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草)关于严厉打击城区违章建筑专项行动工作的方案

(草)关于严厉打击城区违章建筑专项行动工作的方案

关于严厉打击城区违法建筑专项行动工作的方案(草稿)当前,我县城区违法建筑滋生蔓延,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公害,阻碍城市发展的一大毒瘤。

为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强化城市管理,依法打击违法建设行为,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现特制订2012年打击违法建筑专项行动工作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加强规划监督管理,加大规划执法和违法建设行为查处力度,不断改善城区人居环境,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真正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进一步提升城市建设品位,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及文明程度,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基本情况据调查统计,县城规划区内共有违法建设560户,其违法建筑总面积约59074平米。

其中,县主城区清理违法建设218户,滨湖33户,西楚132户,桔颂53户。

这三社区内违章加层的有62户,违章面积约9110平米;违章超面积建设的32户,违章面积约3925平米;未办理手续擅自建房的65户,违章面积约26400平米;违章返修建房的29户,违章面积约4220平米;非法占有公共通道和绿地面积的15户,违章面积约224平米;非法建附属房的27户,违章面积约540平米。

三、处理原则㈠坚持依法行政的原则。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湖北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为准绳,以违法事实为依据,严厉打击违法建设行为,对列入拆除范围的坚决予以拆除。

㈡坚持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原则。

㈢坚持积极稳妥,分类处理的原则。

㈣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

㈤坚持拆控结合,以控为主的原则。

㈥坚持一户一策,逐步消化的原则。

㈦坚持以中心城区为主,向规划控制区推进的原则。

四、实施范围1.未依法取得土地手续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2.不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要求建设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3.未按规定期限拆除的临时建筑物、构筑物等;4.违反县城规划及其它法律法规的建设。

五、组织领导本次专项行动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各相关职能部门予以配合,组成专班,实施专项行动。

1.成立领导小组组长:县长卢辉副组长:县委副书记黄传喜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宋建华副县长袁中扬县公安局长杨劲峰2.领导小组下设指挥部分管副县长袁县长任指挥长,指挥部设城管委,在住建局一楼大厅办公。

县政府办副主任、县公安局政委、县住建局、县城市管理局、茅坪镇政府主要领导为副组长,常驻指挥部办公。

由相关部门抽调人员参加,下分若干小组:⑴综合协调及宣传组:由政府办、宣传部、广电局等部门负责专项行动综合协调及文字材料、录像、宣传等工作。

⑵案件调查组:由法制办、住建局、国土局、公安局负责,茅坪镇政府配合,全面开展调查,依法、依程序立案查处违章行为。

⑶技术保障组:由住建局负责设计拆除方案。

⑷拆迁组:以住建局、城市管理执法局为主,对强制拆除的对外借调、协调工作力量。

⑸安全保卫组:由政法委、人武部、公安局等负责协调抽调人员,确保拆迁环境,保障拆迁人员安全,对违法当事人依法从严从重处理。

⑹维稳组:由县群工部,茅坪镇干部负责确保整个工作中的社会稳定。

⑺医保组:由卫生局负责救护队到现场救护。

⑻经费保障组:由财政负责专项活动的各项经费保障。

⑼监察组:以监察局为主,组织部配合,对在涉及违章建房或与违建当事人有关联的国家工作人员展开违纪调查,对专项行动实施效能监察。

六、工作措施1.按照“分类推进,分步实施,查处已建,拆除在建,控制新建”思路进行。

专项行动集中整治的范围为三个居委会(西楚、滨湖、桔颂)和五个行政村的行政管辖范围。

其中九里村的铜堡观、陈家冲村的向家坝、金缸城村的郭家湾,不在本次整治范围之列。

当前以主城区内滨湖、西楚、桔颂三个社区为重点,实施严厉打击。

并逐步向五个行政村(银杏沱、金缸城、陈家冲、九里、杨贵店)推进,具体由茅坪镇牵头,相关部门协助依法处置。

确需强拆的交由专项行动领导小组进行。

2.通过各种会议、各种宣传媒体和宣传手段加强舆论宣传和思想政治攻势,对准备新建户形成高压态势,确保其不违章建设;对在建户形成强大压力。

3.通过实施自拆与强拆相结合,对专班确定的违法建设予以严厉打击。

4.对县内公职人员及其亲戚违建的,由组织人事和纪检部门责令其主动拆除违法建筑或主动接受处理,不拆除不上岗,不处理不上岗。

拒不执行的实施组织、纪律措施。

(三)具体实施1.调查取证阶段(2月底---3月10日)区别不同情况,制定相关落实措施,全面开展整治前期准备工作,依照《秭归县人民政府关于查处违法建设的通告》结合2011年专班分户调查情况,重点针对县城规划区内的违法建筑情况进行调查。

2.宣传发动阶段(3月10日---3月20日)召开四大家联席会,全县机关干部职工大会,茅坪镇及社区居委会干部职工大会,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明确措施,全面发动;发表电视讲话,发布公告通知,巡回宣传;进社区、进学校宣传发动,形成全民拆违的工作氛围。

3月下旬下发处罚文书;3月至6月实施自拆和强拆。

自《县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县城违章建筑集中整治工作的通知》发布之日起,县城规划控制区内必须立即停止一切违法建设行为,相关单位和部门要对正在进行主体施工的建房户,严加管控,要勤巡查,及时查处超规模(39号文件规定的层数;19号文件规定的“一户一宅”及建筑占地面积)的建设行为,由县规划主管部门责令限期(3天内)拆除,凡不听劝阻强行违法抢建以及逾期不自行拆除的,由城市管理执法局依法强制拆除,遏制违法建设的继续蔓延。

3.实施拆除阶段。

(3月20日---6月30日)①自拆和助拆:动员在城区规划区内的违法建设行为人,在《秭归县人民政府关于查处违法建设的通告》发布后主动组织自行拆除。

县工作专班派员到现场督促自拆,对在规定期限内自行拆除确有困难的,由违法户申请,并与拆除公司自行签订协议。

县工作专班组织拆除公司帮助实施拆除。

②强制拆除: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执法难度大、违法建筑当事人拒不配合的重点户、典型户,由县人民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参与,有偿聘请拆除公司依法进行强制拆除。

4. 完善制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在集中整治后,要迅速总结经验教训,制定和完善制度,探索住建、城管与公安、茅坪镇政府、居委会等部门的协同配合机制,不断增强城市管理的执行力和对违法乱建行为的管控能力。

六、工作要求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当前违法建设屡禁不止,甚至顶风而上,是对国家法律的公开挑战,是对政府威信的公然藐视。

整治违法建设时不我待,是一次功在当前、惠及长远、影响全局的重要任务。

全县上下思想不统一,整治行动必然受到相当大的阻力,各级各部门要以“铁的纪律”来统一思想,县内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宣传、带头执行,不得出现为违建户隐瞒、说情,甚至干扰执法行动等行为的发生。

2.加强领导,周密组织。

各级各部门要以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自觉参与和支持整治行动。

这次整治难度大,数量多,范围广,专项行动实行大员上阵,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个部门要一盘棋,所有参与单位要抽调精兵强将,组成强有力的工作专班打好总体战。

同时,各部门要给专班人员和行动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切实为专项行动创造强有力的组织后盾,为专项工作分忧减压。

3.突出属地管理,明确责任主体。

县住建局、国土局是行政执法主体,县综合执法局是执行主体,茅坪镇人民政府是工作责任主体。

因此,茅坪镇要在宣传发动,调查摸底,分片、分户包干以及社会稳控方面担负主要职责。

4.加大宣传,加强法制保障。

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导向作用,上下一心,政出一口,加大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力度。

对于典型违法建设案例要公开曝光,形成强大的舆论攻势。

对拆违行动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公安部门要形成强大的攻势,对阻法、妨碍执法公务的当事人实行严厉打击,根据情节进行传唤、拘留等行政处罚,不得造成群众蓄意起哄、集结闹事事件。

强拆过程中要及时控制现场,不得出现任何不良社会影响。

相关行政执法部门要根据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严格按程序依法办事,加大对当事人的法律宣传教育。

5.严明纪律,严格要求。

这次违法建设整治行动,既关系到党员干部的形象,更关系到县委、政府的号召力。

必须严明纪律,做到令行禁止。

广大党员干部要做到“三带头、三不准”,即带头支持整治行动,不准做不利于整治的事;带头做好亲朋好友的工作,不准为违建户说情、开脱;带头接受处理,不准拖整个工作的后腿。

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无条件服从,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

要严格实行“治庸问责”处理。

县纪委监察局要全程参与行动,随时检查、监督,对存在问题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依法依纪实行责任追究。

对个别公务人员出现的非法获利和以权谋私等问题,在查处的基础上,要依法、依纪严肃处理。

6.加强经费保障、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这次整治行动任务艰巨,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县财政要为拆违专班预算足额专项行动经费,主要是实施强拆人员、机械设备费用,拆违人员的人身安全保险费用,正常运转的工作经费,以及自拆违法建设自拆费用补助。

7.建立后期矛盾化解机制。

由于强拆范围大,拆除违章建筑多,将出现较多的信访事件,茅坪镇人民政府、县群工部要随时掌握,为专班随时化解矛盾。

8.落实长效管理机制。

要加快推进城市管理工作重心下移,以社区居委会、村的责任主体,实施“防违门前三包”责任制,注重条块结合,实施奖励和责任倒查机制,切实解决违法建设基层无人管、职能部门又管不下去、管不到位的问题,把违建管理纳入法制化、长效化、规范化的轨道。

二O一二年二月。

相关主题