察文书的概念各级人民检察院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中制作的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监督意义的司法公文。
二、检察文书的种类1、按制作部门:侦查部门文书、审查部门文书、执行部门文书。
2、按文书性质:刑事司法文书、民事、行政司法文书、通用司法文书。
3、按制作方法:填充式文书、叙述式文书、表格式文书。
三、要求制作及时;文字准确;手续合法;理由充分四、检察法律文书基本结构及各部分制作要求(一)首部:制作文书的人民检察院名称,文书名称和文书编号(院名代字,部门代字,诉讼阶段代字,年度,文书序号)(二)当事人基本情况姓名(相关的化名、笔名、别名),出生年、月、日,民族,文化程度,职业、工作单位及职务,曾受行政处罚、刑事处罚的情况,采取强制措施的情况。
特别情况:如果刑事被告人事盲聋哑人的,应该在被告人年龄之后注明。
外国人的姓名写法一般是使用两国文字,先写汉译姓名,注明国籍、护照号码、国外居所。
(三)诉讼情况:案由,案件来源,检察办理情况。
案由:诉讼案件的缘由;案件来源:案件受理渠道;检察办理情况:检察环节查办的情况。
(四)事实:有证据证明的案件的客观真实情况。
客观、完整、简明、清楚。
注意事项:国家机密要注意保密,注意保守机密;不写有伤风化的细节;自首、立功等情节要写清楚;被害人和非本案当事人的姓名要妥善处理。
(五)证据——审查证据,坚持合法、客观、关联原则。
(六)适用法律——针对、准确、完整、规范。
(七)结论性意见:对案件进行调查、侦查、审查后,根据事实、证据和适用法律,提出案件定性处理的意见及理由。
(八)尾部:告知事项、落款、附件第二节起诉书一、概述(一)概念:起诉书也称为公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