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 安
雅安
即严道(今雅安雨城区多营乡)、芦山,名山、百丈(今名山百丈镇)、荥经。这期间由于 唐王朝国势日盛,疆域日扩,为了巩固其统治和对外扩充,还设立了黎州(洪源郡)都督府, 辖汉源(今汉源县清溪乡)、飞越(今宜东乡)、临溪(今名山茅河乡)等县。同时还设立 了若干军镇,如灵关镇(兵镇,今宝兴灵关乡)、始阳镇(兵镇,今天全始阳镇)和川镇 (兵镇,今天全县城)等,加强了这-地区的军事部署。在连年战争中,雅州已成为重要的军 事、交通要道。为了对边地民族招抚内附,还设立了50多个由少数民族首领管辖的"羁摩州", 以便对少数民族的治理。 五代时(公元934年)于雅州增设永平军节度使和碉门安抚司(今天全城西)。 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公元1008-1016年),雅川治所,由今雅安多营坪迁到苍坪山 麓(今雨城区)。 元宪宗8年(公元1258年)雅州属嘉定府治,并增置天全招讨司(今天全县城和始阳镇), 统属陕西行省吐番本部宜慰使司管辖。 明代地方政权实行府、州、县3级制。雅州辖芦山、名山、荥经。州治在今雨城区。 清初仍为雅州。雍正7年(公元1729年)升州为府,雅安属上川南道,辖名山、荥经、芦 山、天全、清溪、雅安6县。在此期间,清庭正式收缴了天全高、杨二土司印信封号,实行改 土归流,结束了760余年的土司统治。 民国初年(公元1913年)废州、府设道、县,当时的雅安,芦山、名山、天全、荥经、 汉源6县,均属建昌道辖。1924年废道,1935年设四川省第17行政督察察区,治设雅安县,辖 雅安、天全、芦山、荥经、汉源6县和穆坪设治局(今宝兴县城)。1939年西康建省,本区改 设西康省第2行政督察区直至解放。1951年改称雅安专署,并以汉源、越西、冕宁各一部分新 建石棉县。1955年撤销西康省,本区归划四川,并将名山县和泸定县划属本区,次年(1956) 又将泸定县划归甘孜州辖。1981年改称雅安地区至2000年,管辖雅安、名山、荥经、汉源、 石棉、天全、芦山、宝兴8市、县共21区、14镇、179乡。
文化底蕴
雅安两汉文化历史底蕴丰厚,近现代更留下了“翼王 头落地、红军会师处”的壮丽诗篇。雅安山川秀美, 生态良好,是天然氧吧,年均降雨量1800毫米左右, 有雨城之称,是四川降雨量最多的区域。素有雅雨、 雅雨、 雅雨 雅鱼、雅女“雅安三绝”美誉。雅安是“中国优秀旅 雅鱼、雅女 中国优秀旅 游城市” 中国十佳魅力城市” 游城市”、2006年的“中国十佳魅力城市”,是全省 中国十佳魅力城市 乡村度假旅游和自驾车旅游的热点地区。雅安是世界 上第一只大熊猫的发现地和模式标本产地 第一只大熊猫的发现地和模式标本产地,2006年, 第一只大熊猫的发现地和模式标本产地 以雅安为主要核心区的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列入世界自 然遗产名录;雅安是世界茶文化、茶栽培的发源地, 雅安是世界茶文化 雅安是世界茶文化、茶栽培的发源地, 是全球人工栽培茶树最早的地区。 是全球人工栽培茶树最早的地区
城 市 与 原 始 自 然 生 态 区 的 结 合 过 渡
民 族 文 化 结 合 过 渡 地 带 、 现 代 中 心
藏 高 原 的 结 合 过
距 成 都 120 公 里 , 是
雅 安 市 位 于 川 藏 、 川 滇 公 路 交 会 处 ,
渡 地 四 带 、 汉 文 化 与 川 盆 地 与 青
3
雅安市情
雅安是中国南路边茶茶马古道的起始地,蒙顶 山茶通过茶马古道输入藏区, 是历代中央政府 与藏、 羌等少数民族进行茶马贸易的专用商品, 成为汉族人民同藏、羌等各族人民增强政治、 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扬子江心水, 蒙山顶上茶”,千百年来, 蒙顶山茶以优异的 品质、 特殊的地位、精湛的制作工艺享誉于世。 佛经 “蒙山施食仪规” 供佛用 , “蒙山雀 舌茶” 皆源于此; 源于宋代的龙行十八式茶技和 “蒙 顶山派” 茶道、 茶艺、 茶烹饪、 茶 文化蜚声海外, 特别是第八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发表的 《世 界茶文化蒙顶山宣言》,更让这 座茶文化圣山名震天下。 1935 年 5 月,17 勇士在石棉县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成功,1935 年 6 月,中央红军胜利翻越 了长征途中的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实现一、四 方面军会师,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长 征在此走向转折。1935 年 11 月,红四方面军长征南 下,在芦山县建立苏维埃政权,直逼成 都,打响了百丈关战役。石棉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 河纪念馆、纪念碑、遗址、宝兴红军长 征翻越夹金山和陈云出川纪念馆、名山红军百丈关战 役纪念馆以成为红色旅游的重要景点。 中国工农红军把辉煌的业绩和深深的脚印留在雅安这 块神奇美丽的土地上,长征精神成为激 励雅安儿女艰苦奋斗,奋发向前的不竭动力。 雅安的上里古镇、望鱼古镇等是南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茶马古道上的重镇,四川 十 大古镇之一。古镇依山傍水,田园小丘,木屋为舍,现仍保留着许多明清风貌的吊脚楼式 建 筑和文物古迹,是写生作画,品茗遐思、咏史寻踪难得的胜迹。位于上里古镇东北 4 公里 处 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马泉景区, 是昔日南方丝绸之路从临邛古道进入雅安的必 经 之地。白马泉在公元 627 年开发并建白马寺,作为世界 6 大恒温间歇泉历史悠久、独具特色、 远近闻名。当地居民依托景区特有的旅游资源,建成了川西著名的乡村度假旅游基地, “茶 马古驿,水墨上里”正在成为四川乡村旅游的精品。 雅安是一座新兴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素有“川西咽喉”、“西藏门户”、“民族走 廊” 之称,是四川旅游西环线和香格里拉环线上的客源枢纽,交通枢纽和重要门户。以雅州 廊桥、 雅安大桥、青衣江大桥等为代表的十余座造型独特、风格迥异、别致新颖、古朴典雅的桥梁 将南北城区连成一片;沿江分布的以不同主题建设的城市休闲公园,树木葱笼,绿漫 翠染, 雅致秀美,自然巧妙而又不失深邃厚重,无不彰显着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人文、 自然风 貌、民俗风情。青山环抱、满目苍翠、清江碧水的景致,青衣江等 4 条江河穿流于城区,使 雅安城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婉约美与浪漫美。置身于水在城中,城在山中,路在绿中,人在花 中的雨城,更使人倍感和谐融洽、惬意舒适。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彩灯齐明,古树 飞桥, 流光溢彩,江河湖面,波光鳞鳞,五光十色,城市融汇在一片安谧、祥和的氛围中, 繁华而 不喧嚣,华丽而不妖冶,绚烂而不俗媚。整座城市无处不显露着独特的“青山叠翠、 绿水映 波、古树垂荫、雅雨如诗、名城似画”的魅力与风采。
雅
Ya an
安
“ 民 族 走 廊 ” 之 称 。
“ 川 西 咽 喉 ” 、 “ 西 藏 门 户 ” 、
甘 孜 、 南 界 凉 山 、 北 接 阿 坝 , 素 有
概 括 起 来 讲 , 雅 安 东 邻 成 都 、 西 连
北 较 长 , 东 西 较 、 眉 山 、 乐 山 市 , 市 域 呈 南
雅安是新兴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CCTV2006 十佳中国魅力城市、世界自然遗产—大熊 猫栖息地 (卧龙—四姑娘山—夹金山),地处四川盆地西缘,是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的地形、 生态、气候的自 然过渡地带和汉民族向藏、羌、彝民族的人文过渡地带,自然风光、历史人 文独具特色,地缘优势 明显,生态资源优势突出,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雅安具有良好的地缘优势。 交通便捷,成雅高速公路连接特大中心城市成都,空间距 离 128 公里,时间距离 1 个小时,国 道 318 线、108 线贯穿全境;处于香格里拉、攀西阳光、 海螺沟冰川三大旅游精品景区连线和多条 黄金旅游线路交叉重叠的节点上, 是被国家地理杂 志评为中国景观大道——川藏线的起点, 是进 入大香格里拉的东大门, 是四川省旅游西环线 上的大驿站;以雅安城区为中心,在半径 15-30 公 里以内,蒙顶山、碧峰峡、大熊猫基地、 周公山温泉、上里古镇等旅游景区环抱四周,城市和景区 紧紧相连,互为依托。 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 5 个,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 4 个,省级和市级风 景 名胜区 8 个,国家 4A 级旅游区 2 个和 1 个 2A 级旅游区,有国家地质公园 1 个,有中国最 大的保 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峡基地;还有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和名镇 5 个,有国家级、 省级、县级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 107 处,各种馆藏文物近 3 万件。 雅安是大熊猫的家园。1869 年,法国生物学家 阿尔芒。戴维在我市境内宝兴县邓池沟 发现了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并制成模式标本运往法国,成 为巴黎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引起 世界轰动。建国以来,雅安先后向国家提供大熊猫 136 只,其中 18 只作为国礼赠与美、英、 日、德等国家和地区。 该市境内野生大熊猫活体存量和密度名列全国前茅,宝兴、天 全、芦山、荥经、石棉等县均有 大熊猫栖息。2003 年 12 月 28 日,我国功能最完善、设施 最先进的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 碧峰峡基地建成开园,目前有 20 多只大熊猫入住。 雅安还是大熊猫栖息的最佳场所,在“四川大 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的核心区面积中, 雅安占 52%。 雅安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是世界 茶文化圣山——蒙顶山的所在地。公元前 53 年, 蜀农吴理真在蒙顶山首开人工植茶先河,由此而 发展到全国和世界,吴理真因此被称为“茶 祖”,世界茶文化也由此发源。雅安优良的生态环境和 充沛的雨雾,为蒙山茶的出众品质创 造了先天条件,可为“云雾山中出好茶”。公元 742 年,蒙顶 山茶列为中央朝廷祭天祀祖的 专用贡茶,直至公元 1911 年,长达 1169 年。
地理位置
四川省中部,川藏、川滇西公路交汇处, 距成都140公里
区域人口
面积15314平方千米,人口153万,区号 0835,邮政编码625000,车牌编号:川T。 共7县1区:雨城区 雨城区和芦山县、名山县、 雨城区 天全县、荥经县、宝兴县、汉源县、石 棉县7县。市政府驻雨城区。
历史沿革
战国时期,在秦惠文王更元9年(公元前316年),泰灭蜀,置蜀郡。在本区开青衣道,置邮传。继后,羌人沿 青衣江徙入雅安,是为青羌,即青衣羌国故地。战国后入蜀.立严道县(治所荥经)。隶属蜀郡,这是雅安最早的建置。 西汉武帝元鼎6年(公元前111年),改置沈黎郡(治所今汉源),辖严道县(王莽时改名严治,今荥经、 雅安等地)、青衣县(今芦山县)、徙县(今天全始阳镇),旄牛县(今汉源九襄镇)等地。 武帝天汉4年(公元前97年)撤销沈黎郡合并于蜀郡,设置西部都尉府,一治旄牛,主管外羌(今汉源带);一治青衣,主管汉民(今雅安、芦山一带)。 东汉安帝延光元年(公元123年)改蜀郡西部都尉为蜀郡属国,辖县未变。灵帝时(公元168年)改置汉 嘉郡(治所今芦山),领辖4县,并包括今甘孜州大部及凉山州一部分。 晋初仍汉嘉郡,成汉又分置沈黎郡。东晋后汉嘉郡废,县迁地侨置。南北朝时政权荒废,公元347午后战 乱不已,变革纷繁,本区建置之县,大多迁徙,附设于外地州郡。这一时期的建置辖属变化很大,公元 348―552年间,本区政权荒废200多年。 西魏废帝2年(公元553年)平蜀以后,始移民垦殖,设蒙山郡(治所今雅安多营),领辖始阳(县治今 雅安多营),蒙山(今名山蒙阳镇)2县。周武帝天和3年(公元568年)改蒙山郡分置黎州、沈黎郡。 隋仁寿4年(公元604年)废郡置雅州。炀帝大业3年(公元607年)废雅州置临邛郡,领有芦山、名山、 始阳(州治)等县。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推行州、县两级制,复雅州,领4县(芦山、名山、严道、百丈)。武德3年 (公元620年)增置荥经县。玄宗开元三年(公元758年)复为雅州,领5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